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滙率(簡稱聯滙)實施了30年,而這個滙率制度為香港帶來好處,也有壞處。在這30年期間,市場有不少的聲音,要檢討聯繫滙率的制度,甚至要更改,而這亦是可以理解的。
滙率通脹貨幣政策 密不可分
因為30年前的香港經濟環境,與30年後的今天,已經變化很大。定期檢討聯滙,亦符合科學的精神。但有沒有需要更改,要視乎滙率機制有甚麼選擇,而其他選擇,又會否比聯繫滙率優勝?
財政司早前撰文,詳細描述了香港的聯繫滙率的發展,聯滙是在1983年實行,當年採用的聯滙,是因為要穩定滙率,避免香港因前途的問題,影響港元滙率的穩定性。而實施聯滙之後,確實能穩定經濟,減少滙率波動,亦直接令香港的貿易行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基本經濟學理論之中,有3項因素是政府要仔細考慮的,就是滙率穩定性、通脹及貨幣政策。如果採取浮動滙率機制,那麼央行就能擁有貨幣政策的話語權,透過增加貨幣供應,去調整經濟以及能對抗通脹、通縮。但缺點是滙率會浮動,有時的過分波動,會影響經濟,甚至出現資金大幅外流。
相反,如果採用固定滙率的話,貨幣政策便會無用武之地,因為增減貨幣供應,要考慮到滙率的穩定性。這樣,央行就沒有辦法利用貨幣政策去調控經濟,換來的就只是滙率的穩定。固定滙率制度又會令到通脹不易控制,因為央行不能隨便加息去打擊通脹;也不可以用減息去對付通縮。
金融風暴港通縮 聯滙受質疑
1997年發生了亞洲金融風暴,香港大受影響,整個亞洲的貨幣都大幅下挫,唯獨是港元與美元掛鈎,滙率沒有下跌。當年香港出口因此大受影響,別的國家出口競爭力,遠比香港高。結果香港的經濟更一度出現倒退。這是因為港元滙率與美元掛鈎,所以滙率沒有太大波動。滙率既然不能調整,換來就只有是價格向下調整,最終就出現通縮。
通縮又有何問題?由1997至2003年最低潮期間,香港平均樓價跌了6至7成,負資產問題嚴重,財富大幅蒸發。財富減少,市民的消費也下降。而同期的亞洲國家,因為貨幣能夠貶值,因此她們經濟的復原的時間遠較香港快。
當時就曾出現一個爭拗,就是應否維持聯滙呢?科大的一批學者,就提出香港完全美元化,把港元換成美元,這樣或能解決當時的問題。結果有關建議不被政府採納,香港仍然採用聯滙。要留意的是,當年聯滙只是實施了15年左右,很多挑戰還未試過,所經歷過的商業周期也不多,因此受到質疑是可以了解。
更改掛鈎美元價格 損可信性
97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還經歷了多個挑戰,包括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2003年的SARS,以及2007至2008年的美國次按風暴。其間聯滙也作了微調,例如聯滙的波動區間,由1美元兌7.8港元,改為上限7.85及下限7.75,而7.8就仍然是中心滙率。這樣市場就多了一個空間,滙率在區間之中波動,金管局就不需要干預,只有當滙率觸及此區間的上限或下限,金管局才會作出干預。
固定滙率的缺點,就是會失去貨幣政策的自主權,當市場出現通縮或通脹,政府會缺乏工具去調控,結果市民便要承受通脹或通縮的苦。但如果要更改聯滙,究竟有哪些可行的替換制度?
(1)更改掛鈎美元的價格。1983年的掛鈎價位,是1美元兌7.8港元,而現在掛鈎在這水平,可能是偏低了,如果要應付入口,可以調低1美元兌港元的數量。有意見認為,可以考慮所有貿易及投資因素,把這個滙率重新界定,應在技術上可行的。但當改變現時掛鈎的滙率,市場就會有所預期,因為若政府一下子可改變滙率掛鈎水平,聯滙的可信性便會損失。所以這個根本不是選擇。
(2)把港元掛鈎在一籃子其他貨幣,而部分國家亦採用有關滙率系統。其好處是能反映當地的經貿情況,因為一籃子貨幣內各貨幣的比重,很多時會基於當地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額。以香港為例,這個一籃子貨幣,應該會包括美元、歐元及人民幣(見表),因為美國、中國及歐盟是香港的重要貿易夥伴。而美元應仍然在一籃子貨幣之中,佔有一個重要位置。但把港元掛鈎一籃子貨幣,其透明度及其理解度不及與單一貨幣掛鈎,這會使到市場更難掌握港元滙率去向。
開放資本帳 鋪路人幣走出去
(3)把港元與人民幣掛鈎。香港是中國的一個城市,使用國家的貨幣亦很正常,問題是應該將港元與人民幣掛鈎,還是把人民幣完全取代港元?如果使用固定滙率,看不到把港元掛鈎人民幣會比直接使用人民幣好。但無論掛鈎人民幣,還是全盤人民幣化,要先考慮到人民是否是國際性流通貨幣。
人民幣的世界交易份額,只佔全球的交易量2%至3%左右。原因是人民幣仍然不是完全自由流通的貨幣。作為世界性的貨幣,要符合以下條件:(a)世界貿易所接受的交易的貨幣;(b)能有儲存價值的貨幣及(c)作為國家的儲備貨幣。人民幣已符合首兩個條件,但在成為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上,仍有一段距離。因為中國的資本帳(Capital Account)仍然未開放,資金不能自由進出中國境內,作金融投資。
要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達到國際化,開放資本帳是其中一個條件。這亦是為何中國讓人民幣要先建立離岸市場,繼而進行金融改革,建立自貿區,以及完善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QDII),即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及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即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原因。就是要為人民幣國際化,開放資本帳作出準備及改革。
改掛鈎人民幣 時機未到
既然中國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貿易夥伴,而香港亦是中國的一個城市,所以最終港元與人民幣掛鈎,甚至以人民幣取代港元,亦是很自然的事情。問題是,現在是不是時機?
香港作為國際性金融中心,聯滙也發揮了很大幫助。在財富管理部分,2012年香港直接或間接管理的資產金額達到125,870萬億港元,這反映香港在區內是一個重要的財富管理中心。而支持這管理中心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香港已被視為「半個美元區」。市面上很多基金都是以美元來報價的,而因為港元與美元掛鈎、滙率的波動較小,因此以港元交易,其實與美元的分別不大。如果港元與美元脫鈎,那麼港元波動的風險會增加,即是在港的金融交易,便要計算或對冲港元波動的風險。這會增加在港管理資產的成本。除非人民幣計價的產品大幅增加,而且能成為世界性的主流,否則把港元與美元脫鈎,或會降低香港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吸引力。現在距離人民幣完全國際化仍有一段距離,所以說要更改聯滙,似乎時機未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