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2年7月20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北京觀察 撰文: 林美芬>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7月9日和10日,與經濟學家和企業家舉行的兩場經濟座談會上強調,要抓好落實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發展的「新36條」。
他指出要在鐵路、市政、能源、電訊、衞生、教育等領域抓緊做幾件看得見的實事,以提振投資者信心。
溫總表明 須破玻璃門彈簧門
在新一輪穩增長中,加快改革,打破壟斷,鼓勵民間投資成為了重點之一。
然而,在溫總理強調對民間投資開放的同時,據報道,內地《東方早報》因為發表了《民企本就有權進入所有市場》文章,闡述「中國社會走到這一步,就是要約束公權力,不讓公權力被既得利益集團綁架,不讓他們獲得大量壟斷權、大量稀缺資源的掌控權」的觀點,社長陸炎被免職,副主編孫鑒被停職。
《東方早報》事件再次說明,打破壟斷和改革阻力重重,會受到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對民間資本開放又談何容易。
針對民間資本進入遇到的種種難題,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要堅決破除阻礙民營企業投資的『玻璃門』和『彈簧門』,凡是法律法規未明令禁入的服務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
所謂「玻璃門」,就是民間資本看得見卻進不去的領域;「彈簧門」是進去了,又被彈了出來。
截至目前,國務院要求各相關部委出台的「新36條」實施細則,基本上已全部出台完畢,但民營企業家依然覺得政策「不給力」,對新政策還有疑惑,因為實施細則看上去很美,但大都是一些原則性規定,可操作性不強,也缺乏實質機會。
透明度低增疑慮 民資寧炒樓
以廣東為例,該省日前推出了44個重大建設項目,面向民間投資公開招標,總投資額高達2,353億元人民幣,當中包括了7個鐵路項目。不過,這些鐵路項目投資大、回報率低,對民間資本未必有足夠的吸引力。事實上,這些投資額動輒在100億元以上的城市軌道鐵路項目,有能力參與的民企不多。
幾年前,內地已開始嘗試放開民間資本進入民航、石油、鐵路領域,但是這些年來,民營資本是全軍覆沒,民營航空公司不是破產就是被國營航空公司兼併,浙江省民企投資的鐵路項目,股權被國企競爭者稀釋而在07年退出。
由於基建投資領域缺乏規範的制度,行業規則不透明,投資者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證,加上行政部門對國企與民企並非一視同仁,民間資本對進入這些領域存有疑慮,對鐵路投資更是慎之又慎。
目前,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基本上控制了高利潤的領域行業,民間資本只能在微利的領域打轉。面對融資難、成本上漲、高稅負、灰色支出等,使愈來愈多的民營企業家離開實體經濟,加入炒樓大軍,不願在夾縫中生存,也不願成為被宰的對象。
政府在05年已出台了「非公經濟36條」,2010年出台的《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被業界稱為「民間投資新36條」或「新36條」,醫療、教育、文化、交通運輸、水利、電力、石油天然氣、電訊、金融服務等領域的大門已經為民間資本打開。
但是,「新36條」沒有得到落實,相關行政部門遲遲不願出台實施細則,直至今年初溫家寶下了指令,各部委才趕在上半年底前出台實續細則。
廢無理政策 國企民企一視同仁
然而,國企高管與政府行政部門的官員基本上是同一群體,他們的身份可以互換,是既得利益共同體,不少官員離開政府部門後,就直接當上國企高管,因此,讓這些部門制定細則,政策肯定會有傾向性。
溫家寶在四川調研民營企業生存狀況時強調,各地區各部門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破除阻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這說明,改革遇到極大的阻力,要真正打破壟斷和真正破除民間投資「玻璃門」、「彈簧門」現象,並非易事。
此輪穩增長政策,盡管財政政策充當仍然擔當主角,但是不可能再像09年那樣一味通過地方政府過度舉債模式,而貨幣放鬆也已走到了盡頭,穩增長關鍵還是加快改革,真正放開民間投資。
內地要吸引民間資本投資拉動經濟、創造就業和帶動消費,關鍵還是要開放賺錢的領域,減少審批,廢除不合理的部門政策法規,對民企和國企一視同仁,創造公平的經營環境。此外,還應減稅和取消不合理的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