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自由行「見頂」 要拓多元旅遊

<轉載自2012719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依賴自由行旅客消費的香港零售業近月經歷了一些調整。

中央政府自2003年因香港的沙氏瘟疫後經濟低迷而推行的自由行計劃,帶旺了香港的零售及餐飲業,製造了很多就業機會。自由行的旅客喜愛衣服,高檔的珠寶鐘錶,化粧品及電子產品等。香港在這方面有相當大的優勢,因為本地出售的產品品質有保證,而且款式新穎。
乏配套協調 現負面影響

自由行的規模不斷擴大,受惠的行業不只是零售及餐飲,也包括保險業及醫療,因為內地的保險產品選擇有限,有些在路過香港時購買,亦有些順道往醫務所檢查或作治療。
自由行除了令傳統的旅遊區受惠,一些新界的地區,原本不會受自由行旅客的青睞,現在也見到內地旅客的足迹。
亦有一些是意想不到的地區如黃大仙,也成為了自由行旅客的目標,改善了地區的經濟。
內地自由行旅客帶來的經濟效益巨大,2011年有1,830萬的內地自由行旅客來港,總消費超過1,000億元。而推出以來更有近8,000萬的旅客,總消費超過6,300億元,貢獻約12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不少人把通脹、高昂的租金、內地人與港人的衝突、雙非問題歸咎於自由行的旅客。整體而言,內地自由行旅客帶來的效益高於帶來的問題。而往往問題是源於配套及協調方面的不足。
高檔消費力 漸轉往歐美

因此,若不經過深思熟慮便縮小或增加自由行的規模,其影響將會很深遠。減少自由行旅客的數目,他們可能一去不返,轉到其他地方去。
現時不少國家包括日本及歐洲多國也打着自由行的旗號,虎視眈眈內地的旅客,希望能刺激當地的經濟。
增加自由行旅客的數目,會令香港負荷甚重的一些地區百上加斤。近月每當黃昏時,羅湖橋總是擠滿了數目龐大想返回內地的自由行旅客。此點已充分顯示香港的一些旅遊設施並追不上自由行旅客數自的增長。
自由行旅客為香港帶來了短暫的利益,香港實在不可以長期依賴這種方式維生。近月自由行旅客的消費不斷下滑,部分與當前環球經濟環境有關,而更重要的可能是擁有高檔消費能力的旅客會轉往別處,例如直接往名牌物品來源地的歐美國家或是東南亞等地,甚至是澳門。
就算不往別處,購買力也向下,因為旅客不可能購買高檔貨品時永無止境地買,沒完沒了。
捧美食天堂 谷地質公園

香港應該要做的是發展一些別些地方沒有的旅遊元素,這元素肯定不是購物這麼簡單,因為購物可以很快便被別處地方抄襲,不可以以此養活龐大的勞動力。
澳門在這方面做得比香港優勝,它保留了很多萄國殖民地的建築,亦有新建的頂級酒店,也有一些古老的街道,環境不太單一,旅客就是喜愛看這些東西。
香港的殖民地歷史是獨一無二的,而香港的美食也舉世知名,蘭桂坊固然受到旅客青睞,地質公園也漸漸受到旅客歡迎,大家可以看到內地旅客的足迹。
當計劃得宜,安排有序,自由行帶來了無比的好處。可惜現時的情況是帶旺了某些行業、某些集團,而且更有居民的日常需要受到影響,以及不少人以為自由行帶來的利益是無堅不摧。
自由行一如商業產品,有它的周期,九年不是短的日子,它的頂峰亦不遠矣。期望開放更多的城市不是不會帶來效果,而是再要更上一層樓是很困難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