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中方宣示藏南主權 民政部增補30地名

<轉載自20243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印邊界爭端談判未有着落之際,中國民政部昨(30)發公告宣示主權,公布第四批增補藏南地區30個公開使用地名。

民政部官網公告,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的規定,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對藏南地區部分地名進行了標準化處理,正式公布第四批共30個增補地名。當中列出這30個地名的標準漢字、藏文名稱。包括隸屬西藏山南錯那市的哈東山口、赤朗錯、白則林等,還有隸屬墨脫縣的阿幸則拉峰、邦勾、莫新等。這30個地點多位於山峰與河流,僅有11地是居民點,多與印度接近。

上周,印度外長蘇傑生表示,「阿魯納恰爾邦」(即藏南地區)的地段是「印度天然組成部分」。美國務院亦稱該地區為印度領土。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印度1987年在非法侵佔的中國領土上設立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中方當時就發表聲明堅決反對,強調中方立場沒有改變。

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台軍擬金門實彈射擊 國台辦稱妄動必失敗

<轉載自2024328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金門水域未靜,台灣早前宣布4月將在金門本島、烈嶼等地進行實彈射擊,國台辦昨(27)上午舉行記者會,發言人陳斌華就此表示「膽敢輕舉妄動,必遭失敗」。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下周一(41)起訪陸,外界關注是否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再度會面。陳斌華昨對此表示歡迎,承諾大陸會妥善做好活動安排,提供必要協助。

據新華社報道,對於台軍的行動,陳斌華表示, 「究竟是『例行性』的訓練,還是有『針對性』的挑釁,民進黨當局心裏比誰都清楚」。陳指出,金門鄉親親歷和平與戰爭的轉換,愈加珍視和平、反對戰爭,他們已在「開炮」與「建橋」中作出了正確選擇。

馬英九訪陸 基金會強調不傳達台獨主張

陳斌華昨預祝馬英九訪陸一切順利。另邊廂,就台行政院長陳建仁呼籲希望能在習近平面前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昨駁斥,陳建仁的言論是台獨主張,「台灣不是國家,屬於中國(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強調此行不會傳達台獨主張。

對於有媒體稱台灣方面想要恢復兩岸對話,陳斌華昨強調,只要願意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參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都歡迎」。回到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上來,台海地區才能保持和平穩定。

近期漂流到大陸海域的金門釣客仍有一名身分為台現役軍人男子尚未送返,陳斌華指正在核實相關情况,會考慮家屬的心願,依法依規、合情合理作出安排。

就美方稱中國大陸將在2027年前做好武力犯台準備,陳斌華表示,美方一些人不斷炮製所謂時間點,炒作大陸軍事威脅,渲染台海戰爭氛圍,不過是為干涉台灣問題找藉口,為美國軍工複合體斂財。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學者:見面與否 陸主軸緊抓文化融合

<轉載自20243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馬英九將於4111日帶團訪問大陸,台灣學者對於「馬習二會」有不同解讀,有意見指出,不管習近平與馬英九會否見面,中共對台工作緊抓文化融合主軸明顯。

中央社昨報道,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表示,看不出來「習馬二會」為中共帶來的價值,馬英九已經卸任公職,中共不需要透過「習馬二會」去轉移內政問題焦點。他指出,今年2月中共對台工作會議提到「要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馬英九去年訪大陸也是選在清明假期前後,前往目的連結祭祖,這樣的時間點很有對岸統戰意味。

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張弘遠認為「馬習二會」機率高。他提到,馬英九去年赴對岸是以祭祖為名義;這次馬英九帶領學生前往對岸交流,其間參訪中華文化歷史景點與企業等,可降低兩岸政治衝突感、減少兩岸進入惡意螺旋機率。對於中共來說,文化融合、文化互動是促進兩岸政治融合工作之一,北京就算不滿意520日台灣新任總統就職演說內容,兩岸仍有達成文化共識可能。

習馬二會有機 馬英九基金會:盼見老朋友 幕僚稱習曾重申「後會有期」 今會面「水到渠成」

<轉載自20243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下周將二度「登陸」,行程包括北京,引發「習馬二會」的猜想。馬英九幕僚轉述,新加坡「習馬會」時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曾主動跟馬英九說「(希望我們)後會有期」,四字「暗語」令習馬二會「水到渠成」;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亦指出,二次「習馬會」機率非常高。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對此表示,「希望能與老朋友碰面」。 台灣《聯合報》報道,2015年年117日,兩岸領導人馬英九及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這是自1949年兩岸分治,雙方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據馬英九幕僚轉述,當時馬英九與習近平握手時,習近平主動跟馬英九說「(希望我們)後會有期」。

兩周後,第23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馬尼拉舉辦,時任台灣副總統蕭萬長代表馬英九出席,在領袖宴會上,蕭萬長與習近平交談近20分鐘。習近平請蕭萬長向馬英九轉達兩件事:第一,代他問候馬英九;第二,在新加坡他跟馬英九提「後會有期」這件事是「認真的」。

稱登陸不可能只祭祖青年交流

蕭旭岑前日在宣布馬英九將二度登陸時,提到此行是「應大陸方面邀請」,顯示馬英九這次訪問大陸,人都到了北京,不太可能跟去年一樣只是單純祭祖、兩岸青年交流。據報道,兩岸高層互動,牽涉高度政治敏感,這點馬英九當然明白;從「後會有期」到「大陸邀請」,馬習已是9年未見的「老朋友」,如果有馬習二會也是水到渠成。

而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昨在立法院表示,就他掌握的信息,二次「馬習會」機率非常高。他並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對於馬英九將到大陸訪問的看法,陳回應稱,如果有這樣的機會的話,「(希望)(馬英九)能夠在習先生面前主張,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捍衛台灣的自由民主。

蕭旭岑昨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馬英九已卸任總統8年,目前也沒有黨職、公職,就是一般老百姓,但基於2015年有共同締造這重要的歷史,當然希望有機會與老朋友碰面。對於「馬習會」,外界更關注的是會談議題。蕭旭岑說,馬英九這趟到大陸去,不管見任何人,都會希望傳達台灣人的心聲,台灣民眾是愛好和平、反對戰爭,希望兩岸和平交流,不要惡言相向,回到和平發展的繁榮時期。

現批評聲浪 指民進黨「抹紅」

至於台灣出現的相關批評聲浪,蕭旭岑認為,他早知道民進黨會發動「抹紅」,他想說的是「要抹紅,不如處理好蘇丹紅(台灣近期食安事件)」,他批評,民進黨對兩岸關係束手無策,在民生議題也出那麼多問題,「還有臉來抹紅嗎」。

對於馬英九將訪問大陸,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昨表示,馬英九要訪問大陸也有一定高度,在對等尊嚴原則下他不會反對,「有些事還是要有人做」。柯文哲說,他目前沒有要去大陸訪問的計劃,不要為了訪問而訪問。

華就仁愛礁嚴正交涉 菲召華使抗議

<轉載自20243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菲南海爭端仍未平息。菲律賓指控中國海警上周六(23)在仁愛礁阻擋菲國補給船,並發射水炮。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昨表示,已就菲方日前派船隻非法侵闖仁愛礁補給,向菲律賓外交部提出嚴正交涉,並呼籲菲方回到對話協商的正確軌道。另邊廂,菲外交部傳召中國駐菲大使館臨時代辦提出抗議,指中國海警船上周末挑釁菲律賓船隻。

據「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微信公號昨發布消息, 中國海警依法依規規制、攔阻、驅離,「成功挫敗菲方圖謀,處置合理合法、專業規範」。

中國駐菲使館強調,中國對包括仁愛礁在內的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所謂的2016年南海仲裁裁決是非法的、無效的,中方不接受、不承認所謂裁決,也不接受任何基於裁決的主張或行動。」

中國使館敦促菲方立即停止侵權挑釁,展示誠意,「回到對話協商的正確軌道」。若菲方一意孤行,中方將繼續採取堅決措施,維護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另邊廂,據路透社報道,菲外交部昨召中國駐菲大使館臨時代辦提出抗議,指中國海警船上周末挑釁菲律賓船隻。

菲外交部聲明指出:「中國不斷干預菲律賓在自身專屬經濟區(EEZ)例行且合法活動,這令人無法接受。」菲防長德奧多洛(Gilberto Teodoro)昨亦表示,中國應將海洋主權爭議交由國際仲裁。

籲蔡登太平島 稱安全不成問題

<轉載自20243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南沙太平島本周舉行竣工啟用儀式,台國安局表示,鑑於南海地緣政治情勢及飛行安全問題,不建議總統蔡英文赴太平島主持議式。台前總統馬英九昨表示,若當年前總統陳水扁和他可處理這問題,蔡英文應也可以,技術上不成問題,他期待蔡總統再慎思前往太平島,維護台灣利益與民心士氣。

海巡派駐100噸級艇 增執法力

《聯合報》報道,「南沙太平島港浚深及碼頭整修工程計劃」竣工啟用儀式,預定今為正式日、周四(28)為預備日,將由海巡署自行派遣官員主持。海巡署並證實,高雄海巡隊所派遣100噸級艇(PP10089)日前自高雄港出發,在台中艦護航下,於上周六(23)抵達、常駐太平島,加強太平島執法巡護力量。

朝野近日就蔡英文是否前往太平島宣示主權引起爭議,馬英九於facebook指出,台國安局以安全為由不贊成登島的說法並不成立。馬英九表示,基於前任總統對現任總統的尊重,他已盡言責,也會尊重其決定;但從台灣利益角度來看,總統是否登島視察,確實重要,因台灣對太平島態度要明確,亦要鼓舞島上官兵及國內民心士氣。

馬任內破慣例 主持遙祭黃帝陵

<轉載自20243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前總統馬英九將率台灣青年二度訪陸,重頭戲是參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馬英九擔任台灣總統8年內,曾6次參加遙祭黃帝陵典禮。

新華社報道,《史記.五帝本記》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位於陝西延安黃陵縣。國務院1961年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帝陵被編為「古墓葬一號」,獲稱「天下第一陵」。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每年都有大批港澳台人士及海外華僑回國祭拜黃帝陵。

200545日,國民黨中常委蔣孝嚴專程抵陝參加清明公祭黃帝大典。國民黨領導人連戰及夫人、吳伯雄、江丙坤、林豐正、新黨主席郁慕明、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也先後到黃帝陵謁陵祭祖。

共祭6 蔡上台後取消

200943日,時任台灣總統馬英九一改過往由內政部長主祭慣例,親自到台北圓山忠烈祠主持遙祭典禮,成為國民黨遷台後首位主持遙祭黃帝陵典禮的總統,他任內共6次參加遙祭典禮。

不過到20173月,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宣布取消遙祭儀式,將遙祭與春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合併舉行。

馬英九下周再訪陸 國台辦盼促交流 赴粵陝京祭黃帝陵 馬辦:冀重逢老友

<轉載自20243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馬英九基金會昨上午宣布,台前總統馬英九下周一(41)率領「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訪問廣東、陝西與北京,此行重頭戲為出席祭黃帝陵大典。馬英九今年會赴京,「習馬二會」成事與否備受關注。馬辦稱,「我們希望能再與老朋友碰面,但一切尊重大陸方面安排」。國台辦對馬英九率團訪陸表示歡迎。熟悉兩岸人士指出,馬英九訪陸對兩岸的融冰效果已開始。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昨表示,應中國大陸方面邀請,馬英九將於下周一至411日,率領青年學子,赴廣東、陝西與北京,參訪中華文化歷史景點與企業,也將偕同青年學子訪問中山大學、北京大學,讓兩岸學子交流。此行團員為馬英九、蕭旭岑、前總統府專委王光慈、前國安會諮委邱坤玄,還有一同隨團出訪的20名「大九學堂」學員。

馬英九於去年327日曾赴大陸祭祖,並率青年學子與大陸學生交流,走訪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等城市,是首位訪問大陸的台灣卸任元首。

蕭旭岑指出,去年訪問對兩岸關係有極正面影響,也讓大陸民眾看到台灣青年學子的活力。

馬英九再應邀訪問大陸,是否有望在北京與中共高層會面,或有「馬習二會」的可能,備受關注。蕭旭岑表示,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的兩岸領導人會晤後,一別近9年,「我們希望能再與老朋友碰面,但一切尊重大陸方面安排」。

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三任後,未見任何台灣人士,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陸也只見到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聯合報》引述熟悉兩岸人士指出,習第三任後中共整體策略改變,做法與前兩任不同,台灣賓客皆由王滬寧與國台辦主任宋濤接見。是否有「馬習二會」尚未可知,但馬此行對兩岸的融冰效果已開始。

新華社報道,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歡迎馬英九率團來訪,希望兩岸同胞共同傳承弘揚「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包括兩岸青年交流在內的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造福兩岸同胞,共同促進民族復興。

綠營促慎言 總統府:予必要協助

就馬英九二度訪陸,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稱尊重。不過她表示,國民黨密集選擇敏感時機訪陸,見哪些人、說哪些話不可不慎,也不要傳達錯誤信息。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則表示,兩岸關係緊張,需有人與大陸交流,馬英九的地位絕對有特別意義,可降低雙方敵意。

台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表示,總統府已收到馬英九的出訪申報,府方尊重馬英九個人行程規劃,後續將洽相關單位,就此行安全等事宜,給予必要協助。陸委會表示,政府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政策立場一貫,任何兩岸交流互動均應秉持對等尊嚴、合乎規範。


 



















2023
41日,馬英九在湖南湘潭縣茶恩寺鎮雙陽村馬家祖墓獻酒。馬辦昨表示,馬英九將在下周再度訪問大陸。

2024年3月24日 星期日

國防部回應仁愛礁衝突 美日譴責華「危險行動」

<轉載自202432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菲律賓前天(23)指控中國海警在南海仁愛礁海域對菲方補給船發射水炮。國防部前天回應稱,如果菲方一再挑戰中方底線,中方將繼續採取堅決果斷措施,維護自身主權和權益。美國和日本則表達對菲律賓的支持,並對中國的危險行為發出警告。

「國防部發布」微信公眾號昨發布消息,國防部發言人吳謙表示,菲律賓艦船前日「擅闖中國仁愛礁鄰近海域,圖謀向其非法『坐灘』(擱淺)軍艦實施運補」。中國海警依法依規對菲船實施規制、攔阻、驅離,「堅決打掉菲侵權挑釁圖謀」。吳謙指出,中方願與菲方透過對話談判妥善解決爭議,「但菲方出爾反爾、背信棄義」。

「美國之音」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周六發表聲明稱,美國「與其盟友菲律賓站在一起,譴責中國23日對菲律賓在南海的合法海上行動採取危險行動」。

日本候任駐菲律賓大使遠藤和也通過社媒平台X發聲明表示,日本對事件表達「嚴重關切」,並稱「日本、菲律賓與美國團結一致」。

華智庫:美去年高強度偵南海 料大選刺激續增部署

<轉載自202432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22日發布報告,分析美軍去年在南海的軍事活動。該智庫指出,美國總統大選在即,將刺激美軍加強在南海的部署及行動。

全年13核潛艇現南海

報告顯示,美軍去年在南海維系高強度抵近偵察、穿越台灣海峽,前沿存在、戰略巡航、演習演訓和戰場建設等行動。美軍航母打擊群和兩棲戒備群8次進入南海,停留時間、訓練強度和針對性都顯著增強。全年至少有13艘核潛艇先後出現在南海。

「澎湃新聞」引述「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負責人胡波表示,相較20212022年,美國對形勢的焦慮減緩。前些年美軍航母到南海都是快進快出不超過3天,但去年美軍在南海平均待到10天以上甚至超過一個月。美國主要為達戰略目的,並非真的要過來打仗。

胡波認為使用無人系統最大問題是導致雙方的摩擦和誤判。美軍無人系統操作所需的無線電易受干擾,中國如果對美軍的無人平台展開伴飛,可能產生美國無人平台跟中國有人平台間的摩擦。

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雷筱璐教授在《報告》發布會上指出,國際法中有「航行與飛越自由」的認定,但美國在南海軍事活動與普通的軍事或航行活動有區別,一是美軍長期高頻次部署;二是選取的海域和島礁都十分敏感;三是抵近活動對沿海國安全產生很大影響。雷筱璐認為,美軍在南海的軍事活動威脅中國作為沿海國家應享的安全利益。

2024年3月20日 星期三

藍營籲蔡英文卸任前登太平島 台外長:須思考

<轉載自202432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海巡署自2020年起的「南沙太平島港側浚深及碼頭整修工程」周一舉行完工啟用儀式,外界關注台灣總統蔡英文是否登島宣示主權,國民黨周二亦呼籲蔡英文在520日卸任前視察太平島。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昨(20)說,太平島是台灣的主權毫無疑問、無庸置疑,在爭議不斷升高之際,台灣必須思考,應以提倡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而非讓其他人認為台灣在製造困難。

國民黨團19日召開記者會,呼籲蔡英文在「520」卸任前視察太平島宣示主權,同時發表對南海和平主張,表達捍衛區域和平的責任。據中央社報道,吳釗燮昨赴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接受質詢時說,政府會持續捍衛主權,2016719日政府已宣布對南海政策,希望以和平方式解決歧異,政策目前都沒有改變,但改變的是南海情勢。吳釗燮表示,大陸與菲律賓海上爭議越來越凶險,甚至出現菲國海巡人員受傷情形;大陸在太平島周圍三島礁,即在美濟礁、渚碧礁、永暑礁建立龐大軍事基地,這類情形要納入考量。

太平島坐落南海,面積0.51平方公里,距離台灣約1600公里,是台灣目前在南海最後一個駐軍島嶼。台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任內都曾登上太平島。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分析稱,蔡英文可能因美國壓力才沒有登島計劃。馬英九2016年登島前,美國不樂見南海掀爭端,曾極力反對。

布林肯稱中方侵菲權 華駐菲使館:美勿挑事生非

<轉載自202432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出訪菲律賓時對南海問題的表態,中國駐菲律賓使館昨(20)回應指,奉勸美方不要在南海問題上挑事生非、選邊站隊。中方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亦在布林肯訪菲當天(19)約見菲律賓駐華大使吉米抗議。

據中國駐菲律賓使館網站消息,使館發言人昨以答記者問形式指出,近段時間南海緊張局勢非中方挑起,責任不在中方。面對侵權挑釁,中方不得不採必要措施,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發言人表示,南海航行自由不存在任何問題。美方口口聲聲維護南海航行自由,實際是想保障美國軍艦橫行自由。發言人指出,美國不是南海問題的當事方,也無權介入中菲兩國間的涉海問題。近期南海局勢緊張,跟美方對菲方的慫恿支持和撐腰打氣分不開。美方也承認了自己拉幫結伙,糾集少數國家給予菲方口頭支持。美菲軍事合作不得損害中方在南海的主權和海洋權益。

布林肯周二訪菲時稱,中方在南海的挑釁行動違反國際法,侵犯菲方權利,威脅南海和平、安全和航行自由。在美方外交努力下,許多國家發表聲明支持菲方。美方與菲方站在一起,美對菲防務承諾堅如磐石。

另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劉勁松周二約見吉米時,就菲方近期涉華負面表態,以及涉台、涉南海問題向對方提出嚴正交涉,表達強烈不滿和中方堅定立場。吉米表示願管控分歧,推動雙邊關係企穩回升。 

2024年3月17日 星期日

突發事件管理採訪失誤事小 處理輿論監督不得其法事大

<轉載自2024318 明報 社評>

河北省三河市上周發生爆炸案,釀成7人死亡,27人受傷。央視記者在現場採訪遭到警察與工作人員強行驅趕,有關短片在網上流傳,全國嘩然。事後該地方政府發表聲明,對採用「簡單粗暴」方法處理表示道歉,並對工作中的不足表示「深感自責」。事件暫且平息,但引發的討論不絕,對於民眾如何獲得準確全面的消息,作為判斷意見的根據,以及媒體監督政府的功能是否能夠獲得足夠保障,仍然莫衷一是。

推搡記者驅離現場手法粗暴 道歉聲明避重就輕難息民憤

毗鄰北京的廊坊三河市發生燃氣泄漏爆炸案,多家媒體記者迅速趕赴採訪報道,卻遭到在場警察和工作人員推搡驅離。事後三河市政府的聲明表示,原因是由於救援人員發現,「事故現場仍然存在泄漏風險,建議所有非救援人員全部撤離到警戒線以外」。這樣的解釋是合情合理的。而「由於一線工作人員溝通能力不強,方式方法粗暴簡單。引發了記者朋友的誤解和輿論的質疑,產生了不良社會影響」,僅此而已。這樣的澄清,則有避重就輕的問題。

突發事件的現場處理,合理的做法是拉起警戒線,將非救援人員隔離,以免妨礙救援人員救死扶傷和防止次生意外的發生。而這次事件的警戒線已經在500米以外,是否合理範圍,本已成疑。若然確實是因為臨時發現,危險元素擴大,延伸警戒範圍,記者也應該配合。由於記者之後的報道戛然而止,現場是否確實泄漏天然氣進一步擴散,則無從得知,三河市政府的解釋是否合理,也無從判斷。

內地地方政府粗暴對待記者,不回應現場記者的提問,只在事後發表「官方通報」,簡單交代事發經過和處置結果,這種處理手法不時發生。這次罕有的情况是,中國記協在第一時間在網上發表聲明《正當採訪是記者的權利》。該聲明明確表示,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民眾都在期盼了解更多信息,記者的專業採訪,可以回應民眾關切,制止謠言傳播,記者的專業採訪並非添亂,而且網絡信息易滋生謠言,質疑「一紙通稿真能代替現場報道嗎?」

記協的聲明呼籲,「要為記者採訪提供便利,不能為了控制輿情,簡單粗暴阻撓媒體記者正常履職」。其實,對於如何處置這樣的訴求,各級政府並非「視若無睹」,過去也曾禮聘大學教授給官員傳授危機處置的公關方法,若能得到教科書式的真傳,制定好預案,往往能夠趨吉避凶。而小地方的官員未必訓練有素,也是實情,但問題不在於政府官員不懂得處理,也並非在於訓練不足。

中國記協的三連問,還引發民眾在網上繼續衍生更多的「三問」。焦點集中追問記者採訪與政府應對突發事件是否必然矛盾,政府面對媒體和公眾的訴求應當如何處置,究竟應該在等待處理「圓滿結束」後才通報,還是要顧及網絡社會對信息時效性的需求。

政府官員的邏輯很簡單,凡事按政府的角度出發,處置安全事故的第一責任是救援和防止傷害擴大,在「壓倒一切」的責任面前,任何其他事情都要讓路和押後。而不去考慮其他的利益相關方對準確全面信息的訴求,而能夠滿足民眾這方面訴求的是公正客觀報道的記者,及時傳遞信息,制止可能造成公眾恐慌的謠言傳播,或者對政府的不合理指摘。政府官員有責任協助記者獲得相關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盡量提供愈多愈好的信息。

疫情期間封城造成民怨沸騰 尊重知情權是最好處置手法

三年疫情,政府應該懂得汲取教訓,武漢封城,民眾如何就診,如何獲得食物,如何避免感染,都要依靠媒體及時傳遞正確的消息。上海和廣州封城,由於民眾未能及時得到準確信息,導致抗拒配合隔離措施,造成民怨沸騰和未能有效減低病毒傳播速度,記憶猶新。謠言和不正確信息流傳,在現今的網絡世界,是禁無可禁,謠言與正確信息都在搶時間、搶地盤。疫情過去時間不長,政府官員怎麼這麼快就「好了瘡疤忘了痛」。

這次河北三河市阻撓記者正當採訪事件,中國記協呼籲「記者如實報道現場情况,冷靜專業客觀進行報道,遵守新聞倫理規範,能最大程度緩解公眾焦慮、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這種苦口婆心的勸誡,三河市官員立即順應民意,發表道歉聲明,目的只是為了將洶湧的民情「降溫」,今後是否依然故我,或者其他地方的政府官員是否也會依樣畫葫蘆,學會「息事寧人」的招數,而不是認真地思考,記者及時傳遞準確信息其實是在協助政府處置突發事件,民眾的知情權是不能被忽視的正當訴求。

中國是單一制國家,所有的權力來自政府,何時放權以及放權多寡,完全取決於政府的態度。接受輿論監督,並非一紙空文或者流於口號,輿論監督用法得宜,不但可以妥善處理社會事件,也是跟民眾共建和諧社會的要素。

Proper Handling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on the Mainland

AN EXPLOSION erupted last week in Sanhe City, Hebei Province, which killed seven people and injured 27 others. At the scene, CCTV reporters covering the explosion were roughly dispersed by police and people working there. Footage showing the incident is widely circulated on the internet, causing an uproar across the country.

The gas leakage and explosion occurred in Sanhe City, Langfang, which is adjacent to Beijing. Reporters from several media outlets rushed to the scene to cover the incident, only to be driven away by police and workers there. Afterwards, the Sanhe government released a statement, explaining that rescuers discovered ''the risk of leakage remained at the site of the incident'', so they recommended that ''all non-rescue personnel retreat beyond the cordon''. This explanation is reasonable and justified.

The statement also said, ''The front-line staff had poor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heir methods were rough and unsophisticated. This caused misunderstandings among journalists and doubts from the public, resulting in adverse social effects''. But there was nothing more. Such clarification is evading the important and dwelling on the trivial.

When handling emergencies at a scene, the reasonable practice is to form a cordon and keep non-rescue personnel off the area. This not only ensures that rescue personnel are not being hindered from saving lives and helping the wounded, but also prevents the occurrence of derivative accidents. In this incident, the cordon was formed 500 metres away from the explosion. It is questionable whether such a wide area should be cordoned off.

If there was indeed a sudden discovery and dangerous elements were spreading, the journalists should have complied with the widening of the warning area. As the reporter's coverage came to an abrupt end afterwards, it is impossible to know whether the leakage of natural gas did spread further and whether the explanation of the Sanhe government was reasonable.

It is not uncommon for mainland local governments to treat reporters roughly, refuse to respond to questions from reporters at the scene, and only issue post-incident ''official reports'' to briefly explain what happened and how the matter was resolved. What is rare this time is that immediately after the incident, the All-China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issued an online statement titled ''Legitimate coverage is the right of journalists''.

In the statement, the association states that when a major safety incident occurs, the public is keen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It says journalists' professional coverage can address public concerns and stop the spread of rumours. Journalists' professional coverage does not complicate matters; information circulating on the internet, in contrast, can easily lead to rumours. The association asks, ''Can a press release really substitute for coverage at the scene?'' It also pleads for ''efforts to facilitate journalists' coverage'', adding that ''one should not simple-mindedly and roughly prevent journalists from discharging their normal duties in order to control public opinion''.

China is a unitary state, with all power coming from the government. It is entirely up to the government when and how much power is delegated. Accepting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should not be empty words or merely a slogan. Proper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will not only ensure social events are handled properly, but also be integral to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ogether with the people.

突發事件管理採訪失誤事小 處理輿論監督不得其法事大

河北省三河市上周發生爆炸案,釀成7人死亡,27人受傷。央視記者在現場採訪遭到警察與工作人員強行驅趕,有關短片在網上流傳,全國嘩然。

毗鄰北京的廊坊三河市發生燃氣泄漏爆炸案,多家媒體記者迅速趕赴採訪報道,卻遭到在場警察和工作人員推搡驅離。事後三河市政府的聲明表示,原因是由於救援人員發現,「事故現場仍然存在泄漏風險,建議所有非救援人員全部撤離到警戒線以外」。這樣的解釋是合情合理的。

而「由於一線工作人員溝通能力不強,方式方法粗暴簡單。引發了記者朋友的誤解和輿論的質疑,產生了不良社會影響」,僅此而已。這樣的澄清,則有避重就輕的問題。

突發事件的現場處理,合理的做法是拉起警戒線,將非救援人員隔離,以免妨礙救援人員救死扶傷和防止次生意外的發生。而這次事件的警戒線已經在500米以外,是否合理範圍,本已成疑。

若然確實是因為臨時發現,危險元素擴大,延伸警戒範圍,記者也應該配合。由於記者之後的報道戛然而止,現場是否確實泄漏天然氣進一步擴散,則無從得知,三河市政府的解釋是否合理,也無從判斷。

內地地方政府粗暴對待記者,不回應現場記者的提問,只在事後發表「官方通報」,簡單交代事發經過和處置結果,這種處理手法不時發生。這次罕有的情况是,中國記協在第一時間在網上發表聲明《正當採訪是記者的權利》。

該聲明明確表示,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民眾都在期盼了解更多信息,記者的專業採訪,可以回應民眾關切,制止謠言傳播,記者的專業採訪並非添亂,而且網絡信息易滋生謠言,質疑「一紙通稿真能代替現場報道嗎?」記協的聲明呼籲,「要為記者採訪提供便利,不能為了控制輿情,簡單粗暴阻撓媒體記者正常履職」。

中國是單一制國家,所有的權力來自政府,何時放權以及放權多寡,完全取決於政府的態度。接受輿論監督,並非一紙空文或者流於口號,輿論監督用法得宜,不但可以妥善處理社會事件,也是跟民眾共建和諧社會的要素。

40年軍旅握筆桿子 稱習反腐搶救了解放軍

<轉載自202431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73歲的劉明福是山東人,18歲當兵。其後在濟南軍區從事軍隊建設和管理研究,後調往國防大學工作。從他入伍到部隊退休的42年軍旅生涯,除了肩扛「槍桿子」的兩年,40年都是手握「筆桿子」。

新書120萬字述習從政路 盼世界特別美國「正確認識中國」

這次,他花了4年時間,創作新書《中國出了個習近平——領袖是怎麼煉成的》,三卷總共120萬字,分為上、中、下三卷,從習近平父親習仲勳的生平,寫到習近平成長、從政、未來之路。出版這本書,他希望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要「正確認識中國」,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正確認識中國最高領導人」。

訪問當天,劉明福熱情地展示這3卷厚重的書,在書的扉頁還簽着習近平入黨介紹人、陝西延安梁家河村書記梁玉明的名字。梁家河是習近平在文革時期下鄉的地方。

劉明福稱,作為當兵的人,這十年對習近平治軍強軍有深切的對比和感受。過去「錢袋子」、「酒瓶子」在軍營猖獗、橫行,「解放軍最大的危險是政治上打敗仗、在反腐戰場打敗仗」。

中共十八大前,對此感到憂心的劉明福還曾給他的老領導、當時的一名軍委副主席寫信,信中提到「毛主席創立這支軍隊不容易,這樣下去,遲早要出問題」。對方沒有回信。

習近平上台後掀起軍隊反腐敗運動,包括軍委前副主席郭伯雄和徐才厚落馬。劉明福形容這場反腐「搶救了解放軍」,「這是全軍官兵在新時代的一個共識」。

劉明福自稱對習近平有特殊感情,是與其個人經歷有關。事關他的著作《中國夢》在2010年出版時一度遭調查和禁止發行。至201211月,習近平在參觀國家博物館時發表有關「中國夢」的講話,有關講話「解放了」他,也使《中國夢》能再出版。

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

學者劉明福:美威脅下華須加強國防 稱已成最不安全國 兩岸統一前提「美告別霸權」

<轉載自202431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國防大學退休教授劉明福近日在北京接受本報專訪時稱,今後二、三十年是中美競爭的決賽時期,在美國愈趨嚴重的威脅下,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國家,必須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而中國要實現統一,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美國告別霸權。

本月剛結束的全國兩會,財政部公布2024年中國軍費預算達16655.4億元人民幣,7.2%增幅與去年持平。這項數據一如以往受到西方關注,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嚴正關切」,稱中國在「在欠缺透明度的情况下,大範圍且急速讓軍事力量增強」,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略挑戰。亦有美媒認為,中國軍費很多焦點「用在挑戰美國軍力」。 

「中國在美國愈來愈嚴重的威脅下,已成為世界最不安全的國家,是最需要增加軍費、加強國防建設、有力保衛國家安全的國家」,劉明福在受訪時說。

他稱,中美軍費有本質區別,美國是一個「進攻型」、「擴張型」的國家,標榜軍費透明度最高,實質是軍事威懾,「向全世界展示他們的『拳頭大、拳頭硬』」。而中國是「防禦型」國家,中國軍費本質上是防禦費。他舉例,古代中國將大量軍費投到修建地面防禦的萬里長城。而在新中國,毛澤東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進行全國「大三線」建設和各地區「小三線」建設,建立了「20世紀地下萬里長城」。

今後二三十年中美競爭決賽期

在當下,美國已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劉指,中國安全和發展面臨的威脅加重,必須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亦正因如此,不論是中國經濟放緩、抑或火箭軍涉腐高層下台,均不會影響軍費預算,「解放軍內部出現幾個腐敗分子,對軍費沒有什麼大的影響」。

劉明福過去在國防大學擔任教授,出版過《中國夢——後美國時代的大國思維與戰略定位》等書,在海內外引起迴響,外媒多稱他為軍方鷹派學者。最近,他出版了籌備4年的作品《中國出了個習近平——領袖是怎麼煉成的》,該書主張習近平將帶領中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國夢」、完成台灣回歸的「統一夢」。

劉在該書提到,今後二、三十年是中美競爭的決賽時期,美國的大戰略有三個層次:在全球層面,絕不讓中國成功崛起,成為超越美國的「世界第一」;在亞洲層面,絕不能讓日本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在台海戰略上,不讓中國和平統一,也不讓中國武力統一。「因此,大陸與台獨勢力的鬥爭,本質上是中國文明與美國霸權的博弈。新時代中國結束分裂、實現統一,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美國告別霸權。」

倘兩岸開戰仍堅持文攻 武統否取決於美「阻撓和統力度」

今年1月,民進黨賴清德在台灣總統選舉中勝出,外界研判民進黨今後或在島內長期執政,北京和平統一的希望正縮小。劉稱「中國始終不會放棄和平統一」,如果某一天兩岸開戰,不是中國放棄和統,而是因台獨勢力和美國阻撓。

「而即使是在粉碎台獨的統一戰爭開打的過程中,也會是『戰場上痛擊台獨、談判桌上勸降止戰』,堅持『文攻』與『武統』結合,以最小代價實現國家統一。所以,『和統』的精神和原則貫穿始終,不存在『放棄』問題。」

武統的可能性有多高?劉認為,這取決於美國阻撓中國和統的力度「有多瘋狂」。「美國的戰略抉擇,是『為了台灣,與中國開戰』?這既是美國要抉擇的問題,也是美國正在準備的問題。美國必須明白,70年前的朝鮮戰場上,中國軍隊的手榴彈不怕美國的原子彈,今天美國能穩操勝券嗎?」


 

















劉明福近日在國防大學家屬大院受訪並展示新作《中國出了個習近平——領袖是怎麼煉成的》。背後大禮堂上方的「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大字,是習近平提出的強軍目標。

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美國強盜邏輯搶TikTok 北京須做好反制準備

<轉載自2024316 明報 社評>

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威脅禁制短片分享應用程式TikTok,除非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同意剝離TikTok在美國的業務,簡言之就是逼字節跳動將TikTok賣給美國企業。這是赤裸裸的霸凌行為,華府政客所搬出的「國家安全」理由,不過是為巧取豪奪找藉口,令人不期然聯想到當年美國對法國阿爾斯通和日本東芝所採取的伎倆。「世界警察」再次露出了「國際強盜」的面目,字節跳動和TikTok必須據理力爭,北京更要因應事態發展,做好反制準備。

眾院通過封殺法案 真正意圖欲逼賤賣

美國脅迫TikTok「不賣就禁」的戲碼,4年前的大選年曾經上演過一次;4年後,續集又再上演,並由國會領銜主演。有別於上一次,今次眾議院出手,來得比較突然,事前沒有經過輿論造勢,頗有殺TikTok一個措手不及之意。本月5日,19名眾議員提出一項跨黨派法案,以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式侵害」之名,要求字節跳動半年內剝離對TikTok的控制權,實際就是出售TikTok,否則美國手機應用程式商店必須將TikTok下架。法案在不足10天內,先獲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一致通過,接着再於本周在眾議院大比數過關。總統拜登表明,倘若參眾兩院皆通過,他會簽署法案。

近年美國常指控其他國家借社交媒體,進行政治干預滲透。TikTok源於中國,成為了它的「原罪」,美國一些政客無憑無據,卻揚言TikTok是北京當局影響美國輿論的潛在工具,儘管諷刺的是,路透社本周才揭露,白宮2019年曾授權中情局在東南亞和非洲等地,透過虛假網上身分等方法,散播有損中國形象的負面報道。有人將美國打壓TikTok,跟GooglefacebookYouTube在中國被禁相提並論,然而這3間在內地被禁的互聯網公司,既不願接受中國政府審核監管,亦不肯將中國市場伺服器放在內地。相比之下,TikTok為了回應美國政客所謂的「國安疑慮」,這幾年已作出大量讓步。TikTok不僅同意接受美國政府監管,還把所有美國客戶資料交給美國甲骨文公司伺服器託管,連母公司字節跳動都無法登入,未料依然面臨封禁威脅。

TikTok在全美有1.7 億用戶,真的全面封禁,必然惹來用戶反彈。美聯社上月一項民調顯示,只有31%受訪美國成人支持全國禁制TikTok,反對者則有35%,而在每日至少使用TikTok一次的美國用戶中,反對全面封禁者更高達73%TikTok日前便向全美用戶推送一則開屏彈窗,號召他們給所在地區國會議員打電話反對法案,大打「民意牌」;美國政客則試圖將焦點,放在「一個美國主流媒體平台不應該由中國控制」。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白宮和國會政客未必敢得罪大量選民,比起全面封殺TikTok,脅迫字節跳動向美方賤賣TikTok,才是法案最大目的。美國前財長姆努欽便聲稱,TikTok「應該」歸美國企業所有,又透露正組建投資財團,計劃提出收購,形容「這是一宗很好的生意」。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北京當然清楚美方在耍什麼把戲。商務部、外交部相繼發聲,批評美方由始至終沒找到TikTok威脅美國國安的證據,卻要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他國優秀企業,「看到好東西就要據為己有,完全是強盜邏輯」。

美國霸凌日法有前科 中美關係恐再趨緊張

美國常以「世界警察」自居,然而說到最後還是自身利益至上,所謂「規則秩序」隨時可以拋諸腦後,今次脅迫TikTok出售,不過是又一次顯露「國際強盜」的獠牙。美國霸凌他國企業,並不是新鮮事,技術不如別人、生意不及別人,就設法巧取豪奪。1980年代初,東芝是全球半導體領頭羊,風頭蓋過英特爾等美國晶片商,「日本第一」觸動美國神經,華府政客不斷向東芝和日本政府施壓,制裁、關稅、閉廠、巨額罰款等手段層出不窮,千方百計取得東芝的技術。最終東芝優勢不再,逐步走向沒落。法國阿爾斯通是另一受害者,這家主要從事電力和交通設備的企業,業務一度遍及60多國,在能源和工業設備等領域都很強,然而跟東芝一樣,遭美國以反貪污等名目不斷打壓,最終更被美國通用電氣收購了其核心業務,形同被肢解。

TikTok的成功,關鍵在於其演算法,技術優勢當然不能拱手讓給別人。2020年,國家商務部、科技部發布禁止出口技術新目錄,增加了「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實際上等於禁止字節跳動出售TikTok的核心技術,就算字節跳動真的想出售TikTok,也必須得到中國政府同意。商務部近日談及TikTok一事,重申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特別提到「相關方應嚴格遵守中國法規」。中方已有法律工具阻止美方巧取豪奪,若拜登政府和國會政客執意為之,中美關係有可能再趨緊張。

眾議院通過「不賣就禁」法案,皮球已交到參議院手上。彭博社稱,部分參議員不願在大選年倉卒行事,一拖可能就是幾個月。另外,前總統特朗普的態度也惹來關注。4年前,特朗普帶頭脅迫TikTok,近日他卻變相為TikTok說話,強調趕走TikTok只會令facebook及朱克伯格得益,facebook才是「真正的人民公敵」;特朗普身邊多名重磅支持者,也反對封殺TikTok。特朗普是機會主義者,當下對TikTok口風有變,不排除只是為了討好年輕選民,一旦他當選上台,會否又再變臉,誰也說不準;參議院這一刻不急於處理「不賣就禁」法案,也不等於稍後不會跟進。北京必須向拜登政府發出明確信號,一邊警告美方霸凌TikTok將令兩國關係再度惡化,一邊做好反制準備,不能讓美方予取予攜,掠奪TikT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