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蘇貞昌︰明年選舉 有機會變天

<轉載自2013929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決戰中台灣!民進黨27周年慶移師台中市,黨主席蘇貞昌強調,國民黨中部縣市首長政績差,弊案連連,明年選舉台灣有變天機會,民進黨將做最好準備和努力,從中台灣開始,擴大執政版圖。

據《中國時報》報道,蘇貞昌表示,黨慶辦在中台灣,就是要民眾比較藍綠兩黨執政成績,國民黨在中央胡搞亂搞,地方更是弊端頻傳,建設停滯、沒有政績。「這讓人民對民進黨更有期待,明年選舉確實是變天機會!」他說,民進黨責任重大,要做最好準備和努力,不僅中台灣要贏,全台灣都要勝利。

前行政院長游錫表態選新北市長,蘇肯定游當宜蘭縣長的政績,能當好的新北市長;前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說﹕「游院長曾是我的老長官,他有意願競逐提名,給他最大祝福。」

蘇表示,黨員熱情昂揚,願意出來為地方服務貢獻,民進黨有黨內提名機制,會依循機制,產生最好的人選,贏取最大勝利。

民進黨內有人認為游年紀太大,應順應「世代交替」,給年輕一輩機會;游錫28日表示,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的價值與想法,應「世代合作」,有經驗者與經驗較不足的年輕人團隊合作,台灣才會富強。

前副總統呂秀蓮透露,台北市里長勸進她參選,里長已展開連署,是否參選?她說,要聽多方意見,「也要看他們會不會說服我。」
對律師顧立雄、醫師柯文哲參選動向,呂以「他們都很優秀,一個是醫生,一個是律師,各有所長」回應,但她認為明年台北市長的勝負,會決定2016年總統大選勝負,也會決定台灣還有沒有前途,所以不是誰要選,誰不要選的問題,一定要贏才可以,「如果不能贏,白選了!」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中紀委揭開神秘面紗 辦案流程公開 主動引導輿論

<轉載自2013928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本月初,中紀委監察部推出的舉報網站正式上線,本周又首次對外公布了舉報處理範圍和流程,有評論認為,透過網絡互動,一向以「神秘」著稱的中紀委逐步走向公開,是為變被動為主動,發揮引導網絡輿論作用。明報記者

官網詳列組織架構圖

《新京報》報道,在本月開通舉報網站之後,中紀委平均每日接到760多個舉報。隨後中紀委的神秘面紗逐步揭開,近日官網上首列組織架構圖和信訪舉報的基本流程。中紀委秘書長崔少鵬透露,除舉報網站外,中紀委還將開通微博、微信舉報平台。

辦公地點隱密無門牌

作為中共黨內的紀檢部門,中紀委一向予人神秘印象。《環球人物》曾報道,1949年中共建政時,中紀委最初在中南海內辦公,「文革」時一度被撤銷。1978年,中組部將辦公樓騰出一部分,給恢復運作的中紀委作辦公地點。後來為平反堆積如山的冤假錯案,中紀委人員大增,一些機構開始在外租房辦公。1993年,中紀委和監察部合署辦公,機構遷到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1號圍灰色磚牆的大院。這裏在北京市地圖上未有標註,亦無門牌,更無電話登記,由解放軍中央警衛團負責警衛。

順應時代潮流,近年來,中紀委一點點揭開自己的面紗。《南方周末》前編輯馬昌博在文章中回顧了中紀委「愈來愈愛說話」的歷程。

2006年為開放轉捩點

他認為變化從2006年開始:當年9月,時任中紀委秘書長干以勝第一次以發言人身分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了一場記者會。當年底,中紀委的新聞發布會就已算開放,不但邀請中央黨報,還請了都市報刊;發布會上提問時也沒有「托兒」(做媒者),馬昌博本人也常被點名。隨後,調查的公布時機也逐漸變化:以前,只有中紀委偵辦完畢移交司法系統後,才能真正確定官員被查的消息。而同樣在2006年年9月,中紀委在調查期間就公布了調查陳良宇的消息,後來廣東省原政協主席陳紹基案、深圳原市長許宗衡案也沿用此例。

就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前夕,中紀委大樓更破天荒向路透社等20多家中外媒體30多名記者開放參觀,包括保存「中紀委最高機密」的檔案館——裏面藏197910月中紀委恢復至今查辦的所有6萬卷案件卷宗。馬昌博還分析,在機關內,對某件事重視與否,最終體現在提拔本身。與一些部委新聞發言人相比,中紀委的兩名新聞發言人干以勝和吳玉良後來都升任中紀委副書記,足見其對宣傳的重視。

兩發言人仕途亨通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在被公開舉報3個月後就被公布接受調查,馬昌博認為,這已算高效,是中紀委更加「透明」和「親民」的延續。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說,紀檢監察機關的神秘面紗逐步揭開,目的是「開門反腐」,順應信息時代新需求。透過「高調」的網絡互動,引導輿論主動權,變過去的被動接受監督為主動監督。





















位於北京平安里的中紀委總部大樓,附近沒有任何關於此建築物的標識。

台北札記﹕馬王之爭的亂局

<轉載自2013928日 明報 中國版 作者:金柚子 (作者是台灣資深傳媒人)>

馬英九發動「倒王(金平)」行動以來,執政黨內部一片混亂,馬王之爭陷入僵局,在野黨與各種反馬勢力介入其中,形勢益發複雜。幾個平息政爭的機會點一一流失,政府長期空轉已無可避免。近期馬的民調跌至9%,後雖略有回升,但各路反馬人士已號召集結舉行嗆馬遊行,這些並非挺王的反馬人士加入政爭,將為混亂政局投下更多變數。

倒王倘成功立院恐空轉

馬英九倒王的算盤過於天真,目前就算倒王成功,新院長短期內也很難選得出來,選出來後法案不見得能順利審查,最後有爭議的法條能否通過也大有疑問。現在行政院長的施政報告連上台都有困難,還想搞一個提升議事效率小組來推動有爭議法案,難道是想用打群架的方式把法案打過關?

倒王行動不止讓法案推動遙遙無期,執政黨內部更是陣腳大亂,多數從政黨員皆噤若寒蟬。黨內提議由連戰、吳伯雄等人共同出面調解馬王之爭,也因大老們陸續發表不支持馬的言論,令馬王和解可能性煙消雲散。靠選票的立委與地方首長更是憂心忡忡,咸認明年選情一片烏雲罩頂。

民進黨激情批馬未顯風範

在此亂局中民進黨並未展現穩定社會與領導政局發展的企圖心。關說案爆發後,民進黨一邊護短,一邊賣力打馬,維護憲政秩序、司法革新、提升議會效率等正面改革提案皆付諸闕如,連原應極力向外界說明為何反對兩項重大法案的立場,都被掩埋在瘋狂批馬的激情之中。這再次證明一項政治通則:擺爛的執政黨,會帶來擺爛的在野黨。

馬民調跌至谷底,王則被迫負嵎頑抗;執政黨人人自危,在野黨更不知長進;重大法案與施政動彈不得,兩岸關係進展受挫。一個檢察官違法提供司法偵察內容討好馬英九以求倖進的舉動,演變成馬王雙輸、朝野雙輸、兩岸雙輸的局面,馬當然要負最大責任。各路反馬團體聲稱號召10萬人舉行反馬大遊行,迫使國民黨全代會改期,可能引發黨內發難質疑馬英九領導,對政爭影響不小,值得多加注意。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兩機師齊入睡 客機自動駕駛

<轉載自2013927日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根據資料披露,英國某航空公司的空巴A330客機正副機長由於「嚴重疲勞」,在飛機起飛後不久先後入睡,讓搭載數百人的客機轉成自動駕駛。

根據《信息自由法》獲得資料顯示,當時兩名機長都在打盹。其中一名機長說,連續兩個夜晚,他們只睡了5個小時。

英國民航局沒有披露這一事件發生在何地,不過指出當時飛機上有數百名乘客。

當時,飛機距離地面10,700米,正副機長商定,在長途飛行中輪流睡覺,並將飛機切換成自動駕駛。但是其中一人打盹20分鐘後醒來發現,另一人也睡了,不知飛機多長時間處於無人監控狀態。

這兩名機長自願向英國民航局上報此事。英國民航局決定不公布航空公司名稱,在事件發生後在報告中指出,兩名機長「嚴重疲勞」。

民航局的報告表示,由於長時間飛行,「睡覺的機會不足」。英國民航飛行員協會說,這種事情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機長在飛行途中打盹的問題經常沒有上報。

協會秘書長麥考斯蘭說:「英國的飛行員希望所有的航班能夠安全飛行,但是疲勞是他們面對的最大挑戰。民航局對英國飛行員的疲勞問題採取不重視的態度,不承認未上報打盹問題的嚴重程度。」
民航局發言人說,「這是一次嚴重事件,但屬於個別事件。我認為會從此事汲取教訓。我們打算在行業內發表這一調查報告。」

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降落劇震 國泰機嵌板鬆脫

<轉載自2013926 蘋果日報 要聞港聞版>

國泰航空周一從新加坡飛抵香港的一架航機,降落時劇烈震盪,其後在乘客座位上的嵌板鬆脫「半天吊」,幸未傷及乘客。有民航機師指事件或與嵌板抵受不住降落時的震盪或修理後安裝不妥當有關,但不會影響航機安全。國泰就事件致歉。

有讀者周一晚乘國泰CX734班機自新加坡返港,航程期間並無異常,但抵達香港國際機場降落時,航機突然劇烈震盪,並有機件脫落聲音。乘客其後發現頭頂有機件掉落,慶幸未有人被擊中。國泰證實該班航機一塊收藏照明閱讀燈的嵌板於降落時鬆脫,稱航機安全沒有受到影響,但對為旅客造成不便致歉。

有飛機師指,機艙組件鬆脫不算常見,推斷周一晚比較大風,航機降落時不穩定,導致嵌板因抵受不住強烈震盪而鬆脫,而其他航機間中亦會有行李架被震開或跌出氧氣罩。他指,機艙組件鬆脫不會影響航機安全,「但有機會扑到乘客個頭,或者俾嵌板嘅角落𠝹傷」。

 

 
 
 
 
 
 
 
 
 
 
 
 
 
 
 
 
 
 
 
國泰航班降落時突然有機件脫落。

空姐大肚可即炒 結婚要老細批准

<轉載自2013926 蘋果日報 要聞港聞版>

不少港女認為做空姐是「筍工」,但背後辛酸你又知多少?有國際工會踢爆航空公司的苛刻條款,員工結婚要公司同意,合約更寫明懷孕後可隨時被辭退。
代表150國近450萬運輸工人的國際交通運輸工人聯盟(International Transport Workers Federation,簡稱ITF)周二發表報告,踢爆中東卡塔爾航空(Qatar Airways)剝削7萬員工,對女性的聘用合約更訂明,結婚要事先獲公司批准;獲悉員工懷孕後,公司有權終止聘用,但員工不告知或故意隱瞞懷孕,會被視為違約。

ITF更指,雖然卡塔爾法例禁止員工成立工會或享有集體談判權,但公司逾9成僱員,都不是阿聯酋或卡塔爾國民,變相連本應享有的權利也喪失。ITF打算要求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採取行動制止。
國泰機艙空中服務員工會主席黎玉嬋指出,香港以往亦有類似規定。她指國泰在8090年代,曾要求空姐受聘首5年間,懷孕要給予13個月通知並自行辭職,做滿5年方可享有產假等福利,惟規定至1993年取消,國泰及港龍現時對空姐結婚及懷孕並無特別限制。

退休年齡方面,港龍要求空姐45歲退休,之後按情況每年續期;國泰空姐年屆55歲退休之齡更不得續約,比文職甚至機師6065歲退休年齡低,黎玉嬋稱「係有少少唔公平」。她表示員工之間有聲音希望延遲空姐退休年齡。
蘋果動新聞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我以特邀貴賓 重返ICAO大會

<轉載自2013925日 上午530分 中時電子報>

國際民航組織(ICAO)第38屆大會24日在位於蒙特婁的總部召開。中華民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局長沈啟率領的代表團在當地時間上午10時(台灣時間24日晚上10時)進入會場。這是中華民國被排除在這個國際組織42年以來,首度參加這項3年一度的大會。

沈啟以代表「中華台北」的「特邀貴賓」身分參加此一大會。我國在197110月退出聯合國,也因此陸續被迫退出聯合國旗下的各項國際組織。

此次獲得ICAO正式邀請與會,是繼2009年我國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後,另一次外交突破,意義非凡。

WHA後再度外交突破

台北飛航情報區位於東亞樞紐,涵蓋面積廣達18萬平方公里,每年高達130萬航班飛經此一區域,載客數量多達4000萬,且有大量貨物出入。因此實質且專業參與ICAO,直接取得飛航安全資訊,對台灣及國際均十分重要。沈啟在抵達蒙特婁國際機場時曾說,這次突破歸功於國內各部門長久通力合作、兩岸關係改善、以及國際支持。

美國國會以全票通過議案,支持我國在ICAO取得觀察員資格,美國總統歐巴馬也簽署。此一法案並責成美國國務院透過提案等方式促成此事。

我國駐加拿大代表劉志攻23日在蒙特婁設宴款待代表團。劉志攻在晚宴上表示,中華民國這次以貴賓身分與會,雖無公開發言權,但能夠參加,「告訴大家,我來了,我在這裡」,就勝過千言萬語。

無發言權 但已難得

沈啟表示,台灣不是ICAO成員,故欲獲得ICAO有關飛航、安全標準等資料時出現障礙。她希望藉由這次參加ICAO大會及相關的、後續的多項活動,從此能夠直接獲得各項資訊。

外交部表示,歐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艾希頓(Catherine Ashton)的發言人,在923日發表聲明,歡迎中華民國出席ICAO大會,聲明也指出,台灣受邀與會,將有助於增進國際飛航安全,且有利於ICAO達成建立亞洲無縫天空的目標。

聲明表示,依據歐盟東亞政策綱領,艾希頓鼓勵兩岸促進對話、務實合作及信心建立的相關倡議。聲明也提到,在多邊組織中,凡台灣的參與對歐盟及全球的利益都具重要性者,艾希頓支持台灣實質參與。

長策加辣招 地產商不再主導樓市?

<轉載自2013925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評論系列之三  撰文: 劉國裕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香港房屋委員會委員>

全城首富李嘉誠日前對傳媒表示,香港地產市場實在由政府主導,不是由地產商決定。《香港經濟日報》上周報道李嘉誠被問及樓市走勢時強調:「沒話說!樓市由特區政府決定。」
本文嘗試就當局於20139月初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以下簡稱《文件》)影響樓市的建議,及政府近年引入管理需求措施的「辣招」,包括「額外印花稅」(2010)、優化「額外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2012),和「雙倍從價印花稅」(2013),討論當局是否已重奪樓市發展權。

實際落成量 僅佔估算3060%
以筆者的認識,《文件》的建議對私人樓市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供應方面,例如建議在未來10年(201314年度至202223年度),以47萬作為供應的規劃目標,當中六成(28.2萬)屬公營房屋,其餘四成(18.8萬)屬私營房屋。為甚麼新供應的公私營房屋的比例定為六比四,《文件》未提出計算根據。

單看未來10年房屋供應的規劃目標的比例,易令人有「政府主導樓市」的感覺,但細心分析,我們應明白政府所定的私樓供應目標,只是在土地方面加以配合。
除此之外,私人地產發展商會否按政府目標,透過買地或以其土地儲備供應私樓,政府其實難有保證。

筆者翻查2005年及以後多年同期當局公布的《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統計數字》(包括未來數年住宅單位預測總供應量)(見表),發現三年後的私人住宅單位的實際落成量,只是政府當年估算的30%60%左右(計至2012年私樓落成量數據)。估算私樓落成量與實際落成量的落差,間接說明政府在私人樓市沒有「魔術棒」,無法主導供應。
如供應不符預算 可有後着?

在現實的世界,私人地產發展商建私樓,從來都是按市場經濟狀況、本身的實力及預期投資利潤率等因素作決定,與政府預測私樓供應量沒有關連。未來10年,當局期望私樓平均每年可供應1.88萬個單位。筆者與不少關心房屋問題的評論者都會問:政府有甚麼把握,在過去10年(20032012)當樓價在上升軌道而私樓落成量平均每年只有1.46萬的情況下,把下一個10年的每年私樓落成量增加至1.88萬?
差餉物業估價署《香港物業報告2013》就20132014年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的預測數字分別只有1.355萬及1.582萬,均比1.88萬少,換言之,餘下8年私樓平均每年須供應2萬個單位,才可達到未來10年建18.8萬私樓的目標。確保平均每年提供可興建約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這個目標,在曾蔭權出任上屆行政長官時已多番提及,結果如何?政府的有關統計數字,足以顯示落差甚大。

辣招遏炒賣有成效 應持續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文件》中,尚未見交代,一旦私樓供應遠低於當局預期(如只有七成,即欠三成),而私樓樓價及租金均仍在高水平,令大批市民合資格排隊輪候公屋或申請資助出售房屋,政府又有甚麼應變機制?會否將預留私人地產發展商建私樓的土地,轉撥房屋委員會或房屋協會增建出租或出售用的公營房屋?

當局由201011月至20132月宣布推出多項需求管理措施(坊間俗稱辣招),筆者認為理據充分。政府推出辣招,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目的不是主導樓市,而是要遏抑炒賣活動,令持續上升的樓價放緩或下調,並引入買家印花稅,以期在供求緊張的情況下,優先照顧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置居需要。
辣招是防止樓價偏離經濟基調,以免一旦利率或其他外圍因素有變,令地產市場泡沫爆破,將會帶來沉重代價的調整,危害本港整體宏觀經濟及金融穩定。

辣招針對炒賣活動,成效顯著。《2013年半年經濟報告》的資料顯示,投機活動方面,短期轉售(包括確認人交易及24個月內轉售)的成交宗數進一步下跌,在2013年第二季平均每月只有154宗,佔總成交的3.6%,明顯低於20101月至11月期間(即開徵「額外印花稅」前)的平均每月2,661宗或20.0%。反映買家印花稅的影響方面,以非本地個人及非本地公司名義購買物業的個案在2013年第二季急挫至平均每月78宗,佔總成交的1.8%,遠低於20121月至10月期間的平均每月365宗或4.5%
自政府於20132月推出雙倍印花稅後,本港的樓價轉趨平穩,反映私人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2013224日時為121.64915日時為120.84,即向下微調0.7%

供樓壓力續增 政府須更主導
在最近半年,樓價大致橫行,與200812月的低位相比,20137月的整體樓價已上升達134%。由於樓價上升超出住戶入息升幅,置業供款比率(即按揭供款對住戶入息中位數的比例,該比例是按購買面積45平方米的單位,按揭成數為70%,為期20年的按揭還款額與住戶(不包括居於公營房屋的住戶)入息中位數的比率),由2008年的低位(35%)持續惡化至2013年第二季的56%,超出1993年至201248%的長期平均數(見圖)。這說明政府在解決房屋問題方面的各種措施,仍要加大力度,透過適量及按需要增建出租及出售的公營房屋,才能凸顯政府在房屋市場的主導角色。

筆者支持政府以供應主導的策略,從根本解決房屋問題。在減低樓市泡沫風險以維持金融體系及宏觀經濟的穩定性,並謀求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的大前提下,在非常時期以辣招「主導」樓市,應該獲得大多數市民支持。

 

 
 
 
 
 
 
 
 
 
未來三至四年私人住宅單位總供應量。
 
 

 

 

 
 
 
 
 
 
 
 
按揭供款相對入息的比率在2013年第二季依然高企 。

解決敘國化武 奧巴馬明輸實贏

<轉載自2013925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敘國戰局追蹤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令世人矚目的美俄敘利亞化武協商漸有進展,為表「誠意」敘總統還要求美國提供資金援助和接收有毒物質。這事件對誰有利、對誰有損、影響如何,對中東形勢變化或將有深遠意義,故須予以分析。

敘總統成大贏家 政治回報巨

敘總統巴沙爾無疑是大贏家,由此既避免了受美國攻打,實際上也沒付出很大代價;他斷言沒有下令使用化武,看來也無意圖使用,在目前國際形勢下也確難於大量使用。

他還意外地得到巨大的政治回報:一是可繼續打內戰,美國已難再發動襲擊,而最近政府軍已扭轉劣勢。二是忽然由要被趕下台者,變成了美國的合作夥伴,他既要負責廢除化武,故不能沒了他。顯然,反對派尤其激進派是大輸家,但本來想與巴沙爾談判解決紛爭的溫和派,卻或許有新機遇。

奧巴馬 向人民歷史自己交代

在國際上,支持敘政府的俄國、伊朗以至中國等都贏。特別是俄國可借機提升大國地位,和在中東扮演更重要角色,故贏得更多。至於奧巴馬的得失十分微妙:表面上他的處理手法受到不少批評,尤其來自鷹派者,但從長遠看他對三方面都有了交代:

(一)對美國人民。大部分人民反戰,他順應了民意;

(二)對歷史。他消除了敘國化武威脅又無發動戰爭,對維持中東和平有所貢獻;

(三)對自己。這有兩個層次,首先是競選時以退出反恐戰為號召,並已安排了由伊拉克、阿富汗撤軍,故絕不想又成為發動新一場戰爭的總統。第二是他堅持了施政的大戰略構想。他次任的主目標是搞好國內政事,故絕不想又趟中東的渾水。有評論者指他是個威爾遜主義者,是否如此筆者無從判斷,但肯定奧巴馬的戰略取向是符合美國及其人民利益的:美國國內政經問題成籮,理應休養生息固本培元,而不是再到外面惹事。

奧巴馬兩難題 提防鷹派破壞

經此事後,筆者感到奧巴馬是個強者智者,重原則顧理想,而且十分堅毅。之前在首任時,他不顧黨內外反對力推醫保法案並獲通過,已足可在美國內政史上留名。外交本是奧巴馬弱項,但此次在關鍵時刻他卻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確要另眼相看。

今後他將要處理兩大難題:(一)在國內他將要面對鷹派更多攻訐;(二)在國際上他要真誠地與中俄合作,推動敘利亞內戰取得政治解決。在化武協議後,這確已得到新機遇,就看各方能否好好把握。更須提防美國鷹派搞破壞,鷹派暫時是大輸家。

俄國在敘利亞問題上一直很堅定而又靈活,終於取得重要成果,並基本上頂住了西方的進逼。從表象上看,美俄之爭有陸權與海權國爭霸的意味,也含有歷史上西方列強爭奪中東地盤的回憶。實際上這是一場激烈的地緣戰略抗爭;俄國由守開始,現已達到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步。美國力迫巴沙爾下台並非真的為了敘利亞或中東民主化,而是想進逼伊朗。如攻下敘國,便有利於清除真主黨在中東尤其黎巴嫩的勢力,並進一步孤立伊朗。

俄羅斯雄心勃勃 促美伊談判

俄國對此事自然明瞭:敘陷則伊朗危,伊朗陷則中東危,而俄國的後院及後門將備受威脅。所以俄國選定了在敘利亞設防遙距抗敵,不讓美國越雷池一步。相比利比亞,敘國對俄的戰略重要性大得多,而且較近俄國亦是軍事上的有利因素,何況俄國本就在敘國有海軍基地,這次便派上用場。

經此一役後,俄國定必雄心勃勃,料將會在伊朗問題加強外交活動,力推美伊談判,在東地中海區域也將更多發揮影響力。普京在國內政治上亦有得分:既可提高個人威望,亦可助增強俄人團結對外的凝聚力和抗美信心。

美俄之外,還有英法兩個跟着美國走的小配角。一直以來,基於歷史原因英法對敘施壓比美國還落力,因目前中東版圖就是1916年由英人Sybes及法人Pilot達成的協議所劃定者,是所謂後鄂圖曼帝國格局。為保影響力英法在北非、中東事件上仍要扮演大角色,但可惜都力不從心,英法對敘惡形惡相實是想拉美國落水。
這次英國國會200多年來首度否決了首相出兵提案,實為國家人民做了件大好事。法國被美國轉軚弄得頗為尷尬,卻或許暗中慶幸可免出兵。英法國力日差,還是不要再打腫臉充胖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