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大陸禁遊令料損經濟 帕勞稱捍衛與台邦交

<轉載自201712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邦交國帕勞(Palau)正承受大陸「禁遊令」導致旅客驟減、經濟不振的壓力,但該國誓言維繫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帕勞總統雷蒙傑索(Tommy Remengesau)的發言人日前表示:「帕勞是一個法治國家和民主國家,我們會作出自己的決定。」

遊客一半來自大陸

根據亞洲發展銀行的數據,地處西太平洋的帕勞人口只有2.15萬,旅遊業是其經濟支柱,今年共有11.3萬遊客到訪,其中約一半來自大陸。不過,上月底有報道指大陸國家旅遊局對各大旅行社展開秋冬檢查,禁止舉辦帕勞旅行團,否則嚴厲處罰。台灣陸委會曾回應稱,不希望大陸運用政治力量干擾旅遊與交流。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雷蒙傑索的發言人稱,北京將帕勞剔除出其認可的旅遊目的地名單已有數年,但至今並無嚴格執行,而這「從未影響」帕勞。但本報記者查詢攜程網,未見有出售帕勞的旅遊產品。帕勞駐台灣大使歐克麗(Dilmei Louisa Olkeriil)承認,如果大陸遊客確實驟減,「(帕勞)旅遊業當然會受損」,需注意「禁遊令」後是否真的沒遊客前往,並強調應該拓寬旅客來源「以避免此類情況」。

台灣外交部長李大維日前坦言,帕勞「最近讓我蠻傷腦筋的」,顯示兩國邦交不穩。但歐克麗此前已經保證,不會轉與大陸建交。



















20165月,蔡英文(右)曾會晤來訪的帕勞總統雷蒙傑索(左)。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國防部總結軍事成就 解放軍為周邊和平作貢獻

<轉載自2017122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昨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總結解放軍今年在國際軍事合作取得的四項成就。他表示,解放軍今年重建了涉外軍事行動、地區安全合作、國際傳播等不同平台,推動軍隊轉型重塑;組織中俄海上聯演、中美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聯演、國際軍事比賽等20多次中外聯演,提高軍隊作戰能力;在中印洞朗對峙、南海維權等周邊敏感問題的處理上,發揮應有作用;向國際社會提供公共安全產品,為和平作出貢獻。

被美視作對手 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

被問及美方將中國定義為對手時任國強強調,歷史證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兩傷」,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希望美國摒棄冷戰思維與「零和」博弈等舊理念。

任國強重申,對於美方早前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防部早已表明原則立場。他同時希望美方可以客觀冷靜地對待中國與中方軍隊,多為兩國與兩軍關係發展作出貢獻。

印度近日派無人機闖入中國領空,並在中國境內墜毀;印方事後辯稱是「技術故障」,並要求中方歸還殘骸。官媒記者問道:「請問該無人飛行器是否交還印方?」任國強僅回答說,印方應該先反省自己的錯誤,並保證此類問題不再發生。但他未直接表明是否歸還。

台灣當局26日發布《2017年國防報告書》,其中詳列解放軍軍機繞台的數據,並提到美台軍售的流程。

台灣屬於中國 哪來國防報告書?

任國強表示,台灣是大陸的一部分,「哪裏來的什麼『國防報告書』?」他強調任何挾洋自重、以武拒統的圖謀,都將會徒勞無功。

任國強指,陸方堅決反對美台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陸方願以最大的誠意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必須警告「台獨」勢力,陸方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只有堅持「九二共識」,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確保台海和平穩定。

對於陸方軍機近日頻繁繞過台灣,進行遠海訓練一事,任國強表示,解放軍海空兵力的有關訓練活動,是年度計劃內的安排,類似訓練往後將繼續舉行。遠海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解放軍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的能力,更好地維護國家、地區與世界的和平穩定。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公布軍售流程 台美關係枱面化

<轉載自201712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國防部26日公布2017年國防報告書,首度放入台美軍售流程示意圖,並強調台美軍事交流密切,把雙方關係枱面化、公開化;此外,報告書也首度說明軍隊調整軍事投資建案流程,精進建案作業效率與品質,籌獲最符合作戰需求及成本效益之武器裝備。

報告書指出,台美雙方以《台灣關係法》作為雙邊關係之準據,美國持續供售台灣所需之防禦性武器,確保台灣維持足夠防衛能力,並建立全方位軍事交流管道。部隊層級交流協訓、觀摩操演、整體戰力評估、高階會談雙邊互動等,在質與量上均有實質進展,象徵美國對台灣具體的支持與安全承諾,印證台美軍誼堅實而穩固。

至於台美軍售流程示意圖,在美方部分的流程是審查、回覆報價資料、進行知會國會程序、國防安全合作局網站公告、回覆發價書;台灣的流程是依作戰需求擬定所需武器、送交報價需求信函、完成整體獲得規劃書、送交發價書需求信函、簽署發價書。

為配合台美軍售作業及國防自主,軍隊的軍事投資建案作業亦有調整。報告書指出,建案作業區分兩階段,第一階段由參謀本部確認作戰需求,落實由上而下之建軍指導,緊密結合整體防衛構想,支持聯戰任務所需。

第二階段進入籌獲方式規劃,藉由完整之自製能量評估、系統分析、整後支援與產業經濟效益分析,完成整體獲得規劃書,以提供武器籌獲選項與最佳方案建議,並檢討國防財力,合理配賦預算,遂行建軍備戰任務。

至於台美軍事交流,報告書顯示,國防部運用「政策交流」、「軍事售予專案管理」、「學術交流」、「情報交流」、「戰訓交流」、「後勤交流」、「通資電交流」、「軍備交流」、「防衛評估」及「教育訓練」等多元交流互動模式,持續精進與提升聯合作戰能力。

台國防報告 首提「濱海決勝」

<轉載自201712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國防部昨公布2017年國防報告書,指台灣軍方會以創新不對稱的思維建構聯合戰力,以「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理念阻遏敵人登島進犯。這是台灣首度提出重層嚇阻的新思維,被認為是明顯針對解放軍。

這是台灣國防部每兩年公布的第14本國防報告書,也是蔡英文上任後公布的首本國防報告書。報告書分5篇、10章節,以6萬多字搭配159張照片及大量圖表闡述台灣國防政策。

中央社報道,報告書提到,台灣軍隊以創新不對稱的思維建構聯合戰力,使敵人陷入多重困境,嚇阻敵人不可輕啟戰端,但如果敵人執意進犯,台軍會以「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用兵理念,實施重層攔截和火力打擊,阻遏敵人登島進犯。這是台灣官方首度公開證實將軍方過去「灘岸決勝」的戰術概念,轉變為「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報告書還首次以圖像化的方式解釋蔡英文上任後,國防部在「4年期國防總檢討」提出的重層嚇阻概念。

此外,報告書還列出解放軍機艦從20168月到今年11月底遠海長訓的次數,並畫出每一次的航線圖。台國防部官員表示,這是要讓台灣民眾了解解放軍的動態,也讓民眾提高警覺心。從去年8月到今年12月中,解放軍機艦共有25次擾台,包括23次軍機擾台及2次航空母艦擾台。而為了回應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國防授權法案對台美軍售的相關章節,國防書也首度放入台美軍售流程示意圖。國防部官員表示,列入台美軍售項目和程序是增加透明度,未來談到軍售流程,以該國防報告書為準。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特朗普視華戰略對手 國安新政策霸權味濃

<轉載自20171226 明報 社評>

美國政府發表國家安全新政策(下稱「新政策」),首次將「經濟安全」劃入國家安全,並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者,總統特朗普矢言以「美國優先」方針,處理國安問題。「新政策」將經濟繁榮和權力浮沉,視為大國之間的零和博弈,霸權主義味道相當濃厚,亦顯示美國無意放棄單邊主義,所謂貫徹「美國優先」,就是確保美國繼續稱霸世界,壓制中俄。國際社會進入競爭新時代誠然不假,惟沒有必要以冷戰思維看待,華府不顧後果對華出重招,隨時可能引發中美貿易戰,兩敗俱傷。

強調支配零和遊戲 體現霸權逐鹿思維

特朗普上任前,曾多次指控中國在貿易及匯率方面佔美國便宜,到今年4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之後,雙方關係稍為緩和,上月特朗普訪華,更盛讚習近平,甚至聲稱不能怪責中國佔美國便宜,然而事隔一個月,美國政府發表的國安政策報告,對華態度卻相當強硬,令人有山雨欲來之感。

報告認為,美國身處一場全球經濟軍事霸權爭逐之中,面對三大威脅:一是中俄等「修正主義大國」,二是朝鮮和伊朗等「流氓國家」,三是聖戰組織ISIS一類「非國家威脅」。所謂「修正主義大國」,意思是「不安於分」,為求提升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意圖「修正」現時以美國和西方利益為中心的國際秩序,改變國際權力平衡。「新政策」認為中俄是最主要的挑戰者,兩國企圖蠶食美國的安全和繁榮,挑戰美國的權力和利益,具體操作手法,包括提升軍事實力、製造「不自由不公平」的經貿環境,以及操縱資訊擴張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21世紀全球化時代,國際社會追求多元共治,合力解決氣候變化一類國際問題,中方也經常強調,太平洋之大,容得下中美兩國,沒必要將雙方關係視為零和遊戲,可是華府「新政策」的思維,卻是重新回到列強博弈爭奪世界霸權的時代。「新政策」不再視氣候變化為國家安全威脅,反而將「環境管理」歸入「能源支配優勢」(energy dominance)的章節,同時又強調核武的戰略安全角色和震懾力,顯示了華府的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思路。

「新政策」首次將「經濟安全」放到美國國安戰略的核心,將美國貿易不平衡這個成因複雜的現象,簡化為部分國家處心積慮向美國發動「經濟侵略」。雖然報告沒有直接點名,然而矛頭指向中國,仍然呼之欲出,包括指控中方貿易手法「不公平」,以及「竊取」美國企業知識產權等。

過去數十年,美國主張「華盛頓共識」,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落實貿易自由化,讓西方發達國家和跨國企業享盡好處。可是近10多年的經濟全球化發展,卻出乎西方意料。中國加入世貿後,善用龐大經濟規模和政策優勢,化身世界工廠,成為全球化最大贏家,雖然美國亦得益不小,可是大多數的好處,都集中在一小撮有錢人手中,一般中產受惠有限。眼見中國有望10多年後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華府心有不甘,唯有想方設法施壓,維護美國經濟霸權利益。

貿易戰山雨欲來 惡性競爭須避免

中國一直堅持,開放市場必須按照國情逐步施為,主張透過中美經濟對話,解決分歧,然而種種迹象顯示,華府似乎失去耐性。上月中國宣布放寬外資進入金融業,美方反應冷淡,認為中國國內的金融機構羽翼已豐,現在開放市場「太遲」,美國企業甜頭有限。華府內部愈來愈多聲音認為,沿用既有談判策略,不能幫美國「扳回失地」,有需要採取激進手段。

近月美國傳媒不斷放風,華府正研究對中國採取多項「強制措施」,逼北京「徹底改變貿易手法」。美國針對中國鋼鐵業與知識產權的貿易調查報告即將出爐,據報華府官員還考慮援引一條冷戰時代法律,假國家安全之名,阻止中國鋼鋁進口。然而中美經貿關係早已緊扣相連,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一旦美中爆發貿易戰,美國經濟也將付上沉重代價。明年美國中期選舉,共和黨議員會否樂見特朗普拿美國經濟作賭注,也是一個疑問。

過去20多年,華府對於中美關係的定位,一直在「戰略競爭者」和「戰略伙伴」之間搖擺。克林頓時代,華府首次將中國列為「戰略伙伴」,小布殊上台時改稱「戰略競爭者」,奧巴馬上任後一度再用「戰略伙伴」,惟隨着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對手」味道又漸漸蓋過了「伙伴」。「競爭者」和「伙伴」,說到底不過是政治標籤,華府忌憚中國崛起,擔心世界霸主淪落,中美不可能沒有競爭關係,可是中美合作也是現實需要,最重要是避免惡性競爭損害合作根基。華府國安新政策,提到不會再向「經濟侵略」行為隻眼開隻眼閉,究竟「新政策」會否將中美推向貿易戰邊緣,還得視乎未來數月特朗普政府會否輕舉妄動。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美濟礁5個月造80個足球場大陸地

<轉載自2017122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談到「填海造陸」工程,中國無疑是發揮最為極致的國家,日前大陸飛揚軍事論壇公布照片(),中方在2015年前後出動32艘大型挖泥船,僅花費5個半月時間,就將南沙美濟礁造出566萬平方公尺(141.5英畝)的陸地,相當於80個足球場面積。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旗下的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MTI)日前發布報告指出,截至2017年年中,大陸在島礁建構了包括地下儲存庫、行政大樓、大型雷達和傳感器陣列,總面積約為29萬平方公尺。

報告進一步表示,永暑礁、渚碧礁以及美濟礁已擁有大型港口和機場,可以迅速轉化為海空基地。美濟礁部份,已在島上建成總面積約為7萬平方公尺的建設項目,包含地下設施、機庫、天線陣列和導彈發射堡壘。

從網路流傳刻有工程紀錄的告示牌來看,美濟礁的吹填造陸工程於2015116日開工,2015630日竣工,先後投入大型挖泥船32艘,形成陸域面積566萬平方公尺,修築混泥土護岸長25.7公里。而擔任建設單位為解放軍91552部隊,並由中國海軍工程設計研究局擔任設計監理單位。

公開資料顯示,美濟礁原是南沙群島中一處珊瑚環礁,陸地包圍中間的海灣,行政上隸屬於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區美濟村管轄。經過填海造陸後,陸地面積已取代西沙群島永興島成為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同時島上建有一條長3,000米的飛機跑道。

參考消息网報道,今年美方軍艦也兩度進入該海域內,525日,杜威號飛彈驅逐艦進入美濟礁12海里內,中國海軍「柳州號」飛彈護衛艦、「瀘州號」飛彈護衛艦對美艦予以警告驅離。隨後810日,美國驅逐艦「馬侃號」(USSJohn S. McCain)更駛近美濟礁不到6浬處。

國產兩棲機首備第一島鏈救援能力被視掌控南海利器

<轉載自2017122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研製的世界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鯤龍」昨日在珠海首飛。該機起飛時在跑道上僅僅用了不到200米,顯示優秀的短距起飛能力。被譽為「大國重器」的「鯤龍」最大航程達4500公里,未來除用於救援救災,也被視為中國掌控南海主權的利器,中國將首次具備了第一島鏈任何地點5小時到達的遠洋快速救援能力。

起飛時在跑道僅用不到200

央視新聞報道,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研製的AG600昨日上午939分於珠海機場起飛,1043分陸,空中飛行64分鐘。從直播畫面可以發現,該機起飛時在跑道上僅用了不到200米,甚至可以說是從某種角度看幾乎垂直從地面升空,顯示該機強勁的短距起飛能力,因為水上飛機陸上起飛距離一般要超過水上起飛距離,因此AG600飛機的水上短距起降能力更出色,現場解說員也高呼:「性能太棒了!」

能快速汲水 一次搭載12

AG600首飛成功後,成為繼運20C919之後中國自主研製的第3款大飛機,也是全球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AG600機身長37米,翼展38.8米,機身高12.1米,裝載4具渦槳引擎,最大起飛重量53.5噸。機身尺寸與波音737客機相當。AG600具有優秀的森林消防滅火功能,一次可以搭載12噸水,而且在將水投放後,可以在20秒內完成汲水,隨後飛往火場滅火。

AG600同時具備優秀的海上救援功能,其最大巡航速度為每小時500公里,最大航時12小時,前往1000公里之外的海難事發地來回只需要4小時。AG600擁有4500公里的最大航程,能夠及時趕赴數千公里之外,在執行水上救援任務時,飛機最低穩定飛行高度50米,並可在水面停泊實施救援行動,一次最多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而且AG600的水面起降抗浪高度達到2米,足以應對四級海。只要有長1500米、寬200米、深2.5米的水域就可起降。此外該機還可根據用戶的需要加裝必要的設備和設施,以實現海洋環境監測、資源探測、客貨運輸等任務的需要。

被譽為「大國重器」的「鯤龍」AG600水上飛機,其重大意義是使中國首次具備了第一島鏈任何地點5小時到達的遠洋快速救援能力,這對於中國的國家應急保障體系和遠洋搜救體系的建設至關重要。環球軍事網此前指出,AG600未來部署於南沙群島,並以永暑、美濟、渚碧為基地,為華陽礁、南薰礁、赤瓜礁、東門島等多座島礁提供通勤保障,可以在南海執行任務,成為捍衛「主權」利器。

AG600由海南島三亞機場起飛可到達整個南海海域,甚至在4小時內飛抵曾母暗沙,並在該海域滯空巡邏2小時以上。如果部署於永暑島,則整個南海周邊的群島地帶都可以成為蛟龍AG600的活動範圍。

AG600飛機自主創新,以國內供應商配套為主,全機5萬多個結構及係統零部件中98%由國內供應商提供,全機機載成品95%以上為國產產品。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兩岸對抗激化 難免殃及香港

<轉載自20171224 明報 社評>

時近歲末,兩岸關係近期出現了對抗升溫的迹象,一是大陸的解放軍軍機編隊連續頻密地繞飛台灣本島,已呈常態化;二是民進黨政府檢調單位突然高調地拘傳主張統一的新黨4名青年骨幹,引發島內外一片譁然,對岸國台辦甚至高調聲明表達關注。預料兩岸關係在新的一年仍難緩和,甚至會更加緊張,而在這場兩岸角力中,香港也難免受池魚之殃。

解放軍軍機繞台飛行訓練,雖然是從3年前開始,但頻率卻明顯加密,據台灣國防部統計,2015年國民黨執政時,大陸戰機繞台航訓僅6次,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後,全年有8次,而今年至今已繞台飛行19次,次數遠超前兩年的總和。

機艦繞台量增質變 溫水煮蛙台陷兩難

除了次數陡增,最重要的是繞台的戰機已從過往的戰鬥機,增加了長程轟炸機、遠程電子干擾機和電子偵察機等,而且日漸逼近台灣的防空識別區,甚至在空中與攔截伴飛的台灣戰機相互警告,其搜集情報及為實戰演訓的味道日益明顯,更公開宣稱「繞島巡航」已常態化。有台軍將領憂心,明年初大陸「遼寧號」航母可能再度執行「繞台航訓」,因「遼寧艦」載機殲15A戰機,可與轟6等其他機種配合,形成航母戰鬥群的戰力,對台灣東部戰力部署恐將造成更大壓力。有分析認為,大陸已將台灣周邊與西太平洋設定為其「海空朱日和基地」(內蒙古的朱日和基地是亞洲最大的陸戰演訓場),台灣下一步要面對的,可能就是空中機隊與海上艦艇的海空聯訓。

大陸官媒不諱言,繞台巡航不僅威懾「台獨」勢力,也為突破第一島鏈、飛向第二島鏈奠定基礎。對這種壓迫式的繞島飛行常態化,台灣陷入兩難處境,台灣國防部曾表示,大陸高調宣揚軍機繞台飛行,是在輿論戰場上最廉價的文攻武嚇,不必隨之起舞。今後如果無特殊狀况,將不發布新聞。但台灣總統蔡英文卻要求「相關信息也要適時揭露,讓國民安心」。

確實,即使台灣不公布,大陸也可以單方面公布,若大陸戰機戰艦在繞飛時偏離航線,越過海峽中線或穿越台灣島,「不求戰也不避戰」的台軍是戰還是不戰?出現擦槍走火的危險性也大增。如果這種情况常態化,將會出現溫水煮蛙和切香腸狀况,台軍的空防和海防反應時間將被進一步壓縮,面對真正攻擊時會猝不及防。

民進黨上台後,加快島內去中國化和文化台獨的步伐,如修改課綱、推轉型正義、清算黨產、降低公投門檻等,在凝聚綠營民意的同時,也刺激了台灣藍營的情緒。新黨王炳忠等4人被拘案似為統派重新集結注射了強心針,也為已泡沫化的新黨帶來了鹹魚翻生的希望。連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也要公開聲援新黨,就是擔心新黨藉此重新崛起??走深藍選票。

泛藍統派重新整合 明年兩岸或有危機

面對明年的台灣大選,有分析指會有兩種選民發生變化,一是經濟選民,二是和平選民。即使是原本挺綠的選民,也有可能因這這兩因素產生移動,特別是淺綠和中間選民。

2017年是兩岸關係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的新起點,由大陸所主導的推動統一進程的兩岸關係新階段的大勢初現。北京從中共十九大開始,已經開啟了高壓反獨、穩步促統、融合發展的促統戰略,並且已經納入國家發展的總體戰略中。「統獨對抗」已經從勢均力敵的較量,變成一場力量懸殊的不對等博弈。在博弈中,雙方各有堅持,不見鬆動。大陸處於攻勢,步步進迫;台灣雖處守勢,也寸土不讓,甚至還不時挑弄北京敏感的神經。因此可以預判,明年的兩岸關係會醞釀更大的危機,比今年更緊張,僵局在某種情況下很可能發生突變。


兩岸關係對抗的尖銳化和熾熱化,對處在兩岸之間的香港來說,負面的影響也不小,首先,在馬英九時代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台港良性互動又面臨衝擊,特別是在兩地文化人員交流方面,香港由於已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管治體系,很難再在兩岸之間游走,只能被動地選邊站;其次,受回歸之初「錢七條」的框限,兩岸衝突一旦激化,在北京憂慮台獨港獨合流的背景下,港台之間的文化、經貿、旅遊交流很難不受縮限,最近多名台灣人士被拒入境已現警號;第三,台灣早已視回歸的香港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並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早在18年前,李登輝的大管家、國民黨黨營事業管委會主委劉泰英就曾經放言,一旦大陸武力攻台,台灣可射導彈攻擊上海、香港,作為反制。雖不無吹噓恐嚇成分,但證明台灣確將香港作為牽制大陸的軟肋之一。城門失火,香港必受池魚之殃。

台官員「遠程出席」聯國論壇

<轉載自2017122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透過「機械人」(),「出席」聯合國網絡治理論壇並「發言」,大陸代表即場抗議,但遭主持人駁回,稱無關政治只是分享成功經驗。

聯合新聞網報道,第12屆聯合國網絡治理論壇於18日至2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唐鳳受邀於上周四分享「台灣改善數位落差問題」,講述網上交稅等政策。

不過,唐鳳親身留在台北辦公室,經由「遠程出席機械人」代勞,以視訊方式參與討論。大陸代表當場抗議,稱剛才有來自台灣的人自稱為「國家政府官員」及台灣是一個「小國家」,「非常不恰當」,又指聯合國平台不是提倡「一中一台」或者「台灣獨立」的地方。不過大會主持伊巴拉(Miguel Candia Ibarra)回應稱,會議沒有討論政治,而是政策,分享成功經驗。伊巴拉是巴拉圭常駐聯合國官員,巴拉圭是台灣南美洲邦交國。


台灣大專畢業率全球第一 收入卻僅德國一半

<轉載自2017122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教育部統計,台灣2534歲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率高達7成,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35國都還要高,居全球第一,不過歐盟第一強國德國,雖然高等教育比率不到台灣的一半,但國民所得卻是台灣的兩倍之多,讓專家指出,完全凸顯「學歷不等於能力及國力」。

據媒體報道,政大教育系教授秦夢群說,台灣教改20幾年來不斷擴張高等教育、讓技職逐漸崩壞,對比德國,更證明文憑主義的失敗。

台灣目前大學錄取率高達9成,教育部最新統計,台灣年輕族群2534歲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率高達74,高出OECD平均的418,在OECD中最高的為韓國69,德國僅有近3成。

台大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提到,台灣高等教育供過於求,家長舊友觀念,就是要求孩子念大學勝過就業,許多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企業也認為大學生不好用,政府應讓不好的大學提早退場,或引導轉型為技術導向學校,培養產業所需的中階技術人力。

巡視南海利器 中國研製兩棲大飛機首飛成功

<轉載自2017122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與運20運輸機、C919客機一起並稱「中國大飛機三劍客」的鯤龍600水陸兩棲飛機(AG600),於24日上午9時半在珠海進行陸上成功首飛,首次飛行1小時。這款由中航工業研發生產,當今世界上最大一款的水陸兩栖飛機,前後共花了5年的時間研製。從外觀來看,其機身下半部分是船體,機身上部擁有常規的飛機規格,機翼兩側下放吊有兩個浮筒,增加飛機在水上航行時的浮力。

940分,由機長趙生、副駕駛陳明、機械師魏鵬和監控觀察員孫康寧組成的首飛機組,駕駛AG600飛機001架騰空而起,在珠海機場西南3000米高度規定的空域內平穩飛行60分鐘,完成了飛機各系統和基本操縱特性初步檢查等預定試飛科目後,安全返航著陸。

這款從2012年開始計劃、2014年開始生產的鯤龍600兩棲飛機,不僅超越日本的US2水上飛機,未來也將成為複合任務的多用型飛機,肩負海洋環境監測、資源探測、客貨運輸等任務,也因為可攜帶12噸的水和搭載50名人員的特性,讓鯤龍600也兼具大範圍滅火的功能,將成為「救火機」。

鯤龍600擁有最大巡航時速500公里、最大飛行時間為12小時,最大航程可達4,500公里,並由4台發動機提供動力。可適應南海75的海況,可前往曾母暗沙等地執行任務。

事實上,在鯤龍600問世前,內地前一代自製水陸兩棲飛機是水轟-5(Harbin SH-5 Maritime Bomber),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制造,用於中近海域偵察、巡邏警戒、搜索反潛等任務,1986年投入服役,共生產7架飛機,隸屬於內地海軍北海艦隊的水上飛機部隊。

但可惜的是,投入服役的水轟5飛機,卻因長期未有空中預警雷達,逐漸成為部隊中的「雞肋」,加上機齡老化和海水鏽蝕,讓這批兩棲飛機快速凋零。


洪秀柱:兩岸青年要換位思考 陸學台灣經驗來改變 台用大陸舞台發展

<轉載自2017122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撰文:袁瑋婧、江迅>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20176月底卸任國民黨主席之後,繼續為兩岸交流、兩岸和平奔走。她受邀1213日到香港演講,並於15日返台。期間,她接受了《亞洲週刊》訪問,談論對兩岸青年人的看法。以下是採訪摘要﹕

兩岸交流三十年了,交流越來越頻繁、密切,照理說,兩岸一家親,是血濃於水的兄弟,為什麼越走看不出越親,越走有些部分越疏離?

因為台灣有七成以上的年輕人不曾到過大陸,他對大陸的印象是三十年前落後的印象。他們認為大陸是強權、不民主、不自由、甚至是不衛生的,但是他不知道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何況是經過這三十年,整個大陸已經翻轉。

現在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很快的就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很多大陸方面取得的進展,都讓國際刮目相看。可是台灣人民卻不了解,不知道,再加上網絡上的互相謾罵。

為什麼兩岸的年輕人會在網上產生這樣的對罵呢?

兩岸分隔超過一甲子,兩岸年輕人生活在不一樣的生活制度之下,造成這三十年台灣的年輕人認為在自由的環境裏,在民主的熏陶和洗禮之下,他以台灣的自由民主為傲。而大陸的年輕人看到中國在崛起,在世界上讓他們覺得很神氣,所以更加激起了他們的愛國心與民族主義精神,以國家為傲。台灣年輕人覺得大陸的崛起對自己造成了威脅,大陸的年輕人覺得台灣是大陸的一部分,再加上幾件在台灣或大陸發生的偶發事件被無限的擴大,被一些人渲染,所以在網絡上年輕一代互相攻擊。相罵無好言,感情越來越疏離,這是讓我非常憂慮的一件事。

年輕人只是「天然台」

近年興起一個詞,形容台灣的年輕人叫「天然獨」,您對此怎麼看?

這是民進黨說的,我說根本就是「人造獨」,怎麼會是「天然獨」?因為他們教育的關係,而展示了一個「台獨」的思想。他們在台灣出生,可以說是「天然台」,你出生在什麼地方,你自然對這個地方的認同是很強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一個問題。比如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孩子看新聞,覺得不得了,大陸派飛機繞島,給台灣造成了很大威脅,他自然是站在台灣這邊。這叫「天然台」。他非常愛台灣,但是他不知不覺地被這樣一個環境,被這樣一個錯誤的媒體影響,這跟「天然獨」是不一樣的。

您說過兩岸年輕人要換位思考,可否展開談談?

兩岸是同文同種同血緣的親情關係,人性、血脈、文化,這些都是無法斬斷的。一個更好的理想和願景是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合作的。學習台灣經驗大陸能夠改變,而台灣的前途是在大陸,台灣年輕人不要只顧小確幸,大陸這麼大的舞台那是我們共同所擁有的土地,為什麼我們不在這個舞台上一展雄才。

台灣剛選出代表2017年的年度漢字「茫」,您對此怎麼看?

今年選出來的字是「茫」,茫茫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何去何從的「茫」字。就是因為蔡英文政府各項內政搞得天怒人怨,包括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勞工上街頭。
蔡英文說過勞工是她心頭最軟的一塊,現在一例一休改成這樣,勞工也發出怒吼。
軍公教統統都要上街頭,以前的觀光客都不來了,經濟上一籌莫展,大家的生活都受到了影響。所以,2017年是一個非常茫然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