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2年11月22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北京觀察 撰文: 林美芬>
中共十八大之後,從新領導班子人事布局看,未來5年政改基本無望,但是,在經濟改革方面,大家還是寄予厚望。未來一年將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它最重要的是,在這一年時間,凝聚舉國的改革共識,設計制定改革方案。所以,一年後舉行的三中全會還是值得期待的。
全國凝聚共識 為改革定方針
在十八大上周結束後,北京就舉行了幾個論壇,焦點都放在十八大後的經濟改革方向。
在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時代是重要智囊的內地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11月16日在財新峰會上表示,從十八大決定看,重啟改革這一步已經邁出,之後就是根據這個改革方向設計出各個方面的行動方案,現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頂層設計」。
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11月20日在新浪金麒麟論壇上,解讀了十八大報告當中關於經濟發展方面的總體部署說,這次報告對經濟發展的總方針的提法,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他說,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要轉變,根本上就是要加快體制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次十八大報告上沒有追求高速度,但強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綫。
「十七大報告關於經濟發展方面的標題叫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但是,這次十八大報告除了在總結經驗當中用了一個加快發展以外,就是對發展前面加了一個加快,在未來發展的步驟當中,沒有再使用加快這兩個詞兒,而把有限的加快用在轉變發展方式和改革方面,對經濟發展的總的方針的提法,這次叫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個又好又快的快已經沒有了,在報告裏找不到了,平穩較快也找不到了,今後促進經濟發展總的方針是叫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楊偉民說。
「又快又好」消失 經濟健康發展
這次十八大報告中增加了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標,楊偉民解讀稱,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的需要,也是要糾正過去過度地依靠投資和出口來帶動經濟發展的這樣一個方式,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當中的比例,這樣才能更多地建立在消費,建立在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的基礎上。
十八大報告中,專門有一段講到了宏觀調控財稅改革和金融改革。
對於未來如何下一步更好地推進金融改革,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11月20日在論壇上解讀稱,要進一步深化金融機構改革,積極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布局,大力發展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擴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覆蓋面和融資管道。此外,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此外,周小川指出,要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投資中的使用、探索開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穩妥有序推進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試點、完善人民幣跨境迴圈路徑、建立人民幣跨境清算系統、繼續積極支持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發展,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十八大報告首次將提出「改革徵地制度」。此外,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
這意味着,新一輪改革方案將緊鑼密鼓地展開,未來一年要對上述的重要領域的改革破題設計方案,一年後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值得期待。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時代。
要有強勢領導 製「頂層方案」
1993年11月,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問題的決定」,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因為1994年起推出了財稅體制改革、投融資改革、銀行體制改革、人民幣滙率併軌、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方案相繼出台實施。
內地的改革已經到了深水區,不能再「摸着石頭過河」,而是需要有強勢領導人的頂層設計,推動改革。
過去10年,一些重要領域的體制改革停滯,甚至倒退,導致權貴利益集體坐大,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開始集中爆發,不改革,社會可能出現動盪。
當前社會要求改革聲音高漲,因為大家知道再不政治改革,社會可能出現動盪。未來能否「從上而下」推動改革,將取決於領導人的決心和勇氣。
十八大報告提出「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為中國改革指明了方向。從新領導班子的人事布局看,未來5年,相信政治改革不會有大突破,但經濟改革方面將會有所作為,而明年底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經濟改革方面值得期待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