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

內地推全面基建 應對危機殺手鐧

<轉載自2021429 明報 社評>

中央財經委員會周二召開第十一次會議,主題是「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由於全面基建的內容,涵蓋機場、鐵路、港口、水利設施等,很易被理解為「鐵(路)公(路)基(建)」舊路數,令人擔心會否重蹈2008年放水「4萬億」的覆轍。不過,細看今次「全面基建」的指向及重點,會發現「全面基建」,既不限於傳統「鐵公基」項目,涵蓋面更廣,亦不同於近年興起的新科技、新材料等「新基建」,而是基建網的聯網、補網,產業鏈的強鏈、補鏈,不僅有短期刺激內需、穩定經濟增長之效,更為長遠應對各種國家安全危機風險提早佈局。

中財委會議的官方表述,對全面加強基建的定調,罕見地提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稱「發展和安全,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雙翼,互為一體,缺一不可,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基建提及的幾大領域,就包括「加強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升應對極端情况的能力」。會議聽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水利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的彙報,可見全面基建涵括範圍之廣。

毋庸諱言,「全面基建」推出的背景,正值內地經濟增長面臨嚴峻挑戰之際,經濟下行壓力已經接近前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一般預料第二季GDP增速較首季的4.8%更差,令今年經濟要實現增長5.5%的目標難度加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對中國經濟增幅的預測,從4.8%下調到4.4%。中財委會議召開前,內地股市連續兩天大跌,上證指數更跌破3000點心理關口。

不同4萬億「鐵公基」刺激內需兼強化安全

「全面基建」釋放的信號顯示,穩增長政策工具已紛紛出箱,正加快落地,有利於發揮基建的「加乘效應」,透過投資進一步擴大內需。今年首季,不含電力的基礎設施投資按年增長8.5%,成為經濟最大亮點之一。中財委會議強調,拓寬長期資金籌措渠道、加大財政投入,被解讀為「全面基建」唱主角,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前發力,對地方政府基建專項債網開一面,成為今年穩增長的着力點。會議召開翌日,A股就吹響反攻號角,「大基建板塊」領漲。

全面基建不等於「大水漫灌」,中財委會議提出的五條原則是:一是立足長遠;二是適度超前;三是科學規劃;四是多輪驅動,即發揮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國資和民資多方面作用;五是注重效益,既要算經濟帳,又要算綜合帳。

全面基建重在「全面」,很多項目甚至是改造國土空間佈局的百年大計,或是精準的拾遺補缺,既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穩定和安全;又可滿足人民群眾對城市高品質生活、美麗鄉村生活的嚮往。例如,城市基建中的「公共衛生應急設施」建設,就是針對疫情爆發以來,很多地方傳染病隔離檢疫設施的不足,建設常備檢疫場所;城市防洪排澇、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亦是對去年河南鄭州等城市雨災的人命傷亡作出反思。而發展城際鐵路網、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佈局建設一批支線機場、通用機場,意味更多的省區都有機會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有機場」。

多建機場拓新運河 經濟戰略雙重意義

全面基建一些項目已規劃多年,具有經濟戰略意義。上周,由國家電網發起,31家企業、高校及社會組織組成了「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創新聯盟」,將推進新能源、新型儲能、氫能綠色利用、電碳市場、電力需求響應等科技創新示範項目,預計總投入及產業帶動將逾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披露,未來3年將新建擴建機場達140多個,預計到2025年,民用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70個以上,但與美國兩萬多個機場仍差距巨大。中國2800多個縣,若每縣建一個通用(簡易)機場,每個機場1000米跑道投資需1億元,總投資就是2800億。上個月,有「世紀工程」之稱的廣西平陸運河項目,進入開工準備階段,這條全長約140公里的運河,連接西江幹流與北部灣海港,將是京杭大運河後,中國1000多年來修建的第一條人工運河,靜態總投資約680億元。

經過中美貿易戰,中央對安全與發展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透過俄烏戰爭,必令中央對未來地緣政治衝突,有了更深刻感受。從兩周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提出,到今次提出「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看得出中央為進一步強化疏通內循環,為未來外部危機挑戰,正在未雨綢繆。從國家安全角度看,通用機場戰時可作軍機備用機場,當鐵路公路遇襲中斷時,江河水運卻是炸不斷、打不垮的運輸大動脈,所以中財委會議斷言,全面加強基建,「對保障國家安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2022年4月14日 星期四

台海誰先打第一槍?

<轉載自2022415 經濟日報 欄名評論‧世情 撰文: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

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本來上周會帶領議員團訪問亞洲,順便也會跑去台灣訪問,但經中國外交部嚴辭批評其觸犯中國領土主權後,佩洛西突然以染上新冠病毒為由,延期訪亞及訪台。日後是否還敢訪台,不得而知,但有不少人認為,美國政府評估中國的反應後,也要戰略性地退卻,不會真的到台刺激中國。

我不認為佩洛西是怕了中國所以要退縮;更可能的是,美國政府正在使陰招,但出手不順利,隨時得不償失,所以要收回這一步棋,以後再作計較。

料美推動盟友制裁 遏華發展

美國要使甚麼陰招?美國的戰略可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其大方向是千方百計遏制中國的發展,延遲她超越美國國力的時間;這不是陰招,但究竟用甚麼戰術去達此目標,卻是陰之極矣。

從美國對俄不敢用兵,但卻推動其盟國或對俄不友好的國家發動全方位的經濟制裁,我們大可推斷,美國對華也是會採用近似策略;但這裏有個情況,美國若單獨制裁中國,恐怕傷得更多的是美國自己,從其對華貿易戰中一敗塗地的戰績,便可印證此點。

因此,若要制裁中國,便不能如特朗普般單幹,而是要一眾西方國家願意加入,這需要一個藉口。本來香港的黑暴及憑空捏造的所謂新疆種族滅絕可以做藉口,但香港黑暴分子搞得天怒人怨,不少港人也支持國安法實施,這次顏色革命難以為繼;至於新疆,50多個伊斯蘭國家沒有一個同意譴責中國,她們似乎根本不相信中國正在滅絕信奉伊斯蘭教的維吾爾人,所以西方這種宣傳,作用一樣有限。

剩下來的,便是希望中國統一台灣時,用的方法是軍事進攻,死的人愈多,便愈方便美國做宣傳。

181個與華建交國 同意一中

這仍有個難題,至去年12月,世上共有181個國家與中國建交,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的,只有14個叢爾小國;而與中國建交的最根本條件,便是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這181個國家全都同意這原則,那麼她們會有甚麼理由或藉口,反對中國收回台灣?

美國所能利用的藉口,不外乎是地區要穩定,若中國用武力,美國與西方親美的媒體自會像在俄烏戰爭中般炒作,把中國說成是欺凌弱小的強權;若中國按兵不動,此種炒作便炒不起來,若是台灣方面宣布獨立,或美國改為承認台灣,則中國幾十年來一早已聲明,這會被視為挑釁,中國必會動手,美國要煽動其他國家制裁中國,便顯得出師無名。因此,美國的戰術只能是挑釁中國開第一槍,接着乘機說中國是在沒有被挑釁的情況下主動出擊。

按此推斷,美國不會願意打第一槍,她只是想布一個局,這一槍一定是要中國打的。美國可以賣過期武器給台灣,但不敢賣先進武器,否則若台灣軍隊如阿富汗軍隊般,把武器送給中國軍隊,這如何是好?

佩洛西若被中國嚴辭譴責為挑釁的時候跑到台灣,就算中國立刻揮軍直攻台灣,也不易說挑釁方是中國,如此便達不到美國把其他國家推向制裁中國的戰術目標,所以佩洛西見沒有可乘之機而打退堂鼓,是十分合理。

拒受美挑釁 不戰而屈人之兵

在軍事上,近年中國領先世界的多倍音速彈道導彈之出現,以及擋無可擋、美國也未擁有的高音速遠程巡航導彈的試射成功,已經使中國有把握贏得台海之戰;但不戰而屈人之兵,永遠是更好的策略,中國在考慮的,是如何用最低的政治與經濟代價收回台灣,在美國預設的戰場上打仗,不合兵法,所以中國不會隨便受美國挑釁動手。

也許美國早已放棄了維持民進黨政權,只是把民進黨治下的台灣看成是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子。美國若不斷挑釁中國,希望其打第一槍,也有個危險:若是過分了,中國便大有理由,義正辭嚴的指出是美國及台灣在挑釁,形同她們已打了第一槍,就算立時揮軍採取行動也不為過,美國的挑釁陰招也湊不了效。

俄連環出招 美元霸權受衝擊

其實,美國就算盡其力量,對中國使用翻版對俄戰術,也不見得美國便能成功。美國將俄羅斯踢出SWIFT國際結算系統後,被俄連環還招,盧布滙價表現堅挺,中國及印度等大國都願意買俄羅斯的能源,而且國際貿易交易貨幣可以不用美元,直接衝擊美元霸權;更值得注意的是,願意跟從美國制裁俄羅斯的,只有48個國家及地區,其總人口不過是世界的八分之一。

由此可知,美國傾全力設局制裁俄羅斯,效果也有限,而且美國也損失甚大;若是制裁中國,我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但中國不受挑釁所惑,仍是最合理的策略。

西沙群島檢外國情報收集器 穗船東獲獎勵

<轉載自202241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廣東省國家安全機關周三(13)公布典型案例,其中廣州市的船東徐先生去年6月在南海西沙群島釣魚時,發現外國電子情報收集儀器。徐先生檢走儀器上船後不久,更遭外國船隻跟蹤10多小時,直至對方見徐先生接近解放軍海軍基地,才放棄並離開。

徐先生報稱,他當時在西沙群島離岸邊近30米處,發現一部10多厘米厚的立方體形狀裝置,上面印着外國標識、有防水外殼、且用特殊螺絲密封,不使用專門工具的話難以打開。徐先生檢走儀器後,一艘布滿天線的外國船隻隨即現身,並用小艇派出兩名男子交涉,要求徐先生歸還儀器。徐先生拒絕,並開船加速離開。

回到廣州後,徐先生自行拆解裝置,發現內藏電路主板、一張SIM卡和多個電池,裝置能向外界發射信號。經廣東省安全機關分析,涉事儀器是外國非法在中國境內海域收集情報的專用設備,可危害中國領土安全、海洋安全。目前,廣東省已向徐先生發出獎勵。

2022年4月9日 星期六

美副卿晤譚德塞 促允台參加WHA

<轉載自202241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主管管理和資源的副國務卿麥肯恩(Brain P. McKeon)8日在華盛頓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會晤,討論WHO的財務與改革,並敦促譚德塞允許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下個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並查清新冠病毒的起源。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在一份聲明中說,麥肯恩與譚德塞在會晤時,討論了該國際機構的可持續融資和優先改革項目。美國之音報道,麥肯恩還表達了致力於制定有關疫情的國際文書的進程、修訂《國際衛生條例》的持續努力、正在進行的對新冠起源的研究以及台灣作為觀察員加入WHA的問題。

台外交部昨發布新聞稿指出,美方致力推動台灣成為WHA的觀察員,外交部對此表達誠摯感謝。新聞稿又稱,台灣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分子及世界良善力量,有意願也有能力為全球性議題做出貢獻。中國大陸暫未對此作出回應。

上月31日,美國務院的有關官員與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等人在華盛頓就擴大台灣的國際參與等議題舉行會談,其中重點討論讓台灣參加下個月舉行的WHA的問題以及參與國際民航組織。

稱須「改變現狀」震懾 胡錫進倡對台「禁飛」

<轉載自202241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已因感染新冠病毒延後亞洲行程,包括可能訪問台灣。但事件並未平息。

稱譴責大規模軍演沒用 倡派戰機飛越台灣宣主權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指出,中國大陸仍必須採取有「改變現狀」意義的行動震懾住美台。他主張,大陸應對台灣實施「禁飛」,禁止飛機飛出和飛入台灣,或派遣大陸戰機飛越台灣以宣示對台主權。

胡錫進8日深夜在個人微博發文表示,佩洛西推遲亞洲之行,她可能訪台的危機也暫緩上演,但並沒有消除。認為美國破壞一個中國原則、利用台灣問題「搞」中國的戰略是既定的,且有加碼行動的趨勢。他稱,「我們抗議、譴責,甚至舉行比通常規模大一點的軍演都沒有用」,因此中國大陸可關閉台灣上空,實施「禁飛」的主張,亦即禁止飛機飛出和飛入台灣島,或者大陸戰機飛越台灣島。「這些都是對台行使主權、將台灣上空當作中國領空加以管控的實質舉措,具有在台灣問題上里程碑甚至劃時代的意義。」胡錫進認為,大陸唯一能阻止「台獨」的,就是不斷增長的軍事力量和敢戰的決心。中國大陸必須通過提高軍事壓力,朝着統一的方向也採取有「改變現狀」意義的行動,才能產生真正的衝擊力,震懾住美台。

俄烏戰况令美國心雄 警惕亞太代理人戰爭

<轉載自202249 明報 社評>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前日新冠病毒測試陽性,令其亞洲之行要押後。她「中招」的消息,在她有意訪台的消息曝光數小時後公布,令人揣測背後有中美博弈的影子。綜合近期美方的涉台言行及其亞太地區的舉動,乃至北約全球化的動向,可見俄烏戰事的膠着,似乎增強了美國全球戰略的信心,覺得自己有同時應付歐亞兩場危機的能力,有在中國周邊操弄「代理人戰爭」之勢,隨着國會中期選舉的臨近,美國在台海、南海、東海等周邊地區生事的危險與日俱增。

美中期選舉臨近 台海將危機四伏

在美國政壇法律地位排第三的佩洛西(Nancy Pelosi),據報計劃在訪日之後,周日(10日)到訪台灣。當日為美國的「台灣關係法」立法43周年,佩洛西此行,是彰顯美國國會對台支持。這將是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25年來首次訪台,1997年,時任眾議院議長金里奇(Newt Gingrich)曾經訪台,但他與時任總統克林頓分屬不同政黨,那次訪問被視作美國黨爭的延續,而佩洛西與現任總統拜登均為民主黨人,她的訪台計劃,既有中期選舉的國內政治考量,亦是美國藉「台灣牌」挑釁中方的最新一步。

對於佩洛西計劃訪台,北京十分重視,外交部、國台辦分別出言警告,外長王毅更在同法國總統外事顧問通電話時,專就此事表達「嚴正立場」,稱佩洛西此行「將對外發出極其危險的政治信號」,警告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作出堅決反應」。在佩洛西確診消息公布後,駐美大使秦剛仍與美方交涉,要求取消其訪台計劃。

佩洛西巧合「中招」,暫時消弭了台海一場重大危機。但美國中期選舉將至,未來數月台海仍危機四伏。北京一直宣稱,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最敏感、最核心、最關鍵的基石性問題,但美國長期在這一問題上採取「切香腸」策略,逐步逼近中方底線。就在佩洛西訪台消息傳出前,美國批准對台出售總額9500萬美元的軍事技術及相關設備,主要是「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的訓練、支援服務。從2009年至今,美國已經累計對台軍售逾300億美元。

愈來愈多的美國官員近期將台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在眾議院的一場聽證會上,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在被問到若台灣遭「威脅」,美國是否會採取類似對俄羅斯的制裁行動時稱,「當然……你們不應該懷疑我們在其他情况下採取同樣行動的能力和決心」。美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在一場公開座談會上聲稱,「毫無疑問,中國正在關注烏克蘭的局勢記筆記,並從中學習」,所以美國支持台灣強化自衛能力的承諾不能鬆懈。

台灣問題之於中美的意義截然不同,對中國來說,事關領土主權核心利益,不容有失;對美國則僅是第一島鏈的一環,雖重要卻非致命。因此,美方近期操弄台灣牌,逐步挑戰中方底線,甚至挑動北京出手,頗有「攻其必救」的意味。烏克蘭戰爭,美國不用落場,就削弱了俄羅斯國力,獲益極大。華府很可能食髓知味,在台海複製烏戰模式,美國出錢、台灣出人,讓大陸出血,把中國也打成第二個俄羅斯,以此打斷中國現代化進程,維持美國的世界霸權。

美雙拳打擊中俄 欲台海複製烏戰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對於中國在俄烏戰爭立場的批評,近期出現微妙變化,從戰事初起時呼籲中方譴責俄方、離間中俄關係,變為近期逐漸將中俄綑綁譴責,營造「邪惡軸心」輿論,將烏戰與台灣聯繫起來。這種變化,或是由於俄軍在烏克蘭戰事陷入困境,令美國政治精英從阿富汗潰敗的沮喪中,重新激發政治雄心,傲慢地認為美國能在歐亞同時應對中俄兩大勁敵,遂由以往對中俄一打一拉、各個擊破的策略,調整為雙拳出擊、一體打擊,這也是美國在中國周邊的亞太地區近期動作頻頻的原因。

 除台灣之外,中國周邊還有東海、南海、朝鮮半島等熱點,可為美方策動「代理人戰爭」所利用。拜登上月邀約的與東盟領袖峰會雖未開成,但白宮亞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近日聲稱,每個月都與東盟各國大使交流,仍希望峰會春天能夠開成;距離菲律賓的總統大選還有不足一個月,昨日結束的菲律賓與美國聯合軍演,規模有史以來最大,菲新總統上台後,南海會否再生波瀾,引人矚目;北約組織(NATO)在東擴後,啟動了全球化步伐,本周首度邀請澳、紐、日、韓4國出席外長會議,明顯劍指中國;而澳英美安全伙伴(AUKUS)周二宣布,將聯手研發高超音速導彈;韓國新總統亦宣布,有意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對話(QUAD)機制;美國更有意籌組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另起爐灶,取代中國申請加入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在經濟上圍堵中國。所以,未來一段時間的亞太地區,料將險象環生,身處其中的香港,要準備好迎接可能的驚濤駭浪。

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

美軍:護台承諾不能鬆懈 台學者:美似推動武統

<轉載自20224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俄烏戰事引發台海安全聯想,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周一(4)表示,中國勢必從中借鏡學習,但可能「犯台」時間難測,強調美國履行防衛台灣的承諾不能鬆懈。有台學者稱,美國才似是推動武統台灣。

帕帕羅(Samuel J. Paparo)與多位來自印太區域國家的駐美記者座談時說,中國密切關注俄烏情勢,試圖從中借鏡學習。他說,要看他們學到多少,但北京將依此做調整,積極提升軍力。帕帕羅認為很難預測解放軍攻台時間,稱若台海爆發戰爭,要靠全面性努力才能在戰場上從頭到尾防禦。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石之瑜在中評社發表專論指出,俄烏戰爭的教訓,讓美國看到台灣更具戰略角色的潛力,他認為「武統台灣雖還不是中國的政策,卻似乎是美國在推動的政策」。所以,推論美國各種鼓勵台灣「主權獨立」的戰術都將會上場。他指出,因為武統才能使解放軍陷在台灣,因為解放軍比俄軍更不能傷及無辜,在面對有效抵抗時更加難推進。

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

美台官員華府開會 擴大台灣國際參與

<轉載自20224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國務院於當地時間周五(41)公布,台美官員前一天在華盛頓召開高級別工作會議,針對擴大台灣國際參與,討論推動台灣參與下月舉行的世界衞生大會(WHA)。台灣的外交部周六(42)表示,這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台美首次舉行的實體雙邊會談。

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在台協會(AIT)和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周四(331)在華盛頓舉行工作會議。台外交部主任秘書徐儷文率領國際組織司司長吳尚年等人赴美與會,台駐美代表蕭美琴、美國國務組織事務助理國務卿西森(Michele Sison)等人亦有出席。

會上聚焦討論台灣作為觀察員,參與下月2228日召開的第75屆世界衞生大會的機會,以至參與聯合國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可能性。雙方亦談及擴大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策略及方法,除了公共衞生和民航安全,議題亦涵蓋打擊跨國犯罪、經濟合作、民主治理等。

台外交部表示,今次會議充分展現台美堅若磐石的強韌伙伴關係,感謝美國對台灣的堅定友誼與支持。

美方在會上肯定,台灣在全球疫後復甦多邊合作可扮演建設性角色,重申將繼續支持並協助台灣拓展國際空間及對全球關注議題作出更多專業貢獻。

華駐美使館談台問題 稱分裂與反分裂鬥爭

<轉載自20224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早前投稿美國媒體,借烏克蘭局勢來談台灣問題,稱台灣未來須以和平民主方式決定。中國駐美大使館1日在美媒發布信函,稱台灣問題不是「民主對抗威權」的問題,而是分裂與反分裂的鬥爭。

《華盛頓郵報》324日刊登蕭美琴〈烏克蘭對台灣的啓示:我們必須對抗威權主義〉的投稿,指不論中國大陸當局對台灣提出何種主張與威脅,台灣在任何時候都不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是鋼鐵般的事實,台灣未來必須以和平民主方式決定。

據中國駐美大使館官網,大使館雙邊處負責人朱海權就此致函《華盛頓郵報》嚴正回應,信函主要內容刊登在《華盛頓郵報》41日評論版。該函稱,蕭美琴「借烏克蘭局勢拋出一系列妄圖改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的謬論」,指出烏克蘭是主權國家,烏問題是主權國家間的衝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

該函表示,台灣問題不是「民主對抗威權」的問題,而是分裂與反分裂的鬥爭。用「民主」和「威權」把兩岸割裂開來,為台獨尋找藉口,這才是對台灣人民真正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