<轉載自2012年11月8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十八大前瞻撰文: 林美芬>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十八大」)今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選出新一屆領導班子。
當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着諸多的挑戰,從民間到政府,改革的呼聲高漲,大家對新一屆領導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新一屆領導人能夠重聚改革共識,找出新的改革方向。
行政權力膨脹 干預民間經濟
每五年一次的中共黨代表大會,各方都會給予高度的關注,國內外對十八大的關注超出了往年,而今年召開的十八大,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將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黨代表大會。
官方人民網的「聚焦十八大網路調查」民意投票中,民主政治、社會民生、反腐倡廉暫居前三位。這些訴求的提出,表達了人們展望未來的期待。
內地經濟改革開放30多年後,改革停滯,特別是政治改革的滯後,正在拖中國經濟發展的後腿,社會矛盾開始集中爆發,經濟發展面臨着諸多的挑戰,政治和經濟改革都面臨重大抉擇。
以敢言著稱的內地經濟學家吳敬璉直言,從根本上說,當前中國經濟社會所存在的種種問題,歸根到底是緣於經濟改革沒有完全到位、政治改革滯後、行政權力變本加厲地遏制和干預民間正當經濟活動,造成廣泛尋租活動的結果。
過去10年,由於形勢並非非常緊急,領導層缺乏推動改革的動力,說得多做得少,這使中國錯失了改革的時機,改革不僅停滯不前,體制改革方面甚至出現倒退的現象。
社會矛盾爆發 動搖執政基礎
由於體制改革的滯後,經濟和社會矛盾加劇並進入高發期,危機和矛盾已經到了兵臨城下,避無可避,社會呼籲改革的聲音愈來愈大,中國的改革到了十字路口,新一屆領導人必須做出改革的抉擇,「改革」已無可退之路。
各界對在十八大以後的新一屆領導人寄予厚望,期望新一屆領導人重構改革,重聚改革共識,找到新的改革方向,來解決中國面臨的種種挑戰。
當前中國社會經濟面臨的挑戰,包括了貧富差距拉大、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破壞、權貴資本結合、貪污腐敗嚴重,國企壟斷等等,社會矛盾已經到了爆發的臨界點,各地示威抗議官民衝突的事件幾乎是無日無之,動搖執政者的統治基礎。事實上,富豪甚至中產都在辦或考慮移民,用腳「投票」,說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以及對未來的不安全感。
內地的改革問題,不能再停留在「摸着石頭不過河」的階段,否則,這些困擾中國經濟的問題便會積重難返,中國經濟社會面臨的危機將只會愈來愈大,不利於中共政權。
過去的改革,更多是涉及經濟層面的改革,涉及政治體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設方面的改革,還只停滯不前,留在打外圍戰,其深層次的矛盾沒有根本性觸及。
改革不走回頭路 發展中摸索
目前,從民間到政府,從老百姓到高級官員,要求改革開放的呼聲愈來愈強烈。這些改革必須包括政治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和司法改革。經濟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國企改革特別是打破央企壟斷,公共財政改革,土地改革保護農民利益等等。
十八大以後,內地的改革將如何走?多年來,內地一直存在兩種思潮的激烈碰撞,一種是保守的極左派,認為應該通過社會主義制度的回歸來解決問題,另一種是自由主義的右派,認為應該學習西方模式,通過市場化加民主化來解決社會和經濟所面臨的問題。
從官方對薄熙來事件的處理手法來看,中國改革不會走回頭路,不會向左靠攏,但是西方模式自由化的模式也不完全適合中國,未來10年,中國需要探索適合中國的發展模式。
今天的中國,改革開放看來是時舉國上下的共識,但是,對於如何改革和改革路的路徑,還沒有達成任何共識,未來的改革,需要強而有力的領導人來重聚改革共識,制定並推動改革。
改革有困難,但是,不改革會更困難。20多年前,鄧小平曾經講過,「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這句話放到今天,看來依然適用,依然有警示意義。
中共十八大,必須重新構築改革,再聚改革共識。事實上,不能再「摸着石頭過河」,必須有強而有力的領導,推動政治和經濟改革。在中共十八大之後,新一屆需要大規模探索重新構築改革藍圖,在經濟、政治、社會體制改革可能取得破題,再聚改革共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