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華海警船連巡釣島21天

<轉載自2014830 明報 中國版>

日本《產經新聞》昨日引述海上保安廳確認,3艘中國海警船昨日進入釣魚島12海里外側毗鄰水域巡航。報道稱,這已是中方公務船連續21天巡航釣魚島海域。

海保廳第11管區那霸海上保安本部稱, 3艘中國海警船分別是「海警2113」、「海警2146」和「海警2305」。日方巡邏船持續向中方海警船發出「警告」。

中方最新一次公布對釣魚島巡航的消息是本月24日。新華社引述國家海洋局消息稱,當天海警2305214621022113船編隊在釣魚島領海內巡航。

基本工資 首破2萬元

<轉載自201483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基本工資時薪、月薪雙漲!月薪首度破2萬元(新台幣.下同)

勞動部29日二度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敲定明年7月起,基本工資由現行19,273元,調漲735元到20,008元,調幅3.81%,創近3年新高;時薪由115元調高5元到120元,調幅4.35%,全台約232萬名基層勞工受惠。調漲案將呈報行政院核定。

獲加薪的勞工,月薪族約187萬人,其中本勞156萬人,外勞31萬人,時薪族45萬人。至於勞工的勞健保、就保,估計每月需多付25元,僱主還要負擔勞退,約增130元成本。另外,僱主每年增加的負擔成本約118億元,政府約7億元。

勞動部長陳雄文29日在資方代表、工總監事蔡穗以及勞方代表、台灣總工會策略委員邱創田陪同下,出面說明調薪結果。

蔡穗強調,雖不滿意但可接受;邱創田坦言,沒達成勞團23K(2.3萬元)期待,有點遺憾;勞團則強烈反彈,認為月薪每天才多24.5元,「連買個蛋餅都不夠」。

29日會議,勞方考量生活物價指數升及受僱薪資調幅有限,率先喊出基本工資調幅5.63%,但資方不買帳。

資方主張,今年17月食物類年增率漲幅雖有3.82%,但物價年增率漲幅也不過1.29%,資方只能接受基本工資1.55%調幅,勞資雙方並無交集,經2回合分組討論,資方釋出善意,喊出調幅3%,勞方也退讓,盼調幅4%。與會學者也緩頰,盼有折衷數字。

最後,陳雄文動用主席的行政裁量權,根據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物價指數年增率1.6%,以及和讓勞工分享一半的經濟成長約1.7%,讓折衷數字落在3.3%的幅度,但盼資方再讓0.5%,最後達成月薪3.8%調幅的最終數字,使得基本工資月薪一舉破2萬元。另外,由於算出來的時薪約119元,直接算成120元整數。

不過,會議中也達成共識,3個月內會成立專案小組,成員將包括勞資雙方與學者專家代表,每季針對社會型態、經濟指標等,共同研商經濟情勢及基本工資調漲條件,加強事前溝通。

陳雄文進一步解釋,所謂的專案小組類似「智庫」功能,並非每次召開委員會就會調整薪資,而是等到相關漲幅達一定數值,才會共同決定是否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

中國加速南沙填礁造島 赤瓜礁填出12頃 起屋種樹

<轉載自2014830 明報 中國版>

今年以來,中國加速在南沙群島赤瓜礁大規模填海造地,菲軍方上月的空中偵察發現,赤瓜礁已變成一個人工島,目前已進入綠化階段,包括移栽椰子樹和棕櫚樹。而最新的衛星圖片顯示,除赤瓜礁外,由中方控制的華陽礁、東門礁及永暑礁等多個南沙島礁,都在大興土木填海造島。

據《菲律賓星報》(The Philippine Star)前日報道,菲軍空中偵察顯示,赤瓜礁原先的礁石和沙洲,已被一個蘋果形的白色沙質小島取代,上面已修建多座建築,中間一座藍色建築比較突出,一些成年棕櫚樹點綴在前面的草坪。另外,在填海作業區,中方正在修建一個碼頭。

赤瓜礁或成南沙第二大島

報道稱,中國對赤瓜礁的造地作業已到「綠化」 階段,種植的樹木包括椰子樹和棕櫚樹。 「珊瑚礁消失了,現在該地區正在變成綠色,成長起來的樹木包括結滿果實的椰子樹。」一名菲律賓高級安全官員說。菲律賓漁民則稱,因為這些樹,赤瓜礁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座島而不是一個礁。

今年519日,台灣立法院國民黨立委林郁方聲稱,赤瓜礁已填出12萬平方米(12公頃)。有消息稱,赤瓜礁的造陸面積最終可能超過由菲律賓控制、面積約0.33平方公里(33公頃)的南沙第二大島中業島。

88年填補控制空白點

赤瓜礁是南沙群島九章群礁中一個暗礁,行政上隸屬海南省三沙市。1988年,中國海軍曾在此與越南海軍爆發海戰,之後中國控制了南沙群島的永暑礁、華陽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赤瓜礁共6個島礁,填補了中國對南沙群島實際控制的空白點。當年3月,中國海軍在赤瓜礁建立哨所。

全部230島礁 華控制7

現在,包括美濟礁在內,在南沙群島230多個島嶼、沙洲和礁灘中,中國實際控制的僅有7個島礁,其餘大多為越南、菲律賓控制。

據內地軍事網站披露的最新衛星圖片顯示,中國華陽礁、東門礁及永暑礁上也在大興土木。在美濟礁,已出現可架設重型武器的平台及雷達設施;南薰礁的港口也已建設完成。在東門礁,填海造出的陸地上,建築材料及挖土機等重型設備從空中都清晰可見。

對於在南沙的填海造陸行為,外交部分別在5月、6月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在這些島礁上的行動,都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
























中國加速南沙填礁造島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習馬會 「不放棄 不強求」

<轉載自201482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疑涉泄密事件,是否影響兩岸關係?又是否讓原本就推動不易的馬英九總統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的「習馬會」停擺?馬英九周四表示,兩岸關係不會受影響,習馬會則是「不放棄、不強求。」

據《中國時報》報道,大陸方面多次表明習馬會不宜在APEC等國際場合舉行,擔心會造成兩個中國的印象,馬英九對於出席APEC習馬會,也從7月與媒體茶敘時提出「兩岸領導人若能會面,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今卻修正成為「不放棄、不強求」的保守說詞,頗耐人尋味。

馬英九28日於茶敘中首度和媒體談及張顯耀事件後的兩岸發展。他表示,兩岸關係從6年前他上任後,已經一步步地制度化,相當程度地常態化,所以不會因為此事件就受到影響。他說,相關的聯繫、協商都還在進行,一定要秉持這樣的態度來看待。

馬英九說,大家心理上會有一些衝擊,不過,就像世界上其他地區發生的類似案例,只要處置得宜,兩岸關係還是會繼續向前發展。

馬雖表示此事無傷兩岸關係,但我方期望較高的習馬會,卻似乎在此事之後更難推動?馬英九回應說,習馬會要有一定的條件,「有機會我們不放棄,但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也不強求。」

馬英九表示,他去年表達對習馬會的看法後,「我們態度一直沒有改變。」就是在「國家有需要、人民能夠接受、國會監督」的情況下,願意來做。

但馬強調,他在很多場合都說過,「要有一定的條件」,若「條件不具備,當然就沒有辦法辦」。

馬指出,大家將來從張顯耀案查出來的案情,就可以知道跟習馬會沒有關係。他強調,不論此案如何,對於習馬會,「我們態度還是一樣,有機會我們不放棄;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也不強求。」

施明德:辦張顯耀 顯示馬未賣台

<轉載自201482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涉嫌泄密案爆發後,綠營呼籲馬英九總統應公開道歉。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28日卻表示,張顯耀是馬政府主動揪出偵辦,如果處理得當,最後不管有罪或無罪,都會顯示「馬英九不是賣台之徒」;所以,在野黨不該因為藍綠惡鬥,就見獵心喜、逢馬必反。

據《中國時報》報道,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7日呼籲,馬英九應就泄密事件向民眾致歉,立院黨團方面,則準備成立調查委員會,延長攻防戰線。

施明德直言,馬英九真的是窮途末路了,無論做什麼,人民都不再相信。但,當政府接獲首席談判代表可能涉嫌泄密,就應該斷然處置,縱使不夠完美,然而為維護國家安全及台灣利益,是應該得到人民的支持。

施明德說,國共交流讓不少台灣人民感到不安,也有不少傳聞直指藍營高官幾乎已全被收買,且綠營某些人士也正在開拓和北京的利益涵管。但是,這種「賣台」之說,卻沒有證據,純粹是一種政治性的指控。

他表示,馬政府願意主動處理張顯耀涉嫌泄密,證明台方在與北京交手時,仍有敵我意識,不是讓被收買的「共諜」與「共匪」進行談判。儘管此事發展迄今,還不是蓋棺定論的時候,但有些事已經足以進行評斷。

施明德強調,張顯耀被革職後的反彈,不僅毀了馬英九的中國路線,更毀了張顯耀本人;一位高官竟會有如此反擊行動,令人震驚。

施明德認為,政務官的去留完全取決於長官的賞識與信任,若被安排去職,自己只能摸摸鼻子走人,怎能說三道四、威脅牽拖?「張顯耀的躁動只暴露他個人年少得志,不堪大任。」他也說,某些綠營的政客,只因為看見張顯耀反彈,就一改昔日批藍賣台的論調,大力「挺張反馬」,見獵心喜地把敵人的敵人視為戰友,完全忘了以前有多不信任「馬英九的談判代表們」,論政可以如此情緒和投機嗎?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奧巴馬鷹語鴿心 中俄出難題摸底

<轉載自2014827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當前世界大國博弈日趨激烈,美國的地緣政治戰略如何調校作出適應,乃至為重要的因素,對此必須密切注視。這將與東亞、中東及東歐的「三東」局勢互動發展,並在外交政策上為2016的總統選戰奠基。
在這時刻美國總統奧巴馬接受英國《經濟學人》訪問時,便就大國關係作出了一些描述,其中對中俄的觀點尤為重要。
他指普京製造矛盾讓俄國短期得利但長遠受損,俄國將毫無作為。他又認為應對中國除了訴諸國際準則外,還要相當強硬,但同時展示長期潛在利益。
拒為烏出兵 肯為釣島動武?
奧巴馬之言十分有趣,可說是一個沒落中帝國的夢囈,行動軟嘴巴硬。
俄國能兵不血刃便收回克里米亞,怎會是毫無作為?反而美國一開始便聲明不會為烏克蘭問題出兵,早露無能底牌才是毫無作為,即使是經貿制裁也不敢來全面的。
對中國靠嚇唬的一套已難收效,要「強硬」不是說了便算,要真有實力才成。如果美國不為烏克蘭出兵,又會為釣魚島及南沙等出兵?難怪美國力迫安倍要與中國修好,就是怕中日搞僵了要拖美國落水。
奧巴馬所說的國際準則更從來是雙重標準,他一直以來常說中國要「守規矩」,但事實上美國每每不守國際規矩,竊聽別國包括盟國元首,和派無人機到處亂炸屠殺平民等,守的是美國霸權規矩。美國常說中國在南海事件上只要遵守國際法,但偏偏是最相關的海洋國際法卻未有簽署,因為國會認為該法有損美國權益而一直不予通過。
無論奧巴馬如何說,美國確面臨重大難題:管控好霸權沒落的艱難過程:在國內或國外都不能表現出一下子放手不管的態度,否則沒落將變成崩潰。或許以嘴巴硬來虛張聲勢,便是有序退卻的一種戰術運用。如從此角度看奧巴馬之言便合理得多。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就未來的外交路綫取向,所進行的爭論最近升溫,顯示政治勢力正為2016的總統大選作準備,而這思想鬥爭主戰場是在共和黨內。
共和黨內鷹鴿交戰 劍指大選
小布殊政府乃鷹派路綫高峰期,在副總統切尼領導下力推新帝國主義等主張,藉反恐之名實行以武力推行美式民主政制,因而發動了阿、伊等反恐戰。誰知這卻令美國泥足深陷元氣大傷,鷹派路綫隨之退潮,奧巴馬成了撤軍總統及避戰總統。但近年的連串事件特別是敘利亞內戰、伊朗及朝鮮核武,和最近的烏克蘭危機等問題。更明顯暴露了美國霸權旁落的敗象,在此刺激下鷹派人物禁不住「復出」叫嚷,大罵奧巴馬無用,如切尼便指奧是「最軟弱總統」。
一些鷹派議員則大叫要出兵敘利亞,到伊拉克攻打伊斯蘭武裝,對俄要更強硬,力挺以色列,和中止與伊朗的核談判等。
一些鷹派謀士亦將乘時浮出,由舊料翻新再為推行霸權主義炮製理論,其中代表者有新保守主義學者Robert Kagan,他認為世界仍要美國這個「警察」來維持秩序,和領導自由民主國家與專制國家對抗。為此美國要擴軍強軍,在經濟、內政及外交上全面壓垮專制主義。
西方論者 稱外交須重歸現實
另一學者Robert Sutter更為針對中國設計了具體方案,包括派出攜帶多彈頭導彈潛艇到東海及南海。在台海事務上則要增加對台軍售、支持太陽花學運和協助民進黨勝出下次大選。在香港事務上則更要高調支持言論自由等。
鷹派議員及學者的囂張亂吠,正反映他們為霸權沒落而氣急敗壞。
對此連一些西方論者亦看不過眼,指共和黨的外交政策必須重歸現實(見英國《金融時報》Edward Luce 84日文)。的確,鷹派人士必須清楚地認知兩點:中俄等實力日升而美國相對滑落的大勢,和美國人民反對過多干預外國(特別是以軍力介入)的意向。
與此同時,共和黨內也出現了較能面對現實的新生力軍:Kentucky參議員Rand Paul便直接挑戰切尼及其他鷹派人士的外交路綫,並引發了一場爭論,切尼等人反駁稱孤立主義不可行。Rand Paul2016大選的熱門總統候選人之一,他採取的較務實外交路綫,顯然也是為了吸引選民。他能否脫穎而出還待觀察,但美國外交路綫的取向,乃全球都應多加關注的事。
至於奧巴馬,很可能是學說「鷹語」的鴿,但中國對其「鷹語」的內容仍不可不防。
另一方面,中俄最近都給奧巴馬出了難題:俄國車隊直闖鳥克蘭,而中國戰機凶險攔截美機。這是否中俄都在測試奧巴馬是鴿是鷹?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大減高層薪酬 習削國企第一刀

<轉載自2014826 經濟日報 社評>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周表明要對國企高薪動刀,昨有傳中央擬大斬央企高管薪酬7成,更應關注是習劍指國企,那促國企減暴利、增上繳紅利等改革勢續來,為社會謀公平、息民怨。
國企高薪自肥 違公平惹民怨
有內地傳媒昨指中央擬大減央企管理層薪酬,減薪幅度將達7成,日後國企高管年薪不得超過60萬元人民幣。相比不少跨國巨企,此薪酬水平顯偏低,惟內地國情卻有別。
因不少國企高管非普通商人,實是官員,如不少國有銀行、電訊商,其董事長等高層就由官員調任。對中央而言,若官員僅因官職需要調派國企,竟可獲商界厚祿,享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人幣年薪,遠超為官收入十數倍,顯違官規。
更關鍵是,國企尤其高層薪酬過高,已惹極大民怨。有官方調查曾指,單是7個壟斷性行業,其職工人數佔全國不足8%,卻坐享全國工資總額55%,國企平均薪酬水平達市場510倍,民眾對此不公現象的不滿已極大。
相信正因如此,習近平上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組會議,啟動國企改革,最先審議的具體政策,是兩項針對國企高薪的措施,強調要對國企不合理偏高、過高的收入進行調整。習近平先拿國企高層開刀,顯然是要藉此促社會公平、紓民怨。惟高薪問題,僅是民眾不滿國企的冰山一角。習近平若要糾正國企流弊,助推市場化改革、還民眾公道,除減國企高薪外,相信他還將在兩方面攻堅。
其一,打破國企壟斷的暴利。不少國企藉壟斷優勢,在市場欠缺競爭下,服務與產品收費居高不下,尤其和民生息息相關的供水、供電、供暖、電訊、成品油價格等長期偏高,令國企坐享暴利,民眾卻深受其苦。內地國資委上周便放風,指國企改革先要進一步開放市場,打破市場壟斷,否則只講引入民間資金不提開放市場,勢造成新的壟斷。
其二,促國企增上繳紅利。中央去年底召開三中全會,已拍板將國企上繳中央紅利,由其利潤一成至一成半,到2020年增至三成。此除要避免國企截留大量利潤,大增福利以自肥外,更是要充實公共財政,以推動更多社會保障尤其養老,中央或加快此改革,藉收入再分配惠民。
勢破國企壟斷 促增上繳紅利
國企改革成近日股市熱炒議題之一,投資者要捕捉此機遇,除看改革大方針,更要看中央改革意圖和政策細節,辨別哪些措施對國企有利、哪些措施將衝擊國企利潤以至向小股東派息,才能在國企改革中趨利避害。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大中華自貿區 還看台灣態度

<轉載自2014825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謝湧海 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
兩岸三地血脈相連,文化相同,在大陸經濟騰飛的過程中,三地經貿合作日益增長,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因此,評估該地區的經濟和貿易合作現狀,探討其進一步的合作前景,非常有必要。
一、兩岸三地經貿合作現狀
內地開放 中港台壁壘漸破
自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兩岸三地不斷降低貿易壁壘和政策限制,擴大相互交流和開放,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資本和人員流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見表)。
1. 大陸經濟增長推動港台貿易快速提升。2013年,大陸對港台貿易額達5,983億美元,佔大陸外貿的14.5%。同期,大陸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的外貿分別為5,590億美元、5,200億美元、4,4363,360億美元。大陸對台貿易佔台灣外貿的35%,對港貿易已佔港外貿的41%。另外,香港服務貿易1,961億美元中約三分之一是與大陸實現的。
2. 截至2013年底,香港對大陸投資企業累計達36萬家,累計金額6,656.7億美元,佔內地吸收外資總量的47.7%。今年第一季度新投資216.05億美元,同比增加11.3%2013年大陸對外直接投資1,004.5億美元,其中對港或通過港轉投外國的資金達523.8億美元,佔比為52.1%
截至2013年底,台灣對大陸投資企業累計為90,018家,累計金額591.3億美元,佔內地吸收外資總量的4.2%。大陸赴台投資金額20126.48億元人民幣,20138.64億元人民幣。但今年第一季降至僅7,948萬人民幣,主要受服貿協議受阻影響,台以「國安」為由,封殺了一批大陸企業赴台投資。
3. 2013年,兩岸三地人員往來繼續增加,其中大陸訪港人數為4,070萬人次,同比上升16.7%,佔香港同期遊客的75.3%。大陸訪台292萬人次,其中自由行人數52萬人次,激增174%。同期,台灣訪問大陸為516萬人次,香港訪問大陸為1.38億人次,港台往來大陸的總人數高達1.87億人次,佔大陸出入境人口的41.1%
三地互設金融機構 進展最大
4. 兩岸三地金融機構互設取得較大進展。截至2013年底,大陸銀行在港開設分行14家、保險公司11家、證券商28家。香港商業銀行基本都在大陸開設分行,保險公司在內地有20家。大陸在台灣開設銀行有5家,台灣銀行在大陸開設分行有6家,保險公司10家。另外,台灣有10家金融機構擁有QFII額度。
5. 兩岸三地在人民幣業務上合作。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今年上半年實現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2.3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發債1,600億元,存款餘額高達1萬億元。台灣由於每年對大陸貿易順差,自銀行開展人民幣存款以來,其人民幣資金池迅速上升,截至6月底餘額已達2,927億元人民幣,並實現了人民幣對台幣的直接報價。
6. CEPAECFA成果。自2003年大陸與香港簽署CEPA以來,內地累計進口香港受惠貨物49.6億美元,港方獲關稅優惠28.4億元人民幣。內地對港服務貿易開放領域達47個,開放部門148個、開放措施403項。
2009年大陸與台灣簽署ECFA之後,20136月,兩岸簽署了「服貿協議」,大陸對台灣作出65項特定的開放承諾,涉及銀行、證券公司、金融服務、電子商務、圖書進出口、電影、運輸、物流、航空、醫療、港口和電訊等。同時,台灣對大陸作出55項特定的開放承諾,涉及銀行、企業參股、醫療、電訊、旅遊、服務業、人民幣流通等。但台灣方面對「服貿協議」仍存內部爭議,迄今未獲立法院批准。
政治掀鬥爭 台經濟受損
二、 兩岸三地成立自由貿易區,關鍵還看台灣的態度
台灣與大陸在20136月簽署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兩岸三地邁向自由貿易區的重要一步,但卻因台灣內部矛盾而擱淺。從報道看,反服貿人士主要動因是:意識形態作祟;利益得失之爭;服貿程序審查。其中摻和着濃厚的黨派和黨內之爭,以及台地方選舉等因素。
關於海峽兩岸服貿協議,首先,它並不涉及意識形態,是一項純經貿協議,整個文件字裏行間找不出任何涉意識形態的詞句。其次,協議本身很明顯是大陸對台灣讓利的產物。明眼人仔細閱讀便知。第三,服貿協議前後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協商,台方從20134月到今年310日,舉辦三場立法院公聽會,20場其他形式公聽會,110場產業座談會,程序公開,並無黑箱操作。
由於台灣未能在立法院通過服貿協議,大陸批給台灣的1,000億元RQFIIRMB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沒法使用,令台灣近3,000億元人民幣存款不能回流大陸投資;台灣證券公司赴大陸開業也遙遙無期,原本準備對台特定開放的各項承諾被擱置起來。一方面是工商界心急如焚,另一面是政治爭鬥。其結果受損的是台灣經濟。
從國際環境看,美國正在主導泛太平洋投資貿易夥伴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泛大西洋投資貿易夥伴協議(The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簡稱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lurilateral Service Agreement,簡稱PSA)。大陸在過去10年間已與東盟、新加坡等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並正在與另18個國家和地區商談自貿協議。
從大陸內部看,上海自貿區的設立,表明內地正在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投資方式,加快服務貿易對外開放。特別是大陸已承諾到2015年底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總之,兩岸三地經貿合作日益緊密,如果能早日建立「大中華自貿區」,對兩岸三地經貿發展將如虎添翼。但關鍵還看台灣能否順勢而為,早日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大陸與台開放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