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定義「一中原則」 免中華民國「消失」

<轉載自20131121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岡比亞突與台灣斷交,18年來最堅固的非洲友邦無預警的背離而去,讓台灣震驚,因馬英九去年才去瀟灑走一回,博感情外並加以援助,因之台灣朝野以「真心換絕情」來形容岡國的斷交。
岡比亞事件,台外交部的說詞稱純屬其總統個人之決定與活路外交無關,仍想盡全力挽留之。此事件之處理展現了台灣過於安逸兩岸現狀以致對兩岸關係有認知上的盲點,以及避重就輕之說詞,無助於今後處理危機四伏的外交關係,如何保住剩下的22個邦交國,亦是活路外交的重大考驗。

中國崛起,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其後盾,開拓其外交堅實的領域。習李兩領導人上台後,遍訪東亞歐美及俄羅斯,拉起了世界戰略的鴻圖,更以其經濟的軟實力拓展外交。中國大陸不再是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這一代的新領導人以積極的態度耕耘於世界領域,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受到國際的認可與推崇。
華鐵路外交 援助東南亞諸國

中國大陸於東盟與非洲均設有巨額的基金,並在東南亞展開鐵路外交,聯繫中南半島,援助東南亞諸國的經建設施。中國長年以來最着力的是非洲工作,非洲基金不斷擴大,除了龐大的貸款外,更幫助這些國家的基建設施、醫院、學校,每次領導人出訪非洲必帶同銀行界及重大企業界前往,為政府做後盾。巨大的非洲工程,已形成了強烈的磁吸作用,當然令台灣的友邦非洲國家見利忘義,轉投靠中國,在北京積極拉攏下,看在政經利益上而背叛早在預期中,成了活路外交的衝擊。
此事件的處理體現了台外交部門的處理未夠精準,事先無法掌握信息,事後分寸拿捏前後矛盾,才會岡國國旗落了又升。現舉一事例以前後對照,當年胡志強為外交部長時,長期友邦東加王國的邦交呈現鬆動時,外交部掌握了第一時間的資訊,東加的公主在香港有衛星公司,胡志強為前新聞局長之長官關係,即電囑我與在港之公主公司聯繫,並建立深厚情誼,隨後並邀請且陪同東加公主一行赴台,胡志強在台北賓館宴請,還準備了樂團,為喜愛歌舞的東加公主準備了最溫馨之宴,胡部長還陪其隨音樂起舞,展現了我外交人員的真誠與用心。

隨之探詢東加王國斷交的原由乃是北京承諾助其進入聯合國,並助其發射衛星,當然還有巨額貸款,此皆為我方力有不逮之處,無力可回天,不過為了當時臨近的選舉,請求其延後宣布以免影響選情。東加表明主動權在北京,因之亦透過我轉達陸方當時主管外交的錢其琛。這一事例顯現我們迴旋的空間不大,但總可讓其傷害減至最小,而當時我作為新聞局駐外單位負責人,工作範圍不僅是促進兩岸三地文化交流,舉辦各項文藝活動外,還得團結中外媒體,定期聚會博感情並寄交台灣的文宣刊物,香港是外國媒體的亞洲總部,記者們來往兩岸,深厚的情誼令其下筆之前會致電了解詳情而不至報道偏頗。
為配合外交部工作推動國際文宣,每當我穿着旗袍出席外交場合活動,各國駐香港的外交團均認為提升了中華民國的形象,如今新聞局走入歷史,功能消逝,此情可待成追憶。

京磁吸效應 堅持「一個中國」
北京外交部之表態,應會令台灣方面有所領會。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之前沒有與岡比亞進行過接觸。但北京所施展的磁吸效應也發生了作用,更值得重視的是北京外交部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支持中國實現和平統一是大勢所趨。」

台灣面對國際政治現實的殘酷,不要因參加了世界衞生組織大會,或國際民航組織一員而沾沾自喜,台灣已漸漸納入中國的體系,台灣面對國際情勢的無情挑戰,努力之餘也會感歎國民黨的政府官員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馬政府更應廣納人才開拓胸懷以應付國際變局。
馬政府也應要求北京在「一個中國」框架下有明確的定義,避免中華民國消失在「一中原則」的國際洪流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