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2年11月30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新銳新論 撰文: 陳成斌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系助理教授>
近半年來,香港的政治生態似是火頭處處。從立法會內的拉布、到DBC的股東爭拗、免費電視的發牌進度,甚至是反性向歧視問題(SODO)的爭議,這幾件看似無關的議題,卻成了政治雙方用以各自動員支持者的籌碼。這種壁壘分明的情況,值得我們關注。
例如議會的拉布,拉布的一方以拉布為其政績,據此批評沒參與拉布的其他人抗爭不足以至尸位素餐。而另一方強烈反對拉布的,則不斷批評拉布是浪費公帑,減低議事效益。
建制亦曾拉布 非激進派專利
然而,拉布本身其實是很中性的議事手段,本來不存在對哪一方有利。美國在小布殊及共和黨當政的年代,有段時間民主黨在參議院內亦是少數派。那時曾有討論是否應該改變拉布的規則,即只能在至少五分之三(即60名)參議員同意下才可終止拉布。那時民主黨極力反對降低此門檻數目,當然亦不同意廢除拉布。然而,幾年過後,輪到奧巴馬執政和民主黨成為參議院多數派,拉布卻反而成了共掛載sd卡和黨的抗爭手段了。
事實上,香港議會歷史上,民建聯及建制派亦曾拉布。由這些例子可見,拉布本身就不是少數激進派議員的專利,而是各黨各派可以共同使用的議事手法。
至於由DBC到免費電視台,一方面言之鑿鑿地認為是某些勢力的陰謀,不容香港有反對勢力坐大;另一方面卻把事件淡化為單純的商業糾紛或發牌程序。其實對公眾來說,誰人入主電台、誰人拿到牌照,都與一般人無關;真正有關的,是大眾有沒有足夠的公共資訊空間,有沒有足夠的競爭令節目質素提升,甚至是有沒有足夠的言論與資訊自由等等。而這些問題,都應該是中立和不應偏向任何一方的。
正反一刀切 社會愈走愈偏
不論是議會議事手法,又或者是言論空間與自由,都應該是政治中立的;借用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術語,就是獨立於各「整全學說」(Comprehensive Theory)以外。其中立或獨立在於,這些都是社會一些必要的條件,容讓各人能有效地和合理地溝通、辯論、和說服他人,以至即使社會不能達至共識,亦至少能使人合理地等待下一次的改變。所以說,這些議事方式或言論空間與自由,都不應該只為一黨一派所用,更不代表一方一派的利益。
可惜的是,香港社會似乎愈走愈偏,甚至連一些本來和政治勢力分布無關的事情,例如性向歧視問題,都被放入那種政治對立的二元框架中,把支持SODO、泛民主派、以及民主制度劃為一綫,又把反對SODO、建制派、以及反對民主制度的人放在一起。這樣截而二分的手法,不單過分簡化了各方對性向問題的看法,更把民主制度的中立和獨立性抹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