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活路外交 辦成死路一條

<轉載自20131122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金柚子 台灣資深傳媒人>

岡比亞突然宣布與台灣斷交,確實讓台灣朝野一陣錯愕,畢竟這是5年多來首次,也是馬英九外交休兵政策至今唯一的敗績。民進黨藉此批評馬政府「活路外交」政策的理由不值一駁,但台灣的外交工作確實因兩岸和解而鬆懈下來。岡比亞外交情報不靈,選這種時機要脅台灣無法得逞,台灣則完全未料到對方有斷交之意,兩邊外交工作一樣爛,說來還真的相當般配。

台灣岡比亞外交工作一樣爛

一開始信息不明令馬政府非常緊張,倒不是因為失去一個非洲邦交國,而是擔心其兩岸政策出現重大漏洞。大陸媒體與網絡也曾一陣瞎猜,有說是因兩岸服貿協議在台立院延宕而向台灣施壓,也有說副總統吳敦義調侃大陸邦交國多、免簽證國少,北京要給吳一點顏色瞧瞧。事後證明大陸確未涉入,令喊打喊殺的網絡憤青與逢中必反的民進黨都有些失望。

台灣外交處境困難,即便不與大陸搞對抗,也不一定就能維持得住邦交。長期以來的金錢外交要改弦更張,也得有明確的外交思維,一旦沒有對岸挖牆腳的危機,外交可以喘口氣,卻不能停頓。過去民進黨政府時期外交機密預算編制75億台幣,現在則只有5億左右,非機密預算也未見明顯增加。顯見躲在「活路外交」名下,外交工作失去方向,鬆散到近乎停擺。

實質國際參與貧乏 急須檢討

馬政府近年的外交重點雖從邦交國數字迷思解脫,卻除了接待美國議員與智庫,搞些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之外,找不到外交目標。對於非邦交的小國根本不加聞問,實質國際參與貧乏,民間性質的國際活動真的就完全交給民間去做,只是民間做出成果時才蹭過來搶功勞,可以說是數十年來外交政策空洞化的後遺症作祟。
 
扁政府的「烽火外交」與馬政府的「活路外交」其實都談不上是外交政策,最多只算是兩種處理外交與兩岸關係的不同策略。前者拿外交當兩岸對抗的工具,後者拿兩岸和解當外交不作為的掩飾,唯一相同的是藍綠兩黨都屬「短視外交」。岡比亞的莽撞斷交如果讓台灣認真檢討外交政策思維,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