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北京推惠台政策 享國民待遇 陸委會﹕利益換政治認同 籲民眾「評估風險」

<轉載自2018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兩會前夕,大陸再向台灣派糖,國台辦宣布多達31項惠台政策,包括教育、文化、金融等,台資可參與「中國製造2025」及國企投資項目。陸委會表示,大陸利用經濟利益換取政治認同,將關注後續影響。台灣專家對本報稱,31項惠台政策是《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升級版,最終目的是爭取台灣人對大陸好感。

改善台商在陸待遇 可參與基建

中通社報道,國台辦昨日公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稱《措施》),內容涉及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單方面優惠政策,吸引台灣企業、藝員、科研人才到大陸發展。

《措施》表明,加快給予台灣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共12項措施,包括台灣人能參與「中國製造2025」、台灣科研機構能申請大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獲大陸聘用的台灣科研專才福利與大陸專家相同。

此外,台商能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建、可公平參與政府採購、也可通過合資合作、併購重組等方式參與大陸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吸納台專才 放寬兩岸電影合作

在人才政策方面,台灣人才除了可報名參加大陸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外,還可申請參與大陸「千人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萬人計劃」。台灣人才還可申報大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各類基金。在文化方面,大陸放寬兩岸電影合作條文,台灣藝員於內地演出製作數量不受限制等。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安峰山昨日於記者會表示,措施為台灣民眾「量身定製」,開放力度、範圍前所未有廣及大,起草過程考慮到台資及台灣人的需求,「提出針對性強的解決辦法」。他表示,《措施》有利台資降低生產成本,加快轉型升級。

不過,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陸委會)則認為,大陸以利益換取台灣的政治認同,大陸一方面對台灣施壓,另一方面以「惠台措施」拉攏台灣人;而《措施》涉及多個部門,大陸具體配套及執行仍有待觀察。陸委會又提醒,兩岸制度、法規、理念價值存在差異,民眾應謹慎評估潛在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