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反西方的普京是怎樣煉成的?(一)

<轉載自2018320 明報 國際版 普京反西方之路‧系列之一>

俄羅斯總統普京現已儼如西方的宿敵:先後向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用兵,被指在周遭國家製造不穩,擴充俄國影響力;在美國大選涉發動網絡戰及宣傳戰,被指試圖動搖西方民主,最近亦遭英國指控毒害俄國雙面諜。普京將至少繼續執政6年,在俄羅斯跟西方關係陷入谷底之際,西方未來應如何跟俄羅斯打交道?普京跟西方作對的動機是什麼?這或需從普京2000年上台之初說起。

上台之初盼得西方歡心

普京2000年取代葉利欽當總統時,西方對他的看法跟現在相映成趣。西方傳媒認為他的團隊年輕有幹勁,態度開放友好,跟暮氣沉沉、貪污腐敗的葉利欽成對比。葉利欽時代後期,俄羅斯社會普遍厭倦西方的改革,對美國亦由蘇聯解體之初的好感變成惡感。當時西方領袖和傳媒關注普京會否繼續改造俄國之路、令俄羅斯成為一個普通的歐洲國家。

據俄羅斯記者濟加爾(Mikhail Zygar)在著作All the Kremlin's Men描述,普京上台之初其實希望得到西方歡心,更是以英國首相貝理雅為學習對象。他初時極力拉攏貝理雅、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普京這段期間的公關相當成功,貝理雅2000年成為首名獲得普京招待的領袖後,對普京讚不絕口,又說西方可對普京對未來的願景放心,「當他提及強大俄羅斯時,他指的力量並非是具威脅的,而是關乎國家政治上及經濟上可以獨立自主」。這番說話今天讀來不無諷刺意味。除了貝理雅誤判普京外,克林頓、喬治布殊以至美國國會議員當時也認定,普京可望重新令俄羅斯完成走向西方的過程。普京2003年訪英時便曾提到要促使俄歐互相協助,稱俄歐經濟可互補不足,有共同利益。

幕僚:轉變因感被西方出賣

All the Kremlin's Men描述,普京上台初期相信自己可跟西方建立良好關係,令西方明白俄羅斯特別之處。不過,普京很快便失望。先是俄羅斯出兵車臣,普京認為自己是反恐,但西方卻不理解;到「九一一」後,普京支持美國反恐,甚至容許美國用吉爾吉斯的基地,但當阿富汗軍事行動完結後,美國拒絕撤走,令普京感到被出賣。普京的的幕僚稱,美國2003年以子虛烏有的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為由攻打伊拉克,徹底改變了普京對美國的看法:在普京眼中,美國常欺騙他,又從不為錯誤負責,反而老是教訓俄國如何做。

普京上台後不久便遇上油價升浪,俄國的經濟也因而扭轉過來,普京對西方的態度也開始轉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