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美國售武台灣 顯示三大不變

<轉載自201022日 明報 論壇版 作者: 歐陽五>

上周末,美國不顧中方多次反對,宣布新一波對台軍售。 消息一出,北京迅速作出反應,召見美駐華大使嚴正交涉表達「強烈憤慨」,宣布暫停中美兩軍互訪計劃,推遲中美兩軍部分交往專案和雙方將於近期舉行的副部長級戰略安全、軍控與防擴散等磋商,對參與售武的美國公司實施制裁等系列反制措施。各方預計,一段時間內,中美關係將因美國此一侵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舉措而跌入谷底。

不過,以目前的中美台三角關係看,此番美售武台灣,也顯示了三不變:美國打台灣牌遏制中國發展的立場不變,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不變,台灣當局依靠美國以武拒統的心態不變。

從中美交往之初,美國對華即採取兩手策略,儘管當時為了牽制蘇聯,中美陸續簽署了3個聯合公報,尤其是《八一七公報》,但也以《台灣關係法》為日後軍售台灣、牽制中國埋下伏筆。

在《八一七公報》中美方承諾「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準,逐步減少對台灣的武器出口,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但上世紀90年代後,美國多次售台武器,規模和品質也不斷提升,且更具進攻性。

中美關係將是合作與對撞並陳

奧巴馬訪華,歡迎台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聯合聲明》承諾「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根本原則,是指導中美關係的中美3個聯合公報的核心」。兩國關係有了良好開局。但言猶在耳,僅僅兩個多月後,美國政府就宣布了新一波售台武器。就如奧巴馬在數天前發表的國情咨文所稱,中國等迅速發展,並沒有抱着但求第二的心態,但「我不接受美國成為世界第二」。

在可見的未來,中美關係將是合作與對撞並陳,美國打台灣牌等牽制中國之心不止。

回觀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盡最大可能追求兩岸和平統一,仍是堅定的國策。中國謀求小康和現代化,發展經濟是中心任務;唯有在台灣問題這一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上,不會含糊;如果台灣「獨立」或外國佔領台灣,中國將被迫改變發展軌迹。目前,中國雖實力遠不如美國,但仍作出了強烈反應。儘管美國售台武器,給中國統一加大成本,設置障礙,但大陸謀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應會繼續。

再看台灣,售武消息讓朝野一片喜氣,主要的看法是軍售讓台灣更有信心和安全感,增加與對岸談判的籌碼。觀點頗為弔詭,背後卻顯示台灣「以武拒統」的心態。不過,以兩岸的實力,台灣究竟要買多少武器才足以抗衡大陸、有效嚇阻?

大陸奉勸台灣方面要珍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其最大的意味應是台灣不謀求獨立,兩岸不再敵對而是共同發展,台灣就有了大陸這一強大的安全後盾。兩岸已飽嘗敵對之苦,對此理應三思。

派糖成為施政常態 這個社會就有問題

<轉載自201022日 明報 社評>

如果說行政長官曾蔭權的領導予人印象較深刻者,「派糖」肯定是其中之一。本月24日財政司長曾俊華公布2010/11年度財政預算案,可以斷言肯定有糖派,問題只是曾蔭權和政府要得到多少掌聲而已。

本財政年度原本預計的赤字399億元,但因為土地收入和印花稅較預期多,赤字肯定大幅減少;政府最新估算本財政年度財政收支不但沒有赤字,還可能有盈餘。不過,無論盈餘或赤字,政府派糖心志已決,因為上月中旬,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時已承諾今年推出措施,紓解低收入人士困境。

兩年大小5次「派糖」 政府與政客齊玩「抽水政治」

本來,曾蔭權去年10月就施政報告諮詢意見時,一開始就操作「管理預期」,表示由前年財政預算案以來,政府已經花費800多億元利民紓困,又說國際評級公司對政府財政赤字有意見等,藉此化解政黨要求派糖的壓力。但是兩個月之後,曾蔭權反口,拍板派糖。正在為下年度預算案諮詢意見的曾俊華本來也做「管理預期」,搶先「嗌窮」,表示本年度印花稅及土地收入雖較預期多,但是仍有赤字。從曾蔭權和曾俊華原先取態,有理由相信政府原定不派糖,但曾蔭權上月改調子之後,就算政府財政狀况欠佳,也要派糖,何况還有盈餘。

政府有錢,市民在特定經濟周期,工作和生活受到衝擊,政府推出利民紓困措施是應有之義。不過,檢視由2008/09年度財政預算案起,迄今不到兩年之內,政府大大小小派糖5次,包括前年和去年兩個財政預算案的例行派糖,另外做了兩次利民紓困措施和增加生果金的例外派糖。在財政預算案派糖,可視為整體財政考慮,還算合理,不過,連施政報告也派糖(例如前年施政報告提出增加生果金),則是曾蔭權籠絡市民、提高民望、爭取支持的手段。

特別是那兩次耗費約300億元的利民紓困措施,前年的一次是在招聘副局長及政治助理風波等政府連串施政失誤之後;去年的一次則是曾蔭權評論六四事件失言,導致出席燭光晚會市民萬人空巷之後和7‧1大遊行之前。這兩次派糖,隱約之間有政治目的,已非純粹一般的紓解民困。

以往政客和政黨打着為民請命旗號,向政府「抽水」,但是近年政府也加入了「抽水政治」行列。現實上,由於民粹當道,政客和政黨向政府施壓派糖,藉此向市民邀功,爭取選票,因此,立法會議員不管是建制陣營抑或泛民陣營,不分政治立場,都要求政府派糖,政府若未能總體滿足,則預算案能否過關也成問題。這是目前本港畸形政治體制所決定了的,政府不尋思從根本上解決困局,反而加入走民粹之路,使「抽水政治」變本加厲,長此下去,這樣的社會能不衰敗者,稀矣!

派糖不可能解決社會問題,也不可能紓解深層次矛盾。例如貧窮問題,派糖只會起到些微刺激消費效用,就像石頭拋進大海,雖有漣漪,過後會回復舊貌。過去15年,香港人均GDP實質增長超過五成,但是收入最低的三成人(即100多萬),過去10年實質工資不升反跌。香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現象,並非單靠派糖可以解決,而是政府一貫依賴的「滴漏效應」失效,中下階層不能再因為香港經濟的餅做大了,就可以分享到相對合理的份額。這是香港財富分配制度有必要改變之處,社會階層狀况才可以較為合理。

配對處理「真正需要」 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途

這些年來,政府和官員於派糖操作,愈益嫻熟,他們以派糖只是「一次過」,並不會對政府財政構成長遠負擔,「應使則使」等說法,為短視的派糖找尋合理依據。但是不到兩年之內,派糖已經耗費800多億元,社會改變了什麼?一點也沒有改變。無論再多派幾次糖,社會問題都不會改變。要改變,只有找出真正需要之處,然後以公共資源協助和推動滿足真正的需要。

例如香港人口老化,對於不願在安老院終老的長者,他們的生活起居需要一些服務,這是一個需求龐大的人力市場。政府若把已經派出去的800億元,撥出部分給志願組織及團體,全面地開展這方面工作,包括培訓因為經濟轉型後失業的婦女,授以照顧長者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同時以組織力量,分區安排婦女登門為長老提供服務。這樣,真正有需要的長者得到服務,大批婦女也可以掙取金錢,幫補家計。類似這樣的做法,才可以真正解決社會問題。
 
上述例子,只屬其中之一,香港社會肯定還有許多的真正需要,政府和官員們只要肯動腦筋,把需要找出來,然後配對解決,以政府的資源和財力,只要肯面對問題,效益肯定較派糖高,而問題逐步解決,香港社會就更合理化。當局不要繼續挖空心思派糖了,開動腦筋做實事,才是爭取市民支持的不二法門。若只懂派糖籠絡民心,不但無法解決社會問題,而派糖淪為施政問題之一,則香港前景就難以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