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西沙海軍沙灘種出蔬菜


<轉載自2020531 明報 加東 >

解放軍海軍駐西沙永興島某部聯合重慶交通大學科研團隊,借鑑沙漠試驗田種植經驗,將鹽堿沙灘變成「良田」,經4個月摸索,研製出可以和珊瑚沙混合的粉末植物黏合材料,成功改造出適合蔬菜生長的「沃土」。

海南省三沙市永興島試驗田530日獲得豐收,半畝沙灘收穫小白菜、生菜等7種蔬菜1500多斤。過去官兵靠人力背土開闢的「巴掌菜地」將擴大,有望解決駐島礁軍民的吃菜問題。





















2020530日,三沙市永興島試驗田獲得豐收,半畝沙灘收穫小白菜、生菜等7種蔬菜1500多斤。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大陸發展進步決定兩岸關係走向

<轉載自2020528 大公 國版 欄名:隔海觀瀾 撰文:朱穗怡>

這是一個講究實力的世界。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在「台獨」的死路上瘋狂前行,並選擇美國為靠山來對抗中國大陸,顯然是因為台當局認為美國的實力比中國強,民進黨可以在美國的「保護傘」下進行「台獨」分裂圖謀。然而,中國大陸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外資銀行預料中國將在幾年後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中實力,此消彼長。台當局顯然是站錯隊了。正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而大陸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成就為推進兩岸統一進程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解決台灣問題,說到底是綜合實力的較量,不但是大陸和台灣之間的實力較量,更是中國大陸與美國的綜合實力較量。自台灣問題產生以來,中國大陸、台灣、美國三方力量對比形成了台海形勢的基本格局。在這個基本格局中,大陸方面的實力不斷發展壯大。以經濟實力為例,祖國大陸GDP同台灣相比從1992年最低時的2.2倍,到2018年已擴大到近23倍;2018年祖國大陸GDP增量超過台灣GDP總量的兩倍。去年全國各省GDP排行榜中,台灣只排到第九位,前面八位依序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由此可見,大陸綜合實力已經大大地、不可逆轉地、全面地超過台灣。

然而,由於中國與美國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實力差距,而且華府把台灣當作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向台灣提供所謂「安全保護」,導致台灣方面仗着有美國撐腰而拒絕與大陸進行和平統一談判,民進黨當局甚至肆無忌憚地大搞「文化台獨」、「修法台獨」。但不少兩岸專家都認為,這種狀態終究是要結束的。當中國強大到足以使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的顧慮大大增加的時候,發展到完全可以抵禦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的時候,「台獨」勢力就將失去外國干涉勢力的保護,祖國統一將迎來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極大提升,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從根本上決定着兩岸關係走向。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隨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安排的推進,祖國大陸將不斷增強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力、吸引力,不斷增強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牽引力、主導權,我們將不斷向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目標邁進。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終結。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從海洋公園看香港的黃昏


<轉載自2020526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阮穎嫻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


去年我寫過一篇〈香港的黃昏到了嗎?〉(20191119日,《明報》),黃昏,原來話咁快就到了。所謂黃昏,是還有尾水,但尾水還食到嗎?

撇開政治不說,只論管治表現,近20年香港的發展很多方面都叫人失望,房屋建不夠,地產賺大錢但很多市民無法安居樂業;很多過時的事物沒有進化、清理、與時並進,使整個城市發展落後,以下用近來炙手可熱的海洋公園案例分析。

不求上進攤大手板要錢 態度惡劣

上兩個星期,海洋公園董事局自己經營不善,問納稅人要錢態度惡劣,近乎勒索式的要求,「你畀就畀,唔畀就執笠,而且執笠與否也是你埋單」,是名副其實的「攬炒派」。

他們的態度,是經濟學裏的軟性預算約束(soft budget constraint)造成。一個機構,如果知道自己經營不善陷困難,政府會出手相救,就不如從一開始就hea做,國企如是、基建工程如是、公營機構如是,然後管理層花紅袋袋平安。原來所謂的預算約束很有彈性,超支蝕錢就會成平常事。管理層辭職後又是一條好漢,去別處謀事,剩下爛攤子香港人埋單找數。萬一拿到錢,又可以chill多陣,再叫救命。

其實海洋公園已經是過時的產物。1970年代建成的海洋公園,也許符合當時潮流,在2003年受打擊後食旅客水,旅行團如水傾倒而至,業績反彈並持續有盈餘。盛智文搞活動慶典搞得有聲有色,每年萬聖節很多青年會去一次甚至多於一次「海洋公園哈囉喂」,將主要做日間生意的主題樂園的容量用盡至深夜,每年羅蘭飾演龍婆的廣告印象深刻,非常本土在地,口碑遠勝競爭對手迪士尼。

定位競爭力不足

2015年後,海洋公園開始虧蝕,財務顧問說主要是客量下跌。看年報,遊客量由2013/14年度的700多萬人次,跌到每年不足600萬,但人均收入由約260元上升到304元。主題公園如無新意,遊客不會輕易回頭,東京、大阪的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城,很多視日本為家鄉的香港人幾年也去不到一次。後期南港島線建成,方便得很,還不能吸引遊客,是外在形勢與內部經營手法的問題。

跟管理及投資過主題樂園的生意人談過,他拜訪了世界各地的主題樂園,發現很難賺錢,最賺錢的是賣周邊商品。哈利波特的魔法棒,就一條膠而已,再加包裝,賣42.95美元,品牌很值錢,一條膠已經是入場門票的價錢了。有極受歡迎的卡通人物及超級英雄人物幫忙托起樂園人均消費才成,所以迪士尼贏的是整條文化產業鏈,不單靠經營樂園。

海洋公園有什麼?威威司令。威威是隻穿著水手衫的海獅,大概無人會用樂園門票的價錢買一隻回家,還有朋友說覺得牠的間條衫像「監躉」。其實海洋生物被困在海洋公園裏,天天要「返工」,一天幾場表演,倒像窮忙的香港人,是現代奴隸。

亞洲地區進步很快,鄰近地區很多吸引的類似景點,廣州、珠海長隆度假區有動物園、水上樂園、海洋館、馬戲、機動遊戲(這部分敢不敢玩是一件事),離香港不遠。根據政府高官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邏輯,大灣區內不應互相競爭。那些基層小孩沒海洋公園就沒地方去的論述根本站不住腳,因為海洋公園本來就很貴,要權貴資助的話去長隆也就一樣。至於中產常說,有錢就飛日本,但除了日本,台灣桃園將開設橫濱水族館海外分館,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園規模大、建築宏偉,香港要追,實在有點難。海洋公園已是結構性虧蝕,無扭轉敗局的計劃,倒不如放棄,把資源用來做更好的事。

起樓極佳地點

商業角度看,那幅地做動物園機會成本太高了。美國有很多主打機動遊戲的主題樂園,還有水上樂園,地不值錢,佔地很廣,但近年也有財困問題。海洋公園那幅地,已是熟地,有水有電,不用砍樹做基建;有鐵路接駁,交通方便,而且是港島,回中環金鐘上班極快;還有海景,用來建樓極好。

雖然受《國安法》打擊,股市大跌,未知樓市走勢,但未來5年私樓供應嚴重不足,若以國際可負擔樓價的標準來說建多多也不夠;公屋因為低於市價極多,所以永遠無可能足夠。如果夠地,就不用「明日大嶼」計劃。如果不夠地,明日大嶼遠水也不能救近火,一拖再拖最快恐怕要10多年後才建成。再加上親共派認為有了國安法,香港繁榮安定可持續;照他們的看法,樓價有上升壓力,更加要多建房屋。

保育動物還是要動物OT

劉鳴煒話要回歸「初心」,着重保育與教育。首先,熊貓本來就不是住在「海洋」,堅持在「海洋」公園養熊貓是初心嗎?隨着時代進步,西方逐漸認為把動物關着並不人道。以前有海洋公園海豚疑似自殘的報道,外國有海豚自殺的案例,專家也曾因海豚加班促請海洋公園停止圈養。已經捉了回來的動物不能回歸大自然就算了,動物住在自然環境就不要打擾,反而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力更大,把海填了然後建個水族館,於事無補,與非禮女性後捐款到護苗基金一樣諷刺。

大熊貓盈盈樂樂多年無所出,平時要「上班」、「被凝視」,心情不好;今年閉館,牠們就交配。我不知香港的熊貓是否特別慘,但香港人的性愛次數及滿意度在以往的全球或亞洲區調查裏都是偏低,所以也不會憐憫盈盈樂樂的情况。

如果要保育,可以保留一小部分,其他的就算了吧;又或者將其保育事業遷移到其他地方,反正學校是預約用校巴送學生去參觀的,地點相對於物業市場實在不太重要。若「初心」是教育和保育,但遊樂設施不能長遠地自負盈虧涵蓋保育部分,就應將遊樂部分切掉,而不是用錢去救。

園方賺錢時當動物是搖錢樹,無錢要人救時用動物作要脅,然後說自己愛護動物;跟香港被當作搖錢樹,現在又變國際人質,然後大家都說愛香港,情况是一樣的。如果說海洋公園宣揚香港精神,那大概是威威司令的「現代奴隸」、盈盈樂樂的「上班不生育」以及「海豚加班」精神。

海洋公園因沙士衝擊蝕錢,再食國內團加自由行的水,今時今日這些優勢都沒有了,放眼亞洲區,仍然有競爭力嗎?海洋公園跟被稱為「因航」的國泰、不派息只剩下30多元的匯豐、跌淨個幾私有化的利豐,都是香港黃昏的寫照。

2020年5月23日 星期六

對台反獨促統 報告首刪「和平」字眼 未提九二共識 學者:北京反獨為先

<轉載自202052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昨日(22日)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談及兩岸關係時,李克強表示要團結台胞反對和遏制台獨、促進統一,並未提及此前6年均有寫入工作報告的「九二共識」,也沒有以往報告中出現的「和平」字眼。學者表示,這說明大陸政府將「反台獨」視為工作重點,但不代表對台大政方針有變。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行徑;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反對「台獨」、促進統一,「我們一定能開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報告涉及兩岸關係部分不到百字,未提「九二共識」,亦不見「和平發展」、「和平統一」的字眼。回顧過往報告,時任總理溫家寶2013年在政府工作報告稱,「我們要堅持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在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此後李克強亦年年在報告中提到「和平」,包括「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台海和平穩定」等。

陸委會:維護台海穩定現狀

台灣陸委會昨回應表示,台灣人民堅定拒絕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現狀的「一國兩制」,是台灣的原則與底線;並強調台政府的兩岸政策立場明確一貫,依照憲法、「兩岸條例」處理兩岸事務,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現狀。台灣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昨對台媒表示,未來大陸的工作重點是「反獨為先」,一方面對民進黨要反獨,對台灣人民要繼續融合,是「反獨促融」。

林泉忠:陸或軍事懲罰 有別武統

台灣中央研究院前副研究員、兩岸問題專家林泉忠對本報表示,胡錦濤時代是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習近平時代則講求「實力主義」,兩岸要融合發展。今年政府報告中刪除「和平」,有可能是試一下台灣反應,同時不排除未來對台更強硬,甚至軍事懲罰,但他不相信未來會出現武統,「懲罰和武統不是一個概念」。他認為現在大陸對香港這麼強硬,也包括做給台灣看的因素。

內地專家:國民黨對九二共識也動搖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對本報稱,他認為今年提到「堅持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中已包含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並不是特別狀况;此前報告年年提及「九二共識」,代表大陸督促台當局回到這一立場。張認為,現在不僅民進黨,國民黨也對「九二共識」立場有動搖,故大陸把重點放在反獨促統,反映形勢有變。

遲來的「決定」


<轉載自2020523 明報 加東版 欄名:北京聞風 :鍾鳴九>

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全國兩會甫登場,一個關於香港的「決定」引發強烈關注。於筆者看來,這是一個遲來的「決定」。全國人大擬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作出決定,並不令人意外,在情理之中。

消息人士透露,該決定草案並非越俎代庖,藉此替代23條立法。香港特區仍應按照《基本法》有關規定,適時進行本地立法。

同時,這也是一個艱難、審慎的決定。做了充分研商和準備,是根據新形勢作出的制度安排,於法有據,旨在落實憲法和基本法,推進「一國兩制」可長可久。維護國家安全是中央事權,也是國際慣例,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包括美國,皆有類似安排。

回歸23 23條未「落地」

香港回歸將滿23年,但基本法第23條仍未「落地」。自行立法,落實三「禁止」,維護國家安全,是特區的憲制責任。應有之義、必盡之責,卻被反對派曲解、污名化。香港社會甚至瀰漫一種談23條立法屬於禁忌的氣氛。不能不說,這是憾事。

當年,鄧小平先生就「一國兩制」、基本法起草發表一系列主張,具前瞻性。比如他強調「一國兩制」不是權宜之計,中國的主體必須是社會主義;他指九七後必須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港;保持中央的某些權力,對香港有利無害;還是允許罵,但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那就非干預不可,等等。

中央出手,有迹可循。近年來,香港發生許多事情,特別是去年的反修例風波,「黑暴」、「攬炒」、「港獨」等極限挑戰「一國兩制」底線的言行,大行其道,造成巨大破壞,如今在疫情下亦有復燃迹象。中央不可能坐視,任由本土恐怖主義亂港。

香港「欠國安一個說法」,此聲音時有所聞。有專家稱,北京一直對香港進行相關立法保持耐心,但事與願違。2003年七一遊行、2014年佔中,至去年反修例示威,愈來愈顛覆外界對香港的好印象。

去年10月底,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相關決定,以較大篇幅談到香港,明指「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這是一個信號。

政協央視建制團體群起行動

近日,央視罕見地播放紀錄片《另一個香港》,講述反修例風波的經過。而在本港,由建制派團體就23條盡快立法發起的簽名活動,聲稱已獲逾百萬個聯署。兩會召開之際,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發出冀中央盡快補香港國安漏洞的呼籲。

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必大驚小怪。因為中央出招是為了「一國兩制」這一最大公約數能走下去,「行穩致遠」。

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分析蔡英文就職演說:見務實亦見強硬

<轉載自2020522 明報 撰文:趙致洋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政治及國際研究學系博士候選人、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訪問研究生>

台灣蔡英文總統挾着年初歷史性的817萬得票,並首次有直選總統第二任民望高於第一任的情况下,再就任總統,外界都猜測在兩岸關係上會否有新動作,作為蔡英文總統任期的政治遺產,早前更傳出消息指有意成立「民共平台」作為兩岸溝通的平台,雖然總統府馬上否認,但也多少令人對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兩岸內容有所期待。

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公共外交」

然而,閱畢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有極大部分的篇幅都專注在闡述發展台灣的內政,包括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產業發展策略」、發展社會安全網、強化國家體制達至民主深化等,這些內部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正是上一任期蔡政府面對最複雜的問題,例如因為2017年時修正《勞動基準法》及同婚議題的立場,導致2018年地方選舉的重創,蔡英文何以要自揭自己的傷口?

答案可能就落在這次剛好在選舉之後的新冠疫情。這次疫情為民進黨政府提供了他們做夢也沒辦法想到的大好機會,就是讓世界看到台灣的獨立性。不論是成功防疫的經驗向各國分享,還是在4月時力推的「口罩外交」,都讓世界各國看到台灣在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上的重要性和貢獻,包括過去較少處理台灣議題的國家、地區,例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首次公開感謝「台灣」的幫助。正如蔡英文就職演說中所言,在這次疫情中,台灣出現在全世界的各大新聞媒體上,不少國際傳媒更直接稱呼台灣為「國家」,正是台灣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公共外交」的印證。

利用「中華民國」體制 豐富「台灣」認同

事實上,民進黨經過首次執政的教訓,明白到不能只依靠挑釁北京來操作反中情緒,並藉此增加台灣人的身分認同。蔡英文上台後致力豐富台灣認同的內涵,除了推動各種內政的改革外,亦在2018年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正視過去中華民國歷史上威權時期政府所作的不公義行為,希望還原真相和促進社會和解,處理轉型正義的問題便是處理中華民國與台灣的關係的第一步。後來蔡英文更喊出「中華民國台灣」,逐步把「中華民國」這個國號套用到「台灣」這個地方上,就職演說上也有出現一次,可以預期未來會更為流行,亦是為方便各國的稱呼。當然過去有很多民進黨人都不能接受「中華民國」,認為它是威權時代黨國體制的象徵,但現時蔡英文利用「中華民國」的體制來豐富「台灣」認同的這一招,實際上在建立台灣這一個「國家」,亦是相對務實的一着。因此,未來4年蔡政府推行的各項改革都應該放在這個大脈絡裏看。

留空間讓兩岸未來4年有博弈餘地

從這個角度去看總統就職演說的兩岸論述,一方面看到蔡英文的務實色彩,但同時間亦看到其強硬的一面,等着北京在後疫情的國際形勢中去回應。在務實的一面,她再次重提「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四大原則,重申會「持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表示出維持現狀的意願,不會單方面走向「法理台獨」,並再次伸出願意對話的橄欖枝。可是在強硬的方面,除了明確表示不會接受「一國兩制」,更重要的是在這次的就職演說中,蔡英文並未有如2016年時再次提到有關「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這明確表示拒絕接受北京所開出有關「九二共識」的「一中框架」。但除此以外,兩岸關係在整篇超過80段的就職演說中只佔4段,可見蔡英文還是留有相當的空間讓雙方在未來4年有博弈的餘地,也令北京政府需要重新審時度勢。

對港政策恐難有作為

1月的選舉中,蔡英文因着去年初的「習五點」及下半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所造成「芒果乾」(亡國感)的氣勢,獲得歷史性得票。但在差不多半小時的就職演說中,未有再提及香港或「反送中運動」,延續在選舉後對香港的消極態度,和選舉前的積極支持形成強烈對比,這恐怕亦是政黨政治的現實。即使時代力量黨團早前提出要在立法院修訂《港澳關係條例》去明確尋求政治庇護的程序,民進黨作為立法院內的最大黨也未有作出相關的回應,加上早前蔡英文已明確拒絕訂立《難民法》,令大多去年因「反送中運動」而到台灣的香港抗爭者缺乏正式申請庇護的渠道,只能依靠個案的形式處理。隨着蔡政府的施政核心轉向內部改革及建立台灣認同的內涵,處理兩岸關係上都會以台灣本身的利益為先,對港政策恐怕難有作為。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兩岸關係歷史轉折點 看蔡英文更要看美國


<轉載自2020521 明報 社評>

台灣「520」就職典禮,蔡英文宣誓展開第二個總統任期。國際形勢風起雲湧,中美鬥爭愈演愈烈,台海成為衝突熱點,蔡英文就職演講,兩岸關係表述未有新說法,隻字未提「九二共識」,兩岸冰霜難融,僵局無望打破,未來4年台海形勢會否惡化,還看中美鬥爭大局,以及台北當局會否進一步走向「法理台獨」,蔡政府對外有何操作、立法院修憲委員會有何動作,北京將密切留意。中美軍事動作頻頻,蔡英文提出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意味軍事戰略更強調反擊反制,並非單純防守。蔡英文形容「兩岸關係正處於歷史轉折點」,未來究竟轉往哪裏,令人關注。

美卿賀就職挑戰北京 蔡英文不提九二共識

比較2016年及2020年兩次就職演說,蔡英文首次演說,尚有含糊提及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然而昨天的演說,蔡英文已完全不提這個「歷史事實」,只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方針,以「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目標是維持台海和平穩定。蔡英文又強調,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

蔡英文上台以來,兩岸關係陷入僵局,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看在北京眼裏就是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莫說政府間對話接觸,台海未來能否保持和平穩定也是疑問。昨天大陸國台辦回應蔡英文就職,一開始便重提民進黨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又指台灣一些政客「以疫謀獨」、「加緊勾連外部勢力破壞台海和平」,有台獨分子更圖謀「法理台獨」,形容當前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未來4年兩岸僵局難有突破,局勢沒有進一步惡化已屬萬幸。

兩岸形勢複雜,關鍵在於美國因素。中美鬥爭白熱化,華府變本加厲打「台灣牌」,台北能否保住現有「邦交國」,也得看美國幕後操作。蔡英文表示,今後會積極尋求參與國際組織,能否如願取決於華府支持力度。近年華府避談「一中」立場,同時不斷提升美台關係,隱然在搞「雙重承認」,美軍艦艇多次駛經台海,美台官員互訪層次愈來愈高,安排愈來愈「官式化」。蔡英文昨天宣誓就職,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高調發聲明祝賀,是美國國務卿首度公開祝賀台灣總統就職,政治意義更是非比尋常。

當年陳水扁總統曾被華府視為麻煩製造者,此一時彼一時,近年中美關係由合作走向全面對抗,無論兩岸還是美國,不時有人談論戰爭的可能。華府支持蔡英文政府,利用台灣問題不斷打擦邊球挑戰北京,台北當局也配合美國的對華政策,不過中美一日未到全面攤牌地步,華府亦未敢去盡,以剛過去的世衛大會為例,美國不斷發動盟友支持台灣參與大會,卻又不願出頭正式向世衛提案,事情最終以台北當局向世衛遞信抗議未獲邀請與會作結。北京紅線清晰,台灣獨立必釀戰爭,屆時華府會否力挺卻成疑問,蔡英文必須審慎行事。

台北推動修憲成變數 美錯判形勢可釀戰禍

蔡英文未當上總統前,已主張修憲廢除考監兩院,以及降低修憲門檻,今後4年是實現願望的機會。連日來,多個台獨團體紛紛要求蔡英文修憲推動「法理台獨」,去除憲法「一個中國」相關架構和條文。蔡英文演說提到,立法院將成立修憲委員會,就「制度、人民權利、各項憲政改革議題」等展開討論,惟同時強調修憲仰賴全民「形成共識」,目前只會先針對朝野有共識的18歲公民權,作為修憲提案「第一步」。這個「第一步」爭議不大,北京密切留意的是下一步為何。

早前有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憲法增修條文前言》,刪去「國家統一前」的字眼,引來軒然大波,民進黨高層劃清界線,提案最終撤回。事件反映民進黨高層明白,推動「法理台獨」後果可大可小,然而修憲問題始終是未來兩岸關係一大變數。經濟方面,蔡英文提到未來會把醫療、能源、糧食等重要產業鏈留在台灣,確保自給自足,這某程度是疫下世界各地大趨勢;演說重申新南向政策,亦不叫人意外。真正令人關注的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生效期今年屆滿後,蔡政府會否放棄這項幫台商節省關稅超過2000億元新台幣的協議。

蔡英文提出改革防衛事務,包括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反映台北當局有意調整軍事策略,在「守島」之餘,也要有反制攻擊力,然而兩岸軍力懸殊,台北提升「不對稱戰力」亦難改變軍事天秤,美國這個軍事後盾是否可靠,仍是關鍵所在。台海形勢風雲詭譎,台獨活動能走多遠,實際由華府幕後決定,不是台北當局可以話事。疫情導致國際環境出現變化,如果華府錯判形勢,認為可以利用台灣問題打擊中國,低估台獨引爆戰爭風險,未來數年台海形勢有可能急轉直下。

Tsai Ing-wen's inauguration

TSAI ING-WEN was sworn into her second term in Taiwan's presidential inauguration ceremony on May 20. With a storm brew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and rivalry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gaining intensity by the day, the Taiwan Strait has become a tinderbox. Tsai did not come up with a new position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her inauguration speech, and there was absolutely no mention of the ''1992 consensus''. It is unlikely for the frosty cross-strait relations to thaw and the deadlock to be broken.

The cross-strait situation is complex because the crux of the matter lies with the US. As Sino-US rivalry is intensifying, Washington is playing the ''Taiwan card'' even more recklessly. It also hinges on the US's operations behind closed doors whether Taiwan can keep its allies. Tsai said that she would actively seek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Whether she can get her wish also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support from Washington. In recent years, the US has avoided the ''one China'' stance but kept upgrading US-Taiwan relations, giving the impression that it is playing a ''double recognition'' game. US warships have sailed through the Taiwan Strait repeatedly, while US and Taiwan officials have been visiting each other at higher levels and with increasingly ''officialised'' arrangements. When Tsai was sworn in yesterday (May 20), US 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 issued a congratulatory statement in a high-profile manner. That was the first time a US Secretary of State had openly congratulated a Taiwanese President's inauguration. The political overtones are extraordinary.

While former Taiwanese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was regarded by Washington as a troublemaker, times are different now. In recent years, Sino-US relations have shifted from cooperation to full-on confrontation. There is talk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war not only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but also in the US. Washington, which supports the Tsai administration, has not stopped using the Taiwan issue to flirt with Beijing's bottom line, while the Taiwan authorities have also been cooperating with the US in its policy towards China. However, as long as China and the US are not facing a showdown, Washington will not dare pursue such a policy at full throttle. Take the recent World Health Assembly. Though the US had been motivating its allies to support Taiwan's participation, it was reluctant to submit a formal request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The matter ended with the Taiwanese authorities protesting to the WHO against its refusal to invite Taiwan to the assembly. Beijing's red lines are clear. If Taiwan seeks independence, war will definitely ensue. It is questionable whether Washington will throw its weight behind Taiwan when that happens. Tsai must act with prudence.

Before Tsai became President, she had proposed amending the constitution so as to dissolve the Examination Yuan and Control Yuan and lowering the threshold for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The coming four years will give her opportunities to do so. Recently, a number of pro-independence groups have demanded that Tsai amend the constitution to push for Taiwan's ''legal independence'' and remove frameworks and clauses about ''one China'' in the constitution. In her speech Tsai said that the Legislative Yuan would set up a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committee for discussion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civil rights and various issues concerning the reform of the constitu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she stressed that th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required a universal consensus, and at the moment she would only focus on the civil rights of those reaching 18 years of age as the ''first step''. This ''first step'' is not very controversial. What Beijing is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is what the next step will be.

The pandemic has brought changes to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If Washington misjudges the situation in the belief that it can weaken China by virtue of the Taiwan issue but underestimates the risk of war triggered by Taiwan's independence, the situation on the Taiwan Strait could make a sharp turn for the worse in the coming years.

兩岸關係歷史轉折點 看蔡英文更要看美國

台灣「520」就職典禮,蔡英文宣誓展開第二個總統任期。國際形勢風起雲湧,中美鬥爭愈演愈烈,台海成為衝突熱點,蔡英文就職演講,兩岸關係表述未有新說法,隻字未提「九二共識」,兩岸冰霜難融,僵局無望打破。

兩岸形勢複雜,關鍵在於美國因素。中美鬥爭白熱化,華府變本加厲打「台灣牌」,台北能否保住現有「邦交國」,也得看美國幕後操作。蔡英文表示,今後會積極尋求參與國際組織,能否如願取決於華府支持力度。近年華府避談「一中」立場,同時不斷提升美台關係,隱然在搞「雙重承認」,美軍艦艇多次駛經台海,美台官員互訪層次愈來愈高,安排愈來愈「官式化」。蔡英文昨天宣誓就職,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高調發聲明祝賀,是美國國務卿首度公開祝賀台灣總統就職,政治意義更是非比尋常。

當年陳水扁總統曾被華府視為麻煩製造者,此一時彼一時,近年中美關係由合作走向全面對抗,無論兩岸還是美國,不時有人談論戰爭的可能。華府支持蔡英文政府,利用台灣問題不斷打擦邊球挑戰北京,台北當局也配合美國的對華政策,不過中美一日未到全面攤牌地步,華府亦未敢去盡,以剛過去的世衛大會為例,美國不斷發動盟友支持台灣參與大會,卻又不願出頭正式向世衛提案,事情最終以台北當局向世衛遞信抗議未獲邀請與會作結。北京紅線清晰,台灣獨立必釀戰爭,屆時華府會否力挺卻成疑問,蔡英文必須審慎行事。

蔡英文未當上總統前,已主張修憲廢除考監兩院,以及降低修憲門檻,今後4年是實現願望的機會。連日來,多個台獨團體紛紛要求蔡英文修憲推動「法理台獨」,去除憲法「一個中國」相關架構和條文。蔡英文演說提到,立法院將成立修憲委員會,就「制度、人民權利、各項憲政改革議題」等展開討論,惟同時強調修憲仰賴全民「形成共識」,目前只會先針對朝野有共識的18歲公民權,作為修憲提案「第一步」。這個「第一步」爭議不大,北京密切留意的是下一步為何。

疫情導致國際環境出現變化,如果華府錯判形勢,認為可以利用台灣問題打擊中國,低估台獨引爆戰爭風險,未來數年台海形勢有可能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