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破第一島鏈 華保印度洋要害

<轉載自2013115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張曉東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戰略分析師/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解放軍1018日到11月初在西太平洋進行的「機動5號」軍演,是中國海軍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首次聯合出動的大規模遠洋演習,也是中國在第一島鏈外(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舉行的最大規模演習。
這次演習可以反映,中國的「兩洋戰略」已經逐漸成形。

保石油生命綫 印度洋最關鍵
美國在歷史上長期奉行「兩洋戰略」,即同時向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個戰略方向發展,這與美國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關,美國本土左右臨大西洋和太平洋,直接濱臨大洋,而非邊緣海和陸間海,有利美國可以左右開弓地走向世界。

實際上,中國也有自己的「兩洋戰略」形勢,但是中國的最大海洋利益不是太平洋,而是穿過印度洋的海上石油生命綫。一旦出現戰爭等緊急形勢,保障印度洋海上生命綫的戰略意義,比爭雄太平洋更加重要。
因此,中國的兩洋戰略規劃重點是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缺一不可,要害在印度洋,根本卻是西太平洋。

拓寬家門口的「庭院」,即戰略空間,才利於走出去和連接兩洋,向東推拒美國的軍事遏制。
在這個背景下,中國不僅被迫發展延伸到印度洋的海權,還要形成西太平洋的海權或是制海權,才能維護出海的航綫。如果西太平洋甚至中國沿海的制海權和海權被美國或其他國家掌握,中國的航運連門都出不去,更不用說把資源從印度洋運過來。

海軍控制力 勢延馬六甲海峽
中國自身的兩洋戰略存在有機的內在聯繫,中國外出的海洋通道是從環中國海延伸出去,經過馬六甲到達印度洋,而環中國海屬於西太平洋的邊緣,一旦爆發軍事衝突,中國的沿海有被封鎖的危險,很難保證出印度洋的航路,因此,中國在西太平洋的海上戰略,實質上也是印度洋海上戰略的重要側翼保障。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科爾(Bernard D. Cole),曾針對中國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於1980年代提出的中國海軍現代化計劃進行解讀,指解放軍計劃2000年能夠對第一島鏈之外海域實施海洋控制。
2020年則要實現對第二島鏈外的海洋控制,並將海軍控制力延伸到新加坡和馬六甲海峽。

2050年則實現航母作戰能力和具備全球作戰能力。
可以看出,規劃中的有些戰略能力已經開始提前實現了,而從中也可見我國海軍計劃向東發展以達到推拒對手的海上遏制,藉以推進對於保障馬六甲生命綫的重要性。

單從軍事演習的角度看,長期以來中國在領海和西太平洋的海軍演習活動不斷成長,近年來演習範圍對第一島鏈不斷實現戰略上的突破,演習內容也在升級,也展示出對生命綫的維護能力及力度在不斷上升,加強了中國在西太平洋的海洋戰略存在,鞏固擴大中國的戰略空間和戰略影響力,有助於保障中國自邊緣海前往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演習突破第一島鏈 抗美圍堵

突破第一島鏈的戰略意義是多重的,不是僅僅為出洋航路提供掩護,威懾周邊領土爭端中與我國有矛盾的國家及對其支持者實施「反介入」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在島鏈間以中心開花的方式,對於消弭美國在西太平洋的群島基地網戰略價值,迫使西太平洋美軍主力部署後撤有一定作用。
在這次演習中海軍主要是獨立作戰,因為第一島鏈以東空軍出去的難度較大,而二炮部隊的支援力也有限,注定將來要依靠航母和大型核潛艇來加強。屆時中國在西太平洋施加的海上軍事影響力變得更加豐實,在航母掩護下核潛艇部隊也將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活動條件,使演習昭示的戰略力量存在變得更加立體化,對西太平洋的戰略形勢造成更大衝擊,進一步阻嚇戰爭的發生。


 

 
 
 
 
 
 
 
 
 
 
 
 
 
中國的「兩洋戰略」已經逐漸成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