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行政改革停滯 催生社經問題

<轉載自2012117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十八大前瞻 撰文: 宋皇孫 資深中港政經觀察家(作者為資深國際政經戰略評論員,長期研究中外國際關係。)>
中共十八大剛好是中國政經發展的重要時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面臨多種挑戰,故新班子必須及早制定政策大方向及具體落實計劃。
在眾多問題中,如何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無疑是政策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必先檢視目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現況,這乃今後工作的起步點。
自鄧小平推動改革以來,80年代的頭十年是探索期,當時還須克服保守思維的掣肘,到90年代是大突破時期,許多主要及關鍵的改革都全面鋪開,並取得了重要成績,否則也不會有今日中國的崛起。到新世紀頭十年,本應是繼續推進改革,完成90年代開啟的模式變換,使之更深入和到位,在鞏固既得成果之上再求突破。市場體系經90年代的努力後雖已基本形成,但仍甚不成熟急待完善,否則不進則退,甚至有成果流失之弊。這十年本應是改革的完善期,可惜卻未能達此目標。這可由如下幾個重大領域改革的缺乏進展中得見。
能源價改欠妥 間歇電荒油荒
首先是價格改革,江澤民班子交棒時,主要的價改均已完成,9成多的物價都已開放由市場決定,接下來的任務有三大項:(一)完成少數卻頗重要的價改,基本上是煤、電、油氣等能源及原材料項目。(二)完善及強化市場秩序,使所定出的是真正的而非扭曲的市場價格。(三)消除各種產業及經濟運行中的缺陷,以保證市場機制運作。其中特別要注意優化產業結構以增加競爭度,和消除不必要的行政及法規障礙。
不幸者是,以上幾項十年來進展不足,導致市場扭曲及失效等問題日多。重要的例子包括︰
(一)能源等價格長期未得妥善改革,導致間歇性出現電荒、油荒。
(二)政府的各項政策,包括補貼及稅費優惠等都在扭曲價格,但不單未清理卻還任由存在或擴大,有時更公然違反市場規律及其他政策,如最近黃金周時要求旅遊景點減費和高速公路免收費,又如既要減排又補貼買車等。
(三)裙帶關係官商勾結,造成的權力壟斷尋租,導致價格上升及比價扭曲。
(四)市場秩序難以維持,假冒偽劣產品問題嚴峻,且常有屢禁不止之弊,流入出口更打擊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
國資委亂花錢 掀社會不滿
另一重大領域改革未見新突破的是國有企業。自成立國有資產委員會後,便未再有重大進展。問題至少有兩方面︰
(一)國資委未管及許多地方企業,也管不了大型金融機構。當時金融機構(如幾大銀行等)因各種考慮未納入國資委麾下,但仍應另外成立特別機構負責,不能長期虛置國家所有權的代表。
(二)國資委本身未再改革。國資委設立後,集中了所有權代表於一個機構,減除了如當年世銀報告所說的代表性破碎(fragmentation)問題,但如何做好國家所有權代表仍待繼續改革,但在這方面一直未有大動作亦無新思維,以致代表的虛空性仍未得到好好消除,其反映包括高管層亂花錢、員工工資及福利過優等,近年並因而引發社會不滿。關鍵是國資委只是另一個政府機構,政府身兼股東及監管者功能合一的不恰當狀況仍然繼續。對於強化對高管層監控亦未有新招,以致代表成本(agency cost)高企,而企業管治水平難得提高。
與國企問題一樣嚴峻的是民企管治問題。一直以來對民企政策只在放開,只注重其受歧視受掣肘的一方面,卻忽略強化公共監管以提升企業管治的一面,以致頻頻出事,更因赴美上市而引致中美間的監管紛爭。
金融監管鬆懈 開改革倒車
金融領域的改革同樣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問題之一是大型金融機構仍未設立國家所有權代表,而銀行服務差卻有「暴利」,又成了社會不滿之源。問題之二是監管鬆懈,銀行表外活動猖獗風險不明,存款金額經常大上大落。而監管機構對此竟無能為力。問題之三是民間金融及地方平台不受監控任由膨脹。其實以改革來促使民間金融規範化,早在十多年前便提出,但一直未見行動,要到最近才搞些試點。問題之四是商業銀行在刺激經濟要求下「政策銀行」化,要「容忍」更高的壞帳率,是開改革倒車。
總之,改革停滯不前的事例不勝枚舉,而最為根本及致命者,乃政府行政改革的欠缺進展,不單引來經濟問題,還將催生社會及政治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