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稱美鼓勵台獨 王毅:將難承代價

<轉載自202112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提到台灣,王毅稱中國實現統一,是不可阻擋的大勢;他批評美國違背中美建交時作出的承諾,縱容鼓勵「台獨」勢力,不僅將把台灣帶入極其危險的境地,也將使美國面臨不可承受的代價。

稱實現統一大勢不可阻擋

央視新聞報道,王毅提到尼加拉瓜不久前與中國恢復外交關係時稱,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確軌道,中國的世界「朋友圈」進一步擴大。這充分證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大義、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王毅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歷史和法理事實。雖然海峽兩岸由於當年的內戰存在政治對立,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割,也不可能分割,這就是台灣問題的真正現狀,也是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當中的實質內涵,由此構成了兩岸關係謀求和平發展的根基。而民進黨當局執意破壞這一現狀和根基,是製造台海局勢緊張的罪魁禍首。

他認為,「台獨」走向失敗,是不可避免的結局。台灣除了和大陸統一,沒有任何其他的出路,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現實的邏輯。

2021年困擾市民的事——躺平、移民、制度改變

<轉載自20211231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周永新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過了今天,又是新一年的開始,2021年成為過去。去年12月,我在此欄回顧了2020年發生的事,有喜亦有憂,其中憂心的事比喜事多。我想了今年發生的事,同樣有喜亦有憂,但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年初的時候,我還想着到了年尾,或可出外不戴口罩、生活回復正常;惟到了今年最後一天,看來防疫措施明年仍會繼續。這樣,對港人來說,2021年是否屬於平凡的一年?我看又未必,最少以下3件事,困擾着不少港人——

港人是否躺平不思進取?

第一件令港人困擾的事,是面對種種困難的時候,自己應否「躺平」度日,「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躺平」一詞首先在內地流行,講的是內地環境出現變化,經濟發展不如以往蓬勃,一些年輕人失去奮鬥目標,於是安於現狀,一方面遏制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抓緊自己已有的幸福。這種生活態度,稱為「躺平主義」。躺平觀念傳到香港後,有人批評,香港年輕人正犯了這個毛病,不思進取,辛勞一點就怨天尤人,好像社會欠了他們。

香港的年輕人是否胸無大志?客觀一點來看,年輕人在近年確實遭遇不少困難,例如欠缺上流機會,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20年幾近沒變,就算努力工作,收入也可能原地踏步;更叫年輕人沮喪的,是自己想成家立室或置業安居,許多時連結婚費用或買樓所需的首期,自己都無法負擔,只好不斷推遲結婚和置業日期。面對這種種自己無法克服的困難,年輕人除了躺平,還有什麼可以做?他們不想向現實低頭,但為保持心境平靜,除了壓低自己的欲望,還能有什麼人生目標和期待?

我在這欄曾寫過一篇文章,表達自己對躺平的看法。我並不認為香港年輕人有躺平的現象——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但他們必須面對香港生活逼人的現實,這個地方已非昔日人們形容的機會處處;而就算他們不求什麼飛黃騰達,只是盼望合理和安穩的生活,這個卑微的要求,今天已離他們愈來愈遠。對年輕人來說,躺平已變成一種奢侈品。

躺平有時 勤勞有時

我感到不安的是,最近看到一份關於「中小學價值觀教育」的指引,當中有10個首要培養的價值觀和態度,而今年新增的,竟是「勤勞」一詞。我看了這份指引,心中起了不少疑問:港人懶散嗎?港人不努力工作嗎?實情是香港人出名勤勞,加班超時工作是常態,他們若不是日以繼夜工作,根本得不到足夠薪酬維持生活,哪有機會容許他們躺平過日子?現在教導中小學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學生聽了會有什麼反應?除了覺得觀念「老套」外,他們不會因此而比以前勤勞。

對一般港人而言,可以躺平又有何不妥?西諺有云:「凡事都有定期,天下每一事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沉默有時,說話有時……」港人經歷了2019年的動盪,兩年疫情對他們的生活添加不少煩惱,這時候突然在價值觀中加入勤勞觀念,又豈是適當的時刻?正是躺平有時、勤勞有時,何必叫港人做到死方才罷休!

移民潮眾人皆見 卻不能公開討論

第二件令港人困擾的事,是一些眾人皆見的社會現象,卻少有人提出來公開討論。例如近一兩年出現的移民潮,港人皆知情况嚴重,但不見有電台或電視台製作特備節目,探討箇中原因和影響。也是在今年年中的時候,我在此欄寫了兩篇關於港人移民的文章,並不是什麼深入的討論,只想指出:今次移民潮與回歸前的移民潮不一樣,今次移民潮所以出現,是一些港人覺得,現在的香港已非他們過去認識的香港。文章發表後,得到一些迴響,惟不覺察有團體舉辦論壇公開討論。

其實,移民潮引發的問題正陸續浮現:學生因家庭移民而離港,學校出現學生不足情况;專業人士中,教師、社工、醫護人員都有因移民而出現較大人才流失的報道,相關服務有被削弱的趨勢;一些長者因子女移民而缺乏照顧。為什麼這眾人皆知的移民潮,政府不但不談,對移民潮帶來的後遺症也好像視而不見?媒體報道亦多點到即止,猶如這次移民潮並非大眾可真誠面對的題目。

如此一個大眾關注的社會現象,只能在親友移民離開時,成為飯桌上的話題。作為《明報》長期讀者,我也是從文章中得知一些專欄作家已離港。移民並非什麼見不得光的事,為何變得這麼神秘?回歸前的移民潮,大家可以高談闊論;為什麼這次移民潮,卻只能在暗中私語,無論政府、民間、市民大眾,都當這股移民潮沒有發生?

制度改變前所未有 港人需時適應

第三件困擾港人的事,是香港幾項重要制度,近年出現了回歸以來前所未有的改變,但港人對這些改變,卻明顯缺乏認識和了解。

第一項改變,是2020年中實施的《港區國安法》。由於法例是由中央訂立,港人開始時對其知道不多,情有可原;惟法例通過後,看來特區政府的宣傳和解釋,仍未能去除港人疑慮。

國安法訂立的目的,是要制止2019年下半年發生的動亂;今天香港社會已恢復平靜,這樣,港區國安法還有什麼作用?政府應在這方面多做工夫,加深港人對港區國安法的認識。

第二項改變,是香港的選舉制度。政府提出來的,是「愛國者治港」原則;早前完成的選舉委員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正是要體現此項原則。不過,「愛國者治港」只是確保選出來的港人愛國愛港,但「愛」不是把口講了就算數——治港人士必須身體力行,證明自己以港人福祉為念,這樣「愛國者治港」才有意義。

最後,今年制度上的改變,看得到的,好像只是引入一些與以前不一樣的制度;但深一層看,還包含一些意識形態上的改變,例如教育局宣布,通識科被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為何有這樣的改變?明眼人都知道,政府的目的是要對學生加強愛國和愛港教育,更要改變學生「唯西方價值觀念為上」的思維。這種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改變,無疑是一項大工程,也引起不少家長疑慮,甚至為了不想子女接受這種「愛國愛港教育」而安排子女出外讀書。

總的來說,2021年香港經歷的改變,是回歸以來所未有的,也將成為香港未來25年的發展方向。港人在改變的洪流中,所能盼望的,是自己能有更多參與機會,以及更多和更大適應轉變的時間與空間。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大陸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主動權

<轉載自20211229 大公報 欄名:隔海觀瀾 撰文:朱穗怡>

《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習近平同志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對此,權威專家表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解決台灣問題、推進祖國統一實踐中形成的最新理論結晶,為新時代對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10月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指出,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解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演進大勢所決定的,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孫中山先生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番重要講話把國家統一問題與民族復興大局緊密聯繫,明確提出「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解決」這一重大論斷,為我們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確保國家統一政治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引。一方面主張兩岸同胞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另一方面主張在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來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站位高、格局大,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國家統一論述的鮮明特色。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發展,解決台灣問題更是如此。民族和國家的興衰始終決定着台灣的命運前途。所以,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以大陸目前的政治、軍事、經濟實力,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主導兩岸關係走向和發展。

這三十年來,台海局勢已發生了很大變化。隨着大陸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巨大進展,大陸實力不斷發展壯大,已對台灣有完全、絕對的優勢,也大大拉近與美國的力量差距。如今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後將繼續發展進步,經濟、科技、國防等綜合實力將不斷邁向新台階,將對台灣產生新的積極影響,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對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產生決定性的推進作用。通過繼續發展經濟,大陸將增加完成統一大業的雄厚基礎和能力;通過堅持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維護兩岸關係發展大局基本穩定和正確方向;通過加強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聯繫,通過遏制「台獨」分裂行徑,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通過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為和平統一提供軍事支撐和戰略保障,從而使兩岸關係朝着祖國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由此可見,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絕非是空洞的「政治口號」。

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基本框架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這個思想體系是以人民為中心、以和平商談但不放棄使用武力為手段、以結束政治對立實現統一為目的、以法治為保障、以「一國兩制」為統一架構、以民族復興為終極目標,來謀劃國家統一進程和完善相關制度機制。相信在這個總體方略正確指引下,我們必將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解讀《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涉台內容系列之三.完)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豐富“一國兩制”內涵 擘劃兩岸統一路線

<轉載自20211228 大公報 欄名:隔海觀瀾 撰文:朱穗怡>

《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把握兩岸關係時代變化,豐富和發展國家統一理論和對台方針政策,推動兩岸關係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習近平同志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對此,大陸權威專家近日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豐富了“一國兩制”的內涵,是對“一國兩制”在臺灣地區具體實現形式的創新與發展,也是“一國兩制”在歷經三十多年風雨後的一次理論飛躍。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91月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指出,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智慧,既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又有利於統一後臺灣長治久安。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一國兩制”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臺灣現實情況,維護臺灣同胞利益福祉。“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臺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的講話近年在兩岸引起高度關注和積極回應。尤其“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成功實踐的經驗已經證明,這一偉大構想是科學的和有生命力的,為探索“兩制”臺灣方案提供了有益借鑒和正面示範。

兩岸統一可以有多種方式,大陸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就是為了照顧臺灣現實情況,維護臺灣同胞利益福祉,展現了最大的善意和誠意。習近平總書記為探索“兩制”臺灣方案指明了切實可行的路徑,增強臺灣民眾對和平統一的認同感和向心力。尤其“三個充分”有助臺灣民眾瞭解“一國兩制”方針。第一個“充分”是雖然“一國兩制”率先在港澳實行,但將來在臺灣實行時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第二個“充分”是指“一國兩制”並非大陸單方面設計並將強加於臺灣方面,而是鼓勵臺灣民眾建言獻策,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進行平等協商;第三個“充分”展現了大陸方面重視臺灣同胞利益的誠意和善意。

國台辦早前也指出,統一後,臺灣同胞的民生福祉將得到充分提升,臺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臺灣民眾創造的財富不用於購買武器、不揮霍於“金錢外交”等無用之處。統一後,臺灣將永保太平,民眾將安居樂業,共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耀。有強大祖國做依靠,臺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在國際上腰杆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安全、更有尊嚴。

統一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探索“兩制”臺灣方案符合臺灣民眾利益,也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探索“兩制”臺灣方案,發出民主協商鄭重倡議,進一步為達成國家統一願景擘劃了切實可行的路徑、開創出廣闊可期的空間。

(解讀《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涉台內容系列之二)

尼加拉瓜沒收台外館資產移交北京 台:無法接受

<轉載自20211228 明報 加東版 國版>

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下令沒收台灣政府捐贈給教會的外館資產,並移交給中國大陸。台外交部昨(27日)表示,無法接受且表達強烈抗議,大陸無權干涉台灣的涉外事務,更無權繼承台灣財產,籲國際譴責。

台早前擬捐當地教會

尼加拉瓜本月上旬與台灣斷交,並同大陸恢復外交關係。台灣政府早前表示,打算將位於尼加拉瓜首都馬納瓜的大使館捐贈給天主教馬納瓜總教區,但尼加拉瓜「新聞報」(La Prensa)稱,總統奧爾特加(Daniel Ortega)下令沒收台灣政府捐贈給教會的外館資產,並移交給中國大陸。

中央社昨引述台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稱,台灣對於尼加拉瓜政府非法侵佔館產,非法移轉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無法接受並表達強烈抗議。

斥罔顧國際法 台:大陸無權干涉

台外交部指出,對奧爾特加政府設下不符國際慣例的兩周撤館期限,且罔顧國際法規定,蠻橫阻礙台灣象徵式出售館產供尼國天主教會使用,進而侵佔館產等重大違法行為,台灣政府予以強烈譴責。

「新聞報」曾引述尼加拉瓜政府聲明表示,「尼加拉瓜於129日承認中國為主權國家、台灣為該領土的一部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這些不動產、動產及設備的絕對所有權及控制權」。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蘇聯解體30年後 美俄再瀕冷戰邊緣

<轉載自20211227 明報 社評>

30年前的昨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決議,宣布蘇聯作為主權國家停止存在,15個加盟共和國均恢復主權地位。蘇聯的解體,被視為冷戰時代結束,原來的美蘇兩極世界格局,為美國獨大的格局所取代。但現在來看,30年後的世界並未變得更加美好,美國與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之間的關係、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竟有滑向新的冷戰邊緣的危險,不禁令人感慨萬千。撫今追昔,滄海桑田,從俄美關係30年的演變,對照今日的中美關係,不無參照意義。

在蘇聯解體30周年紀念日前夕,蘇聯最後一任國家元首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日前受訪時指出,蘇聯解體後,美國變得「傲慢自恃」(arrogant and self-confident),領導北約(NATO)繼續擴張,他形容當時西方,尤其是美國顯現出勝利情緒,「他們宣布贏得冷戰的勝利」,「在這種情形下,怎麼能指望與美國和西方建立平等關係?」

贏得冷戰美國傲慢 北約東擴俄方焦慮

1990年代初期的蘇聯及後繼的俄羅斯,確實滿懷期待地投入西方懷抱,在外交上,解散了針對北約(NATO)的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與美國簽署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和開放天空軍事條約,投票贊成美國發動海灣戰爭;在經濟上,為實現私有化的目標,不顧國內民生苦况,盲目推行「休克療法」。但只換來戈爾巴喬夫的諾貝爾和平獎,以及將俄羅斯納入七大工業國組織,變G7G8

沉浸在「終結歷史」般勝利喜悅的美國和西方,當時以戰勝國的態度俯視莫斯科,不僅拒絕俄羅斯加入北約的提議,而且不斷將北約向東擴展,一再擠壓俄羅斯的安全空間。至今,前華約東歐成員國全數加入了北約,如果烏克蘭再加入北約,莫斯科的導彈預警時間將只剩數分鐘。因此,普京稱蘇聯解體是「二十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反映出俄方的戰略焦慮。

西方輿論多認為,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是俄美關係由熱變冷的轉捩點,俄方也是那時被踢出G8。但普京卻認為,俄美關係的「崩潰」始於南斯拉夫,即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他在5年前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發生的一切都圍繞南斯拉夫,一切都是從那裏開始的。」當年3月,北約因南斯拉夫聯盟當局在科索沃進行「種族滅絕」,開始空襲南聯盟。而與南聯盟塞爾維亞族同為斯拉夫兄弟的俄羅斯,因未被知會而激怒。當北約轟炸開始時,時任俄羅斯總理普里馬科夫(Yevgen Primakov)正在飛往美國的專機上,他此行目的是希望與美國簽署價值150億美元的協議,以拯救風雨飄搖的俄羅斯經濟。當他獲悉北約空襲的消息後,立即下令已在大西洋上空的專機返航,取消訪美,以示抗議。

當年6月戰爭結束後,俄軍搶在北約部隊之前,佔領了科索沃首都的國際機場,並一度與北約軍隊在機場對峙,雖然最終和平收場,卻是冷戰後俄軍與北約首度面對面的對峙。此事在西方眼中或許只是一個小插曲,但卻給俄方留下深刻印象,可見對莫斯科刺激之深。

從沙俄時代起,渴望加入西方世界,一直是俄羅斯民族的深層潛意識,然而西方世界卻一直不屑於與其為伍。連最親美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Boris Yeltsin),在科索沃戰爭後,也被西方輿論塑造成「酒鬼」形象。根本原因,還是對俄羅斯文化的蔑視,以及對其大國地位、民族自尊的漠視。

科索沃戰爭轉捩點 先生總是侵略學生

就像中國早年的情况,已故中共領袖毛澤東曾寫道,自從鴉片戰爭失敗,「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麼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在八九六四事件之後,也正是美國主導的「銀河號」、誤炸中國大使館、南海撞機等連串事件,大挫內地的親美思潮,刺激起中國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

所以說,現在的俄美關係,乃至中俄聯手抗衡美國的世界格局,正是華府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而繼承了蘇聯核武庫的俄羅斯,自然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一大障礙。雖然在美國國內,一直有人鼓吹「聯俄抗中」,但在美國主流政治的影響下,這種主張很難行得通。即使下月初在日內瓦進行的俄美外交對話,在停止北約東擴議題上,也難取得突破。

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對中國利弊互見,利大於弊。利在為中國解除了自古以來的北方軍事威脅,地緣政治環境得以改善,同時中共汲取了蘇共的反面教訓,勵精圖治,利用和平紅利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蹟;弊處則是中美關係失去了戰略動力,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成為美國及西方的主要針對目標。中國在前20年「絕不當頭、韜光養晦」的策略頗見成效,在已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儘管中國經濟已與世界深度融為一體,但有俄美關係的前車之鑑,中國仍應戒慎恐懼,深自警惕。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實現同胞心靈契合

<轉載自20211224 大公報 欄名:隔海觀瀾 撰文:朱穗怡>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上月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其中涉台內容表述引發兩岸關注。

《決議》指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黨把握兩岸關係時代變化,豐富和發展國家統一理論和對台方針政策,推動兩岸關係朝着正確方向發展。習近平同志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敏銳洞察國內外形勢和台海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了一系列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的對台工作論述和政策主張,豐富和發展了中央對台大政方針,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解決台灣問題、推進祖國統一實踐中形成的最新理論結晶,為新時代對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高度重視對台工作,密切關注台海形勢發展變化,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對台灣問題長期觀察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提出了一系列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理念、新主張,深入剖析了台灣問題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對台灣社會心態的影響,精闢論述了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辯證關係和發展大勢,系統闡述了實現國家統一的目標內涵、基本方針、路徑模式、動力基礎,處理台灣問題的原則立場和必守底線,明確了現階段對台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點任務。

國家統一問題是事關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探索解決重大問題需要深刻且豐富的理論支持。《決議》指出的「國家統一理論」,既是中共領導人民在國家統一問題上取得重大成就和重大經驗基礎上總結提煉昇華為理論的集中體現,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統一領域的具體體現。科學的國家統一理論必將更加有效地引領國家統一實踐,為推動兩岸關係朝着正確方向發展提供根本指引。在統一的價值追求方面,習近平總書記主張未來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這一表述是過去的統一論述從來沒有表達過的涵義,是國家統一理論的一個重大發展,進一步深化了兩岸統一的內涵。在統一路徑方面,融合發展是新時代推進兩岸關係由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的新路徑,是對國家和平統一道路的新探索,有利於為實現和平統一創造條件和奠定基礎。

「心靈契合」和「融合發展」充分體現了大陸涉台政策「以人為本」的精神,展現出對廣大台胞最大的善意和關愛。

古語說「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人心的契合,將使統一的基礎更加牢不可破。兩岸中國人有共同的血脈親情和文化源流,共同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交流互鑒、對話包容中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心靈契合。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也有助鞏固和平統一基礎。尤其大陸方近年推出「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農業22條」等惠台措施,給予台企台胞與大陸企業大陸居民同等待遇,進一步與台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將使兩岸不斷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兩岸必將結為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充分展現了對國家、民族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和歷史擔當,提出的方案猶如一把鑰匙,將開啟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的大門。

(解讀《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涉台內容系列之一)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中亞五國獨立30年 如何擺脫「前蘇聯國家」刻板印象?

<轉載自20211223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孫超群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蘇聯解體前,經歷漫長垂死掙扎,加盟國相繼退出,有些嘗試力挽狂瀾。對依賴蘇聯的加盟國來說,一時難以接受「被獨立」。直到1991年「八月政變」,成為蘇聯解體最後一根稻草。當時,除了吉爾吉斯首任總統阿卡耶夫(Askar Akayev)高調反對政變,中亞國家領袖皆保持沉默,心底盼望政變成功。可是政變失敗,中亞五國只能脫離母體獨立。199112月,《白拉維沙協議》(又譯《別洛韋日協議》,Belovezh Accords)塵埃落定,哈薩克成為退出蘇聯的最後一國。

30年前,中亞國家難以想像路該如何走。30年後,終究成功生存,成為各具特色的主權國家。它們是獨立個體,卻又是連體嬰,歷史和地理把其命運繫在一起。事過境遷,我們該如何重新審視中亞五國,擺脫它們是前蘇聯國家的刻板印象?

決定走自己的路

哈薩克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在紀錄片專訪中透露,在蘇聯解體關鍵時刻,土庫曼曾邀中亞國家組建統一的突厥斯坦共和國,惟大家擔心激起民族衝突,最後未成事。天下大勢,合久必分,此洪流下,勉強沒幸福。大一統是否一定較好?歷史沒如果,今天證明,即使各國發展步伐不一,起碼能獨當一面。

哈薩克經濟實力獨佔鰲頭,以得天獨厚的石油產業推動增長,成功吸引歐美大量外資,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更在2015年一度超越俄羅斯,國際社會不再視之為小國。

烏茲別克近年經濟改革開放,營商排名上升。前總統卡里莫夫(Islom Karimov)治下,烏國經濟封閉保守,血汗棉花產業為人詬病。但「烏國鄧小平」新總統米爾濟約耶夫(Shavkat Mirziyoyev)上台後,推行經濟改革開放,大放異彩,該國世界銀行營商排名由2015年第141位暴升至去年第69位。

「中亞北韓」土庫曼獨立後以中立國自居,政經體系新瓶舊酒,承襲前蘇聯,以天然氣支持的兩代總統個人崇拜體制牢不可破。

塔吉克和吉爾吉斯道路最曲折。前者1990年代經歷內戰,爾後在位近30載的總統拉赫蒙(Emomali Rahmon)以穩定壓倒一切,但其經濟是五國中最落後,國民多赴海外工作,成為全球最依賴外匯的經濟體之一。後者是區內較民主國家,但經歷2005201020203次變天,政局最不穩;現總統扎帕羅夫(Sadyr Japarov)重返總統專制,出現民主退潮。他操弄民粹,「國有化」加拿大企業的金礦,或打擊外資信心,令經濟雪上加霜。

中亞五國30年自力更生,有些國家成績有目共睹。但獨立不等於可各自為政。基於歷史及地理因素,中亞地區本身就是一個整體,一國內政必涉及他國內政,不少區域問題需合作應對。

資源分配是顯例。蘇聯時期計劃經濟下,中亞上游(塔、吉)與下游(哈、烏、土)存在資源互補機制。夏天,上游國提供下游國較多水資源,作水利灌溉;冬天,化石能源豐富的下游國則向上游國供應更多電力,作供暖用。蘇聯解體後,機制瓦解,大家以狹窄國家利益行事,視資源作外交博弈籌碼,關係惡化。典型例子是烏塔關係,一向不友善的卡里莫夫與拉赫蒙交惡,向其停售電力及天然氣。後者建水壩,保障能源安全,卻影響前者獲取水資源,最終雙輸。

另一問題是國界爭議。蘇聯70年間,中亞五國邊界不是法定國界,也非民族邊界,只是鬆散行政邊界,民眾可自由穿越,各族在邊界混居;領土頻頻變更,出現不少飛地。各國獨立後,接壤費爾干納盆地(Fergana Valley)的烏、塔、吉三國,因國家利益及民族爭議,難就劃界達共識,衍生區域安全威脅。如2000年代恐怖組織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Islamic Movement of Uzbekistan, IMU)從阿富汗受訓後進入中亞,自由越界發動襲擊。為解決安全隱憂,卡里莫夫在邊境放置地雷,惹怒鄰國。

時移世易,中亞各國似深明合作應對區域共同問題之重要。樂觀情緒出自2016年烏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上台後的新景氣。他一反前任保守作風,改善與鄰國關係。區域合作上,今年亦有不少突破,如吉爾吉斯受助於其他中亞國家供應電力,紓緩因缺乏水資源發電而致的能源危機。今年8月舉行了中亞國家元首協商會議,是自2017年確立機制以來首次集齊五國領袖出席。最近哈、烏更簽署《同盟關係宣言》,建立政治聯盟雛形。卡里莫夫年代,這些區域合作是天方夜譚。

獨立30年後的今天,大家面對迫在眉睫的區域以及全球問題,如阿富汗局勢不穩、恐怖主義威脅,以及氣候變化加速區域水資源流失。這些客觀因素,令區域合作比過往變得更可能。

為何中亞愈來愈重要?

或許,我們習慣稱呼中亞五國為前蘇聯國家,但現在俄羅斯對中亞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經濟上,哈薩克的主要外資來源以荷蘭為首,美國和瑞士次之。土庫曼的主要產業是天然氣出口,出口的天然氣絕大部分銷往中國市場,早已扭轉昔日依賴俄國市場的局面。中國更透過「一帶一路」倡議,漸成中亞國家重要貿易及投資伙伴。

外交上,中亞國家多奉行平衡外交策略,與各方維持友好,不會押注其中一方,哈薩克和烏茲別克是表表者。哈薩克雖是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 EAEU)重要成員,但遇到有爭議的國際事件,不會與俄同聲同氣。今年6月,哈薩克表態反對把經濟性質的歐亞盟政治化,不會與俄反制西方國家制裁。烏茲別克亦多番拒絕重新加盟軍事性質的集安組織(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 CSTO),但加入歐亞盟成為觀察國,亦加深與華經貿合作。

即使俄羅斯在中亞的勢力消退,中國在中亞的經濟影響力「超俄」,但俄國仍掌握軍事領域,除了領導以前蘇聯國家為主的集安組織,亦在吉爾吉斯和塔吉克有軍事基地。這一局面形成中俄兩國經濟和軍事之分工合作,有利穩定區域勢力均衡。

近年愈來愈多大國積極涉足中亞,為何這地區變得重要?

對俄羅斯來說,特別自阿富汗變天後,害怕極端勢力威脅國安。俄羅斯是中亞外勞主要目的地,若中亞前線失守,極端宗教勢力擴張,透過人口流動威脅俄國國內安全,後果不堪設想。塔利班奪權後,普京曾強調,當務之急是阻止「激進伊斯蘭主義」從阿富汗蔓延開去,近月俄國頻頻在中亞舉行軍演,時刻警惕。

對中國來說,打擊「三股勢力」的最大目標,就是維持對中亞的戰略經濟安全。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惡化(特別與天然氣供應國澳洲),加上為分散海運取道馬六甲的風險,近年正調整能源策略,多元化能源進口,向中亞買更多能源,土庫曼就是典型例子。今年5月,中國外長王毅對土庫曼表示,天然氣合作是中土關係「壓艙石」,近月着力洽談增加進口該國天然氣,可見中國十分重視與土庫曼關係。面臨阿富汗不明朗,為保障「一帶一路」項目以至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中國將更重視中亞。

土耳其亦是在中亞漸漸崛起的持份者。近年土耳其與歐盟關係緊張,除拉攏俄國,亦積極向東發展。今年11月,土耳其與中亞國家主導的「突厥議會」(Turkic Council)更名「突厥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urkic States),將以突厥國家為主體的文化組織,升級為政治聯盟。

不再是昔日的前蘇聯國家

19911213日,離蘇聯解體半個月之際,5個孤兒仍在土庫曼阿什哈巴德開會,對茫茫前路感憂慮。獨立後,大家各走各路,好則不相往來,壞則惡言相向。但遇到新冠肺炎、阿富汗亂局、能源短缺危機,發現還需相互合作。中亞五國已進化,不再是昔日的前蘇聯國家,尤其是美軍撤出阿富汗,它們將面對日益複雜的區域政治,還有長路需共同走下去。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稱白皮書反擊西方批評 劉兆佳:肯定中港民主優越

<轉載自20211221 明報 加東版 港聞>

國務院於「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場立法會選舉後發表白皮書,除讚揚新選制下的立法會選舉充分彰顯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和公平競爭性,也以顯著篇幅批評英方未給予香港民主、反中亂港勢力「炮製民主謬論」及於普選特首上提出所謂「國際標準」的「真普選」,反覆提及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民主標準,香港要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分析,該白皮書是中央因應美國及西方盟友對香港民主惡意批評的反擊,明言不能硬套西方民主。

劉兆佳指出,中央針對美國借早前的民主峰會對中國作意識形態攻擊,連環出招,早前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嚴詞批判美式民主,昨亦推出有關香港民主發展的白皮書,連串行動旨在肯定中國、香港政治制度及民主的優越及合適,「中國認為美式民主已是弊病叢生,是反面教材」。

白皮書另一重點是指香港在殖民地治下無民主可言,更為香港回歸的民主發展埋下禍根,特別強調反中亂港勢力及背後的外部敵對勢力,是阻礙香港特別行政區民主向前發展的罪魁禍首,反之中央推動建立健全的《港區國安法》,完善特區選舉制度,推動香港局勢由亂到治及民主發展重回正軌。

薛永恒:稱英為港爭雙普選是違史實

政務司長李家超、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創新及科技局長薛永恒等昨同歡迎白皮書。李家超稱白皮書一針見血指出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無民主可言,聶德權則稱白皮書有「正本清源」作用,也讓市民清晰明瞭中央政府對香港民主發展的原則立場。薛永恒特別提及,白皮書指《中英聯合聲明》中沒有「普選」、「民主」的字眼,那種聲稱「雙普選」是英國為香港爭取的說法,完全違背歷史事實,與白皮書稱要「還原歷史,揭示真相」的方向不謀而合。

陳家洛:指英不允港有民主 是不尊重歷史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則對「民主無標準」的說法不敢苟同,稱有否自由競爭、廣泛參與都是很重要的標準,當選舉制度有好多關卡、篩選操作,「如此制度設計怎讓人投票時心悅誠服?」他亦指出,九七香港回歸前,中國一直警告英國不要借民主進程將香港變成新加坡,白皮書反指英方不允香港有民主,是「對歷史基本表述不尊重」。

台海局勢趨嚴峻 中美交鋒更激烈

<轉載自20211221 大公報 欄名:隔海觀瀾 撰文:朱穗怡>

「台灣是終將回家的遊子,而不應是被人利用的棋子,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昨天在北京舉行的2021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上講的這句話成為當天兩岸輿論熱議的焦點。當下兩岸關係緊張、台海局勢升溫,王毅關於台灣問題的講話再次向外界傳達清晰的政治訊息: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兩岸必須統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誰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近月,大陸方面在多個場合都談及台灣問題,這是相當罕見的。上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時指出,台海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原因是台灣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華」。這一趨勢十分危險,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習近平強調,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此外,7月,王毅在天津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明確中美關係三條底線,其中第三條底線就是「美國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更不能破壞中國領土完整」,並指出「如果『台獨』膽敢挑釁,中國有權利採取任何需要的手段予以制止」。10月,對於美國等個別國家宣稱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和國際社會」,王毅在羅馬參加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強調「台灣的未來除了與大陸實現統一,沒有其他的前途。台灣除了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沒有其他的國際法地位。」王毅當時在羅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時並要求美方奉行真正的一中政策,而不是假的一中政策。11月,對於美國邀請台灣方面參加所謂「民主峰會」,王毅批評「美國聲稱不支持『台獨』,卻又為『台獨』勢力提供國際舞台,證明美方言而無信。」

大陸方面近期不僅談及台灣問題的次數增多,而且措辭犀利,一針見血地指出台海局勢惡化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對「台獨」勢力的縱容和支持,並批評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玩兩面手法,導致一中原則的內涵面臨被虛化甚至被掏空的危險。

為了反制「台獨」勢力和外部干預勢力,今年中方採取多種手段,包括加強輿論戰反駁華府和台當局的種種謬論、擴大解放軍巡航台島的規模、恢復與尼加拉瓜的外交關係鞏固國際社會對一個中國的共識等。

然而,由於圍堵和打壓中國是美方的戰略目標,而打「台灣牌」是華府干擾中方最廉價的政治工具,美方不會輕易放棄「台灣牌」,而從最近島內政治形勢來看,國民黨等在野黨無力挑戰民進黨當局,使得蔡英文和民進黨更肆無忌憚,在「台獨」死路上狂奔,並繼續把美國當作「抗中」靠山。明年的台海形勢將更加嚴峻複雜,中國外交工作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較勁將更加激烈。

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台農產外銷香港 外盒被標「中國台灣」

<轉載自2021121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東的菠蘿(台稱鳳梨)和番鬼荔枝(台稱釋迦)11月進入盛產期,近期各農政單位都在協助尋找外銷渠道。台灣前立委賴坤成在facebook分享外銷到香港的番鬼荔枝水果箱,上面寫有「Product of Taiwan, China(中國台灣產品),他形容「很刺眼,很無奈」。

前立委:很刺眼,很無奈

《自由時報》報道,賴坤成指出,這批菠蘿、番鬼荔枝被中國大陸禁止出口,台灣農委會針對1.5萬噸菠蘿、番鬼荔枝提出出口5000噸、內銷5000噸、加工冷凍3000噸的目標。為協助產銷,當局對海外銷售實施獎勵,每公斤番鬼荔枝銷至歐美地區、中東地區及其他地區空運及海運均有相應補助。

賴坤成表示,外銷訂單的大宗市場香港,目前末端市面價格約1台斤(0.6公斤)45元新台幣,比起農委會「好釋蓮連」平台1台斤70元新台幣還低,貿易商在產地收購價格約1台斤2535元新台幣,還要負擔檢驗、分級、包裝、箱子費用,再加上運費。

賴坤成稱有補貼恐仍賠本

他質疑稱:「即便政府有補助,恐怕仍是賠本生意,有必要花大筆錢補助貿易商低價收購再到香港低價出售嗎?」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美官員:不確定洪都拉斯會否「棄台投中」 願增財援

<轉載自2021121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棄台投中」後,另一友邦洪都拉斯被視與台關係高危。有美國高階官員稱,仍不確定洪國會否轉向,不過華府已準備好對洪國新政府增加經援。另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表示,他計劃下月率團訪台。

洪都拉斯總統當選人卡斯特羅(Xiomara Castro)明年1月上任後的對台動向近日成為焦點。她選前曾表示,若勝出將和中國建交。但她交接團隊的兩名高層成員10日表示,新政府將維持與台灣外交關係。路透社引述一名不具名美國官員表示,儘管華府不確定卡斯特羅是否能不倒向中國,但美方與她的交接團隊初步討論非常正面,議題涵蓋促進經濟、改善治理及設立反貪腐機構等。該官員表示,美國願提供更多財政援助,協助卡斯特羅處理優先要務,讓洪國明白與美保持關係比靠攏中國更有利。

美眾院外委會主席擬下月訪台

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10日報道,米克斯9日晚受訪表示,希望明年1月能訪問台灣,並與台總統蔡英文會面。米克斯說:「對美國來說,向我們受到威脅的盟友表示支持,從未如此重要。」他又稱,不會害怕中國施壓。

海峽論壇開幕 朱立倫錄影致詞

<轉載自2021121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以預先錄影方式,在對岸「海峽論壇」大會致詞,他在影片中指出,將秉持國民黨黨章、黨綱規範,以及兩岸多年交流累積基礎,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他稱「海峽論壇」為屬於基層、兩岸民間的交流平台,並祝福論壇順利成功。

朱立倫指出,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對於來往兩岸的台商、台胞、台生、陸生及陸配而言,非常辛苦,國民黨除了要妥善照顧在台陸生、陸配,也要為在對岸經商、工作、生活、求學的台胞爭取權益保障。

朱立倫表示,這次「海峽論壇」透過青年交流、基層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等四大領域促進兩岸互動,與他近日所提出當前兩岸關係應力推的民間六大社會力交流,包括文化、城市、學術、商業、宗教以及體育等層面十分契合,後續包括環保層面的碳排放、氣候變遷等議題,以及新冠疫情防疫與後疫情時代經濟發展,都是兩岸可追求合作的重要議題。

汪洋:台灣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擁有 海峽論壇開幕 陸委會:中共無權置喙

<轉載自2021121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一年一屆的海峽論壇昨在福建廈門開幕,與去年不同,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親自出席活動並致辭。他表示,「台灣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擁有的台灣」,願爭取和平統一,但絕不為「台獨」活動留下任何空間。台陸委會回應,兩岸互不隸屬,台灣的未來與發展,中共無權置喙與參與。

央視新聞報道,汪洋指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我們對此有必勝的信心」。他強調,台灣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擁有的台灣,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維護國家統一是中國人最珍視的民族氣節。他稱,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為「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任何人都不要指望我們吞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任何勢力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汪洋又稱,大陸「有能力讓台灣同胞過上更好的日子」,為此會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鼓勵台灣同胞特別是青年來大陸發展等。

朱立倫錄片致辭 新黨主席帶團赴會

本屆論壇採線上線下方式舉行,此前陸委會下令禁止在台舉辦海峽論壇相關活動,無論是實體或視像,又奉勸民眾及民間團體,勿輕易參加。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以預錄影片致辭,中央社報道,朱立倫表示,會秉持國民黨黨章、黨綱的規範,以及兩岸多年交流所累積的基礎,以民眾福祉為己念,繼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新黨主席吳成典則帶團赴會,並在開幕前,與汪洋及大陸的台盟主席蘇輝、國台辦主任劉結一、福建省委書記尹力等人會晤。

陸委會昨日下午發表聲明,稱近期大陸對台諸多負面作為已造成台灣朝野各界反感,更印證海峽論壇實為單邊統戰平台;強調台灣絕不接受中共自欺欺人、蠻橫設定的兩岸關係發展路徑。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中國與聖普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備忘錄

<轉載自2021121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與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周四(9),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新華社報道,在簽字儀式上,中國駐聖普大使徐迎真與聖普外交、合作和海外僑民部部長滕朱瓦,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

滕朱瓦表示,備忘錄的簽署充分展現了聖普政府,願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與中方進一步加強合作,推動兩國關係不斷發展的決心。

中國至今已與145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非洲中西部國家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在2016年與台灣斷交,轉而與中國大陸建交。

蔡任內失8邦交國

<轉載自2021121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時,有22個邦交國,但之後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及尼加拉瓜8國,相繼與台斷交。美國在20203月通過「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建立外交「賞罰制度」反制中國大陸奪取台灣邦交國。

外界關注下一個「高危」邦交國,可能是洪都拉斯。剛於上月底大選中勝出的總統當選人卡斯特羅(Xiomara Castro),曾在選前透露,有意棄台灣改與北京建交。不過將成為其副總統之一的納斯魯拉(Salvador Nasralla)否認。美國亦在選前向洪國施壓,希望洪都拉斯維持與台灣的邦交關係。

另一個傳出邦交不穩的是梵蒂岡。10月底有報道指,中國大陸要求教廷與台灣斷交,換取中梵建交,教廷則要求「先在北京設使館」再談台梵關係,但中國大陸沒同意。

尼台兩次斷交 皆在奧爾特加主政時期

<轉載自2021121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尼加拉瓜位於中美洲,北鄰洪都拉斯,南靠哥斯達黎加,東臨加勒比海,西面太平洋,面積逾1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28萬。該國已兩次與台灣斷交,相隔36年,而且都是在奧爾特加主政期間。

中央社報道,台灣歷任總統訪問尼國期間,多次被奧爾特加政府要求金援,包括曾向馬英九政府要求協助興建港口等。英國《金融時報》早前報道,蔡英文在117日尼國大選前,答應提供1億美元貸款,但台灣的銀行以違反美國對尼國制裁為由拒絕。台外交部回應稱,報道與事實不符,尼國2018年曾發生動亂,台灣2019年同意提供1億重建貸款,後因程序問題,銀行沒有撥付,強調貸款與大選無關。

現年76歲的奧爾特加,原是左派反政府陣線領導者。1979年上台後,於1985年首次中斷與台55年的邦交,並承認北京;1990年,查莫洛(Violeta Barrios Torres de Chamorro)夫人領導的政府上台,再度承認台灣。奧爾特加在2007年再次就任總統,並維持與台北邦交。在2017年奧爾特加就職典禮,奧爾特加曾稱呼受邀參加的蔡英文是「台灣共和國總統」,又表態願意訪台。

不過奧爾特加過往亦多次表示願與北京復交,且與美國長期關係不睦。這次大選後,美國加強制裁,尼加拉瓜主動宣布退出美洲國家組織,最終投靠北京。尼加拉瓜總統顧問勞雷亞諾·奧爾特加昨與王毅會面時表示,高度認同中方的外交理念和主張,願加入「一帶一路」倡議。


 









在台灣銘傳大學畢業的尼加拉瓜駐台大使李蜜娜(左),上任短短一年多,已終結駐台生涯。

尼加拉瓜棄台與北京復交 美籲民主國家擴與台接觸

<轉載自2021121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受邀參加美國的民主峰會之際,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棄台迎中」,昨清晨宣布與台北斷交,北京隨即宣布兩國在天津簽署復交公報,恢復中斷31年的邦交。中方形容這是「是順應大勢、合乎民心的正確抉擇」;台表示痛心與遺憾,美國則稱鼓勵珍視民主制度的國家擴大與台接觸。台灣目前邦交國已減至14個。

尼加拉瓜政府昨清晨宣布與台北斷交後,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尼國代表團早上已抵達天津與中方會談。央視其後發布片段,顯示參與者為尼國財長阿科斯塔(Ivan Acosta),還有總統奧爾特加(Daniel Ortega)的兩位兒子。新華社報道,兩國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並簽署復交聯合公報。公報提到,尼加拉瓜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尼加拉瓜即日斷絕同台灣的「外交關係」,並承諾不再同台灣發生任何官方關係,不進行任何官方往來。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隨即分別視像會晤尼國政府代表團與尼國外長蒙卡達(Denis Moncada),王毅稱讚雙方以「創紀錄」速度恢復邦交,又稱仍有幾個國家與台灣保持着所謂邦交關係,是因為台灣當局大搞「撒錢」外交,美國亦不斷向這些國家「施加各種各樣的壓力」。他相信這些國家,遲早會同中國建交或復交,只是時間問題,更是時代大勢,不可阻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中尼復交是政治決策,絕不是交易籌碼,沒有任何經濟前提。兩國將在堅持一中原則基礎上,全面開展互利合作。商務部亦同尼方商建兩國主管部門間合作機制,促進貿易暢通,擴大投資與基礎設施合作。

在台北,總統蔡英文稱,台灣的民主愈成功、國際的支持愈強,來自威權陣營的壓力也會愈大;但不會改變台灣堅持民主自由、走向世界、參與國際民主社群的決心跟努力。台外交部表示「至感痛心、遺憾」,同時宣布終止雙邊合作計劃,撤離大使館人員。

此次斷交發生在總統奧爾特加當選連任一個月。奧爾特加被指在選舉中打壓異議人士,迄今美、英、歐盟等都拒絕承認選舉結果,並受美國進一步制裁。路透社指,在制裁下,尼加拉瓜經濟壓力加大,轉向中國大陸尋求支持。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昨發表聲明支持台灣,稱此次斷交「為尋求民主與經濟增長的尼國人民,剝奪了堅定伙伴」。他呼籲所有重視民主體制、資訊透明、法治以及提升人民經濟繁榮的國家,擴大與台交往。

目前台灣正參與美國民主峰會。台外交部人士指出,尼加拉瓜斷交的時間點,選在海峽論壇前夕及民主峰會進行中,是「針對美國與國際民主社會的挑釁」。北京聯合大學台研院兩岸關系研究所所長朱松嶺表示,美台勾結愈發頻繁,中尼復交是對美國和民進黨當局一記「響亮的耳光」。

2021年12月9日 星期四

中國高度讚賞尼加拉瓜斷絕與台灣所謂外交關係

<轉載自2021121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1210日中國與尼加拉瓜在天津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加拉瓜共和國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兩國政府決定自公報簽署之日起相互承認並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

尼加拉瓜外交部長孟卡達(Denis Moncada)表示:「尼加拉瓜共和國政府宣布,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尼加拉瓜共和國政府與台灣斷交,將停止一切官方接觸或關係。」

兩國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發展兩國友好關係。

中國外交部稱,尼加拉瓜是中美洲重要國家。尼加拉瓜政府承認並承諾恪守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斷絕所謂的「外交關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外交關係,並承諾不再與台灣發生任何官方關係,不進行任何官方往來。這是順應大勢、合乎民心的正確抉擇。中方對此表示高度讚賞。

中方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與尼方加強各領域友好合作,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在上月勝選並連任的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相隔36年後,再與台北斷交。

台灣外交部發聲明,對尼加拉瓜的決定感到痛心及遺憾,決定即日起終止與尼加拉瓜的外交關係,停止雙邊合作及援助計劃,及撤離大使館及技術團人員。

台灣在中美洲的另一個邦交國洪都拉斯,日前舉行總統選舉,當選的卡斯特羅曾承諾,當選後會改與中國大陸建交。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新北槍案疑犯逃大陸遭遣返 3警飛廈門押解返台

<轉載自202112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大陸決定遣返潛逃福建廈門的台灣新北槍擊案疑犯黃泳群,台刑事局3名警官昨日往廈門押解,晚上返抵台北松山機場,之後交由新北市警局偵辦,這宗對岸遣返亦是今年首例。台陸委會同日也感謝大陸有關方面。

中央社、聯合報報道,新北新店警方上月22日獲報,45歲何男跌落樓梯且頸上有兩處槍傷,送醫急救後不治。警方追查鎖定30餘歲黃泳群涉重大嫌疑,他同日中午12時潛逃廈門。台警政署刑事局即透過兩岸有關管道,請求協助緝捕犯嫌。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前天表示,黃姓疑犯對犯行供認不諱,為「維護兩岸交流秩序」,決定將黃嫌遣返回台。

台警以不入境方式接走疑犯

刑事局兩岸科與大陸協商後,昨晨派兩岸科3名警官到廈門執行押解任務,廈門警方在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交人,台警以不入境方式接收,台警員將黃上銬,隨後搭乘立榮航班回台。

現場圖片顯示,黃泳群低頭坐在機艙內,兩旁有刑事局警員戒護。

航班昨晚633分抵松山機場,由於黃泳群癲癇發作,被直接送往長庚醫院救治。由於槍擊案仍有諸多疑點待釐清,刑事局押解黃返台後,將直接交由新北警方偵辦。


 



















新北槍擊案疑犯黃泳群(中)
202111月潛逃福建廈門遭遣返,台刑事局兩岸科3名警官2021128日到廈門押解疑犯,當晚633分返抵台北松山機場,這是今年首次自對岸遣返。不過抵達松山機場時,黃因癲癇發作而被送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