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耐人尋味的特朗普「中俄溫差」

<轉載自2017131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時事評論員>
在特朗普新政府首場記者會上,白宮發言人斯派塞就中國所屬南海島礁放話「如果那些島嶼實際上屬於公海,而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那麼我們肯定會保護國際利益不被單一國家侵佔」,而兌現此言非訴諸軍事手段不可;與此同時,特朗普方面表示「對與俄羅斯聯手打擊IS持開放態度」,其中的「中俄溫差」再明顯不過。
中俄戰略環境天差地別
特朗普的「中俄溫差」被有些媒體解讀為個人好惡使然。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不過是美國近幾屆政府對中俄「公式化」做法的繼承,無關個人好惡,那就是:俄羅斯再兇惡,也排除軍事應對;中國再無辜,也大可以戰爭威嚇。例證是: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是對主權國家赤裸裸的侵略,但美國、歐盟(歐洲發達國家)應對手段僅限於經濟制裁;中國南海島嶼原本並無爭議且美國也「不持立場」,但美國多屆政府以軍機硬闖中國島礁乃至以「美中戰爭」威迫中國。其內在原因是:無論美國抑或北約、歐盟,儘管在常規軍力上對俄佔壓倒優勢,但「戰俄必亡」是她們的共識;儘管中國也是「核大國」,但「戰中必勝」,則不乏贊同觀點。原因有二。一、中俄核遏制力不在一個級別(全球唯獨俄美具有相互多次毁滅的核力量)。二、中俄動用核武器的門檻不同,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使美國可以對華打「安全的常規戰爭」,該戰爭遠離美國本土,其規模可大可小,「盡在美國掌握中」;由於與中國海空力量相當的日本助戰,本已對華具極大優勢的美軍自信必勝;中國擴建南海島礁及紅旗導彈上島,加之美國對中國威脅的渲染,馬來西亞以至東盟老大印尼等多國對中國忌憚日深,美國確信對華南海島礁之戰將得到南海周邊國家支持。反觀俄羅斯,軍事應對「核」字當頭,對美國北約開戰即核戰,其戰術導彈也裝備核彈頭,沒有常規戰爭可言,且隨時先發制人,誰不駭然!於是,世人看到,俄羅斯咄咄逼人,美國只取守勢,對俄不敢言戰;一門心思把常規武器調轉中國面前,尤以不按常理出牌之特朗普為甚——隨時可能與中國開打(常規戰爭)。中俄戰略環境可謂天差地別!
贏「俄羅斯式尊重」是中國緊要課題
1996年台海危機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的羞辱使中國以打造航母為極致的常規軍力10年間發生「質的飛躍」,卻不足以阻止特朗普等美國「狂人」的戰爭恫嚇。贏得「俄羅斯式的尊重」是追求和平發展、避免戰爭干擾和平進程之今日中國的緊要課題。為此,中國軍方似應重新思考發展路徑,譬如可否將急速提高核遏制力作為當務之急、重中之重,哪怕為此減緩國產航母的打造,包括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等核載具的研發與可靠性的保證。其二,緩和對日矛盾——三國爭霸的致勝妙訣從來是「拉一個打一個」爾後各個擊破一統天下。其三,採取各種措施緩和南海局勢,加速完成與東盟的「南海行為準則」,將「得道多助」轉為我方,為一旦對美作戰作準備——此不妨礙避免戰爭為第一要務。

中國達到徹底消除「中俄溫差」、贏得美國人「俄羅斯式尊重」之日,就是美國對華再不敢言戰甚至中國大可放開手腳統一台灣、贏得「無干擾祖國統一」之時,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主教任命死結可解 中梵建交鴻溝難越

<轉載自2017131 明報 社評>
教宗方濟各最近接受西班牙報章專訪,向北京大送秋波,表示只要獲得邀請,隨時準備訪華。北京當局也善意回應,強調有誠意改善中梵關係,為此付出不懈努力,惟未有正面回應會否邀請教宗訪華。過去半年,中梵關係顯著升溫,解決主教任命安排的消息甚囂塵上,外界關注北京會否加緊推動中梵建交,撬走台北當局唯一的歐洲「邦交國」,加強向台灣蔡英文總統施壓。不過即使中梵就主教任命安排達成協議,雙方之間仍存在不易踰越的鴻溝,中梵關係正常化也許仍需時日。
中梵關係顯著升溫 台灣備受壓力
中國大陸基督徒增長迅速,總數可能高達8000萬,其中天主教徒估計至少有1200萬,梵蒂岡當然希望與大陸信徒加強接觸,推動在內地傳教。方濟各2013年成為教宗後,經常強調要跟北京改善關係,中方亦多次釋出善意,例如2014年北京首次允許教宗專機飛越中國領空,教宗則向國家主席習近平致以問候。方濟各不止一次表示,願意訪問中國。中梵代表過去數年定期會晤,去年接觸尤其頻繁,10月,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接見中國蘇州教區主教徐宏根的朝聖團,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教宗首次與大陸主教會晤,象徵意義重大,皆因徐宏根隸屬大陸官方「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完全是按中國天主教會的「自選自聖」程序委任,並非由羅馬教廷挑選及任命。
中梵關係長期以來一個死結,就是主教任命問題。現時中國的教會有官方和地下教會之分,官方教會受國家宗教事務部監管,並未效忠羅馬教廷,與地下教會有別。梵蒂岡一直抨擊大陸官方天主教愛國會自行選出與祝聖主教,做法有違教義,警告開除犯者教籍。2010年,天主教愛國會按「自選自聖」程序,任命郭金才為河北省承德教區主教,梵蒂岡便曾公開譴責,定性任命「非法」。目前大陸有8名由官方教會任命的主教,未獲梵蒂岡認可;梵蒂岡任命的30名大陸主教,亦無一獲中國政府認可。
然而最近半年不斷有消息傳出,中梵代表就主教任命一事已接近達成共識,由大陸官方教會提名主教人選,交由梵蒂岡正式任命。根據這一模式,梵蒂岡可審查主教人選的背景,對任命有最終否決權,惟北京當局在人選方面掌握主導權,比起所謂「越南模式」,意即由官方教會呈交候選主教名單,供梵蒂岡挑選後,再由官方教會轉呈越南政府首肯,梵蒂岡作出的讓步似乎更大。據悉,教廷更考慮追認多位經由「自選自聖」任命的大陸「非法」主教。
教宗到訪萬人空巷 北京未必樂見
觀乎中梵近日的言論,雙方顯然都滿意談判進展,願意繼續「相向而行」,令台灣當局備受外交壓力。現時台北方面的「邦交國」只有21個,梵蒂岡為其中之一,亦是唯一的歐洲「邦交國」,其影響力和象徵意義,比不少拉丁美洲「邦交國」更大。鑑於蔡英文總統上任後一直未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惹來中方強烈不滿,北京近期有加強向台北施壓之勢,最近非洲小國聖多美與台北斷交,兩岸「外交休兵」是否已告終結,備受關注。台灣方面不少人相信,梵蒂岡最關心的是傳教而非政治或外交關係,一旦時機成熟,與台北當局斷交絕非天方夜譚。
設若中梵建交,對蔡英文政府不啻是重大打擊,不過中梵之間的矛盾,又豈止是主教任命權和台灣問題?對梵蒂岡來說,承認大陸官方愛國教會,始終是棘手難題,長期效忠教廷的地下教會300萬信眾,必然感到被出賣;對北京來說,教廷要求全球天主教徒效忠,同樣是一大問題。在北京眼中,梵蒂岡只是一個「國家」,可是卻要大陸(以至全球)信眾奉教宗為「最高精神領袖」,這一點已是難以接受;西方殖民主義時代一些傳教士在中國的所作所為,還有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推動東歐「和平演變」,亦令北京對教廷在內地擴大影響力有戒心。

中梵就主教任命安排達成協議,不代表「信眾效忠對象」這一根本問題得到全面解決。北京要權衡的是建交的利與弊。中梵建交雖有助中國改善國際形象,惟實際利益不多,甚至要冒上和平演變的政治風險;北京要向蔡英文政府施壓,可用方法眾多,也不一定要選擇撬走梵蒂岡這個「邦交國」。教宗方濟各當然希望有機會訪華,與成千上萬的信眾會晤,惟對中方而言,教宗不過是一位「外國領導人」,北京會否樂見萬人空巷迎教宗的場面在內地城市出現,實屬疑問。

2017年1月27日 星期五

從香港看台灣「一國兩制」的不確定性

<轉載自2017127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劉瀾昌 資深傳媒人>
2017年對台工作會議120日在北京舉行,從政協主席俞正聲講話等會議信息透露,北京對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後,未來可能面臨更為複雜嚴峻的情勢有心理準備,但也保有戰略自信,同時表示北京對台大政方針,包括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和反對台獨的立場不會有任何變化,甚至要研究出台賦予台灣同胞「國民待遇」政策措施,不過也暗示不排除根據局勢變化做「劇烈調整」。
筆者相信,近期「武統」的聲浪也會在這次會議上湧現。筆者也想起前不久在《明報》為文〈台灣或已錯過保留國防外交的優渥條件〉(20161229日),現在再深入思索,尤其是結合香港回歸近20年的歷程,可發現北京原先設計的台灣實施一國兩制的模式,其實存在重要的不確定性,包括屆時台灣所擁有的國防外交權、台灣自治權力的來源以及台北是否也會駐有中聯辦等等關鍵性問題。
大陸很多網友認為,既然是「武統」不是「和統」,對台灣就不需要搞一國兩制了。筆者想,假設是「武統」,那麼在一段時間「軍管」後,北京治台也會有兩種模式:一個就是通過軍管強力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北京直接派官員主政台灣,慢慢將台灣改造為社會主義的台灣;另一個,就是軍管之後過度到原來「和統」所設計的一國兩制模式。筆者認為,即使是「武統」,恐怕也是按鄧小平原來設想的一國兩制遇到的反抗和阻力更少。
一國兩制 應是北京可能答應最好條件
相較而言,鄧小平開出的台灣一國兩制的條件,不但較香港優渥無比,而且也超出世界歷史以來的單一制國家和以聯邦模式的複合制國家的條件,重點在於香港完全沒有的外事權和國防權而台灣將擁有。一直以來,台灣也有聲音提出以邦聯制模式統一。若按邦聯制模式,基本整個中華民國保留下來了,但是北京絕對不會接受邦聯制,因為邦聯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保留了獨立主權的國家,為了實現某種共同的利益而建立的一種鬆散的國家聯盟,其成員國根據相互簽訂協約,明確表示讓予或委託邦聯機構某些權力。其成員國各自仍保留對內、對外的主權,保留本國政府機關的一切職能,並有權自由退出邦聯。邦聯沒有統一的憲法,沒有統一的最高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體系,沒有凌駕於各成員國之上的中央政府,沒有統一的軍隊、稅制、預算、國籍等。成員國之間權力相互平等,沒有隸屬和制約關係。邦聯不是一個主權國家,是一個鬆散的國家聯合體,如今天的東盟、歐盟等。所以,北京認為,邦聯實際做不到統一,反而是「兩個中國」法律化、固定化。
而聯邦制國家呢,對外是一個國際法主體,在全國範圍內有行之有效的聯邦憲法。一般來說,聯邦國家的外交、軍事、財政、立法等事務,均由聯邦中央政府管轄。美國、德國等國,都是當今的聯邦制國家。因此可以說,如果台灣以一國兩制模式統一,所具有的權利比聯邦還優渥,應該是北京可能答應的最好的條件了。
首要確定管治權權力來源
只不過,從香港的經驗看,台灣若實行一國兩制,首先要確定的是台灣的管治權的權力來源。北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單一制國家,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擁有全面管治權。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固有的,其唯一來源是中央授權。高度自治權的限度在於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特別行政區就享有多少權力,不存在「剩餘權力」。那麼,台灣一國兩制後的自治權來源何方呢?相信,台灣會爭:這是來自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許,「和統」,台灣可以力爭不休;「武統」之後,就是只有北京說了算。
接着下去,台灣享有的外事權,也必然存在寬度和深度的問題。自然,作為單一制為本質特徵的國家,北京會要求統一後的中國的外交權歸中央政府,台灣不享有外交權。相信,北京即使在台灣實行一國兩制,也不會允許台灣在聯合國有單獨的席位;而其所享有的外事權,只能是以「中國台北」或「中國台灣」名義,單獨處理國際間經濟文化教育體育宗教交流活動的事務。因此,這實際上和當下的香港差不多,還是台灣也保留外交部,行使和現在中華民國外交部差不多的權力?無疑,這將是一個極度敏感的問題。搞不好「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甚或「台獨」的問題,還是會長期困擾北京和台北。
太多細節未解決
至於台灣保留軍隊,那就更加複雜。在一個主權國家內部,保留並擁有兩支軍隊,世界無先例。鄧小平說:兩岸統一後,我們不會派軍隊去,台灣可以根據抵禦外來侵略和正常防務訓練的需要,購買一些武器,專責保衛台灣地區不遭受外國勢力的侵犯。那麼,這支軍隊還是叫國軍還是武警?其戰爭權來自何方?解放軍對其有沒有管轄權?筆者相信,這絕不是輕巧的問題。相信,如今北京在香港駐軍時刻警惕港獨,那麼中央政府對台灣保留的武裝力量就不要一點制約的權力和能力?不受制約的軍隊是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的。
還有,香港回歸了,原來的中央駐港機構新華社更名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那麼,未來台灣是否也會有個中聯辦?如果也設駐台中聯辦,又如何界定其角色功能?香港回歸近20年,香港的《基本法》也需要多次釋法,可想而知統一台灣的一國兩制模式和「台灣基本法」,其實還有太多細節未解決。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四大房屋問題 如何處理?

<轉載自2017126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鄔滿海 房協主席>
近年房屋問題一直困擾着香港人,儘管現屆政府視之為「重中之重」,並積極以各種舉措作出應對,然而有關問題複雜,囿於一些客觀環境因素和現時的法規限制,加上公眾就土地和房屋問題的處理亦意見紛紜,未有共識,引致政府舉步維艱。住屋是民生的基本需要,而樓價飈升、供求失衡和居住質素下降,已經危害到香港社會的穩定發展,故下屆政府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要處理好房屋問題。不過,要切實理順如此糾結的問題並非易事,或許必須打破現時的規限,引入新思維和策略,方可取得理想成效。
房屋問題千絲萬縷,難以在區區短文中逐一論述,唯有暫舉四大主要問題以作討論:其一是土地供應,其二是人口老化帶來的房屋需要,其三是家庭日趨細小化所帶出的住屋問題,其四是樓宇老化問題。
土地和房屋供應
先談土地供應問題。由於土地供應不足影響了樓宇供應量,造成樓價和租金飈升,以至衍生出劏房和非法僭建的問題,亦令居住質素下降。要長遠穩定樓價,充足的樓宇供應是先決條件,可是限於香港的先天環境,土地難求,更甚是社會對於如何增加土地供應的途徑仍未有共識,以填海和開發鄉郊土地的方式去開闢新居住用地仍面對不少反對意見,令問題難上加難。儘管如此,下屆政府除可考慮填海和開發新發展區外,是否可加大力度以其他途徑增加土地供應?例如重新審視城市規劃以及相應的法規、適當地改變土地用途、放寬地積比率和樓宇的高度限制?又或檢視如何善用荒廢的土地及政府建築物?
人口老化對房屋需要的影響
其次是下屆政府應否因應本港的人口老化情况,制訂新的房屋政策,以配合隨之而來的長者居住需要?根據政府預測,至2034年高齡人口將佔總人口的30%,即約每3個市民中便有一個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及至2064年更上升至36%,長者人數將達258萬。面對未來如此龐大的長者人口,我們必須在房屋以至整體社區設施和服務上做好準備,以支援長者留在其熟悉的社區居家安老,此亦是大多數長者的願望,並可紓緩未來對院舍需求的壓力。
發展局早前公布的一項關於香港跨越2030年的長遠規劃研究,當中也提及人口老化令市場對專為長者設計的住宅需求不斷上升,建議除房委會及房協外,私人發展商也可參與提供這類住宅,以迎合長者住戶的需要。此外,亦提及除住宅樓宇外,公共空間和社區環境的設計以及公共設施的提供亦應適當地配合長者的特殊需要,尤其是那些行動不便的長者。
此誠然是正確的方向。而循此方向,政府是否可以考慮在政策和法規上訂定一些規範又或提供一些誘因,以規定及鼓勵未來的房屋和社區發展必須引入對長者友善的元素?就住宅設計而言,可否研究修改現時規例,規定樓宇項目當中必須包含對長者友善的設施?在社區規劃的層面上,可否根據人口比例,將各項長者設施訂明於香港的規劃標準和準則中?
家庭細小化衍生的住屋問題
家庭結構細小化亦是另一個嚴重影響住屋需求的社會趨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部分新一代家庭崇尚獨立生活,故以往年長子女與父母同住甚或「三代同堂」的居住情况已日漸式微。此趨勢使部分現有的住屋單位與家庭人口組合出現錯配的情况,由此產生的問題在公屋尤為顯著:一方面現有的公屋單位出現大批「寬敞戶」,令公屋資源未能合理地運用;另一方面,在公屋輪候冊中出現大批單身申請者,但他們所獲得的配額非常少,輪候時間非常長,間接形成私人樓宇劏房的需求有增無減。如何解決這種日趨嚴重的住屋錯配問題,相信是未來政府的一大考驗。
嚴峻的樓宇老化問題
最後是樓宇老化的問題。前文提及的《香港2030+》長遠規劃研究,當中亦提到於2046年本港樓齡為70年或以上的私人住宅單位將達32.6萬個,差不多相當於2015年同齡單位數量的300倍,數字可謂驚人。這些高齡舊樓如果持續失修,對住戶和市民都會構成危險。
雖然社會早已關注到舊樓問題,近年政府亦透過立法強制驗樓,以及由市建局和房協等機構所推行的樓宇維修計劃,積極推動和協助舊樓業主進行維修。不過樓宇的可使用年期始終有限,維修縱然有助延長樓宇的壽命,但這些愈來愈舊的樓宇遲早都需要拆卸重建。更何况樓齡愈高維修費用將會愈大,舊樓業主未必有能力負擔,加上部分樓宇受到舊式設計的限制(例如沒有電梯),持續維修不一定能改善住戶的居住環境。
面對愈來愈多樓宇步入「晚年」,我們確實需要及早想出可行的應對方案。然而從目前的條件來看,要重建這些舊樓可謂舉步維艱。儘管市建局和一些私人發展商都一直進行一些舊樓重建的項目,但能獲重建的舊樓其實都必須具備一些可行性因素,簡而言之,一方面要獲得足夠的業主同意重建,另一方面是財務上的可行性。可是,從這兩方面來看,未來要處理的舊樓很多都沒有具備這些條件。
要重建舊樓,根據目前的法例,50年樓齡樓宇的強制拍賣門檻是需得到最少八成業權份數的業權人同意。過往涉及的重建項目大都是單位數目較少的單幢式建築,要集齊業權相對較易;但未來要面對的將包括那些興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大型屋邨,這類私人屋邨部分涉及的單位數目達數千個,要得到八成業權份數的業權人同意去啟動重建,難度非常高。
至於從財務可行性來看,按現時市建局對舊樓業主的7年樓齡賠償準則用諸大型屋邨成千上萬的業主,將會是市建局無法負擔的天文數字。
對於私人發展商而言,財務上的可行性是有關重建項目主要考慮的因素。假如舊樓尚有未用盡的地積比率,令重建可以帶來額外的建築面積,或可成為吸引發展商的誘因。但在六七十年代建成的樓宇很多都已用盡地積比,若然重建也許變成一宗無利可圖甚至蝕本的生意,試問哪些發展商會有興趣進行重建?

希望下屆政府能找出良方妙藥,以解市民之苦。

重罰無效 解放軍逃兵逐年增

<轉載自20171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年輕人拒服兵役的個案以往多發生在經濟發達地區,現時向中西部擴散,且人數逐年增長。當局雖然加重懲罰,不過仍未能杜絕拒服兵役。

《解放軍報》報道山西等地懲處拒服兵役情,指以往拒服兵役往往只是內部通報處理,助長了這種行為。2015年,山西省壽陽縣一名「95後」青年李宇以絕食相逼拒絕服完兵役,當地對其處以罰款11.5萬元人民幣、所有機構不得招錄、不得出境、升學、經商、開除出共青團的處罰,並向全社會通報。

類似的處罰在上海、浙江、江蘇、湖北、福建等沿海地區也曾實施過,但是拒服兵役現象仍屢禁不止,山西省2016年又再有21人拒服兵役。

「一般拒服兵役者都是鐵了心的。」壽陽縣人武部政委牛繼文說,2015年處罰李宇之前,地方相關部門、家長和部隊做了大量工作,李宇仍然堅決拒服兵役,「歸根到底是思想上的原因。」牛繼文認為,有些適齡青年從小嬌生慣養,適應不了緊張而又相對封閉的部隊生活。山西省軍區參謀長吳國志建議,在體檢、政審雙合格的基礎上,通過役前訓練把真正能夠適應部隊要求的兵員選出來,山西去年即用3日役前集訓,篩選淘汰了各類身體、思想上有退伍隱患的93人。

南海三沙大興土木 強化管轄 修築「公屋」改善基建 推進軍民融合

<轉載自20171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在美國新政府繼續挑起南海爭端之際,中國政府在以強硬姿態回應南海爭議與美國無關同時,管轄南海的海南省三沙市不斷強化行政有效管轄。三沙市近日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披露,將繼續修建居民定居點,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

據三沙市官網報道,上周五(20)三沙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三沙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7年,三沙市將全力實施總體發展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綱要;繼續加快推進政權建設,不斷強化行政有效管轄;力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提高軍民幸福生活指數。

永興島設法庭 擴執法巡航範圍

2017年是三沙設市第5個年頭。《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在政權建設方面,三沙市將建立健全市級政權組織和基層政權組織,實現南沙常態化入住與輪值、加快建設政權基礎設施,建成軍警民聯防指揮中心項目。建設永興島標準審判法庭,設立海上巡回法庭、船務檢察室。加強海上綜合執法能力建設,提高執法裝備水平,擴大執法巡航覆蓋面。

在民生方面,以「兵市」(軍人居多)為特徵的三沙,將推進居民定居點建設。啟動趙述島公用住房和永興島5號樓建設,擴建永興食堂,推動建設趙述島倉庫和生活服務中心建設,開工建設晉卿等5個島礁居民定居點工程。啟動永興島市民廣場和三沙市主權廣場項目建設。組建西沙中心醫院,擴大島礁衛生室建設覆蓋面。根據官方資料,不包含駐軍,三沙市現有常住人口約2500多人,其中戶籍人口448人。

修復生態 嚴打破壞珊瑚盜捕海龜

此外,三沙市也將啟動「生態島礁」修復工程,修復海島。開展島礁植樹綠化大行動和島礁防護林建設,繼續開展海洋生態保護綜合執法,嚴厲打擊破壞珊瑚、盜捕海龜等違法行為。在交通方面,將加快「三沙2號」建設,啟動「三沙3號」、南沙島際交通船以及3艘新型漁船補給船建造工作。南海網昨日報道,如今,三沙「航空郵路」已經開通,永興島軍民可讀到當天報紙。去年,三沙市已實現「零停電」。

航空郵路開通 島民可讀即日報紙

《政府工作報告》披露,將按照軍民融合、共建共享的要求,進一步統籌處理好軍隊與地方、軍用和民用的關係,促進基礎設施軍民合用共享。去年,南沙永暑礁等島礁機場成功校飛和試飛後,今年將加快建設美濟等軍民合用機場配套設施。去年底,永興機場正式實現軍民合用且實現民航公務包機航班成功首航。




















海南三沙「航空郵路」近日已經開通,圖為永興島三沙醫院的醫務人員在展示閱讀當日報紙。


















正在建設的互聯網、電視網、電話網的「三網融合」平台,可將高清網絡電視統一傳輸至西、南沙各島礁。
 



















趙述島居民現居簡易民宅中,三沙市將繼續推進定居點建設。

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從「天然台」到「兩岸族」

<轉載自2017124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時事評論員>
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近日表示,台灣新世代年輕人是「天然台」,與「天然獨」不太一樣。「天然台」倒是更準確地勾勒出當前台灣年輕人的狀態:愛台灣、有本土意識。與「天然獨」相比,「天然台」更像一個家園或地理概念,而非政治概念。做出這一概括,體現了對青年情感上的理解,亦避免了亂扣帽子,將台灣青年統統推向大陸對立面。
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島內青年世代認同議題就成為兩岸持續關注的熱點。確實,相比兩岸一時一事之爭,兩岸社會層面的整合才是更為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社會力量是政治活動的基本變數:美總統大選,特朗普出人意料勝出,在於美國社會層面發生變化,溢出到政治層面;小英攜民進黨勝出,亦在於此。
島內現實是:傳統統派力量正在削弱,青年主體迅速崛起,而他們對大陸的了解多數還處於初階甚至一張白紙。在此背景下,拉近兩岸青年心靈距離、壯大「兩岸族」,實在非常重要。
求同存異才是大智慧
但「天然台」如何變成「兩岸族」?筆者認為,需從增進了解開始。摒棄偏見、打開心扉,走近對方,看看人文山水、談談共同關心的話題,就會建立起好感。事實證明,持續深入的交流是有效的。民調顯示,46%的台灣青年世代通過兩岸間的交流活動對大陸的觀感變好了。
隨着了解的深入,差異矛盾也會隨之出現。面對這些問題,最好帶上同理心。兩岸同根同源,文化層面有親近感。但兩岸經歷過不同歷史、面對不同體制現實,如何重新接納對方?求同存異才是大智慧。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差異恰恰是文化融合的潛力。台灣、大陸乃至香港對彼此都是很好的觀照。比如,台灣誠品書店就深刻影響了大陸書店的運營模式,融入文化元素,讓書店更美更宜留。當年華夏文明繁興正是在包容、廣泛吸納各種文明和科技的基礎上形成。台灣、香港的種種經歷探索都是寶貴資源。台灣、香港本身有文化多元色彩,在尊重、理解大陸方面不妨摘下有色眼鏡。
當然,既然是戀愛,最重要的是內在吸引力。內在吸引力包括硬實力與軟實力:硬實力,大陸自不必言;軟實力,平心而論,大陸的發展還需要時間,需要政治家與民眾智慧的匯集。幾十年間完成的現代化進程,必然不夠完善,台灣與香港在此過程中可以發揮更多正能量。
從某種意義上說,成規模的「兩岸族」的形成、融合認同的形成比差異認同需要更長時間更多耐心,在方式上亦要創新。
120日在京召開的大陸2017年對台工作會議,判斷未來台海局勢更為複雜嚴峻,同時提出研究出台賦予台胞「國民待遇」的政策措施要求,繼續推進民間各領域交流。這都是在正確的方向上。

2017年1月22日 星期日

海警艦船新年三巡釣島領海 中日空中對峙增多 日戰機頻頻「緊急升空」

<轉載自201712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2017122日,中國海警250123082302艦船編隊在中國釣魚島領海內巡航。

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201714日,中國海警23072337210131239艦船編隊在釣魚島領海內巡航。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稱,日本海上保安廳4日上午1010分左右,確認到4艘隸屬於中國海警局的公務船進入釣魚島周邊海域;是中國公務船2017年首次進入「日本領海」。

18日,中國海警2307233731239艦船編隊在中國釣魚島領海內巡航。日本《產經新聞》當日報道稱,能夠確認的中國公務船出現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周邊毗連區的日子,從20129月算起已超過1000天。

截至2016年年底,毗連區內共確認有中國公務船航行1005天,共計3416艘次;「領海」內確認有中國公務船航行177天,共計560艘次。

報道稱,在2016年一年的時間內,毗連區內確認有中國公務船航行211天,共計752艘次;「領海」確認有中國公務船航行36天,共計121艘次。基本上三天中有兩天都能看到中國公務船的身影。只要天氣情況不算惡劣,它們就會出現。結果導致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船也每天都在該海域航行,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周邊海域進行警戒。

報道稱,中國公務船頻繁進入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周邊毗連區和「領海」,其頻度和船隻數量逐漸增加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的目的是對外宣示其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實際控制,並借此在國際社會上主張主權。

據共同社120日報道,日本防衛省20日公布數據顯示,為應對可能侵犯「領空」的外國飛機,航空自衛隊戰鬥機去年4月至12月緊急升空883次,創同期新高。針對中國飛機的緊急升空約佔73%2016年度的緊急升空次數必將超過目前為止最高紀錄的944次,並很有可能首次超過一年1000次。


















中國海警巡航釣魚島海域。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奧巴馬執政8年敗績 狂人始上台

<轉載自2017120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日前奧巴馬在家鄉芝加哥作了卸任前的告別演說,把執政8年的成績吹噓一番,並回應了首任競選時提出的「轉變」(Change)口號,誇言經濟復甦失業下降,與古巴復交,不費一槍而令伊朗棄核,和種族關係有所改善等。
在此時刻確也應對他的政績作一評價,並循此審視特朗普所接手的美國狀況。
經濟弱底氣不足 種族矛盾激化
奧巴馬任內經濟狀況確有明顯改善,相比歐日等其他核心發達地區表現尤佳,但這卻殊不足引以為傲,因為:(一)相比過往美國的經濟周期這次復甦又慢又弱底氣不足。(二)在較好的宏觀表現下隱藏了眾多的微觀及結構性風險,且情況還在惡化,觸發危機的機率日高。例如失業率雖大降卻換來了低工作參與率及勞動生產率,和國家的債務大升:小布殊8年增了5萬億美元,奧巴馬則增了9萬億,相比GDP已跨過一倍關口。(三)貧富懸殊、中產收縮、上流機會大降等社會民生問題更為嚴峻。
其實只要看這次選舉所反映的政治及社會空前撕裂,和民粹主義極端主義漲潮等現象,便可見到奧巴馬就任8年來美國的情況已嚴重惡化,否則特朗普也上不了台。選舉中民主黨同時失去參眾兩院及總統寶座,這張輸清光的成績單就是對奧巴馬8年表現的最佳總結。其間美國的確變了:但是變壞而非變好,故奧巴馬還有甚麼好吹的?
尤為諷刺者是他作為黑人總統,任內特別是最近一年來種族矛盾急趨激化。白警殺黑人而黑人殺警報復,白人闖教堂槍殺9黑人,黑人虐打白人智障者等等實況,真是觸目驚心。究竟美國是先進文明之地還是蠻荒世界?
反恐愈反愈恐 分別與中俄交惡
奧巴馬政府的外交及地緣政治業績同樣問題多多。先說好的:他依循競選承諾從伊拉克及阿富汗撤兵,與古巴復交及與伊朗達成棄核協議等確屬成績,但這些相比劣績卻差遠了。他8年來反恐雖不遺餘力但愈反愈恐,殺了拉登卻來了更兇惡的伊斯蘭國,且發達國還新出了土生恐怖分子。
奧巴馬之錯是繼承了前任的只着重軍事手段及「斬首」行動,而缺有效的政治解決方案。中東北非等地的問題及矛盾十分複雜,不是簡單化地只靠炸彈可以解決。特別是他放任軍方用無人機隨意進入別國施襲,造成了大量無辜平民傷亡,既違主權又違人權,實際上是一種「天降橫禍」型的恐怖主義。這樣只會誘發更多的恐怖主義報復而形成惡性循環。
幸好奧巴馬在利比亞空襲時半途而廢,在派兵入敘利亞時又臨崖勒馬,從而減少損失。另方面他在阿富汗賴着不走仍派駐小量美軍,在伊拉克則要啟動伊戰3.0重派軍隊,均留下「手尾」。
但奧巴馬外交上的更大敗筆是與中俄交惡。他的手下(主要是歐洲專員Victoria Nuland)撕毁了與俄國協定的烏克蘭政治解決方案,導致俄國收回克里米亞及烏克蘭的瀕臨分裂,美俄對抗及歐洲東西對峙等,令冷戰形勢正逐步地局部回復。
在東亞奧巴馬繼承了小布殊的「重返亞洲」遏制中國策略,並全面積極落實不斷升級,去年更差點釀成南海大戰。這樣便令全球地緣政爭激化,世界的和平及穩定受到更大威脅,局勢比8年前嚴峻得多。實際上中俄與美國已進入了類似列根時代「星戰」的新一輪軍事競賽,大家都在備戰。
續持霸主心態 地位下降更快
奧巴馬對中俄外交的失策在於基本心態不變:他繼承及發揚了前任的單邊霸權主義思維,為維護美國的「一哥」地位不惜強力對付中俄,但卻引來了反擊。他曾明言在亞太不能由中國定規矩,而必要保留由美國定的格局。在告別演講中他又提出只要美國堅持原則,影響力便非中俄可及,仍明顯地透出霸主心態。
實際上近年美國的影響力正江河日下,如雖下了禁令但英國卻帶領眾多美國盟友加入中國倡導的亞投行,人心向背明顯不過。如果美國繼續維持其霸主心態而拒絕接受世界是向多極化的現實,則其影響力將下降得更多更快。

總之,奧巴馬8年執政基本上可說是失敗的,他在為世界及美國帶來希望的光環中上台,卻要在自賣自誇脫離現實的夢囈中離去。但這不止是他個人的失敗,更是美國及其體制的失敗。在這形勢下新人上台後戲也好看,而地緣政治的波濤也一浪比一浪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