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莫藉陳光誠啟事端 中美兩利

<轉載自201259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余柏全 前輕工業部廣州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近日,陳光誠事件使中美外交上產生了一些糾紛。但此事件將以陳光誠去美國留學的方式得到基本解決。
陳光誠是一個盲人,一個律師,維權人士,山東省沂南縣人,在陳光誠選擇維權的早前幾年,他確實曾經成功地推動當局修改了多項不合理政策。但是其後陳光誠對每一個自己認為違法的現象均採取不妥協態度,他的抗爭使他與當地基層政府矛盾很大,結果是陳光誠被地方法院判刑入獄。
成政治標籤 多因西方炒作
在美國和西方媒體包裝下,陳光誠被貼上醒目的政治標籤,被樹立為反體制的代表人物。中國互聯網上的一些反建制的活躍人士亦配合美國政府和西方媒體將陳光誠捧為爭取人權的標兵。而陳光誠本人亦自我膨脹,對他承擔的超級政治角色亦十分樂意,他出獄後繼續與當地基層政府對抗,毫不退讓,將事情鬧大。
但陳光誠只是山東省一個縣份的律師,訴求只是一些地方的局部爭端,影響不大,因而得不到西方所希望的中國社會的廣泛和應。
目前,中國各地農村小環境所產生出來麻煩與衝突,直接與當地群眾的文化面貌、基層官員的處事水準有關,不同地方差別很大,因而各地人權狀況亦很不平衡。但近年中國注意從源頭上減少引致群體事件和維權行動的起因,例如合理提高拆遷和徵地補償標準,禁止強拆;處理好勞資糾紛;從而大大減少了物質利益方面的維權行動。
誇大成人權鏡子 以偏概全
在政治層面上,在各大城市中,現在人們可以隨意評論時政,不少人言辭尖銳,但並沒有人認為這有甚麼不妥,更沒有人去追究他們。當然,底綫是不可以結團去推翻共產黨的領導。總的來說,中國人權近年一直有明顯進步。
陳光誠事件只是中國社會前進路上極小概率的事件,而與國家大政治環境及意識形態的因素關係極小。陳光誠事件被西方誇大成為「中國人權的一面鏡子」,是以偏概全,顯然與中國的人權狀況不斷進步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如去年9月廣東烏坎村村民因土地等問題多次圍攻地方政府和派出所,廣東省政府沒有簡單強力鎮壓烏坎事件,而是通過協商談判和落實民主選舉新一屆村委會,使矛盾得到解決。
陳光誠事件反映出山東沂南縣基層政府在執行政策上可能有偏差,有問題。若主管的臨沂市和山東省派工作組下到沂南縣,能真正執政為民,認真依法處理好陳光誠的訴求,矛盾便不會激化,陳光誠亦不一定會成為反體制的代表人物,陳光誠事件可能是山東省和臨沂市施政上的失誤。
放陳正常赴美 中美下台階
不少外國和香港媒體炒作陳光誠事件「讓中國政府難堪」,但更有媒體聲稱陳光誠成為奧巴馬政府手中「燙手的山芋」。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始的前一天陳光誠突然離開了大使館,確實令美國陷入的尷尬境地。
有外媒認為,「奧巴馬背叛了陳光誠」,在不符合其意願的情況下把他交給了中國政府,取消了美國使館對他的保護。但不管怎樣,陳光誠依法通過正常途徑前往美國是個好方法,這顯示出中美雙方都不希望陳光誠事件干擾兩國關係大局。
對中國來說,是少了一個反體制的代表人物,特別山東省和沂南縣會感到欣慰,少了一個令人頭痛的麻煩友。雖然陳光誠去了美國以後,也會攻擊中國,但這只是西方反華合唱隊中增加一個人,其作用極其有限。
對美國來說這也是個下台階,可擺脫背叛陳光誠的指摘,當然,美國損失了一個抹黑中國的工具,這只能怪陳光誠不應該偷跑到北京,而美國駐華使館亦不應將陳光誠帶入使館。如果陳光誠留在山東沂南堅持抗爭,可能對美國的反華勢力更為有利。
美國政客打着「人權」、「自由」、「民主」等旗號製造事端,對中國不起作用,對美國本身亦沒有好處。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必須要互相尊重與互利合作,對兩國存在的分歧,應通過對話交流,增進理解,妥善處理,以免影響中美關係大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