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日深化國有化 吃兩岸豆腐

<轉載自201412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據《旺報》31日一篇評論稱,日本欲將釣魚台納入《加強海洋管理的離島安全和管理的基本方針》,看準了兩岸無力改變行政權在日本手上這一事實,繼續加深國有化的行為,無疑是在吃兩岸的豆腐。

首先,這是對馬英九總統所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的又一打擊,倡議中最重要的「主權在我、擱置爭議」的部分可謂名存實亡,日本繼續加深國有化作為無疑是在向台灣挑起爭議。

其次,若釣魚台真被日本納入《方針》,將沒有島主的離島納入日本國有財產,間接表明了釣魚台主權並不存在爭議,有爭議的僅是中日艦機間在東海的緊張態勢。如此對於才剛與日本在APEC上達成四項共識,強調釣魚台存在爭議的大陸無疑是種嚴重打擊。

兩岸對於「釣魚台是台灣的一部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釣魚台因此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三段論保有相同默契,應該就此在保釣行動上加大合作,共同捍衛釣魚台。

傳華對釣島有新戰略 中日關係生變 中國設釣魚島專題網站

<轉載自201412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據新華社消息,由中國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辦的釣魚島專題網站30日正式開通。其使用「www.diaoyudao.org.cn」和「www.釣魚島.cn」域名,網站將以北京的立場,展示歷史文獻和法律文件,證明釣魚台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南麂島建軍事基地 日高度關切

據多維新聞報道,30日,釣魚島專題網站開通,而近期有媒體盛傳中國在釣魚島附近的南麂島建設軍事基地,引發日本媒體乃至官方的高度關切。此新聞由日本共同社本月21日披露,稱中方已在南麂島安裝了最先進的雷達設備,且正在修建直升機場,並有計劃建設軍用飛機跑道。此外,報道稱今年秋季已有數百名中國軍方人員進入該列島52個島嶼中最大的南麂島。過去南麂島上僅有少量海軍士兵駐紮,2013年前後中國空軍已開始進駐。有分析認為,中國陸軍也將加入,實現海空陸三軍共同駐紮。分析稱,此舉意味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有了全新的戰略,為2015年的釣魚島局勢與中日關係投下新的變數。

日媒強調,南麂島離釣魚島「僅約300公里,比日本自衛隊和美軍駐紮的沖繩那霸離釣魚島近100公里」。但是其實,南麂島位於浙江省鰲江港外56公里,與台灣本島的距離是150公里,根本談不上距離釣魚島「很近」。由於中國是在離大陸較近且屬於「自己的領土」建設軍事設施,本身並無不當,因此日方也無從「抗議」,且該基地是否為中國應對釣魚島局勢的戰略部署,仍有待證實。而且,2012年中日爆發釣魚島衝突之後,日本也在強化對包括釣魚島在內的「南西諸島」的防衛,除了今年4月落實在離台灣最近的與那國島駐軍及設置雷達系統外,亦宣布將在另外兩個離釣魚島最近的石垣島與宮古島,以及沖繩北部即原為琉球國版圖內的奄美大島駐紮自衛隊的決定。

在過去數十年來,中國在從「韜光養晦」走向「有所作為」的戰略調整過程中,缺乏目標清晰的「釣魚島戰略」。2012年日本宣布對釣魚島實行「國有化」後,中國順勢將漁政、海監整合成海警船進出釣魚島12海里。然而,此舉究竟只是停留在官方對釣魚島的主權宣示,還是為了要展示釣魚島的「實質存在爭議」,以破解日本至今「不承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的思維,還是試圖為「奪島」做準備?

「登島測量」只聞雷響

去年「兩會」期間,中國國家測繪局副局長聲稱「登島測量」,然後至今「只聞雷響,不見雨落」。因此,如果中國在南麂島建設基地與釣魚島戰略掛,自然值得關注。中國已有東海艦隊,釣魚島海域的巡邏由海警船負責,飛機近期也不再飛去釣魚島領空。因此,中國的海陸空新基地在「保釣」戰略中具體扮演什麼角色,有待觀察。

有分析認為,從東海區域和平的視角而言,無論是中國在南麂島建設軍事基地,還是去年11月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無論是日本在「南西諸島」落實駐軍,還是強化對東海的防衛能力,倘若都是在各自領土範圍內的行為,從主權的觀點來看,本身無可厚非。然而,東海中的釣魚島存在多方爭議,在地緣政治上是各方衝突的「火藥庫」。因此,為了避免導致誤判,或者是引發東海區域的軍事競逐,任何涉及釣魚島且引發他方擔憂的新軍事行為都應該有所克制,並且於相關國家進行適當的溝通,以利區域之和平。

雖然從「2012年釣魚島衝突」以來,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屢有作為,但有軍事觀察家稱,中國缺乏穩定的戰略思維與清晰的戰略目標,所以未來中國能否制定出短、中、長期步驟清晰,既符合國家利益,又有利於區域和平的「釣魚島戰略」,仍有待觀察。

日修方針將納釣島 台密切關注

<轉載自201412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外交部亞東關係協會秘書長羅坤燦30日表示,據台方目前了解,日本的確有意將釣魚台納入修改後的《加強海洋管理的離島安全和管理的基本方針》(以下稱《方針》)範圍之中,台方正對此密切關注。

據《旺報》報道,羅坤燦表示,對於日方《方針》的進展,台方正密切注意;日方對離島所做的安排,只要牽涉到釣魚台主權,台方對此的立場都很明確:「釣魚台是台方的固有領土,是台灣的一部分,台方對於日方採取任何有關對釣魚台進犯、干預到台方主權的行為,都會提出關切及表達堅定立場」。

日有顧慮台方立場

羅坤燦指出,因目前日本官方還未正式提到要將釣魚台納入《方針》中,故台方還未對其進行抗議及詢問動作,目前仍在關切了解的階段中。但他也強調,儘管台日雙方彼此對釣魚台主權的立場都相當堅定,可是這畢竟涉及到敏感的領土主權爭執,日方其實也有顧慮到台方對釣魚台的立場。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周五(26)在首相官邸,主持了他第三次政權成立以來的首個「綜合海洋政策本部會議」。安倍針對大陸軍民在東海的積極活動,要求海洋政策、領土問題擔當相山谷惠里子等政府成員和其他民間人士,在20153月底以前,完成修訂屬於2014政府年度的《方針》。

日擬將無主離島納入國產

日本可能會藉由修改《方針》,再進一步對釣魚台進行國有化之舉。BBC報道,山谷在26日會後表示,修訂《方針》能提升「了解離島及周邊海域的狀況、促進向國民普及認識和啟發,依據管轄權適當地管理離島」等三項目標,而「政府也預備加強巡邏和推進把沒有島主的離島納入國有財產登記冊等作業」。

日本擬推進釣島國有化

<轉載自201412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據台灣了解,日本有意將釣魚台(大陸稱釣魚島)納入修改後的《加強海洋管理的離島安全和管理的基本方針》範圍之中,再根據《方針》進一步將釣魚台國有化,台方正對此密切關注。台灣外交部亞東關係協會秘書長羅坤燦表示,日方對離島所做的安排,只要牽涉到釣魚台主權,台方都會表達堅定立場。

據《旺報》報道,對於日方欲修改《加強海洋管理的離島安全和管理的基本方針》(以下稱《方針》),可能將釣魚台納入範圍一事,東海大學跨領域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陳永峰表示,這是日本政府早在眾議院改選前就計畫好的劇本,是既定的加強釣魚台控制能力的手段。

台學者:日寫劇本 加強控釣島

陳永峰表示,日本是否將釣魚台納入《方針》,各國對此都不會有任何過激反應,日本早在2012年就進行「國有化」措施,加一個《方針》只是對其繼續深化,情況不會比國有化當時更糟;例如台灣仍是會發表聲明抗議、大陸海警船、軍艦仍照樣會巡航釣魚台,有關各國仍各行其是,一切都沒有發生改變。

陳永峰指出,離島主權爭議端看島嶼的實際控制權在誰手上,日本就算修改《方針》,獨島(日本稱竹島)的行政控制權也仍落於南韓手上;反之亦然,釣魚台的行政權仍是由日本所掌握,這種情況眼前不容易改變,因此《方針》主要還是在於對內的政治宣示。

但日本此舉對大陸還是有所刺激。陳永峰認為,從日本欲重新修改《方針》就能看出,中方在APEC上與日方達成的四點共識,顯然與日方的認識不同。雖然日方承認釣魚台存在爭議,但日方認為的爭議是指中日艦機在東海的緊張態勢,並非釣魚台主權,中方對釣魚台仍是沒有實質上的進展,安倍卻達到了與習近平見面握手的政治目的。

鄧小平論50年不變 高瞻遠矚有現實意義

<轉載自20141231 明報 社評>

30年前舊事,物換星移,人面全非。英國國家檔案館新一批政府文件解密,關於香港部分提及的人物,不少已經作古,但是文件披露的信息,對照香港現狀仍有現實意義。香港歷經政改爭議觸發的一場街頭鬥爭之後,除了政制發展繼續引人注目,日後中央與香港關係也備受關注;當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鄧小平與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會談時,提到他對「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兩個考慮,所顯示寬容大度,很值得重溫參考。

內地香港互利雙贏30年後未見改變

當日,鄧小平向戴卓爾夫人解釋,中國恢復行使香港主權後,「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50年不變,是預計了中國要用50年實行現代化,追上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是第一個考慮。鄧小平這個說法,與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對香港採取「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契合。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之時,中國外匯儲備約有212億美元,以960萬平方公里、逾10億人口的偌大一個國家,這個儲備額微不足道。當時,香港以彈丸之地、只有500多萬人口,生產總值(GDP)卻及中國大陸的四分之一左右。

因此,以內地和香港當時的經濟狀,若鄧小平想到利用香港,完全正常和合理。首先,以中國當時的國力,若收回香港而改變其制度,香港繁榮將不保;其次,當時正值改革開放不久,百廢待興,以香港當時的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對內地經濟發展起到作用;再者,香港保持原有制度不變,對內地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外資以香港為跳板,參與中國市場。事實上,內地與香港互動整合經濟,各自得到巨大利益,創造了雙贏局面;香港對內地、特別是廣東省等地的經濟轉型和發展,歷年來,中央一直予以肯定。當年,俄羅斯搞經濟改革未成功,他們一度慨嘆俄羅斯沒有香港,可見香港在內地經濟發展的觸媒作用,國際社會也給予正面評價。

今時今日,中國經濟歷經30多年高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接近4萬億美元;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陷入經濟、貨幣危機,時任國務卿的希拉里訪華,公開要求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國務卿成為國債推銷員,使人印象深刻。另外,1997年回歸之時,香港GDP相當於內地經濟總量約15%,現在不到3%,經濟格局此消彼長,還有是香港經濟對內地依存度高,香港經濟現,離不開內地一些政策傾斜的結果。

即使如此,香港之於國家,是否已無可資利用之處?答案肯定不是。香港仍有對內、對外的窗口作用。首先,內地一些大城市於城市硬體建設,雖然斐然可觀,但是社會軟件機制,香港仍然明顯超前,有可供內地城市參考之處;其次,中國與國際接軌,香港的橋樑角色和作用,在法制健全、法治予投資者充分信心信任情下,即使從長遠看來,也看不到內地城市可以取代。再者,例如人民幣走向國際,成為可兌換國際貨幣,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起到的作用,上海也難以企及。

內地已非改革開放初期的吳下阿蒙,30多年來,不能否認香港與內地的消長,但是香港與內地並非處於零和狀態,應該是延續30多年來雙贏格局。當然,客觀環境不一樣了,周邊城市冒起急速發展,已經成為香港的競爭對手,若香港不相應保持和提高競爭力,就有可能在內地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大潮中,未能分食大餅,甚至在一場經濟盛宴中斯人獨憔悴。

對台窗口作用 香港仍在示範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國家利用香港,在1949年之前和之後,因為有港英管治,國家與香港不存在權力結構關係,即使回歸之後到今天,中央與香港的權力關係也不明顯,而歷來「權力疏離」的結果,香港各個階段對內地的正面作用甚至貢獻,昭昭在目。現在中央強調突顯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這個無可爭議的憲制關係,若折射在日後中央與香港互動,香港在中央「貼身」領導下的窗口、橋樑、外引內聯等作用,與以往有什麼不同,值得留意。這是50年不變之下的新事物、新議題。

當日,鄧小平還向戴卓爾夫人提到,希望台灣穩定50年,又託請戴卓爾夫人對時任美國總統列根,推介以「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這是鄧小平第二個考慮。即使現在看來,鄧小平透過戴卓爾夫人請列根共同解決台灣問題,不會認為他邀請英美干預內政,反而突出他審時度勢、實事求是、從容大度的一面。鄧小平處理香港和台灣事務的智慧,值得時人參考。

「一國兩制」構思之初,其實是為解決台灣問題,因為英國要求中國處理1997年之後的香港政治地位問題,北京才把一國兩制先用於香港,當時說是香港起示範作用,吸引台灣接受以一國兩制統一,香港是「一國兩制示範單位」之說,一度十分流行。時移世易,現在不再聽聞北京有這個說法了。由於近年的政治爭拗,影響各方面發展,香港現於台灣朝野,視為負面教材,他們對香港式的一國兩制,大多數抗拒。不過,即使如此,香港的示範單位作用不會完全消失,香港情轉好或轉壞,對於台灣都會有參考作用。鄧小平說「一國兩制」50年不變與台灣有關,仍然是進行式,並沒有過時。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港機師:數據錯可致失速

<轉載自20141230 明報 港聞版>

本港資深機師譚文豪解釋,飛機的高度、速度及垂直升降度的數據都是用比較空氣壓力的方法而得出,空速管結冰就會導致飛機儀表數據出錯,令機師以為飛機太慢或太快而減速或增速。「情有如你開車時實際車速只是每小時50公里,但儀表顯示80公里,你自然就會減速。但飛機跟汽車不同,太慢就會失速(stall)。」

他稱,空速管有發熱功能,按理是不會結冰,但供應商的空速管設計失誤,就像法航2009年空難,而在2009年法航空難後,空巴已更換該批空速管。前民航署署長樂鞏南亦稱,2009年法航空難後,空速管結冰問題「已補救」,對於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 10月建議空巴兩年內改裝空速管的最新建議並不知情,無法評論。

機師有受訓 應付數據混亂

若遇上空速管結冰令儀表出錯,機師可以怎樣做?譚文豪稱,空速管失靈導致數據混亂,自動駕駛模式會自動解除,駕駛艙會響起不同警報。但他強調,就算出現這情機師也並非無計可施,因為每一款飛機都有檢查清單(check list)應付這類情,上面會寫飛機飛行角度(Pitch)及引擎設定,機師只要照做,飛機就能維持在安全的高度及速度。

「空巴致命漏洞未改」疑空速計結冰致機師誤判

<轉載自20141230 明報 港聞版>

亞航至今下落不明,估計已經墜。有西方傳媒引述專家認為客機出事原因可能跟2009年在大西洋墜的法航空巴相似,即空速計因結冰而引致儀表出現錯誤讀數,令機師未能作出相應操作引至飛機失控或失速。雖然空巴針對2009年空難改裝空速管,但傳媒披露,歐洲航空安全局最近再要求空巴兩年內改裝A320的空速管,之後又發生過A321因感應器結冰險致失控事件,令空巴設計問題成焦點。

稱天氣未足以造成嚴重氣流

就目前所掌握的天氣數據顯示,亞航失蹤時現場天氣惡劣,天氣相信將成為日後調查焦點。飛機當時附近有數個雷暴,積雨雲高達5萬呎。

前美國空軍氣象學家瓦斯凱(Tim Vasquez)分析過有關數據,指當時雖然大氣不穩,但程度未足以造成嚴重氣流或微爆流,但客機可能遇上結冰。高空結冰不僅增加客機重量,也會干擾機翼導流,更會導致感應器失靈。

法航空巴2009年失事後,當局很快便鎖定空速計(又名皮托管)問題,規定包括A320在內的空巴航機更換及更生機上的空速管系統(pitot-tube system,又名皮托管系統)。但《華爾街日報》稱,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今年10月發出指引,指A320在高空遇上惡劣天氣時,空速顯示會出現不一致。

法航前車可鑑 當局下令改設計

指引稱,A320安裝的兩款空速計較其他安裝不同空速計的飛機更易受惡劣環境影響;雖然A320新安裝的空速計提升了在暴雨中的表現,但「面對高空結冰沒有顯示同樣的堅固度」,因此建議有關客機在48個月內再更換空速計,以改善安全水平,惟指引明言這是「預防措施」。

美國國家交通安全管理局前副主席弗朗西斯(Robert Francis)對《華爾街日報》稱,截至目前,亞航事故「看起來跟法航事故相似」。他稱,除了法航案例外,他想不到有什麼能解釋為何客機會突然失控。一旦空速顯示儀失靈,自動導航系統便會停止運作,機師要人手操作飛機。自法航意外後,航空公司都加強對機師的訓練,提高機師應付這類情的能力。

倘空速計結冰 讀數差可致飛機失控

另外,路透社指出,EASA 12月曾下令所有A320改變操作程序,起因是一架類似的A321客機發生的事件﹕客機爬升至原定高度後機師將飛機平飛時,電腦系統誤以為飛機快將失速(stall),於是將機頭自動推向下,事故是因為好幾個感應器在惡劣天氣下結冰所致。EASA稱,在最壞情下,機師可能無法制止飛機的自動反應導致飛機失控。空巴已就事故特意向航空公司發特別通知,EASA則強制航空公司執行。

空速管結構及位置。

張志軍:對台政策 將更具針對性

<轉載自2014123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發表新年賀詞指出,兩岸關係一年來出現新情況和新問題,但和平發展方向不變;新的一年希望兩岸關係能穩定、發展和利民,大陸將採更具針對性的政策,讓更多台灣基層民眾分享兩岸關係發展成果。

張志軍在2015年第一期《兩岸關係》雜誌發表題為〈保持勢頭、克難前行〉的新年賀詞指出,兩岸和平發展方向沒有改變,兩岸關係這艘大船沿正確航向,繼續破浪前行。希望兩岸關係保持穩定、發展和利民。

九二共識 政治基礎

穩定,就是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方向。兩岸要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遏制台獨分裂圖謀,保持局勢穩定。

發展,就是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取得新成果。繼續貫徹兩岸一家親理念,推進兩岸協商對話,不斷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加強兩岸社會各界、各階層民眾溝通交流,拉近兩岸心理距離。

利民,就是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讓更多台灣基層民眾分享兩岸關係發展成果。繼續便利台灣同胞往來大陸,推出有利於台灣青年來大陸求學、就業政策,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創業發展提供更好條件。切實保護台灣同胞合法權益。

他指出,一年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面向廣大台灣民眾,深刻闡述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理念,強調遏制台獨分裂活動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然要求,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並豐富其內涵。

習近平密令戰艦進軍釣島 日媒:衝突可能性增

<轉載自2014123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據多維報道,近日,中國海軍在空軍開進琉球後也不甘寂寞,多次在12月中逼近釣魚島,中日艦隻從此前在釣島近海200公里處對峙,此後已經把前線拉到了據釣島僅70公里的海域。日本媒體對此大為驚詫,《朝日新聞》更發表報道稱中國海軍此次行動「或為習近平直接授意」。

《朝日新聞》報道,中國2艘軍艦12月中旬曾航行接近至距離釣魚島毗鄰水域以北約27公里、距離釣魚島沿岸70公里處的海域。日本海上自衛隊透露,中方從今年8月起,派遣軍艦在釣魚島以北約200公里海域進行「常駐巡航」,但此次是日方確認到中方軍艦距離釣魚島最近的一次。

報道稱,中方在公海上的活動並不違反國際法,又稱今後中日雙方軍艦在釣魚島附近海域或會經常發生相向以及對峙等事件,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大增。另外,為防止挑釁等「不測事態」的發生,日本海上自衛隊也開始派遣軍艦進行「警戒和監視」。

綜合媒體1230日報道,在中國海軍艦艇逼近釣魚島之後,日本媒體對此大為驚詫。日本《朝日新聞》指出,中國艦隻此前雖一直保持在距釣島200公里海域巡航並與日本海上自衛隊艦隻對峙,但在12月中旬後就「突然轉向」據釣魚島僅70公里的位置,儘管中日雙方艦艇仍能保持克制,但日本方面面對中方此舉已提高戒備。更有「中國軍方關係人士」稱中國海軍此次異動是海軍高層根據習近平授意所為。

《朝日新聞》特派記者指出,自20129月中共設立「中央海洋權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這一機構後,習近平、楊潔篪等要員就直接掌控中國海警行動,有消息靈通人士亦稱習近平為首的中國要人經常遙控指揮海警、軍艦等在重要海域的行動。很多接受採訪的美、日軍事研究專家也都指出,此次中國艦船調轉船頭、直接進軍釣魚島應是習近平直接授意的結果。

根據資料顯示,中國海、空軍近來已經在西太平洋多次繞日本展開行動,就在1228日,數艘中國「神盾」艦就已穿過對馬海峽直接南下。目前,日本媒體開始把南麂列島上的動向當成北京面對釣魚島的「大動作」,不少分析人士更懷疑北京已經把最新銳的「超視距雷達」安排在這個自1954年後就投入運行的軍事基地上。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媒體近來渲染中國軍事威脅實為別有用心。據《讀賣新聞》披露,安倍政府目前已準備在20151月重開推進「集體自衛權」進程,有象顯示,日本此次推進「集體自衛權」在於讓這一權利「不受地理制約」,使之應用於「遭受他國攻擊」的場合。換言之,安倍政府或在為開戰做積極準備。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意識相左 組織性強 憂基督宗教威脅政府

<轉載自20141224 明報 港聞版>

中國政府建立「自治、自養、自傳」的「三自」制度後,基督宗教仍經歷包括文革在內的多次打壓。即使如此,基督宗教仍在數十年間迅速發展,尤其是游走在灰色地帶的「家庭教會」也悄然壯大,甚至有預測未來20年間,中國的基督徒人數可能超過共產黨員。綜合國內外著名宗教學者的分析,因為「西方有神論與共產黨無神論意識形態相左」和「教會組織性強」兩個原因,基督教一直被中國政府視為共產黨政權的威脅。

中國政府對境內基督宗教迅速發展的擔憂,在歷來官員發言、文章中多有體現。國家宗教局前局長葉小文在2011年一篇專門分析「中國宗教問題」的文章提到﹕「世界範圍民族、宗教問題危機引發的社會動亂、加劇政治演變、挑起民族衝突、造成國家分裂方面的政治作用正在增長。國際敵對勢力要利用民族、宗教作為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突破口,國際宗教反動勢力也力圖趁機『重返中國大陸』。各部門應就抵制國外宗教敵對勢力滲透,進行長期、積極的配合,打整體防禦戰。」

意識形態錯誤 基督宗教「原罪」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曹南來認為「意識形態錯誤」是中國基督宗教的「原罪」﹕「基督教的有神論跟中國共產黨的無神論,本身就有意識形態的鬥爭。再加上現在『反西方敵對勢力滲透』的主旋律,普遍興盛於歐美的基督教,被政治化為『西方思想』的象徵物。」他又補充,東歐共產黨因基督宗教興盛而最終消亡的歷史教訓,讓中國政府擔心國內的基督宗教發展,會衝擊中國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引發顏色革命(詳見另稿)。

美學者:組織性強 當權者警惕

在眾多「有神論」的宗教中,為何基督宗教歷來受到尤其嚴苛的打擊呢?美國普度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楊鳳崗解釋,是因為基督宗教相較於佛教、道教,講究以教會為基礎的團契,教徒聚到一起禮拜、讀《聖經》,教會成員互為手足,這種組織性強的特徵,讓當權者十分警惕,「其實你信什麼沒關係,信仰是你個人的事,但你組織起來,當局就覺得是威脅,有組織就是要跟當局爭權力」。

「倘成群體事件 恐變第二個佔中」

曹南來亦同意,中國政府真正擔心的不是直接的宗教問題,而是基督教會上千人規模的組織能力,「溫州的家庭教會首領,一般被稱作『司令』,他們有的跟政府關係密切,但也有部分反政府的,勢力龐大,隨時可以『調動千軍萬馬』,若演變成群體事件,恐怕變成第二個佔中」。

除此之外,當局憂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基督宗教這數十年在中國迅猛的發展之勢。楊鳳崗研究發現,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年,有大約100萬名基督教徒(此處特指基督新教),而即使經歷文革全面禁止所有宗教的打壓時期,至2010年基督教徒已迅速增長至5800萬人,錄得近7%年增長率。楊鳳崗據此估算,到2030年中國境內的基督教徒會達到約2.24億,佔屆時中國總人口16%,人數甚至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擁有最多基督徒的國家。

基督宗教成「重建道德動力」

楊鳳崗進一步指出,基督宗教能在現代中國快速發展的原因有二,一是農村人民公社解散、城市國企單位制度瓦解,導致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組織」缺位,而基督宗教的「團契」則正好補充了這個社會功能;另一原因是人們普遍對共產主義思想失去信心,處於信仰真空狀態,而社會上又發生很多道德倫理混亂的事件,這時基督宗教又提供了一個重建道德的內在動力。


然而,對上述學者的預測,內地《環球時報》引述葉小文的批評指「預測的方式和方法本身就不科學,明顯存在誇大的成分」,又指出同期中國社科院首次發布全國基督教徒只有2305萬人。

歐亞美基督宗教曾促和平演變

<轉載自20141224 明報 港聞版>

北京憂慮基督宗教的發展會創造西方和平演變中國的條件,證諸歷史,天主教及基督新教的確促使了不少地區的政治變局。回顧1980年代被稱為「第三波民主化」的近代史,基督宗教在拉丁美洲、亞洲和東歐的多國民主進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不過,有學者認為,基督宗教的神學理論和組織結構啟蒙了現代民主政治,建議中國當局可以借力打力,借助基督宗教的發展,在教會中踐行民主,從而完成民主轉型。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是國內政治經濟陷於困境、各種社會矛盾激化的結果,其中就包括長期以來宗教政策失誤而造成的信教群眾離心離德,宗教就作為不同政見者煽動政治動亂的工具,為蘇東共產黨的下台推波助瀾。」國家宗教事務局前局長葉小文在一篇學術論文裏的一段話,正正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基督宗教能產生的政治能量心存芥蒂。

歐美國實現民主 多屬基督新教

已故政治學家亨廷頓曾在《20世紀後期民主化浪潮》中指出,基督宗教在近代多國的民主化運動中起到關鍵作用。因為基督教鼓勵平等觀念,反對政治壓迫,第一批實現民主化的美國、歐洲等國,多為基督新教國家。而經過內部改革後的梵蒂岡,更是旗幟鮮明的反對威權政府,19741989年間過渡為民主國家的,有四分之三是天主教國家(見表)。亨廷頓寫道﹕「可以合理的假設,基督教的擴張將鼓勵民主的發展。」

「基督教的神學裏,人人都有罪性,你把權力交給這個人,權力就會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所以才需要用制度制衡權力,於是有三權分立。」美國普度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楊鳳崗認為,基督宗教對現代民主政治制度有啟蒙作用,又指出美國的民主制度首先是在教會裏得到實踐的,「民主是一個很具體、瑣碎的過程,大家坐在一起的時候有不同意見,要經過一些程序討論出一個決策,滿足大多數人的意見,同時又讓少數人的意見得到一定的尊重,這種制度的形成是需要實踐的,基督教會就提供了最初的實踐場所」。

學者:當局應視作民主轉型力量


但他反對中國當局把基督教視為潛在「顛覆工具」,「官方話語裏面把基督教當成如此有威脅、敵對的力量,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中國的基督宗教志不在政治而在人心,且組織鬆散,對於中國長遠的民主轉型,應該將基督宗教視為一股積極的、漸進的力量,而不是革命的力量。」

至今無宗教法 管理條例政府自訂

<轉載自20141224 明報 港聞版>

儘管中國憲法規定公民宗教自由,但包括基督宗教在內仍然多次受到打壓。到底是中央政府下達的指令,還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決策,卻終究不得而知,有學者認為,在宗教法律領域留白,是中國政府處理宗教問題的特殊安排。

「黨國一向認為宗教事務不好處理,一放鬆好像發展太快,擔心威脅政權,一管又出很多問題,國內反彈很大,國際上也惹來批評。中國至今都沒有宗教法,行政部門自行制定管理條例,就好像由裁判員制定競賽規則,自己制定自己執行,一切都有利於管理部門。」美國普度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楊鳳崗說。

記者翻查資料發現,雖然憲法規定中國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但自從1989年的宗教法草案被擱置之後,中國宗教領域再無立法,而是1994年頒布行政法規,規定外籍人士不可在中國境內傳教、宗教場所必須向政府登記。直到2005年,才在各地方宗教條例的基礎上,由國務院以行政命令發布全國性的《宗教事務條例》,但全國人大至今未有就宗教管理立法。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曹南來如此形容:「很多宗教事務游走在灰色地帶,政府一旦想要問責,總有合法的理由來整治宗教問題。」

實績重振廉政 許仕仁案僅起步

<轉載自20141224 經濟日報社評>

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受賄罪成,昨被判囚7年半。今次涉案的高官、富商皆難逃法網,是法治的勝利。港府與廉署須加力重振本港廉潔聲譽,挽回市民以至國際社會對香港廉政的信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許案成典範
許仕仁案經歷近半年審訊,法官昨終裁定5項罪名成立的許仕仁監禁7年半,並須繳還逾1,000萬元賄款,同案的新地前主席郭炳江則被判囚5年。公眾雖對各人判刑輕重議論紛紛,惟無論如何,今次案件實是本港廉潔與法治的一場勝仗。
事實上,近年本港廉政聲譽受不少衝擊,不但香港在國際間的廉潔排名持續下跌,由去年的15位跌至今年的17位,反映國際社會對香港的廉潔印象減分;且廉署的數字顯示今年首11個月舉報貪污宗數,較去年同期跌逾一成,市民表示不願舉報貪污的比率則升至5年新高,反映的恐怕是港人對廉署執法以至法治的信心續降。
惟許仕仁案所釋出的信息,就是本港的廉政制度建設,如高官品格審查與利益申報等制度,雖然存在甚大改善空間,必須重新審視並堵塞漏洞,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本港核心價值,卻在此案中得到彰顯。不但曾位高權重如許仕仁,一旦犯法受賄亦難逃法網;富商巨賈如郭炳江,亦不因財雄勢大,可重金聘請最好的大狀而能「打甩」官司。
更關鍵的是,此案從調查、起訴、審訊到入罪判刑,皆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度高,控辯各方皆有充分機會陳述理據,讓陪審團作出裁決,故市民稱快的並非出於仇官仇商心態,而是司法公義能在此案中得到伸張。
然而,本港廉潔形象持續轉差,其來有自,要重建市民以至國際社會對本港廉政的信心,許仕仁案只是一場小勝仗,港府與廉署必須再加把勁,才能重新擦亮香港廉潔的金漆招牌。
當前公眾最關注的,固是廉署仍在調查中的多宗高官涉貪指控,尤其部分案件更已調查了好一段時間。市民並非要廉署將這些高官送上法院審判台不可,而是要公義得到落實,要看到的是廉署認真調查,早日令真相水落石出,若證據充分固然要提出起訴,有責必咎;否則亦不能濫告,須提出理據還當事人公道,做到不偏不倚、不枉不縱。
速堵漏洞速查大案 彰廉潔聲譽

廉潔與法治,既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更是香港一直以來賴以成功的基石,港府與廉署務必汲取教訓,堵塞制度漏洞、並在合理時間內完成對其他高官涉貪指控的調查,憑實績重振香港廉潔與法治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