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陸委會:擁陸居住證返台或需登記 限制任公職

<轉載自20188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91日起,在陸就學、就業符合資格的台灣民眾可開始向大陸申請「台胞居住證」。台灣陸委會昨提醒民眾,申領居住證存在諸多風險,目前正同相關機關釐清是否有違台灣安利益;政府也在研議評估是否需要修法,如要求申領者返台進行申報登記及限制其擔任較敏感公職,以維護國安。

《中國時報》報道,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昨對此表示,申辦居住證者無須在陸設籍,尚無違反《兩岸條例》第9條之一規定,台灣戶籍不會被註銷。但他話鋒一轉,批評居住證是對岸一連串「名為惠台、實為利中」的統戰作為,對台灣人赴陸有較長居留時間者,給予類比公民身分的編碼,以達進一步「內國化」的政治意圖。

邱垂正強調,申辦居住證可能涉及兩岸權利義務衝突,尤其陸方正在修正個人所得稅法,未來持居住證民眾可能被要求就全球所得課稅,持證者雖享有大陸社保權益,但陸方社保管理存在監督不周、貪腐等問題。且可能影響台灣國安利益,目前政府也在研議評估是否需要修法,如要求申領者返台進行申報登記,及限制其擔任較敏感公職,以維護國家安全。

他還警告,申請居住證需提供指紋,未來在陸動態恐遭掌握。而大陸設置天網工程,「喬治歐威爾所著1984描述警察國家全面監控的景象,在大陸已經發生。」

非洲4國元首訪華 布基納法索矚目 總統盼借鑑中國發展經驗 將晤習

<轉載自20188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科特迪瓦、塞拉利昂、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4國元首陸續抵達北京,將出席934日的中非論壇北京峰會,並對中國展開國事訪問。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先後與科特迪瓦總統和塞拉利昂總統會談;今年5月與台灣斷交的布基納法索,總統亦將首度與習近平會面。

布基納法索總統卡博雷(Roch Kabore)乘搭的專機昨日抵達北京首都機場,中國副外長孔鉉佑到場接機。這是卡博雷首次以總統身分對中國作國事訪問,他落機時身穿一襲深藍色改良版傳統服飾;布國素有公職人員穿民族服裝參加重要活動的傳統,卡博雷也不例外。

卡博雷周一啟程前接受中國傳媒訪問,新華社引述卡博雷稱,歷史上中國人民爭取解放的不屈不撓的鬥爭啟發了非洲國家去爭取獨立自由,而到了今天,非洲國家希望借鑑中國在促進經濟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卡博雷表示,他本人以及布基納法索將全力支持中方「一帶一路」倡議,又稱當今興起的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是對國際社會和平穩定的真正威脅,非洲與中國是抵制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的重要力量。

防再斷交 台棄「重返聯國」

布基納法索今年5月與台灣斷交,與大陸建交,現時非洲仍有斯威士蘭一國維持與台灣邦交。台灣外交部前日表示,不會在3周後的聯合國大會推動邦交國發起「台灣重返聯國」提案,台新聞網站《上報》引述知情人士稱,這是為防刺激大陸再啟動斷交攻勢,亦要考慮其邦交國「不便公開撐台」的難處。昨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為較早到訪的科特迪瓦總統瓦塔拉(Alassane Ouattara)、塞拉利昂總統比奧(Julius Bio)舉行歡迎儀式及雙邊會談。

晤兩國元首 習讚撐「一中」

習近平在會談時均表示,讚賞對方堅定奉行「一中」政策。他特別對比奧提到,塞拉利昂是當年支持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提案國之一,「總統先生講原則、明大義,一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方對此高度讚賞。中國不會忘記老朋友,始終把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團結合作作為對外政策的重要基礎,這一原則絕不會因為中國自身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而變化」。比奧則感謝中方在抗擊伊波拉病毒時給予支援。


















穿民族服裝的布基納法索總統卡博雷(前中)2018830日抵達北京,中國副外長孔鉉佑(前右)到機場迎接。布基納法索5月宣布與台灣斷交,隨後與大陸復交。

台美衛生部長首華府會晤

<轉載自20188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衛生部長阿扎(Alex Azar)在周三(29)晚於Twitter貼出與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會面的照片()。台衛福部官員表示,這是史上首次台、美衛生部長就重要議題在美國衛生部內會面,意義重大,相信陳時中有請求美國就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世衛大會(WHA)給予協助。

中央社報道,阿扎在Twitter發文稱「今天與台灣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會面」,並貼出二人照片。中央社引述衛福部國合組技監許明暉稱,陳時中此次訪美行程在兩三個月前已敲定,包括參加在杜克大學的工作坊,也安排進入美國衛生部與部長碰面。他稱,兩名部長在今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時也曾碰面,相信今次也一定有請求美國就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世衛大會給予協助,亦對推動傳染病、災害防治,區域聯防架構構有實質幫助。許明暉還稱,感謝美國衛生部長主動公布消息。


新興市場風暴 港慎防疊加風險


<轉載自2018831 經濟日報 社評>

阿根廷披索滙價急挫,拖累土耳其里拉和印度盧比下跌,新興市場風聲鶴唳。風暴正在蔓延,本港抵禦力較強,但隨着加息、貿易戰、內地經濟放緩因素疊加,未來風浪恐不少。

強美元掀走資 體弱國受衝擊

阿根廷披索滙率自周一起跌勢轉急,央行連續兩天入市干預仍無法阻止披索下跌,周三更急挫7.9%,迫使當局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早發放援助貸款,央行昨大幅加息15厘至60厘,披索再跌16%。受披索大跌衝擊,土耳其里拉連日累跌逾11%,盧比昨更跌穿70關口。

新興市場貨幣普遍下跌,主因是美元持續走強,在儲局持續加息和縮表下,過去十年流入新興市場的海量資金開始撤走,體質較弱,尤其外債佔GDP比較重的國家首當其衝。如阿根廷外債佔GDP37%,土耳其是52.9%,印度則為20.5%,令風暴自4月起由拉丁美洲向中東,再向亞洲蔓延開去。

本港抵禦力較強,港府幾乎每年有大量盈餘,更有4,319億美元外儲作後盾,金管局在過去102,000億美元熱錢流入時,透過發行外滙基金票據吸走逾1萬億港元資金,有需要時可沽出票據將錢注入銀行體系,緩減市場資金壓力。

盡管本港經濟底子厚,但今次風暴疊加了3大風險,為形勢增添變數。其一,熱錢流走疊加加息風險。香港自4月起出現走資潮,迄今累計有1,035億港元流走,令銀行體系結餘跌至昨天763.5億港元,大大增加了下月跟隨儲局加息的機會。一旦銀行真的加息,標誌本港進入加息周期,對樓市股市或造成下行壓力。

其二,中美貿易戰下月有續升級風險,屆時美國對華合共2,50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佔本港貨物出口總值3.5%,貿戰對本港轉口貿易影響最快年底才浮現。一旦內地對美出口大減,本港轉口貿易受影響,令經濟放緩。

貿戰勢續升級 內地經濟減速

其三,人幣貶壓與內地經濟下行風險。美元自4月中旬走強,人幣累跌8.9%。人幣若持續貶值,增加內企償還外債成本,加大違約風險,還打擊企業的投資意慾,而內地民眾消費亦難免受到影響,中港經濟緊密,內地經濟增長下行勢不利本港。何況港元隨美元兌人幣升值,亦勢減損內地客來港旅遊消費的意慾。

這些風險已挫損市場氣氛,至於對香港實體經濟的打擊,相信要到明年才會全面浮現,箇中衝擊不容忽視。

中非合作將升級 專家:總有干擾


<轉載自2018831 明報 欄名:北京聞風 撰文:鍾鳴九>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下周揭幕,是中國今年舉辦的規模最大、外國領導人出席最多的主場外交活動,或將加速國際格局新秩序的形成。中國外交人士透露,此次峰會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屬近年罕見,與中國建交的53個非洲國家及非洲聯盟都將有領導人或高級代表出席,峰會期間及前後的雙邊、多邊活動將超過百場。

峰會間隔縮窄顯默契

今屆峰會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8年來的第3次,在此期間的部長級會議每3年舉辦一次,其中第3屆和第6屆為領導人峰會暨部長級會議。外交分析人士指出,前兩次峰會之間相隔9年,今屆北京峰會則接續2015年約翰內斯堡峰會,時間安排透露出中非之間的外交與戰略默契。與會各方關於峰會主題的探討,將成為中國推廣構建更緊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亦將是對落實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檢驗。

今屆峰會為期兩天,議程緊湊、涵蓋面廣,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多個場合發表重要講話。除於下周一(3日)上午中非領導人與工商界代表高層對話會暨第六屆中非企業家大會上致辭、在下午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講話外,習近平還將主持4日上午中非領導人圓桌會議討論。中國如何加強對非關係的新理念新主張,採取哪些對非務實合作的新行動新舉措,屆時都將揭曉。

外交學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旦對筆者表示,今屆峰會的預期成果不僅是《北京宣言》和《行動計劃(2019-2021年)》兩個文件,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對當前世界秩序的影響。在美國貿易壁壘高築的同時,中國選擇以更開放、平等、互利的方式,加強與非洲這世界發展潛力最大的大洲合作,對面臨增長難題的各國都將產生示範效應。

「外部國家對非口惠實不至」

面對部分西方媒體的質疑,李旦指出,每當中非合作升級時,總會有外部國家試圖干擾中非合作的大局,但外部國家本身對非洲的態度卻始終是「口惠而實不至」。他表示,中非合作屬於南南合作的範疇,中非合作論壇的發展壯大對發展中國家乃至發達國家都有借鑑意義。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南南合作的重要性不降反增,今屆中非合作論壇將在國際治理、安全、綠色發展、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等方面,發出更清晰響亮的聲音。

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中俄軍演回應美威脅 風險在台海


<轉載自2018830 經濟日報 社評>

中俄下月軍演,回應美國印太部署,但美俄爆發衝突風險不高,真正風險在台海。華府無視過去默契,不斷測試中國底綫,恐擦槍走火,北京以往的回應亦變得不足,須訂新策略。

台灣乃京底綫 特朗普頻衝擊

俄羅斯將於911日舉行近40年來最大規模軍演,出動30萬士兵,中國解放軍更首次獲邀參與核心演練行動。中俄在經濟不利情況下仍舉行軍演,相信與美加強印太軍事戰略部署,令兩國大感不安有關,覺得有聯防的實際需要。

惟暫時看不到美俄有軍事衝突,或將華捲入美俄爭端,但風險確實存在,源頭卻在台海。美國一直知道北京底綫所在,就是不容台灣獨立,故每當美台有所妄動,北京進行軍演,美台便相應收斂,危機得以緩和。但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卻不斷觸碰這條底綫,令情勢大變。

特朗普當選後致電台灣的蔡英文總統,惟在北京強烈抗議,美國在北韓問題上有求於中國,特朗普宣稱會恪守一中原則。但美國今年3月準備對華發動貿易戰,趁兩會期間通過《台灣旅行法》准許美台高層互訪,隨即派負責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訪台,到本月初讓蔡英文過境美國,給蔡破格待遇。

北京的回應是封殺台灣的國際空間,除阻止台灣參與國際機構,還不斷挖走台灣的邦交國,在蔡結束美洲之行,薩爾瓦多宣布與台斷交,改與北京建交。但美國卻罕有地為台出頭,宣布評估美薩關係,藉此警告台灣邦交國切勿與台斷交。

北京還會繼續軍事示警,包括派更多軍機軍艦繞台巡邏,但卻提高擦槍走火風險,因美國亦加派軍艦駛經台灣,增加兩軍對峙可能。有美軍前司令近日更作出挑釁舉動,建議台軍對駛經台灣水域的「遼寧號」航空母艦進行模擬攻擊,來提升自身戰備能力。

謀策阻嚇華府 扭轉下風困境

中國過往的回應包括軍事示警,明顯已不足阻嚇美國,此或因華府覺得北京武力統一台灣的條件仍不成熟,又或中美若就台海問題爆發小衝突正中美國下懷,可打亂中國經濟發展步伐。

特朗普不斷打台灣牌來刺激中國,相信後着陸續有來,如對台售武和美台軍演。在現時反制措施收效不大下,北京有迫切需要思考新應對策略,有效阻嚇華府,才能扭轉現時處於下風的困境。

美聯航棄標地名 以貨幣劃分中港台

<轉載自201883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民航局早前點名要求4間美國航空公司,於限期內對中國、香港及台灣的稱呼作出修改,以免違反相關法律及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網民日前發現,該企業的官網上把兩岸三地的選項,改為以「貨幣-語言」作區分。

從聯合航空的官網所見,在揀選語言及「所顯示貨幣或付款資料」後,將出現一個地區列表。不過再揀選亞太區後,網頁則顯示亞太地區各國名字及語言,惟兩岸三地則以貨幣稱號作識別。換言之大陸則是「人民幣-簡體中文」;香港「港幣(HKD)-繁體中文」;台灣「新台幣(NTD)-繁體中文」。而北美、拉丁美洲、歐洲和中東地區,所有選項皆明確標示國家或地區名稱。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周三(29)對此表示:「只要做法能夠彰顯台灣主體性,有別於中國大陸,不管用怎樣方式,外交部都樂觀其成。」李憲章更感謝美國聯合航空今次做法。惟目前中國大陸當局暫時未有就事件回應。

至於同被當局點名的另外3間美國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在語言選項上,只有「中國-簡體中文」及「繁體中文」,未見出現香港及台灣等字樣。而達美航空的「地點和語言」選項中則明確標示「中國」及「中國香港」,惟兩者並列在一起。至於「台灣」二字則不在選項中。

據悉,中國早在今年4月,曾向44間外資航空公司施壓,要求修改台灣的稱號同時,更不要將香港和澳門與中國大陸並列,並於上月25日前作好修改。惟聯合航空、美國航空、達美航空及夏威夷航空只作部分修改。事後,內地民航局點名批評上述4間美資航空公司指「整改不完整」,並發出最後通牒,於本月9日前再作修改。而民航局於限期翌日(10)表示,將對4間未完成改名的航空公司再作審核。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美前官員揭秘蔡特通話 「蔡政府嚇死了」

<轉載自2018828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前美國副總統切尼(Dick Cheney)副國安顧問葉望輝(Stephen J.Yates)接受傳媒專訪,不但大談中美台關係,更提及2016年的蔡特通話內幕,稱當特朗普接受與蔡英文通話時,蔡政府「被嚇死了」,蔡特通話更延遲了兩個星期才舉行。

葉望輝促成通話 「延遲兩周才舉行」

葉望輝和中國流亡作家曹長青25日在拉斯維加斯特朗普國際飯店接受自媒體路德社專訪,提及201612月的蔡特通話內幕。葉望輝表示,2016910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希拉里、特朗普團隊都收到很多國家要求,希望安排選後跟總統當選人通話,台灣依往年慣例和外交禮節,也提出請求。

葉望輝表示,當時特朗普競選總部幕僚認為與蔡英文通話好壞處皆有,詢問葉望輝意見,葉望輝說支持與蔡通話,並答應在媒體上公開是其個人主張。葉望輝表示,如沒有他影響特朗普幕僚團,蔡特通話也沒法實現。

葉望輝透露,當特朗普同意與蔡英文通話時,「他們嚇死了!不知道該怎麼辦!」,葉望輝說,因為習慣了被拒絕,蔡團隊很驚訝,「所以台灣在美官員要跟台北的領導人協調一下,怎麼做?可能嗎?可以做嗎?他們拖延了兩個禮拜才通電話」。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致特首林鄭月娥公開信——設4基金 為公營醫療未雨綢繆


<轉載自2018827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龍振邦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陳沛然 立法會議員(醫學界)、袁國勇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霍英東基金(傳染病學)教授>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鈞鑑:

欣悉特區政府正就2018年度施政報告諮詢社會各界,吾三人就公共醫療政策共同草擬4項建議,謹呈特首閱覧。望特首能撥冗細讀,並惠納於是年之施政報告中。

撥款穩定 豈懼風暴

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之財務數據,回歸20載,政府曾於20032006年,連續3個財政年度縮減衛生經常開支,合共削減58.97億元。至 2008/09年度衛生經常開支始超越2002/03年度之水平。前線醫護壓力大增,全港市民怨聲載道,其影響深遠,禍延至今。於2015/16年度起,政府亦曾因內部推行「0-1-1」節約方案,兩個財政年度共削減經常開資近5億元。

惟人口增長及老化現象不會因政府削減撥款而暫停一年,市民亦不會避免於該年求醫住院,病魔更不會體恤政府財困而暫時休息。本港公共醫療系統早超出負荷,再也承受不起由經濟周期引發削減撥款所帶來之惡果。我們3人分別於2018/19年度之財政預算案諮詢時提出大同小異之對策,今年再度懇請政府趁本港庫房尚有盈餘,撥出100億元成立「公共醫療撥款穩定基金」。倘遇經濟形勢逆轉,須減少醫療開支之際,即可借助基金穩定撥款,保醫管局不減服務、不削人手,免影響醫療質素及病人安全。

支援罕病 急民所急

治療不常見疾病之藥物費用動輒數十萬元,惟公共藥物支出有限制,詳列例子見表1及表2

頃閱2017年施政報告第165點,特首擴大支援不常見疾病(罕見病),實為德政。惟經醫管局之資助往往需時頗久,而關愛基金及撒瑪利亞基金亦有多重限制,仍有大量患者未能受惠而須賣車賣樓散盡家財續命。如欲讓病人有更多安全網選擇,必須另闢蹊徑。謹建議政府撥款成立100億元「不常見疾病支援基金」,以年息援助患者,並定下極低之申請門檻及能涵蓋上述基金未能資助之範圍。除支援不常見疾病患者外,亦可同時為罹患末期癌症病者提供額外支援(如昂貴的基因測試及標靶治療藥),以紓緩病人及其家屬購買藥物和診斷檢查之財政壓力,使之能安枕養病,無後顧之憂。

醫療應急 善用資源

特首於今年1月冬季流感高峰期間,額外撥款5億元予醫管局,以紓緩前線醫護之壓力。追溯2003SARS期間,醫管局也曾獲得額外撥款2.177億元以應對SARS危機。除上述例子外,大部分時間當醫管局遇到突發事件所致之額外醫療需求,往往須動用醫管局儲備。但儲備並非穩定收入來源,而大多數時間醫管局也是捉襟見肘,前線同事只能啞子吃黃連,捱義氣加班「硬食」。向政府申請撥款往往需時極長,故遠水不能救近火;偶發事件之花費又很難於下一個財政年度納入經常開支。故這類「及時雨」式的短期紓緩措施能解燃眉之急,但在操作上必須靈活及快速審批,方能達「應急」之效。緊急情况如:季節性流感(seasonal influenza);新發傳染病(nove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大型突發之災難如嚴重車禍、空難、海難及自然災害等緊急事故。謹向特首建議成立100億元「醫療應急基金」,由食物及衛生局長審核,以基金利息作短期紓緩之用,應對公營醫療服務所遇到的緊急情况。

尖端科技 與時並進

醫管局如欲逐步提升醫治危疾之服務,必以尖端醫療科技配合之,方能事半功倍。現時公營醫療機構之科技往往比歐美國家落後數年,資源限制為首因,且購買前必須經歷漫長商討,過程繁複,架牀疊屋,進度緩慢,很多「先進尖端」醫療儀器及科技抵港後已經不再先進。例子如基因組測序(full genome sequencing)、移動臨牀監測(mobile clinical monitoring)及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治療(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herapy)等。謹建議成立100億元「尖端醫療科技基金」,以利息資助公立醫院,提供額外資源購買尖端醫療儀器及提升服務質素,並簡化程序、加速審批、拆牆鬆綁,好讓市民能早日共享現代科技之便。

善用公帑 投資未來

1841年開埠以來能癱瘓本港者,除1940年代初日軍入侵及大型自然災害如1962年颳風溫黛、山泥傾瀉等,就剩下瘟疫。其中最廣為人知包括1894年荷李活道爆發鼠疫及2003SARS。藉短期「派糖」措施受惠者寡,唯有長遠投資及確保公營醫療系統穩定可持續方為利港之策。支持公營醫療也是社會最大公因數,爭議最少,不論貧富貴賤,當遇危急情况如交通意外、心臟病發或中風等,均有機會用到。

基層醫療得特首關注並投入大量人力資源發展,實為可喜之事。地區基層醫療康健中心雖能幫助到老弱傷病者處理簡單慢性疾病及作保健預防醫療之用,但人隨着年紀增長,身體機能退化乃無可避免之事,所得之病亦愈發嚴重及難於治癒。即使簡單的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以變得很嚴重,需要入院治療。基層老弱只能倚賴公營醫療服務,故康健中心不能減少急症室之使用率或即時紓緩醫管局之壓力。有別於母嬰健康及學童保健,小孩隨着時間長大,身體愈來愈強壯健康,疾病也會減少。

花無百日紅,盈餘過千億之况豈會年復年?中美貿易戰令本港經濟前景不明朗,一旦重遇經濟周期大逆轉,庫房枯竭,百業蕭條,失業人口急增,窮困老弱者眾,倘遇貧病交迫,市民苦不堪言,為政者焉能就寢?本港居民屆時只能依賴公立醫院,醫管局之負荷必定不減反加,公帑又未能適時澤之,公共醫療體制安能不崩?故須及早計算,防患未然。來年可能是最後機會,而上述4項基金旨在未雨綢繆,利民紓困,靈活善用公帑。假使香港再次陷入財困,本港公營醫療仍能運作如昔,確保港人健康不受影響,方能應對未來逆境。佇候 明教。

敬頌

政安

龍振邦 陳沛然 袁國勇敬上

(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文內重點黑體為編輯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