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從「十八大」 看黨內民主

<轉載自2012119日 明報 觀點版 作者:劉銳紹 〔「十八大」系列之一〕>
 
中外關注的中共「十八大」正式召開。這一次是換屆的會議,將決定新一屆的領導層,但除此之外,大家也關注中共的黨內民主建設到底進行得怎麼樣?因為中共經常強調和宣傳「黨內民主」,令人有一個錯覺:「黨內民主」就是「全國民主」的試點;最近,還有消息說習近平上台後就會推動政治改革,說得有板有眼。不過,很可惜的是,在「十八大」的準備過程中,就有很多不民主的地方。
 
例如,中共黨章曾規定,各級地方黨代表應該一級一級往上選舉,即是由基層黨代表逐級選出市級的黨代表,再由市級黨代表選出省級黨代表。但由「十五大」開始,這個規定取消了,各級黨代表的選舉要分別進行,互不關連。所以,不少「十八大」的全國代表根本不是由基層選出,而是由上級安排當選,以便控制黨內聲音。這一做法已令到很多基層黨員感到不滿。
 
此外,原來黨中央擁有直接提名權,把57名最高層的人物(包括他們自己)放入不同的選舉單位,然後由中央組織部通知各地,把他們選出來就行了。這樣的安排是根據什麼原則呢?答案是沒有準則。有些領導人是根據籍貫(例如胡錦濤溫家寶),有些領導人是根據曾經工作過的地方(例如習近平、賀國強)。不管怎樣,只要安排一個落腳點,當選就行了。請問:這是特權,還是黨內民主呢?
 
還有,以前中共黨內選舉是根據《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進行的,但「十八大」只是根據一份黨內的《通知》,這既不是黨章,也不是條例,而全黨上下只能接受這種做法,不得異議。
 
愈高層次的選舉就愈封閉
 
至於差額選舉的比例,今屆指明要「大於百分之十五」,但這只是地方黨代表選舉的差額比例,而中央委員會選舉的競爭性則大大減少,政治局委員更是等額選舉。此外,預選制度更為中央屬意的人增加安全系數,當發現不對頭的情况時,中央可以馬上進行內部游說。可見,愈高層次的選舉就愈封閉。
 
其實,中共的基層黨員很早已出現要求真正「黨內民主」的聲音,例如要求黨代表常任制,改革提名權,落實監督權等。此外,在過去10年裏,理論界也先後出現「八大民主學說」,包括「漸進式民主說」、「由上而下民主說(即政治改革應由上層做起,先改革上層,基層才方便跟進)」等,但一直沒有得到實質的重視。上層不願意推動,而一般黨員又慣性地服從,以至「黨內民主」也流於形式。
 
到了今天,「黨內民主」的呼聲比較明顯了,並已逐步敢於公開表露出來。胡德平、杜導正、田紀雲等不怕壓力,先後發出政治改革的呼聲,從而帶動黨內其他人的聲音。用不少黨員的話說,以前是「上級組織訓示基層」,但現在他們要「基層黨員向上級爭取利益」。中共高層聽到這些聲音後如何回應,將考驗他們是否真正有決心推行實質的政治改革?如果連黨內民主也做不到,那就說明中共高層仍然抱殘守缺,只顧維繫「小小小圈子」利益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