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台駐港機構最後官員離港

<轉載自20217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駐香港辦事處最後一名官員的簽證昨日到期,該官員已於昨日下午搭機返台,目前駐港辦僅剩52名香港僱員維持運作。台方表示,一直有與港府溝通,包括文化部、經濟部、教育部的官員都有申請工作簽證,惟卡在「一中承諾書」,全未獲回應。

「中央社」報道,台港關係持續惡化,6月中旬駐港7名人員已陸續返台,昨日最後一名駐港人員,經濟部駐港代表倪伯嘉也返回台灣,台駐港機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後續將由香港僱員協助繼續運作。《聯合報》稱,陸委會已建立遠端督導機制,相關業務將持續進行;涉及公權力的事項仍會送回台灣由相關機關與人員處理,港僱員工作主要是第一線收發件與協助處理急難救助等。

擬放寬在港僱員居台

此外,為消除香港僱員後顧之憂,台研擬放寬香港僱員來台定居年限,原本工作6年可以申請,之後將依相關修法程序放寬。

據陸委會「香港特殊地位檢討」報告指出,港府自20187月起,要求台駐港辦事處候任處長簽署「一中承諾書」,作為核發工作簽證的條件,遭台方拒絕。其後兩年,台駐港辦計有10名派駐人員申請簽證亦遇到「一中承諾書」的障礙,還擴及台灣在港其他團體。

2021年7月27日 星期二

「堅離地」的「港人自講」可以休矣!

<轉載自2021728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鄭國漢 嶺南大學校長>

2004年初,香港有關本地政制發展的論述出現嚴重的混亂和謬誤,我於22日在《信報》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港人自講」〉(「港人治港」的粵語諧音),意思是自說自話,而這些話不是不符合事實,就是不符合邏輯,沒有說服力和可信性。

不符事實邏輯 反映自大心態

文章指出,一方面當時公開的泛民鬥爭藍圖提出以區議會「包圍」立法會及特首統領的行政體系;協調立法會民主黨派候選人以謀求「變天」(在立法會獲得大多數),然後向特區政府逼宮,再跟中央政府攤牌;李柱銘罔顧美歐才是世界最大軍火商的事實,到歐美高調抨擊中國政府出口武器破壞世界和平與穩定;另一方面,雖然有以上的事實,泛民意見領袖卻說中央對香港的憂慮是毫無根據的,有些人更說中央的憂慮是非理性、有妄想成分的。

還有,「自講」論述處處反映自大心態。例如,公民黨前身「《基本法》第45條關注組」和它的同道提倡政改事宜特區政府只需要諮詢港人,不容中央政府插嘴。他們按照自己的政治主張(20072008年分別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在香港隨意為基本法釋法,影響輿論,企圖令特區政府就範(我於200439日和10日在信報發表文章,指出他們的諸多邏輯謬誤,引發了多輪來回筆戰,那是後話)。泛民及同道除了威脅要組織百萬人上街「曬冷」之外,還聲稱假如沒有他們心中那個香港,中國內地就無法發展。同時,還有人若有其事地鼓吹「香港學」(可不光是香港研究,而似乎是可以跟物理學、生物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學術領域處於同一個層次的學問啊!),胡說什麼香港文化超越整個中華文化,香港殖民地體制比國內體制先進多少百年。基於這些荒誕的觀點,他們對於香港與內地關係的論述和倡議,可想而知。

在〈「港人自講」〉發表後,信報的社論作出回應,標題為「『自講』現象正常 民主訴求合理」。後來香港的發展顯示,部分港人繼續自大、罔顧事實、論述充滿邏輯矛盾。

西方社會嚴重分裂 中國發展模式成功

要分析一個國際城市和它的祖國的關係,必須對國際形勢有基本的理解,對祖國和香港的形勢和變化有深刻的理解。思考民主制度的設立和改革,也必須理解世界上是如何實踐理想中的自由民主制度,以及選擇不同制度的因由。

在國際上,多少新民主國家政黨鬥爭頻繁、人民生活條件改善緩慢,甚至倒退的情况就不說了,最近這10多年來,連老牌民主國家也出現嚴重失調、社會嚴重分化甚至分裂,自由民主制度面臨種種難題,積重難返。西方陣營老大哥美國經過特朗普總統之後,社會政治嚴重分裂為兩個極端,該國有論者認為美國已經進入發生帝國內戰或者革命之前的臨界點,也有人擔憂國家已經達到「冷內戰」的程度,和解及療傷談何容易。還有,土耳其和印度等國的選民選擇強人領袖,政府具威權色彩,而東歐強人政治領袖甚至以「非自由民主」制度為榮,因為它抗拒美國與西歐強加的「自由民主」價值,以保護其傳統家庭價值、宗教和文化。

中國威權政治制度穩定,加上政府引導經濟發展模式的成功,在在給西方提倡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加上自由市場提供了另類選擇的參考(中國政府並不認為其他國家可以照搬一個建基於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制度,但其中一些解決社會難題的成功因素可以為他人參考)。在國際秩序和相對國力方面,採用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中國經濟總量(GDP)早已(一個說法是2017年)超越美國,以匯率計算的名義經濟總量也預計在2028年超越美國,而且假如人民幣匯率升至1美元兌6人民幣,超越時間還可以提早至2026年!

香港意見領袖的自戀陳腔濫調

香港的經濟總量於2000年佔國內經濟總量14%,於2018年跌至約2.6%,同年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經濟總量都在香港之上,而深圳企業的技術水平更加是把香港企業(包括它們在內地和國外部分)遠遠的拋在後面。2020年香港經濟總量的比重繼續下跌至2.4%

過去10多年香港經歷了多個社會政治巨變,包括2003年的反2350萬人大遊行;2014年的佔領中環運動;20192020年由修改《引渡條例》引起的大規模暴亂;20206月底公布香港《國家安全法》,630日開始生效。無論是世界範圍或者是香港本身的變化都非常巨大,但香港以反共見稱或者以追求自由民主為目標的意見領袖(包括一些大報的前總編),在香港與內地關係上的論點基本上是沒有改變的,繼續不斷地重複同樣帶有嚴重自戀狂的論調,批評及反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為了補救制度漏洞的所有措施。

陳腔濫調包括:沒有保持殖民地特色的香港,不但香港不行,中國的經濟也不行了,中國的政制就不會進步了。政協前主席李瑞環用紫砂茶壺的例子說不要洗掉茶漬(茶漬,那是好東西啊),就以為什麼都不能變,包括引起政治傾軋的制度漏洞,方便國外敵對勢力插手香港事務的安排?人家說香港是本難念的書,就以為香港事務是一門可以媲美傳統學術領域的香港學?就能證明香港的英殖民文化(體制)超越(引領)中華文化(體制)多少百年?為何其他國家都有國安法,香港就不能有?香港經濟總量在全國比重下跌到3%以下(1990年超過20%,假如不用人民幣嚴重偏高的官方匯率計算,改革開放之初的比重肯定更高,因為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的GDP增長率都遠高於香港的GDP增長率),內地官方表示香港的重要性並沒有因為比重下降而下降,香港真的把客氣話當真?

「沒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為內地經濟服務,內地經濟就會崩潰」這個荒誕的描述,卻是20192020年黑暴搞手歹毒的「攬炒」鬥爭策略的理論基礎;以傷及香港和國內無辜者為恐嚇手段的「攬炒」策略,是完全違反基本道德的手段。在黑暴恐怖空氣籠罩香港之時,我曾在「連登」網頁瀏覽,看過黑暴的推手利用這個荒誕的理論去闡述為何「攬炒」可以封死中央政府的命門,令它非就範不可的幻想,去蠱惑無知者、爭取支持者;至於鼓吹暴力鬧事等待美軍來插手相救這些無知幼稚的言論,就不知道跟意見領袖的論述有沒有關係了。

老實說,以上這些無視世界、中國、香港重大變化,沒有與時俱進的陳腔濫調,居然還有市場,主要報刊還繼續給他們提供大量版面發表,本身若非一個奇蹟,難道是報刊另有所圖?

港人要跳出自設思想牢籠

《明報》在72日的社評,令我耳目一新。論點包括「『西方世界等於國際社會』的時代已成過去」和「港人的世界觀,以及對國際形勢的看法,長期受西方觀點影響,然而要掌握當今國際格局變化,已不可能再用單一視角看待,否則很容易出現認識上的偏差」。明報給出一個新的思考坐標,顯然是對的,因為以前固執一些跟現實對不上的觀點真是太虛幻了!

71回歸紀念日之前一兩個月,我發現部分專欄作家和論壇常客的調子變了,作了關鍵性的調整。一位以前獨沽一味就是痛批中共所有方方面面的政論常客,破天荒地承認中共的確是做出成績,可全世界早就知道了。另外一位,以前都是說國內沒有一個他心中的香港就會如何糟糕,最近的說法是:香港對於大陸,除了國際金融中心功能以外,已經沒有什麼可供國內學習的地方了。我以前曾經寫文章解釋,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是香港少數幾個亮點之一,但連這個亮點的重要光源都是國內對港政策呢。

本港意見領袖以上這些新看法,本來就是常識,不值得大驚小怪,只是他們固守過時的偏見,才持續出現自戀式的「港人自講」,寫了大量零附加值的文章,無端浪費了寶貴紙張。更有甚者,他們的文章模糊了讀者的視野,降低了市民慎思明辨的能力。希望他們的思想修正反映港人跳出自己設置的思想牢籠,勇敢面對客觀現實,令「堅離地」的「港人自講」退出歷史舞台。更希望香港人掌握客觀真實形勢,重新出發,為己、為港、為國家努力!善哉!

(作者按:文章屬個人意見,不代表嶺南大學的立場)

2021年7月21日 星期三

台駐港辦事處最後一職員簽證將到期擬提前返台

<轉載自2021722 明報 加東版 國版>

台灣駐港機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繼上月有7名台籍工作人員因拒簽「一中承諾書」上月陸續返台後,該辦事處現只剩一名駐港職員倪伯嘉,其工作簽證將於下周五(30)到期。據台媒周三(21)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港府自2018年起要求駐港辦事處的候任處長簽署上述承諾書,作為核發工作簽證的條件,其立意要讓駐港辦關門清空,倪伯嘉據報亦已訂好機票準備提前回台。據了解,位於香港金鐘力寶大樓40樓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租約將於本月屆滿,台外交部轄下服務組近日已提前搬離,遷往該幢11樓的內政部移民署辦公室合併辦公。

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

香港電台用字指引 禁用「台灣總統」 內部通告促守「一中」原則 學者憂規範延其他傳媒

<轉載自2021721 明報 加東版 港聞版>

香港電台昨日向員工發出內部通告,稱基於「一個中國」的原則,在處理涉及台灣的新聞報道及節目時,任何情况下均不應提及台灣是主權國家,不得使用「中華民國」、「國立」、「行政院」等字眼,並以「台灣地區/當局領導人」取代「台灣總統」的稱呼。有學者表示,有關用語過往按各新聞機構編輯自主方針處理,一般較有彈性,認為香港電台立下用語規範是反映與中央對台立場接軌,憂未來在其他政治敏感議題上或有更多規範,或延伸至其他傳媒、教育及公共領域。

香港電台回覆稱,香港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政府一直按照《基本法》、一個中國原則及「錢七條」處理涉台事務,香港電台既為公共廣播機構,也是政府部門,其節目及資訊對台灣及有關機構的描述及用字規範,必須嚴格恪守上述原則。

員工:高層禁用民國旗總統府照

本報獲得一份由廣播處副處長馮建業代行,並由廣播處長李百全昨向員工發出的內部通告,通告提到香港電台必須嚴格遵守《基本法》、一個中國原則處理涉台事務,任何情况下台灣都不應被稱為「主權國家」,須高度謹慎使用與台灣有關的術語,避免使用不恰當的用字,例如「中華民國」、「國立」、「行政院」等。

通告指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最高領導人應稱為「台灣地區/當局領導人」,不能使用「台灣總統」;亦要避免使用「台灣政府」等字眼(見表)。有香港電台員工透露,昨被高層告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及台灣總統府照片往後亦不能再使用。

有關通告昨即時生效。香港電台昨日一篇有關台灣將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的報道,使用「台灣當局」字眼;另一篇報道亦以「在台北,對外交往部門負責人吳釗燮」,取代今年5月時報道吳釗燮為「台灣的外交部長」。

涉蔡英文稱呼投訴 通訊辦上月裁理據不足

通訊辦上月處理完一宗有關香港電台新聞以「總統」稱呼蔡英文的投訴,裁定投訴理據不足,通訊辦指出台灣當地一般以「總統」稱呼蔡英文,其他香港媒體亦同樣使用有關稱謂,有關報道沒有明示或暗示台灣並非中國一部分,沒有證據顯示使用有關用詞會令報道有誤,亦沒違反《電視節目守則》。

曾任職電視新聞多年的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以往兩岸關係較平和,本港傳媒報道台灣新聞均遵從「一中各表」及對等原則,在用語上一般留有彈性,按新聞機構編採自主方針處理,但自《港區國安法》生效,以及國家將統一台灣的時間表放上議程,港台作為官方機構要與中央立場接軌,「一中各表再沒有了各表」。

呂秉權:與中央對台立場接軌

他認為,中央加緊整頓及管理本港傳媒,相信當局未來在其他政治敏感的議題上將進一步規範新聞用語,有可能延伸至其他傳媒,亦認為未來在教育及公共領域上,中央或港府將進一步規範用語。


香港電台昨發予員工的內部指引即時生效,至下午4時,港台一則有關台灣宣布將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的新聞報道中,已用「台灣當局」字眼。(港台網頁截圖)






台擬立陶宛設代表處 國台辦斥「設處謀獨」

<轉載自2021721 明報 加東版 國版>

台灣宣布將正式成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與過往在歐洲設立的代表處或辦事處名稱不同,這次使用「台灣」而非「台北」。立陶宛早前亦預計於今年秋天在台設立辦事處。大陸外交部稱,堅決反對建交國同台灣以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國台辦敦促立陶宛不要向「台獨」發出錯誤信號,稱「再怎麼折騰,也改變不了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

首個以「台灣」為名在歐代表處

中央社報道,台灣外長吳釗燮昨日(20日)宣布,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為台灣在歐洲國家、也是在大陸邦交國成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吳釗燮說,這是繼2003年在斯洛伐克設「台北代表處」後,台灣再次在歐洲設立代表處;台歐關係是目前工作重點之一。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表示,中方堅決反對建交國同台灣以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反對建交國同台灣互設所謂「代表處」。「我們敦促立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恪守建交承諾,我們也正告台灣當局,『台獨』是死路一條,任何妄圖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圖謀,都不會得逞」。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則敦促立陶宛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要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她強調,民進黨當局和「台獨」勢力的設「處」鬧劇目的是謀「獨」,稱「再怎麼折騰,也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撼動不了一個中國的國際格局」。

立陶宛外交政策近年轉向向台示好,抗衡中國大陸,今年5月譴責新疆「族種滅絕」,又退出北京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在世界衛生大會(WHA)發言支持台灣,上月還捐贈2萬劑新冠疫苗給台灣。《泰晤士報》專欄作家魯卡斯(Edward Lucas)周一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德、法、英等歐洲大國對中政策普遍令人失望,相較之下,立陶宛可謂獨樹一幟。立陶宛對抗北京及獨裁統治值得各國學習,自由民主世界盟友應對其提供更多實質支持。

AIT與台外交部同步發聲明 專家:建代表處或有美支持

美國在台協會(AIT)昨日與台外交部同步發聲明,肯定相關進展。中央社引述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李俊毅表示,AIT聲明顯示,立陶宛同意台灣設立代表處,背後可能有美國默許甚至支持。

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美眾院外委會通過抗中法案 擬正名台駐美代表處

<轉載自202171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周四(15)26票對20票通過《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及參與法案》(「老鷹法案」,EAGLE Act),建議增強美國競爭力,以應對中國。法案呼籲美台擴大經貿關係、就駐美代表處正名展開協商。台灣外交部昨稱,感謝美國國會自今年初開議以來,不斷透過提出法案等具體友台作為,展現對台灣跨黨派的強勁支持。

法案由民主黨籍眾議院外委會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525日提出,長達400多頁,目的是強化美國在政治、外交、軍事及科技等多領域實力,以因應中國挑戰。

法廣網報道,法案通過後,米克斯發表聲明稱,法案中包含強而有力的條款,去應對中國涉嫌在新疆侵犯維吾爾穆斯林人權,並加強與台灣的外交、安全及經濟聯繫,另亦可向經歷北京政府摧毁自治的香港居民提供特殊移民身份。

中央社消息,法案包裹多部早前提出的友台法案,並指示國務卿與台方協商,目標是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駐美代表處」。法案還計劃修改去年3月生效的「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加註聯合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並未處理台灣在聯合國或任何相關組織的代表權問題,亦沒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關係或台灣主權上採取立場。

法案接下來將送交眾議院全院審理。台外交部對美國會支持表示感謝,稱將持續關注這項法案的後續進展。

2021年7月14日 星期三

香港網絡微博化

<轉載自2021715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陳帆川 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雖然《國安法》相關新聞層出不窮,但在網絡世界,香港的負面議題熱度似乎下降,出現「正經post冇人理」現象,網絡世界邁向微博化。

內地社媒喜氣洋洋 苦水也變玩笑

微博、抖音、快手等大陸社交媒體平台,跟港人慣用的平台相比,最大分別是批評的聲音和戾氣少得多,一片喜氣洋洋。即使個別群體喜歡吐苦水,例如996工作制、內捲、躺平等,成為一時話題,甚至連官媒也出來喊話,但久而久之就成了網絡玩笑,終究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而由演算法推薦的帖文,或者熱門內容,大部分都有關娛樂圈、奇聞趣事、正能量,當然還有黨和國家的重大新聞。

近月比較轟動的社會新聞,是成都「49中」學生墮亡事件,死者母親就是在微博上維權。然而即使事件好不容易在網上引起全國關注,甚至罕有地促成了一場當地集會,最終還是不了了之,部分疑團永遠無法解開。原因是媒體無法介入,無論是當局還是維權者的理據,都難以服眾,你一言我一語,永遠無答案。

香港的網絡世界,仍然自由得多,天天出現各式各樣的指控和不滿。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網絡輿論焦點,迭代速度驚人?一個新聞議題,不足一天就熱度消退,即使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事件,也撐不到幾天。政府高官神秘飯局、熱門樓盤拆卸重建、區議員集體辭職,在過往的標準來說,都是大事回顧級別的新聞,但觀乎過去一周的討論熱度,好像不成正比。

議會、傳媒、網絡的監察力量 本相輔相成

一方面,市民的無力感讓娛樂新聞冲淡了時政討論;另一方面,在多家媒體遭「組合拳」式整治後,時政議題的傳播威力大不如前,報道和評論如果無法將醜聞深挖與推進,僅得網民圍繞着同一個論點吵吵鬧鬧,很快便無以為繼。

議會、傳媒和網絡的監察力量相輔相成,缺了議員跟進和發聲,媒體影響力大削;媒體報道篇幅減少,網絡輿論力量也無法形成。如此條件下,即使政府尚未大刀闊斧規管網絡,網絡輿論文化也正步微博後塵,愈講愈無聊。

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邀大陸人士到台短期專業交流 門檻提高

<轉載自202171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內政部上周五(9)起提高邀請大陸人士到台專業交流的門檻,將「短期專業交流」邀請單位原本應立案或登記滿一年的門檻增長為3年,且需繳交近3年會務資料。

台內政部稱,此項修改為防此「虛設協會居間謀不法利益」,大陸對此尚無回應。

聯合報報道,內政部新聞稿稱,已修正《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許可辦法》第33條附表3,將社團法人、人民團體、寺廟、教會、教堂等邀請單位,代申請大陸人士到台短期交流的資格,由原來應設立一年以上,修正為3年以上。

內政部同時對科技研究、藝文傳習、協助體育培訓等活動交流文件,將應檢附立案或登記滿一年證明,調整為滿3年證明,及經主管機關備查的近3年會務檔與專業活動紀要。

內政部指出,歡迎兩岸正常有序交流,大陸人士申請到台從事專業活動交流,均依規定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並視情節提聯審會作跨機關審查。

美高官對華吹暖風 走不出冷戰舊迷思

<轉載自2021711 明報 社評>

有美國「亞洲沙皇」之稱的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專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上周二在一場座談會上表示,美國和中國可以和平共存,兩國關係不應被視為「新冷戰」;他還表示,美國會維持堅實的美台「非官方關係」,但不支持台獨。這番話被解讀為為中美關係吹暖風,有意緩和雙方的敵對氣氛。不過,中美緊張關係會否因這一番「好話」而趨緩,兩國關係能否走出「新冷戰」迷思,都需時間檢驗。從最近美國傳媒一篇有關中國的烏龍報道看,兩國要跨越大國爭鋒的「修昔底德陷阱」,不容樂觀。

美傳媒報道導彈發射井 擺烏龍顯示迷思仍嚴重

630日,美國傳媒引述情報消息稱,在甘肅省玉門發現100多座洲際導彈發射井,顯示中國正擴充核武能力。惟內地傳媒幾日後發文闢謠,稱文中所指的導彈發射井其實是風力發電機,從刊出的衛星照片看,所謂「發射井」排列密集,明顯不合常理,其中一張相片寫明「甘肅玉門風電廠」(Yumen Gansu Wind Farm),卻被一眾美國研究人員和傳媒記者編輯們「忽略」了,可見美國部分人的冷戰迷思嚴重。

6日在出席「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視像座談會時,坎貝爾聲稱,他相信美中可以「和平共存」(co-exist peacefully),但承認這一挑戰對兩代人都是極其困難的。他說,華府希望中國認清,「印太足夠大,可以容納兩個大國」(The Indo-Pacific is big enough for two great powers),這似乎是和應中方過往「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的表態。不過,坎貝爾仍指摘「中國的雄心超越了這一點」。他聲稱,一個非常自信、決斷的中國,想在全球舞台發揮主導作用,已經全然不顧美國的看法,並且亟欲重塑亞洲的運作體系。至於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何時舉行首次峰會,坎貝爾的答案是,雙方不久就會有「某種接觸」(some sort of engagement)。

坎貝爾曾任奧巴馬政府的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其當年的繼任者拉塞爾(Daniel Russel),在同一場合指,目前美台關係逐步「官方化」,勢必「掏空」(hollow out)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他向坎貝爾發問,對台灣「愛多少才叫愛太多」?坎貝爾答道,「我們支持與台灣堅實的非官方關係,我們不支持台獨。我們充分了解這個議題極具敏感性。」這番回應,在台灣引起很大反響。

美國不支持「台獨」的表態,在多名總統任內都出現過,通常都是在台灣表現「衝過頭」,危及美國利益之時。現在,美國在完成整合G7、北約等盟友之後,又與俄羅斯舉行了峰會,正加緊從阿富汗撤軍,與伊朗談判,在拜登政府的全球外交佈局中,朝鮮半島和對華關係是最大的「缺口」。偏偏最近,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副防相中山泰秀的「美日保台論」,以及民進黨對大陸的強硬態度,都令亞太緊張情勢一觸即發。美國在此時出言「不支持台獨」,似乎是為「跑過頭」日台政客「踩煞車」,為台灣劃下紅線,以防其在兩岸衝突中拖美國落水,影響美方「戰略模糊」的彈性。

坎貝爾稱不支持台獨 並非意味放棄台灣牌

但這並不意味華府放棄用「台灣牌」來牽制中國,只是不希望棋手反過來被棋子騎劫,絕不意味着美國支持兩岸和解統一;只有不統不獨不戰,才最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正如台灣有評論所言,「美國當然愛台灣,愛的是符合美國利益的台灣」。

綜合上述言論,可見坎貝爾不願用「新冷戰」定義中美關係,顯示華府高層在理性上知道,中美關係與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截然不同。冷戰的最大標誌是涇渭分明完全對立的兩大陣營,當下,中國並未舉起反美大旗,更無組織反美陣營之意;美國倒是想組成對華統一陣線,但卻心有餘力不足,隊伍鬆散、陣容不整。世界貿易、產業結構,與冷戰時區別極大,美中兩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一方強用冷戰戰略,只會削弱自身中長期競爭力。然而,經過近3年的博弈對峙,中美雙方都完成了造勢動員,凝聚了國內共識,加深了敵意。美國理性上可能還想實事求是,心理上卻無法接受中國繼續成長,惟手段上已經黔驢技窮,除去局部戰爭,冷戰時期對付蘇聯的招數都已經試完,面對新的競爭對手,只能沿用舊的意識形態。漸行漸遠是戰略方向,緩兵之計只是戰術調整。因此,對中國來說,對美國既要聽其言,更重要的是觀其行。

坎貝爾或真有意為緊張關係暫時降溫,但又放不下對華居高臨下的身段,例如聲稱美國面臨的挑戰,將是提出一項「為中國提供機遇」的戰略,云云,似乎渾然不覺,自從3月中美阿拉斯加對話後,中美關係已不再是美國單方面可以定義的了,中美峰會舉行與否,條件也不再是美方可以予取予攜的了。

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

華府應以實際行動證明「不支持『台獨』」

<轉載自202179 大公報 欄名:隔海觀瀾 撰文:朱穗怡>

美國白宮官員「不支持『台獨』」的講話在台灣政壇「一石激起千重浪」。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近日表示「我們支持強健的美台非官方關係,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完全了解其敏感性」。這番話令民進黨當局「如五雷轟頂」。這幾年,美台雙方打得火熱,加之中美關係摩擦不斷,讓台當局沉浸在「美國支持『台獨』」的「美夢」裏。但如今華府明確表態「不支持『台獨』」,而且這番話還是出自對台灣長期友好、對中國大陸持「鷹派」立場的坎貝爾,更令台當局震驚。尤其這段時間正值中國共產黨百年黨慶,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慶祝大會上強調「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華府即作出正面回應,台當局難道還沒清醒嗎?

美國政府一向公開表示「遵循一個中國政策」,鮮少明確表態「不支持『台獨』」,如今作出清晰表示,顯然是要防止在「獨」路上狂奔的民進黨當局越過紅線,導致兩岸關係更加緊張,增加台海發生戰事的風險。2019年「台獨」團體「喜樂島聯盟」企圖發動「台獨公投」,當時美國在台協會公開發表聲明「反對進行『台獨公投』」,而該項「公投」也隨之叫停。

美國之所以不支持「台獨」,是因為「台獨」並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如果台灣真的「獨立」,從而掀起兩岸戰事,會讓美國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若「出兵護台」,無異於向北京宣戰,將會被捲入一場沒有勝算的戰事;若「不出兵護台」,看着台灣回歸祖國,中國完成統一大業,實力將進一步增加,美國又擔心中國將威脅到美國的「世界一哥」地位。所以,台灣「不統不獨」才最符合美國利益。一方面,美國利用緊張的兩岸關係,逼台灣方面買更多的美國武器,還美其名曰「協助台灣自衛」;另一方面,美國近年實施「全面圍堵」中國的戰略,台灣是華府手上挑釁和刺激北京的一張「廉價牌」。由此可見,坎貝爾近日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獨』」,並非支持兩岸統一,不過是提醒民進黨當局的「台獨」行徑不要過火了,以免越過北京的紅線而引發戰事。

對於美國搞兩面手法,中國大陸早就看穿。國台辦日前指出,「我們敦促美國政府以實際行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有關規定,明確反對『台獨』,為台海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這其中的「敦促美國政府以實際行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其實是暗批美國政府近年不僅擴大對台軍售的規模,還加強雙方的「官方關係」。這幾年美國大幅提升訪台官員的層級,還放寬限制讓美台官員加強互動。這分明已是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

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美國如果真的不支持「台獨」,就應該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若是說一套、做一套,只會向「台獨」分子釋放錯誤信號,令「台獨」分子有恃無恐。屆時倘若因此而引發台海戰事,美國不啻是惹火燒身。

澳洲或與台灣簽自貿協定

<轉載自20217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澳洲貿易部長德昂(Dan Tehan)本月1日與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舉行視像會談,澳媒周四(8)報道,這反映兩地推動自由貿易協定前景看好,有澳洲政府官員更形容為「無懸念」。

澳洲駐台辦事處代表露珍怡(Jenny Bloomfield)周二(6)Twitter證實德昂與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舉行視像會議,稱雙方期待持續深化在能源(包含天然氣、氫能)、生物科技、金融、教務等領域的合作。《澳洲人報》周四報道稱,兩人的會議是於美國與台灣恢復「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後舉行,有學者認為這顯示澳洲政府有意與台灣建立正式的貿易合作架構,並正重新評估澳洲所謂「大中華區」的經濟部署。

報道指出,在澳洲十大貿協伙伴之中,只有台灣未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拜登官員首表明不支持台獨 支持增進關係

<轉載自202178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圖)周二(6日)表示,華盛頓支持與台灣建立強力非官方關係,但不支持台灣獨立。五角大樓亦重申對台政策沒有任何改變。對此,外交部昨回應,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國台辦也表示,「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在台灣問題上,這是拜登政府官員首次明確表示不支持台獨。路透社報道,坎貝爾在亞洲協會智庫主辦的一次活動中稱,華盛頓支持與台灣建立強有力的非官方關係,並認為台灣應發揮國際作用,這是美國所接受、支持的平衡,「我們非常支持台灣尊嚴,而且我們試着就台海發出非常清楚的阻嚇信號」,但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坎貝爾表示,「我們完全認識到、也理解這個問題的敏感」,並補充稱,維持台灣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一個「危險」平衡。

北京促美停發台獨勢力錯誤信號 台:非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

據美國防部官網消息,針對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近日關於日美要保衛台灣的言論,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柯比(John FKirby)回應稱,「我們的對台政策沒有任何改變」,但將繼續致力於幫助台灣自衛。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說,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聯合報》引述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稱,美國已明確表態,「所以蔡(英文)總統,要台獨民進黨自己去」。台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則稱,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是事實,也是現狀。

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任何人任何勢力無法阻擋兩岸統一

<轉載自202176 大公報 欄名:隔海觀瀾 撰文:朱穗怡>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涉台部分,習近平強調,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要和衷共濟、團結向前,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這番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推進祖國統一的堅實底氣,絕非空洞的政治口號,尤其是「強大能力」四個字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完全有能力解決台灣問題。

多年來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從根本上決定着兩岸關系走向。自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極大提升。兩岸實力對比上,祖國大陸已經對台灣形成全面性、壓倒性優勢。以經濟實力為例,祖國大陸GDP同台灣相比從1992年最低時的2.2倍,到2018年已擴大到近23倍。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隨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安排的推進,祖國大陸將不斷增強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力、吸引力,不斷增強對兩岸關系發展的牽引力、主導權。這些年兩岸關系雖然因為民進黨當局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而陷入僵局,但兩岸經貿往來依然密切。台當局雖然絞盡腦汁想搞「經濟脫中」,但大陸市場巨大、商機豐富,兩岸經合絕非人為所能切割。去年台灣對大陸和香港出口佔比高達43.8%,創近十年新高。

不管台當局如何阻撓兩岸交流,兩岸已經形成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1988年至2018年,兩岸人員往來總計達1.35億人次,其中台胞來大陸總計1.04億人次。兩岸貿易額累計約2.6萬億美元。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來源地、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和最大島外投資目的地。大陸方面秉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同等待遇,先後出台「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農林22條措施」,為台企和台胞在大陸發展提供更便利、更友善的環境。而近年也越來越多的台青到大陸工作和生活。兩岸同胞合作日益廣泛、交流交往日益密切、彼此心靈更加契合,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進而邁向和平統一,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民意基礎。

民進黨當局雖然死抱「台獨」黨綱,妄圖「開拓國際空間」,企圖在國際社會製造「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但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台當局的「台獨」圖謀註定失敗。1971年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後,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持續鞏固發展,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理解和支持中國統一事業。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一部分,早已成為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台當局已連續5年被世衞組織拒之門外,而且這5年來7個「友邦」棄台而去,與中國大陸建交或復交。

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終結。

2021年7月4日 星期日

祖國必須統一 也必然統一

<轉載自202175 大公報 欄名:隔海觀瀾 撰文:朱穗怡>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71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受到兩岸各界積極回應和高度讚賞。其中關於涉台部分,習近平表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要和衷共濟、團結向前,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雖然只有四句話,但擲地有聲、振奮人心,精確清晰地表明瞭中國共產黨對台大政方針和對台工作努力方向,展現了在中共百年華誕的歷史關頭,大國領袖在推進國家統一問題上的自信、定力和歷史擔當。

習近平涉台講話包括四層含義。一是強調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堅定立場。自1949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並且在70多年來團結臺灣同胞,推動台海形勢從緊張對峙走向緩和改善,也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兩岸關係不斷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尤其在2008年至2016年,兩岸進入大交流大合作的歷史時期。201511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將兩岸政治交往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是強調解決臺灣問題的原則和方式。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雖然海峽兩岸尚未統一,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割,也不容分割。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只有承認“九二共識”、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才能重啟溝通和對話。如果兩岸雙方不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對話,則會在國際社會造成“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的錯誤觀感。對於“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這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最有利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最有利於統一後臺灣的長治久安和民眾安居樂業。

三是強調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的立場。“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圖謀和行徑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嚴重損害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是與全民族為敵,逆歷史潮流而動,絕不可能得逞。自民進黨蔡英文當局20165月上臺以來,迄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且死抱“台獨”黨綱,甚至以疫謀“獨”,妄圖“開拓國際空間”。然而,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台獨”毫無立足空間。民進黨當局這幾年接連丟掉7個“友邦”,世衛大會連續5年拒絕臺灣方面與會,可見,民進黨當局的“台獨”圖謀是無法得逞的。

四是向“台獨”分子及外部勢力發出嚴厲警告。習近平強調,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其中“強大能力”因為以往較少提及而備受關注,這四個字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推進祖國統一的堅實底氣。

這幾年美國政府實施全面圍堵中國大陸的戰略,猛打“臺灣牌”,企圖借此干擾中國大陸發展,而台當局為了借助美國之力“抗中”,甘當華府“反中”的政治打手,與美方沆瀣一氣。但台美之間的任何接觸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中國共產黨絕不會坐視國家的任何一寸土地被分裂出去。近年解放軍常態化巡航台島有效震撼“台獨”勢力。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于民族復興。大陸方面將繼續團結廣大臺灣同胞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

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

立陶宛擬台設處促經貿 台:高度歡迎

<轉載自202173 明報 加東版 >

繼向台捐贈兩萬劑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後,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周三(630)宣布,計劃在台灣等地設立辦事處加強經貿外交。台外交部昨表示高度歡迎,並尊重立陶宛政府有關設處的立法必要程序。今年3月,立陶宛也曾表示今年在台灣開設貿易代表處,引起北京不滿;目前暫未見北京方面的回應。

立陶宛:避經濟依賴中國非反華

中央社報道,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周三與立陶宛62個駐外機構代表舉行會議時指出,為開拓外銷市場,強化經貿外交,東亞地區是立陶宛未來外交的重點。除在澳洲成立大使館,還計劃在韓國、新加坡及台灣設處。但藍斯柏吉斯也強調,立陶宛並非反對中國,而是避免經濟上的依賴會在政治上受制於中國,影響國家安全利益。

台灣外交部表示,對於立陶宛政府多次表達有意拓展與台灣交流合作,包括就來台設立辦事處進行籌備及修法等深化雙邊友好關係的積極作為,外交部重申高度歡迎的立場,同時對立陶宛政府內部有關設處的立法必要程序,表示尊重。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羅致政表示,對任何一個國家想深化和台灣的關係都表示歡迎,並全力支持。台灣目前在波羅的海3國的拉脫維亞設有辦事處,兼管愛沙尼亞與立陶宛事務。

立陶宛議會520日通過議案,稱中國對待新疆維吾爾族的行為為「種族滅絕」,呼籲聯合國調查新疆「再教育營」,中國外交部稱堅決反對立陶宛干涉中國內政。

中共建黨百年/解讀「習近平談話」對台灣的三手策略

<轉載自202172 遠見雜 撰文:邱莉燕 遠見雜誌副總編輯>

中共百年黨慶,無可避免觸及了「解決台灣問題」的處理方式。這一次,習近平的涉台163字發言中,暴露了對台戰略方針的三手策略,而且有逐漸強化的趨勢。

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典禮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表重要講話。7200餘多字的發言中,提到「解決台灣問題」時,獲得了全場觀禮人士最熱烈的掌聲。

習近平到底說了什麼、引發現場如此大的反應?其完整內容如下: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要和衷共濟、團結向前,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區區163字,訴諸大陸民眾對民族主義的共鳴;而若干詞語的描述,如「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等,也引發「大陸統一台灣是否已有時間表?」的臆測。

要解決台灣問題,專家:「不意外」

然而,看在研究中國大陸與兩岸議題的台灣專家眼中,這段話其實是老生常談。

「無意外!」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解讀,習近平在中共百年黨慶的發言內容,統統是以201710月中共十九大報告,與201912日的習近平提出的「習五點」為基礎,所做的必要陳述。

建黨百年對中國大陸是何等重大的歷史大事,不可能漏談涉台主張與兩岸議題?但仔細研究其中是否對兩岸議題出現重大的新宣示或政策轉折?張五岳認為是「過度解讀」。

比如,「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這兩句,代表了建黨百年之際,共產黨的基本願景目標與歷史使命。

其實早在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訂版的序言,便明文訂定「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完全統一。」而在2017年習近平十九大報告中第一句話便說:「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

再像「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本就是先前便已提出的論述,素來被大陸奉為兩岸政治對話與互動交流的基礎。

至於後接的一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顯示北京明確表明,一定要確保將來走向和平統一,不會走向和平分裂之意。

習近平對台「三手策略」

「和統」的手段為何?自然是發言中所言的「團結中華兒女」「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

張五岳分析,這反應了習近平對台的「三手策略」,一手是反獨防獨;一手是促進對談、促進融合發展;再一手是「促統」,促進統一。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三手策略皆在加大力度。

自習近平於2012年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2013年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及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迄今,總計發表了27次重要的涉台講話,從中觀察可知,習近平的對台政策具備一貫性、延續性與戰略性。

第一手策略是所謂一中原則之下的反獨防獨,最主要透過兩個方式,一是對台灣外交領域的封殺,包括WHO的觀察員、台灣與他國的雙邊外交關係或多邊國際組織。

方式之二是積極武力整備,因此屢屢出現軍艦繞台和西南空域騷擾事件,一方面作為反獨防獨的手段,一方面防範美國和國際社會的介入。

第二手,一中原則下的「促談促融」,亦即拉攏台灣民心,提供台灣人到大陸發展的同等待遇,諸如兩岸一家親、十四五規劃、台灣人接種大陸疫苗,皆屬於這個脈絡。一中促融,也因此只能是大陸的單邊作為。

第三手「促統」,亦即再次明確指出,以統一為極其強烈的訴求。

張五岳分析,就算將來台灣有任何政黨輪替的機會,北京當局也不可能回到2012年以前的兩岸關係,北京不會再允許兩岸只有和平交流、和平發展。

「因為北京發現,和平交流、和平發展,不是走向和平統一,有可能走向和平分裂跟和平分離,北京不會允許的,」張五岳說,這也是為什麼無論習近平、大陸總理李克強、外長王毅,乃至每一個大陸研究台灣問題的學者,近年來,都極力倡導統一。

「它沒有說現在要統一,但是絕不可能兩岸不走向統一,」曾是「馬習會」幕僚顧問的張五岳指出:「就北京來講,這不是陰謀,這是陽謀。」

為何2027年是關鍵年代?

一中反獨,一中促融,一中促統,這三手都在同時在強化,是習近平相較於之前北京領導人的不同之處。

尤其是大陸擴充軍事能力,由於北京堅持要統一,所憑恃的「法寶」,便是發展自身實力,強化武備,「讓台灣民眾將來只能選擇到底要武力統一,還是和平統一。」

未來特別需要關注的是2027年,是中共解放軍「建軍百年」的時間節點,這一年,同時要召開中共二十一大,是習近平再次連任中國國家主席的重要歷史時刻。

預計2027年之前,中共自認軍力不足以跟美國在全球抗衡,甚至不足以跟美國在印太展開全面性的對抗,於是現在積極加強軍事實力,集中一國資源及地利之便,以期到了2027年的軍事實力,不遜於美軍在「第一島鏈」的主導性。

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

台灣人最關心的「會不會武力統一台灣?」張五岳評估大陸應該會出於兩點考量,來決定要不要對台灣動武。

一是預測美國介入台海戰爭的程度。

由於大陸致力於晉升為世界一流強國,已經定下明確的國力發展進程:今年是2021年建黨百年,明年的2月舉辦冬季奧運,明年的秋天召開二十大,習近平連任總書記,後年3月表定連任國家主席。接著,2027年建軍百年,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049年建國百年。

「因此一旦美國的介入干預,會不會讓打亂了中國大陸既有的發展進程?」張五岳認為這是北京當局首先會考慮的事項。

其次,解決台灣問題,大陸官方的方針是與自身國家發展的戰略相結合。

換句話說,中共把解決台灣問題,從屬於國家發展目標之下。對現階段的大陸而言,戰略目標的重心是經濟建設。

「眼下中國大陸正邁向富國強兵,不急於跟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攤牌,除非是碰到它的紅線,」張五岳判斷,在2027年之前,除非是有「非理性的因素」出現,中共仍然延續一貫對台促統的戰略方針。

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

開創未來安內攘外 中國重塑國際秩序

 <轉載自202172 明報 社評>

中共百年黨慶,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天安門城樓發表演說,強調「以史為鑑,開創未來」,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實現民族復興,是晚清以來無數中國人的心願,這一刻的中國,確實比過去百多年的任何一段時間,更接近此一目標,只是目標愈接近,內外阻力亦愈多。西方主導世界秩序百載,美國無法接受中國趕超,傾力制華,習近平的演說,強調不允外來勢力欺負中國人民,必須上下團結,富國強兵,辭鋒銳利強硬,同時亦明確帶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信息。當下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各方聚焦中美博弈,容易忽略國際格局正在悄然出現的結構變化,「西方世界等於國際社會」的時代已成過去。

克服內外阻力求復興 習演說對外措辭強硬

習近平向世界作出4個「莊嚴宣告」,並就「以史為鑑,開創未來」,提出9項論述。4個「莊嚴宣告」,簡言之就是中華民族不再任人宰割欺凌、社會主義救國興邦、改革開放是國運關鍵、民族復興進入不可逆轉歷史進程,至於「開創未來」的9項論述,除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黨領導等說法,還有從嚴治黨、加強人民團結、加快科技強軍、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幾年香港局面大變,兩岸關係非常緊張。習近平談到港澳台,重申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堅持「九二共識」,同時強調要維護國家主權及安全,粉碎台獨圖謀,相關說法有很強針對性。習近平表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共「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沒有排除任何實現統一的手段,台獨力量和美國低估北京的統一決心,可以引發嚴重軍事衝突。

中共定下「兩個百年目標」,全面小康目標已達,下一個目標,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由發展中國家蛻變成發達國家,面對內外各種阻力,這絕對不會是坦途。中國民族復興之路,腐敗是最大威脅,從嚴治黨和團結人民,着眼的是內部阻力;加強科技強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針對的是外部,強軍為抗敵,命運共同體則是促合作。

習近平表示,中國人民「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誰妄想這樣幹,必將在14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任何挑撥中共與人民對立的企圖,「都絕不會得逞」。這番措辭強硬的說話,既與國家百年積弱歷史緊扣,同時亦是外部力量試圖阻撓中國復興的嚴正警告。可以想像,這番說話聽在西方輿論耳裏,必定有人視為「宣揚民族主義轉移國民視線」,儘管現實是民族主義、大國主義從來存在於現代西方,揮之不去的種族主義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折射,只是西方不願承認自身的民族主義,要麼包裝成「愛國主義」自我美化,要麼以「普世價值」去遮蓋。

西方看待非西方世界,從未擺脫「東方主義」盲點成見。近年中國外交不再韜光養晦,愈益主動進取,不僅拒絕美國等國家說教,還反過來挖其瘡疤,有意見認為此舉不智,甚至走回頭路,回到毛澤東「反美帝」時代,然而中國外交這種變化,並不能簡單用「戰狼外交」、「走回頭路」等概括,現實是以中國的幅員和規模,若然成為發達國家,世界秩序必定顯著調整,不再向西方大幅傾斜,美國要第一,無法接受這種改變,就算中國繼續韜光養晦,美國一樣會千方百計遏制,既然如此,對北京而言,倒不如早些積極嘗試塑造新秩序,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正是由此而生。

中美角力激烈,南海、東海、台海軍事動作頻頻,華府一邊渲染中國威脅論,一邊拉幫結派,營造中國正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印象,然而「西方世界等於國際社會」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近期中美在不同國際外交平台過招,經常出現的情况是,美國伙同一批盟友向華施壓,中國則找來另一批國家「撐場」反駁,甚至反斥美國不是。

二戰後,西方透過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建立起一個以西方為核心的國際經濟分工體系,確保各種利益從「邊陲」的發展中國家,源源不絕向「核心」輸送,促進西方繁榮,然而這個國際體系,已被中國崛起打亂。中國提出一帶一路,鼓勵全國不同地區,與周邊國家乃至更遙遠的國度,建立一個個的經濟圈、經濟帶,不再依附於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實際就是對經濟全球化的重塑。至於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以傳統「天下」思想為本的國際秩序觀,強調大國與小國各有相應的權利及責任,力求重塑過去百多年西方大國主導的國際關係模式,糾正強權外交、叢林法則等流弊。

西方不再等於國際社會 港人看世界視角要多元

當然,西方對於這些主張,要麼不明所以,要麼嗤之以鼻,然而中國推動這些願景之心,不見得有變。七國集團(G7)提出40萬億美元全球基建投資大計,「抗衡一帶一路」,未知錢從何來,然而中國一帶一路已有的項目,累計金額已超過4萬億美元。這兩年美國所發動的批華文宣攻勢,在西方確實有效,跨國民調顯示西方陣營對華反感度急升,然而近兩年同樣有調查顯示,中國在中東、非洲等地的形象,明顯優於美國,只是這類材料,往往不在西方輿論視角之內。港人的世界觀,以及對國際形勢的看法,長期受西方觀點影響,然而要掌握當今國際格局變化,已不可能再用單一視角看待,否則很容易出現認識上的偏差。

Xi Jinping's speech lays out China's attempt to reshape the global order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s celebration of its centenary, it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delivered a speech at Tiananmen Square in Beijing. He stressed the need to ''learn from history and create a future'' so that China can make strides on the road to becoming a fully modern socialist power. In his speech, Xi emphasised that external forces would not be allowed to bully the Chinese people. He said China must be united, get wealthy and strengthen its armed forces. The sharp and tough rhetoric conveys the clear message: ''If others do not offend me, I will not offend others.''

Xi made four ''solemn declarations'' to the world, and put forward nine expositions based on ''learning from history and creating a future''. To put it simply, the four so-called ''solemn declarations'' are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will no longer be at the mercy of others or be bullied by others, that socialism can save and rejuvenate the nation, that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the key to the nation's destiny, and that national rejuvenation has become an irreversible historical process. As for the nine expositions of ''creating a future'', apart from the unswerving adherence to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arty leadership, they also include the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unity of the peopl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building of stronger armed forces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ed facilitation of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e CCP has set the ''Two Centenaries'' goals, the second of which is to build a fully modern socialist power. This would transform China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 into a developed country. On the Chinese nation's path to national rejuvenation, corruption is the biggest threat. The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and the uniting of the people are aimed at tackling internal resistance.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armed forces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re aimed at tackling the situation outside China.

Xi Jinping stated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never allow any external forces to bully, oppress, or enslave them'', saying that ''whoever arrogantly dares entertain the idea of doing these things will surely have their heads broken and bleeding in front of the great steel wall built by the flesh and blood of more than 1.4 billion Chinese people''. Xi also said that any attempts to drive a wedge between the CCP and the people ''will never succeed''. Such tough rhetoric has to do with China's century-long weakness. It is also a stern warning to external forces trying to obstruct China's rejuvenation.

In recent years, China's diplomacy has ceased to be about ''hiding its strengths and biding its time''. It has instead become increasingly aggressive and assertive. Not only does China refuse to listen to the US and other countries preaching at it, but it has also dredged up the past of these countries. Such an approach is regarded by some as unwise or even a step backward to the ''anti-US imperialism'' rhetoric of Mao Zedong's era. Recently, China and the US have crossed swords in different international diplomatic arenas. A situation that has occurred frequently is the US putting pressure on China together with allies and China lining up another bunch of countries to refute the US's claims and even speak ill of the US.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n attempt to encourag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 to build different economic circles or zones with their neighbouring countries or even remote countries so that they will no longer rely on a global order led by the West. It is, in fact, a reshaping of economic globalisation.

開創未來安內攘外 中國重塑國際秩序

中共百年黨慶,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天安門發表演說,強調「以史為鑑,開創未來」,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習近平的演說,強調不允外來勢力欺負中國人民,必須上下團結,富國強兵,辭鋒銳利強硬,同時亦明確帶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信息。

習近平向世界作出4個「莊嚴宣告」,並就「以史為鑑,開創未來」,提出9項論述。4個「莊嚴宣告」,簡言之就是中華民族不再任人宰割欺凌、社會主義救國興邦、改革開放是國運關鍵、民族復興進入不可逆轉歷史進程,至於「開創未來」的9項論述,除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黨領導等說法,還有從嚴治黨、加強人民團結、加快科技強軍、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共定下「兩個百年目標」,下一個目標,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由發展中國家蛻變成發達國家。中國民族復興之路,腐敗是最大威脅,從嚴治黨和團結人民,着眼的是內部阻力;加強科技強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針對的是外部。

習近平表示,中國人民「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誰妄想這樣幹,必將在14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任何挑撥中共與人民對立的企圖,「都絕不會得逞」。這番措辭強硬的說話,既與國家百年積弱歷史緊扣,同時亦是外部力量試圖阻撓中國復興的嚴正警告。

近年中國外交不再韜光養晦,愈益主動進取,不僅拒絕美國等國家說教,還反過來挖其瘡疤,有意見認為此舉不智,甚至走回頭路,回到毛澤東「反美帝」時代。近期中美在不同國際外交平台過招,經常出現的情况是,美國伙同一批盟友向華施壓,中國則找來另一批國家「撐場」反駁,甚至反斥美國不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鼓勵全國不同地區,與周邊國家乃至更遙遠的國度,建立一個個的經濟圈、經濟帶,不再依附於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實際就是對經濟全球化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