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南海島礁擬打造「馬爾代夫第二」

<轉載自2016530 明報 中國版>
中國逐步將南海爭議島礁軍事化之際,同時計劃在這塊海域建成類似馬爾代夫的度假勝地,以供「愛國旅客」舉行婚禮、沖浪、垂釣、潛水等活動。海南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杰稱,將「有序與漸進」開發部分不需要軍事存在的島礁接待遊客。
為「愛國旅客」開發非軍事島礁
2012年成立的海南三沙市下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市政府設於西沙永興島。作為南海最大島的永興島,建有3000米長的機場跑道,可起降大型軍用飛機,並部署有殲-11戰機、遠程無人偵察機BZK-005、鷹擊-62反艦導彈、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陸盾2000近程防空系統等武器。
內地官方《中國日報》引述肖杰指出,三沙基建已大為改善,永興島民用機場有望年內通航,由海口市或三亞市飛往三沙的航班即將推出,由三沙飛往北京的夢想「一定會得到實現」;三沙的水上飛機亦已推出;而自2013年開始往返於三亞和西沙數座島礁之間的遊輪,去年共有65班次,載客1.6萬人次。肖杰表示,遊輪觀光項目很受歡迎,一票難求,雖然旅程不輕鬆,但許多有「愛國精神」的人想嘗試。

肖強調,三沙政府會注重對旅遊業的管理,遊客不會面對不合理收費,遊輪船票定價40005000元人民幣,各島上餐飲價格「肯定比海南島便宜」。肖杰還稱,會同時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已計劃引進垃圾轉運船,以及負責各島交通和海上執法的船。

知識增益﹕加入政府間國際組織 合法政權象徵

<轉載自2016530 明報 加東版 港聞版>

國家要加入政府間國際組織,最起碼其身分在國際要獲得認同。因此,獲國際組織允許加入,某程度是獲國際承認該國是一個合法、獨立的政權。

中華民國原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形成「兩個中國」的局面。1971年,聯合國承認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國民黨政府退出聯合國,喪失中國代表權。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對外關係研究室主任修春萍曾撰〈論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幾個法律問題〉一文,指一旦讓台灣加入聯合國,就等於承認台灣乃主權國。這正是多年來台灣希望重新申請入聯的主因,亦是中方對台灣以國家身分加入國際組織百般阻撓的原因,中方認為此舉等於破壞「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只能以「中國台灣」或「中國台北」等名義或私人身分參加。

中方屢阻撓台灣入聯

近年台灣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會議及活動,希望增加台灣的國際話語權,從國際組織中得到保障或便利。以聯合國為例,現時聯合國及轄下多個組織會制定規範以約束成員國,如《京都議定書》規範溫室氣體的減量,各國將使用更高標準檢測進口品。台灣的外銷產品同受影響,但非成員無法參與制定相關政策;政治方面,台灣無法將台海爭議放到國際舞台,因為中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視台灣問題為內政;防疫方面,聯合國轄下機構世界衛生組織(WHO)會為成員國提供防疫保障,但台灣一直無法從WHO得到最新防疫資訊,亦無法參與機構提供的疫情通報機制和防疫訓練課程。2009年,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取得「觀察員」資格,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相關概念
綜合國力(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國際協作(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中國大陸及台灣已加入部分國際組織。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兩岸代表日內瓦WHA偶遇寒暄1分鐘

<轉載自20165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69屆世界生大會(WHA)在日內瓦舉行,昨日大會開幕,兩岸代表零互動,直到今天上午,台灣福部長林奏延在會場外,「巧遇」中國生及生育計劃委員會主委李斌,兩人短暫握手寒暄,不過陸方代表團仍以人牆阻擋媒體拍攝兩人握手畫面。

福部發言人王哲超轉述,林奏延今安排多場雙邊會談,今上午穿梭各會場之際,剛好在長廊巧遇李斌,兩人很自然的握手寒暄,有簡單的問候致意,過程不到1分鐘。

國台辦:兩岸同屬一中是必答題

另外,國台辦在北京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是一道「繞不開的必答題」,沒有任何模糊空間。

新華社記者提問,大陸是否認為蔡英文就職講話「雖不滿意,但可忍受」,是否將對她「聽其言,觀其行」?馬曉光說,不同的道路選擇決定不同的前景,是維護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還是推行「兩國論」、「一邊一國」的台獨分裂主張;是繼續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還是重蹈挑起台海緊張動盪的覆轍;是增進兩岸民眾感情與福祉,還是割裂民眾間的精神紐帶、損害民眾根本利益。

馬曉光說,「在這些重大問題上,台灣當局更須以實際行動作出明確回答,並接受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他重申,蔡英文就職演說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沒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馬曉光說,「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涉及兩岸關係根本性質的原則問題,是一道繞不開「必答題」,沒有任何模糊空間。

林奏延證實向WHO提交抗議信函

<轉載自20165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WHA投震撼彈!正在日內瓦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衛福部長林奏延,25日晚間接受媒體越洋訪問,首度對外證實「提出抗議信函」一事。

林奏延表示23日中午,由本人親自向世界衛生組織法律顧問提「抗議信」,信件內容包括抗議邀請函「遲到」,以及大會置入「一中原則」。

林奏延認為WHA是專業的國際會議,與政治、一中無關,不接受邀請函加入「一中但書」。林奏延表示,該信函將由法律顧問轉交給幹事長陳馮富珍。

















衛福部長林奏延2016525日晚間接受媒體越洋訪問,首度對外證實「提出抗議信函」一事。

經長首秀 兩岸經貿政策大翻盤

<轉載自20165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兩岸經貿政策大翻盤!經濟部長李世光25日在上任首場記者會上,直言兩岸貨貿協商現在「沒有直接時間表」,此外,他也不諱言,全球經濟走緩,大陸也不例外,即便是兩岸經貿完全「水乳交融」,也難解出口困境,他更表示,將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指的是中國大陸)情形,未來在施政重點將擺在產業轉型升級跟拓展經貿布局。

李世光25日召開記者會,這也是他上任後首度面對媒體,說明接任經長的施政藍圖重點,李世光提出四大施政主軸及八大重點,其中,在有關對外經貿政策訴求上,強調要推動全方位的經貿關係,拓銷新興市場,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還有續推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全球區域貿易整合。

出口陣痛期恐加劇

惟引人關注的是,整個施政內容,隻字未提兩岸經貿政策,特別是對業界最關切的貨貿推動進展,僅以沒有時間表來回應,也引發外界強烈關注。李世光強調,有關貨貿協商必須在《兩岸監督條例》規範下進行,在立法院沒有通過前,貨貿協商「沒有直接時間表」。他還說,目前兩岸簽署的23項協議,以及未來後續討論的協議,都同樣適用此條例規範,這也引來過去簽署的兩岸協議,恐都動彈不得,需等《兩岸監督條例》立法且檢視符合該條例規範後才能展開。

不過,李世光坦言,目前大陸出口占我貿易比重4成,就算不談,這個事實「都已經存在,」未來仍會「繼續往前走」。談到台灣出口成長連續15個月走黑,工商界憂兩岸貨貿沒談完,再加上產業轉型升級和開拓新興市場,都需要時間,出口陣痛期恐怕加劇,但李世光認為應從內需跟投資來手。

著重產業轉型升級

李世光表示,目前全球經濟走緩,就連大陸也不例外,光靠立刻強化兩岸經貿,「絕對不會解決問題」,他提出四大施政主軸、八大重點,包括推動產業創新、永續能源與資源管理、拓展經貿布局,還有塑造優質經營環境,改善內需不振、投資動能不足等現況。

至於開放陸資投資IC設計,經濟部態度更謹慎,李世光設下3大前提,必須在沒有國安、技術和就業機會流失風險下考慮。

蔡英文出手 台灣國貼紙條款凍結

<轉載自20165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國貼紙條款」冰進冷凍庫!民進黨立院黨團提案修訂《護照條例施行細則》,要讓護照可貼台灣國貼紙,但全案上月經院會交付協商後,截至25日一個月協商期已滿,卻連一次協商都不曾邀集。據知,蔡政府對此案已有不主動處理默契,全案確定進入「無限期擱置」狀態。

民進黨人士直言,面對兩岸問題,蔡英文總統定調就是「不生事」,在此原則下,針對可能挑起爭議的台灣國貼紙條款,「沒處理時間表,整件事也完全不急」。立院上月初審通過《護照條例施行細則》修正案,民進黨團主張刪除細則第3條「不得擅自在護照封面加蓋圖戳」條文。全案初審通過送至院會後,交付朝野協商之際,當時尚未就任總統的蔡英文出手踩煞車。如今新政府上台,一個月朝野協商25日到期,但該案協商停擺。

25日,外交部長李大維在立院外交委員會備詢,被藍委呂玉玲問到護照是否需貼台灣國貼紙時,他明確表示「不需要」;並強調自己護照沒貼,「我今天正式職稱就是『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當然以她為榮!」

此外,故宮博物院長林正儀昨表示,故宮前院長馮明珠在交接時已提到,北京故宮今年一月總統大選結束後,就已暫停文物出借,換言之,兩岸故宮文物交流已暫停。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大陸立場強硬 台「民意牌」恐釀禍

<轉載自2016524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台灣終於實現了政黨再輪替,蔡英文上台作了5.20就職講話,當中對兩岸關係玩了點頗有新鮮感的文字遊戲,指有九二會談及雙方有共同認知,並尊重這個事實云。但大陸方面不收貨,國台辦聲明表示蔡未有明確接受「九二共識」,也沒有具體的維持兩岸關係做法,是一份未完成的答卷。這便為今後在蔡政府下兩岸關係發展定下了負面的起點。
蔡英文文字遊戲 大陸不收貨
蔡把「九二共識」說成了一個學術性的歷史問題,雖承認其存在卻未與之拉上關係,而大陸着重者是其現實政治意義:蔡政府是否接受這個「共識」。陸方已表示沒有「共識」將不可能維持現狀,筆者之前已列述了多種大陸正採用或可用的施壓方法(本版5318日文),現時可靜觀其變,看自會出甚麼新招。無論如何,蔡政府將受到巨大壓力,與上輪民進黨執政的陳水扁政府相比,便可更清楚了解此點。
首先,蔡將比陳面對嚴峻得多的島內外經濟金融環境。台灣出口長期低沉而增長已有三季衰退,國際環境更差劣難興。令蔡的經濟施政沒甚迴旋餘地。其次,蔡面對一系列島內的民生及社會事項急待解決,而蔡並不如陳有良好的行政經驗:陳上台前曾任台北市長且口碑甚佳。最後也最關鍵者是如何應對陸方施壓。蔡面對的是比陳大得多的兩岸關係壓力。一方面台灣島內民情的台獨傾向更強,推行明獨路綫的現代力量佔有立院五席,最近更狂妄地要求美國改變一中政策。另方面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更甚,而大陸的立場則強硬得多,不如陳時採「聽其言、觀其行」的拖延及寬容策略。實際上陸方是強人所難,絕不允許從「九二共識」上後退,迫蔡作政治投降亦即自殺。陸方還聲明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台獨,除了法理上的明獨外,還嚴防「公投」台獨和「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等走向。
當然這不是蔡的個人問題,而是台灣正受困於一個歷史的時空牢籠。台灣早前民調已清楚顯示了台人傾獨反統的取向:「求獨者27.5%,求統者7.9%,而維持現狀者52.8%。同意蔡講話提及一中者22%,反對者59.7%。最新民調也指過半人反對接受「九二共識」。顯然,蔡的兩岸政策是建基於主流民意上者,而這又顯示台人正生活於「現實的虛擬(Real VirtualityRV)中。現時世界上只有「一中一表」: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的政體只存在於由歷史借來的虛擬時空,世界並不承認其存在。但對台人來說這卻是十分真實的:行「中華民國憲法」,選自己的總統,有自己的政府、軍隊等等。問題是這個RV狀態能維持多久?關鍵的因素自是大陸的取態。
大陸汲取教訓 施壓蔡政府
大陸對蔡政府強硬也自有其原因:(一)民進黨有台獨黨綱而蔡是李登輝「兩國論」的寫手,故更要明確表態含糊不得。
(二)陳水扁掌政的經驗前車可鑑:當年大陸放軟手腳卻讓陳飛揚跋扈,大唱「一邊一國」論,大搞去中國化,力推美台軍事一體化,並聲言要對大陸軍事上「先發制人」。
(三)今天大陸實力已非昔比,對台差距拉大,對美差距收窄,故認為是可在統一問題上有所作為,最近美國一份報告也指台方的軍事及地理優勢已消失,台海再非天塹。
有不少評論認為台灣民意是蔡政府可依託來對抗大陸的重要資產或「王牌」,但早有解放軍文膽提出「大民意與小民意」論,意即台灣是全國人民所有,不能由台人說走便走,還要問過大陸人民。親台者常說大陸勿傷台人感情,但有否想到台人也應要勿傷大陸人感情?總之,如蔡亮出民意「王牌」,必招致大陸反彈並同樣亮出民意牌。故台灣搞統獨公投宜慎之,且如被大陸視為變相宣獨則麻煩更大。
兩岸矛盾激化 暗獨恐變明獨

最近由於兩岸矛盾激化武統機會上升,令一些台方人士深感驚懼並拋出哀求言論,望大陸給蔡時間放蔡一馬,並「忠告」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兩岸一家親」勿「骨肉相殘」,和施壓只會把台人推向求獨及美日等。這些可憐兮兮的說法卻邏輯不通與事實不符:台獨分子「去中國化」已非中國人,更非「一家親」或「骨肉」。如上述台人拒統者可達九成,而傾獨者(明加暗的)過半甚至佔大部分,故大陸施不施壓影響不大,最多是把暗獨變為明獨而已。建議這些人士反過來忠告台人:求獨拒統非出路,更只會弄致悲劇收場。

為何兩岸關係不會「地動山搖」?——蔡英文「5.20總統就職演說」的影響

<轉載自2016524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北京與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蔡英文「520總統就職演說」,正如筆者所預料的一樣,洋洋灑灑近6000字的演說全文四平八穩,沒有讓任何人跌破眼鏡。最受矚目的自然是有關兩岸關係部分,而其中的焦點,則是蔡英文是否會在北京一波接一波的高壓下屈服,在「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原則」議題上有所讓步。
然而從結果看來,親自操刀此份演說原稿的蔡英文儘管字字斟酌,極力避免激怒北京,卻始終既不觸及「一個中國原則」,亦未從「尊重九二會談」的基本立場,向北京期待的「承認九二共識」方向傾斜。其實,北京雖然之前態度強硬,只要有點常識,也應大致預料到小英不會「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也不會「承認九二共識」,因為這兩個北京決不讓步的原則,並非當今台灣主流社會的共識,而由人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總統,自然不能悖逆主流民意。
北京不會再把「地動山搖」掛嘴邊
誠然,無論如何解讀,作為上任後首次公開向陸方傳達信息的「信件」,蔡英文的演說確實沒有「承認九二共識」,因此北京自然也不會就此簽收。如此,儘管國台辦難掩不滿的神情,卻也收斂了批蔡的力度,將措辭限定在「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上。
就北京與蔡英文新政府第一回合的角力結果而言,儘管勝負難解,不過至少北京在此之前揚言倘若小英「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會地動山搖」的威嚇,並不會付諸行動,最終只停留在嘴皮硬的層面。而經過「520演說」一役之後,展望4年乃至8年的蔡英文執政期間,筆者斷言北京今後不會再把不可能付諸行動的「地動山搖」掛在嘴邊。
誠然,北京等不及蔡英文上台,就已推出一系列對小英的「制裁措施」,從肯尼亞事件到國際鋼鐵會議事件,再到WHA(世界衛生大會)強加「一中」條件,已足以彰顯北京對小英並不客氣。然而,這些施壓當然力度有限,稱不上是「地動山搖」。
中南海重中之重是維持政權穩定
所謂「地動山搖」,自然是指發生嚴重動盪,隨時都有可能招致毁滅性的結果。就北京的可能的手段而言,不外乎一、動用武力攻打台灣,至少將兩岸關係逼近戰爭邊緣;二、實施對台經濟封鎖,迫使蔡英文政府就範。
然而,只要掌握了中南海的權力思維,清楚理解兩岸當下各自的內外環境,就不難判斷咄咄逼人的「地動山搖」之說,不會發生。
首先,「統一台灣」向來並非中共的優先課題,對中南海而言,唯一的「重中之重」是維持政權的穩定。除非「統一台灣」毋須費一兵一卒,輕而易舉地便能拿下,就像1997年「收回」香港一樣,否則中共不會貿然以武力攻台,因為代價太高,徒增中共維持政權穩定的風險,包括GDP國內生產總值恐怕要大幅度下調,一不小心甚至可能引發內亂,使「共朝」提早崩解。
其次,再說解放軍軍力雖然已遠勝國軍,不過國軍軍力也仍在世界排名第13位,實力不容小覷;而經過一番生靈塗炭的廝殺後,台灣人民內心的創傷恐怕永遠無法癒合,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也將永遠無法拉近。况且,就算以武力拿下台灣,面對經過數十年民主洗禮的台灣社會,中共又是否有能力來治理呢?倘若統一後每個公家機構、單位都從大陸派來「書記」或「領導」,又有多少台灣公務員願意服從其指揮調度呢?
至於包圍台灣、實施經濟封鎖,顯然亦非易事。撇開需要動用多少海軍力量的技術性問題,就對經濟的影響層面而言,目前兩岸都已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應有遵循國際經濟體制規範的義務。况且,兩岸經濟關係的相互依存度已經很高,目前台灣對外貿易有四成與中國大陸有關,封鎖台灣經濟,也必然傷到大陸自己。
北京制裁措施 須考慮台灣民意
此外,如前所述,蔡英文是民選總統,有台灣主流民意的背書,加上蔡英文又是過去20年來4位民選總統中最穩重、最謹言慎行的一位,因此無論是武力攻台,還是經濟封鎖,結果都將與台灣人民為敵,和「把希望寄託在台灣人民身上」的主張自相矛盾。正因為師出無名,北京自然也將招致國際社會的譴責與制裁,恐怕比「六四」鎮壓民主運動後所遭受的國際孤立更為嚴重。
基於以上內外因素,北京的「地動山搖」說,充其量只起到促使蔡英文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上更為深思熟慮,更不會輕易去修改仍以「中國」為坐標的《中華民國憲法》。儘管筆者認為「地動山搖」的恐嚇效果已告一段落,然而並不認為「輕舟已過萬重山」,北京仍然牢牢地掌握了台灣在國際空間的主導權。除了台灣僅存的22個邦交國的數目岌岌可危之外,北京所握有能用於制衡台灣的牌,將會陸續亮出。
只是北京對台北的所有制裁措施,並非沒有任何顧忌,都必須考慮到台灣民意的反應。換言之,既要對「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政府施壓、懲罰,又要避免引發台灣民意的反彈,中南海的決策者必須在每一項制裁上都得拿揑得當,否則不僅容易效果不彰,甚至產生反效果,使蔡英文政府獲得更多台灣民意的同情與支持度,反變成蔡英文政府的最大應援者。
勿見獵心喜 應哀矜勿喜

換言之,儘管「地動山搖」不會發生,不過蔡英文新政府也切勿見獵心喜,還應哀矜勿喜,因為沒有「九二共識」時期的兩岸關係,客觀上仍將長期存在不確定因素,包括國台辦與陸委會,甚至海協會與海基會等交流機制也都將會中斷。如何成功減輕來自北京的壓力,同時穩步推動內政改革,深化民主,維護台灣的主體性、尊嚴與價值,考驗蔡英文新政府的智慧。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蔡英文行新「台灣路」 淡化兩岸國際

<轉載自2016523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葉振東 中山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
台灣實現了第三次政黨輪替,迎來了史上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中,開宗明義地說出,人民選擇了新政府,期待的就是「解決問題」。蔡英文以此作為她總統演說的開始,亦透視了在她眼中,台獨的問題比統一的問題更大;在台灣島內的經濟問題與族群矛盾,比國際之間的生存空間更為大;她,以至民進黨連任的問題比上任的問題就更之為大。
自創「九二會議」 回應獨派訴求
兩岸近日的焦點,均落在蔡英文如何演繹「九二會議」。蔡英文事先張揚不會在演說中提及「九二共識」,原因很明顯是台灣的三不原則中,不武對台灣來說是門都沒有,台灣的兵力一直與大陸相差超過10倍,避免台海軍事危機,是台灣自有民選總統以來,歷任總統的必要任務。至於,統一肯定不是民進黨政府的選項,客觀的分析亦證明提及「九二共識」有可能對蔡英文的執政帶來負面效果。
根據新台灣國策智庫在426日公布的民意調查顯示,有52%台灣民眾是反對以「九二共識」作為與大陸互動的基礎。同一調查中更顯示有高達84%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只有7%
餘下的就是獨立的問題,蔡英文還未就職,具有自然獨基因的時代力量林非凡,便向蔡英文開了第一炮,表示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上,必須講清楚「維持現狀」的定義。台灣民眾對民進黨全面執政,也擔心傾向保守,而變成「國民黨2.0」。所以,蔡英文率先要回應的不是統的問題,而是在面對綠營支持者及有機會長達8年執政時間的情況下,如何回應獨的問題。
提出世界公民 在國際覓空間
蔡英文不談「九二共識」,反而自創了「九二會議」及表示在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下,維持兩岸關係。在尊重歷史及提出憲法的前提下,大陸方面便難以責難蔡英文在推動實質台獨。不過,在台灣島內,卻認為蔡英文為「九二共識」下了一個屬於台灣的新定義,而這個新定義是沒有考慮到大陸的感受,在兩岸不同的理解之下,與大陸徹底地進行了切割。在沒有挑釁大陸的情況下,確切地回應了獨派的第一個意識形態訴求。
這個欲蓋彌彰的文字遊戲,早晚也會給大陸看破。所以蔡英文接下來是把焦點全面放在島內發展。她提出為年輕人打造更好的國家,又提出「經濟結構轉型」及「落實公平正義」,對台灣的年輕年人來說都是非常中聽的施政綱領。她提出召開年金改革國事會議,就更是無本生利之舉,原因是這個由國民黨生出來的保障制度,在台灣長年經濟不景氣之下,竟然成了貧富懸殊的一個重要原因。馬英九拙劣的政治手藝,又得罪了接近200萬軍、公、教人員及家屬。現在蔡英文只須順勢而行,處理這個接近無底洞的政府財政承擔,阻止債留後代,便可以獲得掌聲,鞏固民進黨的執政基本盤。
發展「在地經濟」 減少大陸威脅
相反,台灣的國際空間,無論在政治及經濟方面,蔡英文也放到無關痛癢的位置之上。我們從早前世衞會議提出一中原則上,蔡英文政府只是輕輕地表達不滿,務實地繼續參加,又從演說中提及東海、南海問題竟然以「共同開發」作調,表示外政並非蔡英文需要關心的事。她反而以世界公民的角度提出了,台灣將支持參與人道救援、反恐合作,打擊跨國犯罪等議題。在外政上另一闢了一條以逸代勞的又一村。在這些大是大非的議題上,大陸方面亦難於阻攔,但對蔡英文政府來說,便省下了不少金錢與時間。
至於在經濟上,大陸與香港現時佔台灣的出口量達38.4%,亦即是蔡英文所說市場過於單一。無獨有偶地,自20141129日台灣九合一選舉之後,民進黨變相提前執政,台灣連續12個月出現出口負增長。我們將兩者進行交叉分析,便可肯定是大陸方面的進口下降而對台灣的出口構成壓力。蔡英文政府既然要走自己的「台灣路」,這個數字正好給了她有力的證據,發展屬於台灣的「在地經濟」,減少對外貿的依賴,亦變相減少被大陸威脅的機會。
強化島內認同 建「新中華民國」
最後,蔡英文要處理的就是民進黨持續執政的問題,這點蔡英文明顯非常深謀遠慮。她的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長林全均屬無黨籍人士,在歌唱中華民國國歌時,蔡英文首次唱出「吾黨所宗」的四個字,在就職大典上,民進黨政府沒有使用鋪天蓋地的綠色;更在陳水扁1994年提出「愛與希望」的基礎之上,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徹底把民進黨從過去消費228事件的仇恨中釋放出來,亦展現民進黨將要成為「全民政黨」的胸襟。委員會的報表預計在三年之內發表,而三年之後,剛好就是蔡英文連任之戰的關鍵時刻了。

總結而言,蔡英文在兩岸與國際事務上只是虛招一晃,從專注內政的程度分析,蔡英文是要帶領台灣民眾行一條新的「台灣路」,尋找一種新的台灣認同。從她表示台灣「成功度過新興民主國家必須面對的難關」,顯示在她心目中台灣已是一個國家。她雖然口中沒有叫出「台灣國」等口號,但在強化島內族群認同的同時,其實變相在「台灣國」與中華民國之間,建立了一個「新中華民國」及向台獨邁進了歷史性一步。

美學者:大陸對蔡演說反應「沒想像中差」

<轉載自2016523 明報 中國版>
蔡英文就任台灣總統後,美國兩岸資深學者卜睿哲認為,中國大陸對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反應,「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麼差,而這或許也顯示出某些善意」。他認為,兩岸有對話管道非常重要,可減少誤判。對於蔡的就職演說,大陸學者則質疑,蔡英文依然迴避「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誠意」何在?並稱兩岸關係的未來仍舊無法撥雲見日。
中央社報道,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上周六(21日)下午邀請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主講「台灣的未來,『老卜』怎麼看?」在交流部分,卜睿哲認為中國對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反應,「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麼差,而這或許也顯示出某些善意」。對於兩岸兩會熱線恐中斷一事,卜睿哲認為兩岸有對話管道非常重要,可以減少誤判,幫助釐清對方意圖。
內地學者:增對抗籌碼 誠意何在?
新華社昨發表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台海研究》主編倪永傑署名文章,稱蔡就職演講沒有回答當前兩岸關係是何種性質這根本問題,仍迴避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無意與大陸方面確認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關係的未來仍舊無法撥雲見日。倪稱推動「新南向政策」、加入TPP、發展軍火工業、遠離大陸方面蔡英文做得轟轟烈烈,實質是為了增加對抗大陸的籌碼,「誠意」何在?

蔡英文執政後 兩岸代表首國際碰面 台部長赴世衛:不刻意與陸交流

<轉載自2016523 明報 中國版>
台灣衛生福利部長林奏延昨晨飛抵瑞士日內瓦,將出席今日在當地開幕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他表示不會刻意安排與中國大陸代表團交流,「會很自然,若有碰到一定會互相打招呼」。這將是台灣總統蔡英文執政之後,兩岸首度在國際場合碰面;而會前WHA致台邀請函史無前例提出「一中原則」,也令兩岸代表在會上的表態及「互動」成為觀測未來兩岸關係走向的風向標。
今天開幕 名牌寫「中華台北」
中央社報道,林奏延昨午參觀WHA會場「萬國宮」(Palais des Nations)時,在寫有「Taipei Chinois」(法文,中華台北)名牌的座位上試坐。據悉,今年大會座位以法文字母、由P字頭開始排列,台灣代表團按慣例被安排在面對主席台左後方的觀察員席,左右分別為國際議會聯盟(UIP)和全球基金(Fonds Mondial),美國、日本亦在同一側。中國大陸代表團則位於面對主席台最右邊第4排,與台灣形成對角。
「若碰到一定打招呼」
林奏延稱,已經拿到寫有他名字的證件,「應當是再往前進了一步」,會按照「專業、務實、有貢獻」原則參會。被問到是否就「一中原則」表達立場,林奏延指健康是基本人權和普世價值,台灣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憲章參與WHA,一方面維護國人健康權益,另一方面台灣有此國際責任。
今年是台灣第8次出席WHA,過往兩岸代表團的互動有自然交談也有正式會談,曾經一度緊繃,近年回歸專業。2009年「中華台北」首度參與,時任台灣衛生署長葉金川與大陸衛生部長陳竺握手交談,創下兩岸衛生高官共同出席聯合國正式會議並互動的先例。但2010年爆出WHO內部密函將台灣稱為「中國台灣省」,導致此後兩年兩岸在WHA的互動陷入僵局。今年邀請函注明「一中原則」,以及民進黨上台後不明朗的兩岸關係,令兩岸在大會的「政治角力」備受關注。
各黨立委赴日內瓦抗議「一中」
國民黨籍立委陳宜民昨透露,衛福部將親自遞交一封信函給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國民黨團亦將去信陳馮富珍表明「一中」是中華民國的立場,衛福部對此表示「不予回應」。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時代力量均有立委前往日內瓦表達不滿「一中原則」。此外,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歐洲台灣醫事聯盟,將於今日下午在聯合國歐洲總部附近的日內瓦湖畔舉行抗議活動,並要求WHO接納台灣成為會員。
世衛大會今天在日內瓦開幕,台灣衛福部長林奏延昨參觀會場,在寫有「Taipei Chinois」(法文,中華台北)的名牌的座位試坐,並展示自己的與會證件。

蔡英文就職演說有善意 缺關鍵一詞

<轉載自2016523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邵宗海 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與兩岸關係有關的部分,並沒有出現北京所期待她會說出的「九二共識」這4個字。但是綜觀演說全文,仔細來研讀她的前後內容邏輯,加上再比較她在當選後與就職前的相關看法,作者還是會說,蔡英文雖然沒有說出「九二共識」,但表達的用字遣詞方面,確有其善意:
雖沒說九二共識 用字遣詞有善意
一、對南海及釣魚台的立場,蔡英文說:「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對於東海及南海問題,我們主張應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在此南海風雲時刻,北京應該樂意聽到這項論述。
二、沒有「九二共識」說法,但已隱含「九二共識」內涵。蔡英文說:「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這段話的重點是蔡說出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已不像過去只單說「歷史事實」。不過對「歷史事實」,也只有「尊重」,而沒有說「接受」。
三、兩岸今後的接觸與談判,新政府仍將秉持一個沒能說出口「一中原則」來推動。譬如蔡英文說:「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這裏所提到的憲法與法律,兩岸之間不僅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而且也只有一個國家,那就是中華民國,是典型的「一中原則」台灣版。
不過,演講全文中,蔡英文提到新政府對台灣所面臨的挑戰,將「誠實面對」,並「解決問題」。但兩岸之間的問題,只用了「和平的積極溝通者」一詞就帶過。不像對其他問題,如年金改革、如完成台灣轉型正義調查報告書、如召開司法國是會議,都有設定時限。
另外,蔡英文在演講全文中,也仍有部分的自我矛盾看法,以及藏有北京可能會有隱憂的「分離意識」。譬如說,她雖然一直強調尋求依循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卻仍無意間提出自己是新國家的認知:「1996年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到今天剛好20年。」蔡並說「過去20……我們成功渡過了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必須面對的難關。」
疏忽了必須警惕的一些認知
最後,是蔡英文與她團隊在摒除「九二共識」之前,真的疏忽了他們應該必須有所警惕的一些認知:
第一,依北京過去慣例來看,中共領導人曾經說過的話,或特別提及的用詞,甚至於這項用詞已載入中共黨的重要文件,一定有它的用意與存在的價值,而且它是不會輕易被更動。最主要的是,這些用詞一旦要被消除或變更,試想領導人會怎麼來說服他內部已經相信這早是真理的官僚體制及跟隨民意?更重要的是,習近平在去年及今年已多次提醒要台灣列入「九二共識」,蔡英文的拒絕,叫習近平將如何平順的走下台階?
第二,兩岸之間一些用詞的問題,特別對北京來說,把它定調為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敲定的,可能需要很漫長時間的過程。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告一段落時,事實上當時會談的事實,的確是沒有產生任何共識結果,而且還存在着彼此各說各話的現象。稍後之所以有一點共識,即所謂「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還是事後海基海協兩會的書信往來才建立起來的,這是導致1993年「辜汪會談」能舉行的關鍵。
但是,北京並沒有在之後立即接受這樣的會談及事後協商的結果。所以,1993年發布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再度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及其政治意涵。
直至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在與胡錦濤簽署的「5點願景」中才有提及。正式認定「九二共識」是兩岸當局之間的政治互信基礎,應是2008年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殊的一通電話,以及兩岸當局正式啓動恢復兩會之間的事務性會談時。
這樣的一個互信基礎的建立過程,自1992年到2008年,整整走了近16年。而蔡英文520演講只提到「尊重這個歷史事實」,即使有善意,可能也需北京要走一段時間後,才能消化其中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