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國泰工潮

<轉載自2011126 AM730 投資版 欄名:「觀微集」撰文:胡雪姬>

最近一輪由國泰航空(293)空中服務員工會發動的抗爭行動,一開始已成敗局;因為,資方「先法制人」宣布了4%4.5%的加薪幅度,勞方才後知後覺企圖重啟事端,卻拿不出實質數據證明他們如何被「剝削」,淪落得予人貪得無厭之感。加上工會錯判形勢,以工業行動作武器,無異變相綁架乘客,把他們逼到資方的一邊,既贏不到同情,更惹起公眾反感。日前工會聲稱「因考慮到對公眾所造成的影響」,撤回在農曆新年期間的工業行動,反而為他們爭回一點「懸崖勒馬」的善意認同。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經濟好 勞資關係有暗湧

<轉載自2011118 Recruit>

國泰空中服務員因不滿加薪幅度醞釀發起工業行動,引起市民廣泛關注。近年國泰工潮屢有發生,市民不會感到陌生,只是年近歲晚,對打算外遊人士不免構成影響。國泰在過去10年曾三度獲得倫敦顧問公司Skytrax舉辦的「世界航空公司獎項」選為「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分別是200920052003),服務質素早獲國際肯定,而優質服務除了靠管理層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文化和管理系統,提供全面專業的人才培訓,也要員工上下一心合力推行。但為何仍不時發生工潮,卻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國泰事件發展至今,仍然處於膠著狀態,有報道指工業行動很可能在農曆年假期前後發生,或會對打算出外旅遊的港人造成影響。據Recruit網上調查所得,在1,571名參與網民中,支持空中服務員的人佔59%,而支持國泰航空的則有41%,顯示以僱員為主的網民較多的支持勞方,但資方仍佔有逾4成的支持。支持勞方的主流意見認為,「每個人都有權為自己爭取權益、增薪點不應與加薪一起計算、公司賺錢應該與員工一同分享成果、打工仔支持打工仔」;而支持資方的主流意見認為,「員工不應趁新年發起工業行動、加薪已算合理、國泰本身待遇已不俗」。從調查所見,市民意見並未有一面倒支持某一方。

事件起因是在去年聖誕假期前,國泰航空宣布所有員工今年的加薪幅度平均為4%4.5%,並會發放相等於一個月薪酬的年終酬金,以及額外分發不少於5個星期薪酬的利潤分紅。而空中服務員工會則認為加薪把增薪點一併計算在內,實質加幅平均只有1.5%,因而拒絕簽署同意方案。

調整具市場競爭力

國泰企業事務董事莊偉茵認為,對機艙服務員所提供的是公正、合理及具市場競爭力的薪酬調整。所有香港區的員工在今年都享有4.5%的實質增長,無論是月薪制或時薪制的機艙服務員,又或是地面員工。「我們就年終薪酬安排與工會進行多次了會議,並就多項他們提出的議題進行討論。我們樂於與工會在例會上,就同事及公司雙方關注的項目進行磋商。但對於年終薪酬調整,公司已在去年11月向全體員工公布詳細內容,不會再進行討論,大家必須向前看。」由於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工會遂決定將會發動工會旗下空中服務員按章工作。

平心而論,香港經歷「沙士」及金融風暴後,大部分企業也取消雙糧制度,改而是按員工表現發放花紅,劃一加薪劃一花紅已成絕響。「按表現調薪或分花紅」,在充滿競爭的就業市場裡,無疑是較公平的做法。國泰今次發放的年終酬金和利潤分紅可說是相對不俗的條件,相信不少打工仔也沒有這等「回報」。

很多上班族未必有此增幅

資深人力資源專家楊家聲認為,這次事件其實並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只是雙方立場不同。若撇除增薪點來看,加薪4.5%已算不俗,相信很多上班族亦未必有此增幅,問題就在於雙方對增薪點的演繹和理解上出現分歧。「薪點制源自早期港英政府的公務員薪酬制度,一些較大規模的英資洋行也跟隨採用,包括國泰航空的母公司太古集團,其用意是讓員工可以看到一個不受經濟環境影響的固定人工升幅,藉此留住人才。香港近年經歷多次經濟危機,許多公司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都已取消了薪點制。國泰事件問題癥結就在於如何解讀增薪點上,增薪點向來是與加薪分開計的,今次是破格的做法,因此部分員工未能接受。」

薪點制的保障

薪點制對僱員來說其實是一個相當好的福利保障,因為當經濟不景時,即使沒人工加,薪金仍然會按增薪點作出調整。由於現時國泰舊有員工仍沿用薪點制,97年以後入職的則按時薪出糧,如果將增薪點與加薪分開計算,時薪員工與按增薪點出糧的員工薪酬增幅便有很大距離,同樣會引起爭議。情況就如私人機構參照公務員薪酬調整百分比去加薪,但沒計算公務員另有增薪點,例如同樣加薪4%,但若公務員另有4%增薪的話,他的實際增幅便有8%,比私人機構多出一倍。但若私人機構將加薪幅度定為8%,則公務員又有可能覺得比私人機構的加幅少了一半。這就是為難之處。

令人艷羨的工作

就在醞釀工潮之際,19日國泰航空舉行的招聘日便吸引了約千人排隊應徵,排頭位的應徵者更在凌晨3時已到場輪候。有應徵者表示,自小已夢想成為空姐,國泰的勞資糾紛,不會影響她應徵的決定。國泰去年全年共接獲2萬宗機艙服務員的求職申請,合共聘請約800人;而今年全年均會招聘機艙服務員,目標約8001,000人。

從應徵者的踴躍反應來看,空中服務員確實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另一方面,國泰屢獲國際獎項,亦顯示出僱員對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滿足感和投入感,甚至是對公司的歸屬感。僱主品牌是求職者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香港的大型企業之一,從求職者的反應來看,國泰顯然自有吸引之處,否則我們也不會看到招聘日求職者爭崩頭的局面。但為何仍然出現勞資糾紛?

世界航空業工會的普遍文化

楊家聲指出,航空界在假期前後醞釀工業行動在國際間司空見慣。事實上,去年便先後有意大利航空、英國航空、德國漢莎航空、芬蘭航空、法國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等等先後罷工,似乎罷工是世界各地航空業工會的普遍文化,因此對今次事件並不覺得意外。「各方都在爭取談判籌碼,今次工會所擬採取的工業行動已相對溫和,事實上工會經常選擇在假期前後發起工業行動,的確會引起市民反感,因此採取相對克制的態度較為理智。」

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及市場學系副教授陳榮照認為,「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擬採取按章工作,比起罷工已好好多,可見工會亦不是想『去到盡』,拖垮公司對員方也沒好處。勞資雙方仍可透過對話解決問題。」至於資方態度亦不算非常強硬。「公司上周仍有同工會開會,只是不談薪酬問題,其他問題仍可談,可見也不是完全關門。」

宜第三方介入

陳榮照認為,勞資雙方顯然都不想將事情鬧大,如欲化解糾紛,宜避免在公開場合表現過於強硬的立場。「強硬立場或會令雙方沒有轉圜餘地,所以盡可能不要在公開場合隨便發表。」他認為,經中立一方介入調解,有助雙方找出解決辦法。

香港和解中心副會長陸庭華亦指出,以調解方式處理糾紛,有助雙方製造資源。「調解員是中立的,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說誰對誰錯,而是把焦點放於現在如何解決問題,以及未來雙方如何維持關係,集中精神時間來製造良性溝通空間,促進雙方達成和解方案。」他認為第三方及早介入,調解成功機會愈高。「事情發生之後,當雙方發覺有事情需要澄清,而覺得對方未必完全聽得進,這時愈早找雙方信任的第三方介入協助進行調解,成功率會更高。」

經濟好轉 勞資糾紛增

觀乎今次國泰事件,在某程度上可能與經濟環境好轉有關,原因與踏入2011年出現轉工潮同出一轍。由於在金融海嘯後許多公司曾經凍薪減薪或扣減福利,職位亦同時減少,打工仔即使滿腔不滿亦只能默默承受,到現時市況好轉,工作機會增加,不少打工仔都蠢蠢欲動,希望找一份更高薪更好發展機會的工作以追回過去幾年所失去的。而工會的訴求,亦多少與希望追回經濟不景時期被扣減的薪酬福利有關。

陳榮照預計,「今年本港勞資糾紛和工潮將會增加。比起金融海嘯時,勞資(緊張)關係會升溫一些。」事實上香港經濟自去年明顯好轉,工潮消息反而此起彼落。去年8月職工盟屬下4個巴士工會首次同日發起聯合工業行動,同年11月飛機維修員亦一度醞釀工潮,而上周美國聯合航空30名機艙服務員在機場遊行請願,要求加薪兩成八,相信類似情況繼後還會陸續出現。

勞資和諧 持續發展

國泰事件某程度上反映了勞資兩方的期望差距,正如Recruit早前進行的「僱員轉工意欲調查」,652名受訪者中,有8成人不滿薪酬現狀,想跳槽的兩大原因分別是希望尋找事業突破及想找份薪酬高的工作。因此,若要留住優秀的員工,Recruit認為僱主今年須加強力度,除了金錢之外,留才措施要更多花心思。另一方面,無論僱主或僱員,雙方多走一步以維繫良好的勞資關係,是予以企業及員工持續發展的最有利優勢。

調解有法

學者預計今年勞資糾紛和工潮將會增加。香港和解中心副會長陸庭華提出一些調解的要點和原則,對勞資雙方化解矛盾,具有參考價值。

用「我」出發

首先先雙方要避免採用「立場式」思考方法,因這樣很難處理問題。「雙方劃清界線,各主張自己立場,界線愈清晰,大家愈缺乏共同基礎,令談判時間和資源消耗愈多,無助解決問題。」

「立場式談判會經常把『我』同『你』掛在口邊,說我們勞方 / 資方怎樣怎樣,對方怎樣怎樣。這無助解決問題。若雙方從『我大家怎樣』的角度去想,會更為有利。」

擴大「共同基礎」

陸庭華指出,和解不是零和遊戲,處理勞資糾紛先要找出「共同基礎」,繼而放大共同利益。例如糾紛或會影響市民,從宏觀角度看,雙方或更有需要解決事情,也更容易找出「我」的共同空間,像「我們屬於同一機構」,「我們代表香港形象」,這些都是共同語言。陸庭華續指出,勞資關係本身就是共同基礎,因僱主和員工都要相互依賴。

放下「歷史包袱」

勞資集中化解矛盾,宜放下「歷史包袱」。陸庭華指出:「勞資雙方可能把過往的矛盾、歷史、感覺帶進來,令事情不再是單一事件,往往更難處理。」

「製造」選擇方案

談判雙方往往就單一問題爭論,例如加薪幅度多寡,僵持不下。陸庭華指出,在和解的過程中,「製造資源」是很重要的,因這有助雙方考慮不同的解決方案。「從一項選擇變成幾項選擇,製造不同方案,例如雙方商討加薪問題,不單單著眼於加薪金額數目是接受還是不接受,其他方面的考慮和選擇,例如假期、工作安排,以至其他福利待遇等,都可納入方案之內。」

學者:經濟好轉 工潮反增

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及市場學系副教授陳榮照指出,有研究顯示,企業爆發勞資糾紛,跟經濟差沒必然關係,反而當經濟好轉,工潮或會增多。「經濟差個個都顧住份工,較少出來爭取。反而當經濟好轉,打工仔見公司有錢賺,個個知道要爭取,而經濟好公司也不輕易炒人。」

據勞工處數據顯示,在2008年,經該處處理的勞資糾紛有120宗,而申索個案數目則有20,623宗,兩者皆屬近年低位,但2009年則有回升之勢,勞資糾紛升近兩成達143宗,而申索個案數目亦升近一成八,達24,305宗。

陳榮照認為,現時打工仔面對通脹壓力,亦令爭取加薪訴求日強。「打工仔實際感受到通脹,連買菜也貴了,而人工卻沒加,或是加得少。」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自200812月起,本港實質工資指數每季皆錄得按年跌幅,而消費物價指數自099月已連升15個月。

陳榮照建議,面對員工加薪訴求升溫,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宜主動出擊,透過正式及非正式渠道收集員工情報,也不妨向公司員工的非正式領袖(informal leader)多做些溝通工夫。「informal leader未必是高級人員,卻是員工之間的非正式領袖,多與他們溝通,可了解員工心態。」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空姐空姐,愈飛愈空

<轉載自 2011117 經濟日報 副刊 欄名:雲海漫遊 撰文:藍海寧>

在經濟日報網站的回應區,有讀者就國泰機艙服務員即將按章工作,留言如下:「上次我支援員工,今次我支援國泰,次次搵市民做人質,實在不可忍受。老實說,以學歷、工作經驗來說,他們的人工福利已是不錯,比好多私人公司好……

我不是國泰的空姐,手上欠缺正確資料,所以對他們是否按章工作不予置評。但讀到上述的留言,我有點分享。許多人覺得機艙服務員的薪酬與福利較不少私人公司為佳。我想說,這絕對是一個美麗誤會。空姐是一門吃青春飯的行業,早則三十五歲,遲則五十五歲便被迫退休,平均退休年齡是四十來歲。四十餘歲便要失業,你接受這職業嗎?

退休後轉行?談何容易。一般而言,在某行業的工作經驗愈豐富,累積的資歷愈深,愈代表一個人在職級、薪酬和福利上的議價能力,發展空間與前途可以無可限量。反觀空姐,相對一般大學畢業新生,我們的起薪點或許較高,但執勤經年,除了積攢了一些金錢外,在其他方面的知識便幾乎一無所獲,在大學本科所學的可以說一無所用。考考你,你以為哪一間航空公司願意聘請擁有十年飛行經驗的空姐?沒有,我們的工作經驗不值一文。空姐空姐,愈飛愈空,大部分同事對前途都甚恐懼與茫然。

空姐拿青春與健康來對抗時差,優雅的儀容下是忍辱求存,光鮮的制服下是兩條累得發麻的腿,以及渾身傷患的軀體。我們所領的薪金與福利,比上甚不足,比下稍有餘。許多職業都比空姐賺錢,長遠看確是如此。

加薪是一種有福同享的表示。我不介意你說只能給我一粒小糖,但不要咬掉一口才丟給我。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人生.人格.人心——耀邦誕辰95周年感言

<轉載自《炎黃春秋》2011年第1 撰文:胡啟立> 

歲月如水,逝者如斯。轉眼間,耀邦離開我們已經二十一年了。

 二十一年,二十一個春夏秋冬,我們經常不由自主地想起耀邦,經常情不自禁地談起耀邦。

二十一年,二十一番花開花落,我們仍清晰地感到,耀邦從來就沒離開我們,他依然鮮活地生活在我們中間,無時無刻不和我們在一起,共憂患,同涼熱。

二十一年,世事滄桑,變化之大,讓人有如隔世之感;但在歲月的長河中,依然流淌的,是人們對耀邦的不盡思念,是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不倦思考和探索。

今天是耀邦誕辰九十五周年,我無意去談耀邦一生的偉大歷史功績、歷史貢獻和歷史地位這樣宏大的話題,只是把他作為一個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來解讀、體察和感悟,就此談一點個人感想。

人生如旅。人的生命是一個既長又短的過程。

人,生而平等。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布衣百姓,是豪商巨賈還是販夫走卒,並無高低貴賤之分。然而,人各有志。道不同,志不同,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命軌,從而使具有相同生命的人,人格有高低之分,人品有好壞之別,人性有善惡之辨,人生有成敗之論。

八十年前,十多歲的耀邦從湖南瀏陽的山村農舍走出,投身到為中國大多數人謀幸福、求解放的事業中來,為此孜孜奮鬥達六十餘年。其間飽經風霜,歷盡磨難,九死一生,但他始終矢志不渝,癡心不改。他對人生目標和人生道路的選擇,使他平凡的人生注入了偉大的內涵,提升了他生命的質量和高度,使他整個人生變得厚重而博大,從而青史留名,影響了千百萬人的生活道路。

近二十年來,我常想,在耀邦的精神世界和價值結構中,他有別於其他人,即他獨特的人格操守和道德準則是什麼呢?我想,如果歸結到一點,那就是以人為本、以民為天。縱觀耀邦的一生,他全部的思想和實踐,他終生的追求和堅守,一以貫之地充盈和激盪一種人道主義情懷和人民至高無上的道德精神。可以說,這是他人生的基石和支點。

正是立於這個基石和支點,形成了他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膽略。他組織真理標準大討論,果斷平反冤假錯案,誠懇籲請小平出山,奮力推進戰略大轉移,披肝瀝膽推動全面改革開放……一樁樁,一件件,無不順應歷史潮流,無不順應黨心民心。在這過程中,明槍暗箭,淒風苦雨,蜚短流長,他全然不顧,堅持道義擔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黨內和社會上開始出現消極腐敗現象,引起了人民群眾的議論,也引起了耀邦高度警覺和重視。耀邦率先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抓大案要案,端正黨風,要從自己身邊抓起、從中央抓起,並以此為題,在首都八千人大會上發表了振奮人心的講話。這件事震動之大,得罪人之多,老實說,我當時是為耀邦捏一把冷汗的。但耀邦是義無反顧。他憂心於黨的前途命運。我至今記得,八千人大會後,一次陪耀邦在中南海散步,耀邦對我說,貪污腐化,以權謀私能否制止,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他一連用了三個「最」,說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毅力,最大的韌性」,狠狠地抓,堅持到底。他說,抓這件事不能討好,不能怕得罪人,「寧可一家哭,不可一路哭」,「寧可得罪個別人,不可得罪十億人!」他還用一種凝重的語氣對我說,「啟立,你一定要記住,任何時候,在任何條件下,我們共產黨人決不可以魚肉人民!」今天,重溫這番話,真讓人感慨萬千啊。

正是立於這個基石和支點,造就了他的民主精神和民主作風。在耀邦身上,民主精神、民主意識、民主作風是強烈而自覺的。一九八二年,我在中辦當主任,一次去看望葉帥。葉帥特別關心地問:政治局、書記處的民主集中制堅持得怎麼樣?我回答說,耀邦同志非常民主,他能聽進各種不同意見,所以大家都能暢所欲言,重大問題都能反覆討論,最後形成決策。葉帥聽了很高興,連聲說,那就好,那就好!直到現在,很多同志還留戀那一段黨內形成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黨內外一致公認,耀邦任總書記時是黨內民主風氣最好的時期之一。

正是立於這個基石和支點,養成了他的清廉作風和求實精神。在耀邦心目中,人民利益重於泰山,人民呼聲重達千鈞。不論在什麼崗位上,他都很注意深入實際,深入基層,關注民生,體察民瘼,傾聽民聲,尊重民意。他和廣大老百姓的心貼得很近,很緊。在總書記位置上,他親自批閱新華社內參數千件,足遍於全國一千多個縣。想不到,這一點後來被一些人指摘,竟成了他的所謂「錯誤」。

正是立於這個基石和支點,鍛造了他的坦蕩胸懷和磊落性格。耀邦一生襟懷寬廣,光明磊落,對同志、對朋友、對上下級,從來開誠布公,坦誠相見。他心裏想的,口裏說的,手裏做的,是一回事。真的是心口一致,言行一致,表裏一致。他至真至純,有時近乎天真的程度。他在政治風浪裏摸爬滾打了幾十年,一點也不世故圓滑。他幾乎不知陰謀、權術、機巧、算計、出賣、誣陷為何物,以至自己被算計了,也不失本性,不改一顆赤子之心。他心裏始終充滿了陽光,這陽光溫暖了自己,也溫暖了別人。連反對他的人都承認,耀邦是個品德高尚、光明正大的人。

正是這樣一種崇高的精神,博大的胸懷,優良的品德,堅定的操守,構成了耀邦特殊的人格。耀邦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缺點和錯誤,但他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從不自以為是,更不自詡為一貫正確。這就是耀邦的魅力所在。

人的一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耀邦一生也曾面臨各種選擇。但我們看到的是,他在邪惡面前選擇正義,在逆流面前選擇真理,在風浪面前選擇堅定,在高壓面前選擇抗爭,在得失面前選擇良知,在誤會面前選擇理解,在後進面前選擇善意和提攜,在差異面前選擇比較和包容……正是這樣一次一次選擇,使他一生在心靈上和肉體上深受戕害,失去了許多、許多,但與此同時,他卻贏得了人世間最稀有的珍寶——人心,贏得了億萬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和信賴。有人說,胡耀邦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良知,是共產黨的形象代言人。對此,耀邦是當之無愧的。

世上公道自在人心。位高權重,萬人仰視,可以得到表面上熱烈的掌聲和客氣的笑臉,但不一定得到發自內心深處的尊重和水乳交融般的感情;銀海金山,富可敵國,可以買到香車寶馬,豪宅盛宴,卻買不到知識、品德和人格;譁眾取寵,表面文章,可以哄人於一時,但換不到真心的擁護和信賴。

人心可貴,人心難得。人心得失,存亡攸關。心是要用心來換的。只有你把一個滾燙的心捧出來,奉送給人民,人民才能把真心交給你。

公道可貴,公道難得。公道不在廟堂在草野,不在史書在人心。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後人銘記即不朽,活在人心變永生。

耀邦用他一生的實踐,演繹和詮釋了人生、人格、人心的全部真諦,在人們心中樹立了一座豐碑。

我這一生最大的幸運之一,就是長期在耀邦手下工作。我是受他影響和教育最多,精神上、心靈上受惠得益也最多的人之一。早先我對這一點感覺並不十分強烈,但隨時間的流逝,人生閱歷的積澱,這種感受就越加分明,越加深刻。

追隨耀邦的腳步,牢記他的教誨,以他的人生為標尺,以他的人格作典範,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是我的心願。

讓我們祈願耀邦憂國憂民之心在九泉之下能夠安寧。

願我們所有人、健在者、後來者都學習耀邦,把人生的路走好!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感謝司徒華 您培育了香港成為中國的良心

<轉載自201115 明報 論壇版 撰文:程翔>

2011年伊始,正值大家準備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時候,傳來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辭世的噩耗,對於孜孜於中國民主建設的人士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司徒華先生為中國的民主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六四」事件後,他組織了「黃雀行動」營救民運人士,從而為中國的民主運動保存了實力,並使之能在海外延續下去。海外民運發展雖然不盡如人意,但相對於大鎮壓後陷入低潮的大陸民主運動來說,海外民主運動畢竟還在努力地延續人民對民主的訴求。

為海外民主運動制定方針

司徒華先生為海外民主運動制定的「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的24字方針,一直成為海外民主運動的主軸。這個正確的方針,使香港的民主運動能夠擺脫來自左的(冒進主義)和右的(投降主義)干擾,使它成為大多數海外華人的共同認可的綱領。「六四」後在海外成立的民運組織各式各樣,但始終沒有如香港支聯會般能堅持20個寒暑。憑着這一方針,香港的民主運動,始終能端正自身的目標以及努力方向,使民主理念能深深在民眾心中扎根。從「八九」後在歐美的海外民運四分五裂可以看到,司徒華為支聯會制定的方針,對民主運動的健康發展具有决定性的影響。

20多年來,在司徒華先生的領導和堅持下,「六四」的燭光年復一年地燃燒下去。每年的維園追思會不但感動了全港市民,也啓蒙了整整一兩代年輕人。支聯會「薪火相傳」的計劃,決定了民主事業後繼有人。在華叔的培育下,一個植根於本土的民主力量正在茁壯成長、蓬勃發展。

新一代的民主戰士,跳脫「六四」、跳脫香港,把眼光擴大到整個中國「一黨專政」的頑疾。他們將對未來中國的民主事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最好的悼念就是落實司徒華的遺志

年復一年的燭光晚會,更感召了很多內地人民。近幾年來愈來愈多內地老百姓,專程來港參加六四的追思會,把香港悼念「六四」的信息帶回內地,從而突破信息的鐵幕藩籬。這對在大陸進行民主事業的朋友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精神鼓舞。這種活動模式已開始成為常態,最近在慶祝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素宴上,筆者就看到不少大陸朋友專程來香港參加慶祝。大陸人民逐漸認識到,在內地不能發出的聲音可以到香港來發表,不能出版的刊物,可以拿到香港來出版,不能得到的信息可以到香港來取得。無形之中,香港已經成為中國大陸的良心。而培育香港成為中國的良心,與司徒華及其戰友們20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分不開。

平反六四,革命尚未成功

司徒華先生對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在近四分之一世紀的中國無出其右。我們對他最好的悼念就是落實他的遺志:

平反六四,革命尚未成功;
建設民主,同志仍須努力。

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台北札記﹕不滿馬英九兩岸政策 北京趨硬

<轉載自201111日 明報 中國版 撰文:金柚子>

第六次陳(雲林)江(丙坤)會草率收場,讓外界覺得兩岸之間似乎出了什麼問題。跡象顯示,北京對於馬英九政府大陸政策相當不滿,未來對台談判要「放棄幻想」並採取主動策略,除非台方給予相當承諾或相對善意,否則不會輕易再給台灣好處。

陳江會草率收場

這次陳江會,有關投資保護協議與成立經合會均未談成,成立經合會在陳江會前台灣還抱有希望,但最後全部落空。會後兩岸同時宣稱「政治談判時機未成熟」,陳雲林與江丙坤還指出兩岸制度性協商的時間與次數要彈性處理,無協議可簽時也可不召開,原先半年開一次的陳江會默契明年初很可能被打破。

其中關鍵在於北京對馬政府態度轉趨強硬。兩年多來北京積極營造兩岸熱絡氣氛,從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以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談判等多項協議的「讓利」,都反映北京對馬英九的高度期待。五都選舉時北京刻意節制,不論馬英九談劉曉波、談人權、談軍售、談台灣國際空間,北京一概隱忍。

五都選舉國民黨勉強算贏,馬政府卻依然未對「一中」立場有所表示,對推動政治談判、軍事互信機制也意興闌珊,在軍購問題上則與美國互演雙簧,令原先支持對台灣採取懷柔政策的人覺得上當。

認為台灣得了便宜還賣乖

更嚴重的是,台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選後沒幾天提出「七項核心利益」說,其中民主、主權、生活方式等,皆屬老調重彈,但「對兩岸關係的未來,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一說讓北京覺得根本與民進黨「台灣自決論」同一調門。兩年多來的善意與隱忍,未得到馬政府相應回報,國民黨一邊從大陸口袋裏撈好處,一邊嘴上還佔便宜,是可忍、孰不可忍,北京態度因而出現轉變。

國台辦主任王毅上月在中山論壇上強調「和平統一,振興中華」是孫中山的理念,即是對馬英九發出信號。陳江會後馬英九接受專訪表達堅持「九二共識」,意圖亡羊補牢,但北京方面是否收貨,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