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阿聯酋航空稱因應「一中」政策 要求台籍機員改稱中國籍

<轉載自20175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有台灣機組人員投訴,阿聯酋航空發電郵,要求機組人員遵從「一個中國」政策,要求台籍空中服務員把中華民國國籍改為中國籍,並把圍裙上移除中華民國國旗徽章,改為配戴中國國旗徽章。此舉隨即引起台灣空中服務員反彈,阿聯酋航空其後改為要求台籍空中服務員,暫時不用配戴任何國旗徽章。

阿聯酋航空的電郵表示,因應中國政府有關「一個中國」的命令,台籍空中服務員須即時移除中華民國國旗徽章,改為配戴中國國旗徽章,又要求台籍空中服務員把中華民國國籍,改成中國籍,並一律寫台胞證證號,不准寫中華民國護照號碼。

有關要求引起空中服務員抨擊,阿聯酋航空其後再發內部電郵,就不准台籍空服員配戴國旗徽章,要改掛五星旗徽章的事情向員工致歉,表示接獲反映認為此要求是錯誤的、不適當,改為要求台籍空服員暫時先不用配戴任何國旗徽章,直至另行通知。

阿聯酋航空去年1月亦曾要求香港的空中服務員,日後必須在制服上同時佩戴中國國旗胸章,取代現時容許單獨佩戴香港區旗胸章的規定,並警告員工必須同時配戴中港兩款胸章,否則將全面取消香港胸章。


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日指中國海警船趨大型化 海上保安報告設華進入釣島專集

<轉載自201753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日本海上保安廳昨日發布《海上保安報告2017》,除把在中國公務船不斷進入日本領海釣魚島周邊實施警備的情編寫成專集外,在打擊海盜等方面還介紹稱,正與東南亞各國加強合作。專集特別指出,在釣魚島周邊航行的中國公務船逐漸「大型化」並配有武器。

日本海上保安廳近年每年都會發布年度的海上保安報告,而與中國有爭端的釣島海域都是報告的重點。如在20155月發布的該年度海保工作總結,其中提到有關釣魚島周邊的警備情,該報告稱,自20129月釣魚島收歸國有以來,截至20153月底,中國公務船共有115天侵入領海區域,共計361艘,最長侵入時間為28小時15分鐘。日本海上保安廳當時稱,「這是受社會矚目的新事態,今後也大意不得。」去年5月發布的2016年度報告,就特別匯總了釣魚島周邊海域的警備,報告還介紹了由日本10艘新造巡邏船等構成的專屬警備體制。

稱正與東南亞各國加強合作

昨日日本海保發布的《海上保安報告2017》,首次提到了在釣魚島周邊航行的中國公務船逐漸擴充並配有武器。共同社曾引述多位日本安保相關人士透露,接近釣魚島的中國船隻近年來加速「大型化」趨勢。船體變大的話,惡劣天氣下船體也不會搖晃,易於長時間在相關海域停留。航速也會變快,容易擺脫日本巡邏船的追蹤。

比較中日兩國的海上警備力量,關鍵是能抵達釣魚島附近的千噸級以上的大型船隻數量。雖然中國並未正式公布過詳細統計數據,但綜合中國方面的報道和資料,截至2013年前後,日本仍佔據優勢。但到2014年,日本為54艘,中國則達到82艘,中日發生逆轉。到了2015年,日本增至62艘,而中國達到111艘,日本被遠遠甩開。2016年以後,隨中國兩艘萬噸級海警船的服役,差距進一步擴大。

大型海警船 2015年中國多日本50

中國海監執法力量的不斷加強,釣魚島局勢的天秤也開始向中國傾斜,中國海監船不斷進入相關海域。圍繞釣魚島周邊局勢,日本前年12月首次發現有搭載機關炮等武器的中國公務船進入釣島毗連區,日本方面開始擔心中國公務船「重武裝化」和「大型化」。

自去年底開始,在釣魚島周邊活動的中國公務船更從原來的3艘增至4艘。日本政府去年底決定強化釣魚島領海警備體制,不過沒有提出人員和巡邏船具體數目的目標。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台海端午新風雲 兩條紅線勾前景

<轉載自2017529 明報 社評>

作為華人社會三大節慶之一的端午節將臨,台海間卻爆出兩場爭持,這爭持來自於台灣兩大政治節點背景,浮現北京新劃兩條紅線,勾勒出兩岸間風高浪急的前景。
端午節傳統是趨吉避凶之節,中國古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台灣端午老習俗是要「吃五子,驅五毒」。今年端午前夕,台海之間果然不大安寧,先是有一場爭台商的暗鬥。
兩大政治節點 兩岸明爭暗鬥
端午節前,大陸「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台企聯)成立10周年,500大陸台企出席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中共涉台機構領導人集體出席,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現身致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專發賀電。與之同時,台灣海基會預定31日舉辦端午節聯誼活動,大陸台商不像往年般熱情與會。台企聯榮譽會長郭山輝直稱「現在政治氛圍之下,普遍台商都非常為難,兄弟吵架了,家庭不和樂,大家沒有回娘家的心情」。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則直指台企聯,「不要成為陸方脅迫台商政治表態的管道」。
如果說端午台商活動還是暗鬥,李明哲事件則是明爭。上周末國台辦宣布,之前以台灣NGO工作者身分入境大陸的民進黨前黨工李明哲,因觸犯中國大陸《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中的「顛覆國家政權罪」,已由國安單位移交司法處理。
李明哲就此成為以「顛覆國家政權罪」被捕的第一名台灣人,台灣方面當然反應強烈,除台灣NGO發出聯合聲明外,台灣的陸委會、法務部等官方機構,也紛紛出言指摘大陸。
端午節前暗鬥明爭,再加上早前世界衛生組織會議將台灣拒之門外事件,來自於5月兩大政治節點到臨的特別背景。首先是蔡英文「五二」就職周年,大陸為蔡英文特設「考試期」,算是正式結束。
蔡英文一年前當選台灣總統,北京方面雖強烈批評其不肯承認「九二共識」,但沒有把門關上,而是以仍有「未完成的答卷」,來給蔡英文以兩岸關係的「延長考試期」。
蔡英文剛上台時有逾六成高支持率,執政百日起急速下滑,到執政周年,民調滿意度降到三成,不滿意度攀升到五成。蔡成「不稱職的總統」,除內政火頭四起、經濟怨聲載道外,其兩岸政策引致兩岸關係緊張,是重要原因。是以蔡英文在就職周年前夕,提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三新」主張,強調兩岸須有結構性新合作關係。
然而北京認定蔡英文的「三新」了無新意,因為北京早就亮出底線就是「九二共識」,還因蔡英文要推動「補正公投法」,首度提出要遏止「變相台獨」之論。
身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俞正聲,在台企聯致辭時,強調反對任何「變相台獨」,被認為是北京方面結束等待蔡英文「答卷」的信號。過去中共對台政策,強調反對「台獨」及其分裂活動,也提過反「法理台獨」、「柔性台獨」,今次「變相台獨」,主要針對蔡英文政府透過「修憲」「修法」,「搞去中國化台獨」。
如果說北京以反「變相台獨」,來為蔡英文劃下新的紅線,則對剛當選國民黨主席的吳敦義,北京也首度劃下另一條紅線。
國民黨內爭不斷下,吳敦義當選主席,給再度失去政權的國民黨帶來一線翻身希望,即先打贏明年直轄市和各縣市長選戰奪回地方江山,3年後打好大選之仗重新執政。然而習近平發給吳的賀電,出現你與您的稱謂之別,即之前給洪秀柱賀電以您相稱今次換成你,引起台灣許多猜測。有說是因吳敦義沒有明確表態「一個中國」立場,有說北京猜疑吳敦義帶領國民黨走新本土路線,還有說中共擔心吳敦義成「第二個李登輝」。
在馬英九任內國民黨承認「九二共識」,不僅續存了「國共平台」,還實現了「習馬會」。吳敦義登台國民黨主席,強調的是尊重「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與之前洪秀柱的「一中同表」形成反差,北京難免疑心重重。於是明確國共兩黨要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溝通交流和對話,這當然是給吳敦義劃出紅線。
紅線即底線 3階段變數重重
兩條紅線就是兩條底線,其先後劃出,也大致勾勒出兩岸間3個階段變數重重的前景。
首先一階段是今年至明年間,大陸下半年忙中共十九大、台灣忙明年的直轄市和各縣市長選戰,兩岸間繼續局部升溫的「冷對抗」,如國際空間戰和外交戰;第二階段,未來兩年間,中共十九大政治報告,對台政策如作出收縮性重大調整,或者台灣方面「變相台獨」加劇,兩岸可能進入「熱對抗」階段;第三階段,一種可能是國民黨在3年後的大選重獲執政,兩岸回到「和平發展」階段,一種可能是國民黨再敗,或國民黨出現質變,兩岸間再無轉圜空間,和平無望、「武統」成為單一選項,兩岸關係就此進入暗黑年代。

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上車靠父幹 樓市風險大於表面

<轉載自2017527 經濟日報 社評>

新盤出現如97年樓市高峰般迫爆場面,港府屢出招仍扭轉不了樓價續升預期,惟按息終升反映加息非遙不可及,父母竭力助子女上車更見購買力正被竭澤而漁,樓市風險不可不防。
港府連番辣招 難扭亢奮預期
昨有樓盤開售首輪496個單位,惹來萬人空巷熱況,令人聯想起97年樓市高峰時熱鬧境況,爭相排隊買樓市民的心聲更恍若當年,如指「遲買就怕貴、不買就怕無」,又或坦言認為樓市不健康,但都要買,箇中滿是怕遲了就更難上車的高追心態。
與當年不同的是,現時已是港府不斷加推樓控辣招,尤其金管局才再剛收緊樓按,市民仍熱追不已,甚至明言政府愈打壓、樓價愈升得高,明顯政府辣招已無法扭轉市民對樓價易升難跌的預期。但樓市是否只會升不會跌呢?現時有兩點特別要注意。
其一,有大銀行昨首次調高按息。雖只微升10個點子,且是由於金管局要求銀行提高對新造按揭貸款的風險權重下限,而非跟美國加息,惟已證明按息並非不會上升。
何況,美國下月勢再加息,下半年還會再加息最少一次,並很可能於年底前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屆時不但港美息差壓力上升,且近數年湧港的1,300億美元熱錢很可能開始流走,令本港息口包括按息不得不上升。
按樓助子首期 逆市影響深遠
其二,昨日熱賣新盤與近期新盤類近的是,大量買家是父母輩為子女置業,不同的是轉按套現籌子女首期的更多。反映有大量餘錢可為子女置業的富裕者在過去一段時間已出手,現時已到並不那麼寬裕、但又擔心子女無瓦遮頭的,惟有將養老安身的物業拿來按揭籌首期。
換言之,子女要供的可能不單是剛置業的新樓,還要兼還父母押上的樓按,故實際風險遠高於表面。而一旦樓市逆轉,樓價下跌,雖然跌幅未必大,但受壓的不單是強行上車的子女,還有背後的父母,也要節衣縮食。故若樓價急跌,對民生與經濟的影響,可能較97年後樓市爆破時更廣泛、深遠。
子女上車靠父幹,且蔓延至資產並不十分豐厚的父母輩,顯見樓市購買力已被深挖,後勁還有多少恐不能太樂觀。雖說現時多了內地資金支撑樓市,但畢竟未成主力,亦難估計流向會否有變,而銀行加按息已拉響了警號,港府固要防樓市升勢或告終的可能衝擊,有意置業者亦要審慎衡量風險與本身的承受力。

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吳敦義:「一中涵義各表」 國台辦: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

<轉載自20175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

針對國民黨主席當選人吳敦義在給大陸覆電中,直述1992年海基會「一中涵義各表」電文,大陸國台辦25日指出,當年海基海協兩會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國台辦的表述顯然與吳敦義「一中之後不能沒各表」不同。大陸國台辦25日舉行例行記者會,吳敦義有關九二共識的說法及未來國共關係,成為記者會重點。

雙方對一中 表述不同

對於吳敦義當選覆電(習近平)內容,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指出,1992年經兩岸雙方授權,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透過商談及互致電函方式,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稱為「九二共識」。

安峰山強調,「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認同兩岸同屬一中,清晰地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表明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從而成為兩會協商、兩黨關係和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

至於吳敦義提及將依循國共論壇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安峰山無正面回應,只說大陸方面在積極推進國共兩黨關係方面的立場和態度是一貫的。當前的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願意與國民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繼續保持溝通,加強交流對話,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持續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和親情,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接著連日本駐北京記者都加入追問,當著安峰山的面說,國民黨說一中是中華民國,大陸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算承認九二共識?安峰山回說,九二共識的核心就是兩岸同屬一中,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

國共吳習會 陸未回應

外界關注今年的國共論壇何時舉行,安峰山沒有具體答案,只說大陸推動國共關係的立場和態度,是非常明確的。

兩黨有關方面一直在保持溝通,關於兩黨交流的事宜,有確定的消息會及時對外公布。

曾拋出「一中同表」的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去年326日黨主席補選中獲勝,接著在330日就任,但當年洪習會,111日才登場。

從未過去的1967

<轉載自2017526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彭嘉林 本土研究社成員>
今年是六七暴動50年,在政府「主動遺忘」的社會工程下,香港不清楚「六七」的大有人在。很多人甚至簡單以為「六七」像雨傘運動一樣,只是市民走上街頭爭取訴求,而忽略了背後複雜的政治局勢。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這段50年前的歷史事件為香港帶來哪些政治後遺?除了「恐共」之外,六七暴動又如何有助我們理解當下的中港關係和香港的愛國陣營?
愛國左派的轉捩點
很多人視六七暴動為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註1),其實它更是香港愛國左派的重大轉捩點。在戰後國共「左右對壘」的冷戰地緣政治大格局下,香港蟄伏這樣一群「自成一派」的社群,他們有着自己的教育系統、工作機構、工會、電影和刊物,遙遙呼應「祖國」的政治風向,行動上又有所區分。他們在殖民地小島打着「愛國」的旗幟,營造基層社區溫情,既有統戰同胞認同「新中國」的現實需要,同時又有「左翼」某種激進、平等甚至反殖的理想主義面孔。
這群愛國左派偶爾罷工示威、反對英治,亦曾支援本地的木屋區火災問題,但在港英嚴防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之下,總體來說還是低調行事,直到六七暴動。在文革的熾熱氣氛下,這群香港社會的半地下社群集體「出櫃」動員,煽動民族主義,使香港一度陷入「城市恐怖主義」的境地。香港主流社會驚覺,大部分時間和平共存的愛國左派原來可以「去到好盡」,有如此嚴密的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發起罷工和炸彈浪潮,癱瘓整個香港。自此,愛國左派失卻人心、受盡排擠,深耕細作建立的基礎工作不但毁於一旦,更令香港社會埋下「恐共」的意識。與此同時,真正自發提倡反殖、平等與激烈抗爭的左翼思潮與行動卻蒙上被污名化的陰影(註2)。
「繁榮穩定」的緊箍咒
今日我們經常聽到「繁榮穩定」,像是不可撼動的政治共識,其實它就是暴動後愛國左派與港英共謀的後遺。當1970年代港英祭出懷柔政策,愛國左派迅速轉向「去激進化」,失去反抗意識與力量。他們大體上放棄平等與反殖的追求,缺席本地眾多議題,回歸中共「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維持現狀」政策,賺取外匯,實質已成港英管治的共謀。在長期的沉寂之後,愛國左派更逐漸「主流化」,吸納「根正苗紅」、基層社群以外的港人,教育系統上亦放棄共產主義式教育(作者按:當時左派學校杯葛升中試,稱港英教育為「奴化教育」),回歸到升學為主的常規教育(註3)。另一方面,暴動後香港中資機構亦在中國「走資」之前,於本地進行經濟和金融方面的嘗試(註4),參與資本主義遊戲,及後再北進建設,享受特殊的政治和經濟待遇,打響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槍。
其後中英談判期間,愛國左派將這種暴動後的「繁榮穩定」殖民發展主義大計與「愛國愛港」的統戰方針合二為一,發揚光大,由此定下香港政治的主旋律。此間中央廣泛籠絡香港工商界資本家和華人管治精英,「愛國」的定義不是有否參與或支持六七暴動,而是擁護中共對港的「一國兩制」方案。傳統的愛國左派與香港資本家實現「大和解」,香港中資充當港資北上發展龐大市場的「掮客」與「顧問」,一同組成左右香港前途大局的愛國建制陣營,以「繁榮穩定」之名維持香港殖民體制,「平穩過渡」到九七後成為管治階級,成為排拒民主參與和經濟平等政策的緊箍咒,遺害直至2017年的今天。
愛國動員的變與不變
除了「繁榮穩定」的緊箍咒,50年後「六七」的「愛國動員」幽魂同樣縈繞在香港社會,各種以「愛國」之名、動輒上綱上線到「敵我矛盾」和「外國勢力」的動員仍聲勢浩大。無論是「六七」的冒進行為,還是今日的強硬鬥爭路線,從來就不止是「左毒」的「非理性」的行為,而是有其現實主義的面向,當中產生的機制沒有根本的改變。
50年前的六七暴動,一直都有說法是文化大革命時對港機構爆發權力鬥爭下,港澳工委為了自保,甚至是爭權奪利的冒進行為(註5)。而這展現了一種一直縈繞着中港關係的政治邏輯:當愛國左派不斷膨脹,淪為組織化和官僚化的體系,一旦捲入上層或地方派系的利益鬥爭,或者想爭取更大的政治權力和利益,「寧左勿右」的情况往往就會出現,其中的表現方式就有鬥爭思維主導的愛國動員。
「六七」如此,今日的香港亦是如此。近年就有愈來愈多「愛字頭」的組織「勇武愛國」,窮追猛打香港的公民運動。2014年周融發起的「反佔中簽名運動」、2016年梁頌恆游蕙禎宣誓事件過後的反辱華動員,就讓港人再一次看到愛國動員的盲動,彷彿看到「六七」放手群眾發起「人民戰爭」的影子,當中有團體更獲邀上北京見中央領導人。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從來都是中國政治的延伸,50年前的六七暴動既是港澳工委冒進所為,又是中央的決策所為,兩者必有互動,絕無可能只是「地方」單方面所為,今日的亂局亦當作如是觀。
與當年一樣,今日的愛國陣營在組織形態上一樣都是星羅棋佈,遍佈各行各界。愛國陣營如今身處建制,香港中資又不斷壯大,動員的資源和網絡遠遠多於當年。但現在被動員的「愛國群眾」已經不再像50年前一樣,是殖民地躁動不滿的學生、青年和工人,更多的是以「蛇齋餅糉」維繫的僑鄉、基層,甚至是從深圳共青團「調兵」南下的「義工隊」(註6),以及來港工作和讀書的「港漂」(註7)。
總括而言,儘管六七暴動過去50年,香港已由殖民地變成特區,但面對的中港關係仍是長期處於這種脆弱之中。鬥爭思維主導的愛國動員和強硬手法仍不時出現,而我們似乎還沒找到方法,有效應對這種反覆出現的戲碼。
1:資深記者張家偉於著作《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提出此說法
2:梁文道曾指出,「六七」「嚴重地扭曲了香港的政治光譜,生出瀰漫整個社會的恐左情緒。任何一個政治人物或者任何一套主張只要被貼上左的標籤,就會被排擠為不須理會的異物」;見《明報》,〈為香港的左派招魂〉,2006517
3:相關討論見梁寶霖、梁寶龍〈愛國工會:香港工會聯合會〉、劉翠珊〈國家權力與教育——戰後至回歸前親共愛國學校在香港的發展〉,收於《胸懷祖國:香港「愛國左派」運動》,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4:陸恭蕙,《地下陣線:中共在香港的歴史》, 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1
5:根據金堯如《中共香港政策秘聞實錄》,當時「革命領導小組」奪了中央外辦的權,直接指揮香港工作,新華社的「當權派」為了自保烏紗帽發起「反英抗暴」
6:「端傳媒」,〈獨家調查:深圳義工隊赴港反港獨,包吃包玩遊西貢〉,2016126
7:「端傳媒」,〈獨家調查:港漂社群壯大 建制新力量崛起?〉,2016127

今天的台灣 明天的香港

<轉載自2017526 明報 筆陣 撰文:阮紀宏 資深傳媒人>
國民黨選出吳敦義作為新一屆主席,相信他走馬上任後就會立即部署3年後的大選。目前民意對民進黨執政的不滿,是否會轉化成對國民黨的期待,台灣民眾對這名「馬英九2.0」有多大的期望,還要拭目觀之。台灣的政黨輪替,民眾尚且可以對交替的執政黨表達不滿,香港民眾對反對黨的支持則可能變成永恆,政黨輪替這方面,香港不會步台灣後塵;但觀乎台灣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轉型而產生的社會運動,則是一次又一次的預示着,今天在台灣發生的事情,明天將會重演。
台灣的總統選舉,最大的議題是兩岸政策。民進黨執政後施政與經濟諸事不順,民眾表達不滿,同時也會反思過激的兩岸政策的後果。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主要的劃分也在於對統一的立場。吳敦義承認「九二共識」,但絕口不提統一,雖然能夠籠絡較為認同本土的國民黨員甚至普通民眾,但這種兩岸政策北京會長期「忍氣吞聲」嗎?
傳統來說,兩岸關係和兩岸政策跟香港好像沒有多大的關係,但近年發生靜悄悄的變化。如果我們將兩岸統一命題套到香港,就是內地跟香港融合問題。在台灣,國民黨不同派系應對台獨主張,有的提出要強調統一;有的強調「維持現狀」,「九二共識」只不過是底線,是兩岸可以展開對話的底線,不是一個政策主張,更不是一個長遠發展的目標。強調「維持現狀」而不談統一,就是以「九二共識」作為擋箭牌,隱沒不想統一的立場。在香港,討論的焦點似乎是在強調「一國」還是「兩制」。但這是個偽命題,因為香港已經回歸,用北京的表述方式是,中國已經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中國是單一制的政體,中央要行使多少權力、給「兩制」下的香港留多少權力,是中央政府決定的,只是香港市民在心理上是否能夠接受而已。心理上是否自願接受或者主動積極跟內地融合,才是討論的真正焦點所在。如果兩岸問題的底線是「九二共識」,拒絕承認的就是傾向或者積極主張台獨;在香港,底線是承認一國兩制,拒絕承認的就是傾向或者積極主張港獨,某些當選議員在立法會宣誓儀式上表現,就是標杆。但承認一國兩制只是底線,有些人強調「兩制」的真正目的並非要維護香港的什麼本土特色,而是拒絕融合到「一國」中去。在台灣,這些人被稱為「華獨」;在香港,這些人的稱謂,還有待訂定。
國民黨內有「華獨」表現,是歷史與政治等各種因素交織而成。但台灣社會整體來說,很多人認同「維持現狀」,甚至是同情台獨,則跟社會與經濟結構轉型有莫大的關係。由於內地有龐大的市場和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要素,製造業早就西遷而導致台灣「空洞化」,但服務業和高科技等發展未能追上經濟機構轉型的步伐,導致台灣出現大量年輕人失業;即使有工作,起薪點連續10多年沒有實質的增長。年輕人的呼聲與怨氣,在傳統的政治架構中難以得到重視,太陽花運動應運而生,矛頭不但指向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而是權貴與精英階層,導火索是反對跟內地簽訂的服務貿易協定,實質是具有深刻的社會背景。
太陽花運動發生後半年,香港出現佔中事件,以年輕人參與為主的佔中事件,跟當時討論的政改方案關係密切,這裏不贅言。但香港的社會與經濟結構轉型,導致年輕人怨氣冲天的因素,跟台灣的情况是類似的;香港年輕人比台灣更慘的是,台灣的樓價雖然已經大幅上升了不少,但近幾年停止了升勢,而且總體價格也比香港低得多。
政治是社會經濟狀况的延續。政黨與政客的表現,跟社會狀况是互為因果的。台灣出現高調承認「九二共識」,但實質上是「維持現狀」而拒談統一,這種政客無論是為了迎合選民時下的想法,還是他們實質上是棉裏藏針,有待仔細分析。但這種想法和做法,在香港也在廣泛出現,不但議員政客如此,公務員隊伍裏邊難道沒有?
將來或設「台港澳事務委員會」
既然台灣跟香港在社會與經濟結構轉型的情况相若,產生的社會運動也先後以相似的形態出現,中央政府不會看不到這個現象與趨勢,所以在制訂對台政策時也會考慮香港因素,反之亦然。那麼,政府架構的設置,很可能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即從目前的台灣事務辦公室和港澳事務辦公室分別處理台港澳事務,將來是否也會考慮兩個辦公室合署辦公;即使不是合併成一個辦公室,起碼是在同一個「台港澳事務委員會」統一領導。
這種政府架構改革在中共的層面已經出現,2013年成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就是將所有涉及國家安全的各個有關機構——軍隊、公安、國安、外交等等——既然金融安全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金融部門也納入國安委;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也有責任,出現情况也會影響國家安全,港澳辦當然也是這個國安委的成員。按照同一思路,將來成立的「台港澳事務委員會」,也會將所有涉及台港澳事務的各個部門納入其中,制訂和執行跟這些地區有關的所有大小事務。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運房局洗「頹風」 還看新政府組班

<轉載自2017525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李兆波 中文大學商學院助理院長、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候任特首正在埋首組班,而在選舉前有特首候選人提出重組政府架構,其中是重組運輸及房屋局,這提議有其實際需要,因為多年以來,運房局沒有做好其應有的工作。
先說香港的塞車問題,愈來愈嚴重,而非法泊車也隨處可見。現時香港的私家車數目有54多萬輛,比起20年前的29萬多,增加了接近一倍,奇怪的是20多年政府未有增加私家車的牌費,當多年不增加時,再大幅增加便會帶來很大的反響,現時在繁忙的時間,基本上各條出市區的隧道也大排長龍,而且擠塞的時間愈來愈長,情況相當嚴重,多年前其實已有需要增加私家車的牌費。
懶理的士服務 鐵路政策亦糊塗
其次是的士服務的水平,多年以來為人詬病,最近提出的優質的士可以算是遲來的東西,我曾經多次目睹,又親身經歷劣質的的士服務,如拒絕接載病人、乘輪椅的長者,又不會在機場接載乘客時幫忙搬行李,彷彿甚麼人只有眼耳口鼻,懂駕車的便可以成為的士司機,毫無服務水平可言,但發牌的、監管的是運輸署,他們卻沒有積極地去作出改善。
鐵路政策更是一塌糊塗,幸好現時從內地來香港的旅客減少了,東鐵的水貨問題、地鐵的擠迫問題、港鐵的監管問題、票價問題,通通都是運房局的職責,若不是港鐵負荷不了,相信近年不會有新增的巴士綫推出。
除了是營運的層面,也需要考慮服務水平這範疇,可惜連較高價的的士也未管好,難以要求他們管好更多人乘坐的港鐵,如擠迫的車廂、讓座給長者、車廂內的秩序如手機的噪音、行李等,將來有更多長者時,實在有迫切的需要,可惜大家甚少在港鐵的車廂內看見有職員巡邏,以執行港鐵附例。香港地鐵的水平其實相當高,但每天有數百萬人依賴它作為交通工具,可靠性一定要處於極高的水平。
另一方面,港鐵無論在高鐵以及沙中綫皆要延期落成,市民要賠上數百億元,有理由相信港鐵在興建規模較小的南港島綫、西環綫時較為容易處理,規模較大的似乎力有不逮。有朋友感到港鐵每月有一天給予折扣甚為雀躍,我卻不以為然,因為沙中綫及高鐵已輸了數百億元,這又是運房局的問題,沒有做好把關的角色。
青年上樓難 房屋問題每況愈下
在香港,港鐵加上沿綫物業發展在以往頗為成功,最少解決了鐵路融資的問題,因此運輸加上房屋在同一政策局似乎有理,但近年港鐵太專注於物業發展而忽略了鐵路管理,直到最近才有點改善。
房屋在香港是一個老大的問題,包括了土地的供應,不是處理房屋那麼簡單,因此把運輸與房屋問題分開有其道理。近年無論是公屋及私樓的供應、房屋的面積及售價,年輕人上樓的問題,通通一如道路擠塞及的士服務水平一樣,每況愈下。

無論哪一位當選特首,民生問題包括房屋及運輸是兩大重點,人人有屋住而上班又方便時,肯定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以上4個重要的範疇,運房局多年以來沒有把工作做好,納稅人白付了稅款,相信很多市民也有同感,新特首宜找一位更有能力的局長來處理運輸的問題,而不是一年復一年地任由問題拖延下去。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給出的「答卷」

<轉載自2017524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原 旅加學者、歷史學博士、兩岸問題研究者>
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2016121日在鄭州表示:「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兩岸同屬「一中」,就是「一個中國」的原則;無論談什麼樣的共識,最主要的是要體現「一個中國」的原則。可見張志軍至少在口頭上還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
而蔡英文作為台灣「綠營共主」,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的可能性很小。在她去年520就職演說後,大陸官方提出所謂「沒有完成的答卷」,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說法。對蔡英文而言,可以無視大陸官方的「問卷」(本年519日她做出的最新表態是「舊的問卷應該讓它過去」),她也不存在向對岸「交卷」的問題。
在「裝睡」還是不敢「收卷」?
蔡英文儘管未公開而明確地拒絕「九二共識」,但她的立場是相當清楚的。那麼對岸有關部門是在「裝睡」嗎?還是有些膽怯,不敢「收卷」,更不用說「批卷」?
而台灣的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或可看作代替蔡英文給出了非常清楚的「答卷」。去年1228日張小月就說過,520後根據最新民意,不可能接受「一中」原則,所以必須有所堅持。今年518日,張小月再度表示「絕對不會接受一中原則,台灣不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
不接受「一中」原則,意味不接受「九二共識」(大陸官方認為其核心意涵就是「一中」原則),還意味未來不會接受體現「一中」原則的新共識——如果兩岸間以後會尋求達成新共識的話。在此附帶一提的是,張小月僅表示「絕對不會接受一中原則」,但未說可接受什麼原則——「兩個中國」還是「一中一台」?
作為陸委會主委,張小月這樣「斬釘截鐵」的回答,對「一中」原則的立場表達得還不夠清晰嗎?大陸國台辦還以為有所謂「沒有完成的答卷」嗎?這些官員還想等待張小月再給出什麼樣的回答,比如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一個「中華民國是台灣」?
此次張小月再次明確否定「一中」原則,還是在國台辦推出多項便利台灣人政策僅一周後。看來所謂「惠台政策」作用確實「明顯」。不知明年台灣的相關民調,將會揭出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比例有所增大還是減少?認同「一個中國」原則的台灣人,數量是變多還是變少?
實際上,張小月的上述言論倒給國台辦出了一張「問卷」,儘管未公開要對方回答。而對方目前應該在「裝睡」,尚未交「答卷」,估計以後一段時間也不會交「答卷」——至於將來是否會突然「裝醒」或「被叫醒」甚至「被驚醒」,就不得而知了。不過蔡英文可是說過,裝睡的人叫不醒。

國民黨重振旗鼓 北京應樂觀之

<轉載自2017524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各方期待他能振興國民黨,但也有許多人提出疑慮吳會將國民黨台灣化,變成台灣國民黨,此乃妖魔化之言。
易名「台灣國民黨」 妖魔化之言
吳敦義已否認有此主張,事實上國民黨要改名稱必須黨大會決議,不是黨主席一人可以定奪,同時改為台灣國民黨無異於陷縮了國民黨的格局,也必引起國共關係緊張,國民黨領導層知之甚詳。
所謂台灣化即是本土化,國民黨起自蔣經國時代就開始進行本土化,蔣經國主張要讓國民黨在台灣生根發展就必須本土化,當時提拔了許多本省精英,使台灣政壇不再是1949年隨國民黨遷台的外省籍官員為主,讓台灣政治朝本土化的方向發展,滙集了各方的人才建設台灣,讓國民黨真正在台灣得以落地生根。李登輝也是被提拔者之一,後來他走台獨路綫,分裂國民黨,今國民黨應走出李登輝的陰影,海納百川來壯大國民黨。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應有中興再起之勢,團結藍營共同來打艱困的2018選戰。
70年代台灣喪失聯合國席位後,陷入外交孤立,台灣外銷的物品印有中華民國製造Made in R.O.C就不能出口到無邦交國,經濟被孤立,於是蔣經國將之改為Made in Taiwan,這是務實的辦法。後蔣經國「革新保台」的政策主張,提拔土生土長的精英,才有今日台灣的成就。
堅持一中各表 國民黨才有生路
台灣的人口結構,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本省人,為擴大國民黨陣營,本土化是必然之勢,不必擔心國民黨的變化如何,只要中心思想理念不變,追隨建黨的精神,就是永遠的中國國民黨。
國民黨自2016年敗選之後,氣勢跌到谷底,黨員意興闌珊不想參與黨務,以致上屆黨主席選舉,黃復興黨部即外省軍眷為主的主導了選舉,他們的7萬票讓洪秀柱當選。國民黨如果只讓少數族群掌握,路將愈走愈窄,最後泡沫。
這次吳敦義高票當選有兩個意義,一是打破了黃復興黨部主導的格局,另一是喚起了國民黨員的熱忱。
吳敦義當選後,表示朝野政黨的距離不應遠於兩岸,願與執政黨共同面對解決困局,展現他的格局,民進黨已表示願意共同推進改革。吳敦義肩負帶領國民黨扮演監督制衡在野黨的角色,黨籍立委也表示不再孤軍作戰了,立法院終可團結起來跟隨黨的路綫政策走。
至於北京,對於改選後的國民黨應一本初衷,成為推動九二共識的夥伴,不能連國民黨也杯葛也就自外於台灣,兩岸就無法能達致心靈的契合。統一是長遠的路不是一蹴可及,應以尊重與包容來看待國民黨在台艱困的發展。
今吳敦義提一中各表,這是黨內外的最大公約數,這次黨主席選舉也就是兩岸一中與一中各表的公投,結果吳敦義大勝,代表這路綫受認同。兩岸進入一中需有個過程,目前兩岸維持現狀才符合台灣最大利益,國共間主張九二共識,這本身就有模糊空間,讓兩岸可以一中各表,維護中華民國的存在,如果國民黨不堅持一中各表,而進入一中,今後的選舉必挫敗,國民黨將從台灣的政治版圖消逝。
一中無各表空間 兩岸漸行漸遠
北京現對台政策已失彈性,主張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台灣除了少數統派外都難以接受,沒有各表的空間就會讓兩岸漸行漸遠。
吳敦義在競選時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台灣統一沒能力,被統不願意」,這些話讓統派做文章,並告到北京。這是台灣民心的現狀,北京應傾聽多數台灣人的心聲,如何化解之,才是北京對台工作的重點。
今國民黨重振旗鼓,北京應樂觀之,在賀電上以「你」而非一般尊重的稱呼「您」來貶吳敦義,實無必要。北京今後要做的是團結國民黨,早日促成國共領導人的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