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2年5月26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葉振東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客座教授/兩岸評論員>
在台灣,成功連任的馬英九總統在一片風雨聲中,宣誓就任。是次就任儀式,馬政府僅花費了新台幣600萬左右,折合約為港幣157萬元;遠較上次花費3,900萬新台幣,大幅縮減近8成半。
一中各表 表無可表搞新意
馬英九這麼「省」地就任,並沒有得到傳媒及民眾的關注。反而,他的就職演說,便成了近日被各家、各派、各自表述的好材料。不少傳媒均以馬英九的「一國兩區」說作為頭條報道,並形容為「首次」。
首先,據資料馬英九的「一國兩區」說,並不是甚麼新鮮事。在台灣的憲法,及早已被束之高閣的「國統綱領」均有提及;只不過是大部分的台灣民眾,早已忘記了這一個概念。
及後,大前研一的《中華聯邦》一書登陸台灣,一國多區的可行性,引起了一陣子討論,重新探討台灣與大陸之間的定位,及生存空間。所以,不少台灣的評論均指出「一國兩區」論並無新意,馬英九亦只是在語意上表達,而沒有直接導出這四個字。但筆者認為「一國兩區」的重點,不在於兩區,而是前提;那就是馬英九的本位所在——中華民國。
筆者相信,馬英九不擔心民眾忘記了這個概念,卻非常憂慮民眾遺忘了中華民國的存在。失去了中華民國的根據,馬英九總統的合法性與權力不但會受到質疑,與大陸的談判也沒有基礎了。
要知道中共視國民黨為唯一對話窗口,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並非沒有討論的契機;但「大陸」是不會與「台灣」談兩岸和平進程的。
綠營反馬指控 或言過其實
加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已經到了一個「表無可表」的程度。馬英九的表述,關鍵在於向對岸提出討論的新點子、突破點。若然大陸認同一國兩區存在探討的空間,餘下的,便是兩岸如何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縮減成一個「中國」名詞。雖然,這條路還長而如履薄冰,但要不是二千年台灣首次進行政黨輪替,國共兩黨也不會醒覺,兩岸的正面談判是不可能萬年無期的。
至於,綠營人士對馬英九的口誅筆伐,批評馬英九能夠成功連任是靠「五大老」,即「老共(產黨)、老美(國)、老婆(周美青)、老闆(大企業家)、老國民黨」;同時,指出馬政府國債高築,實質經濟增長急降至百分之0.4;工資水平時光倒流12年,「633執政承諾」跳票,令民怨沸騰。
只求偏安一隅 馬最大癥結
著名台灣評論員南方朔指出,台灣民眾存在強烈的「被騙感」;所以,「馬上倒」的情緒不斷地升溫。但「大話怕計數」,綠營發起的519十萬人反馬大遊行,最後只有不足4萬人參加,便知道綠營的指控有可能言過其實。
那為何,各項民調頗為一致地顯示,馬英九的支持度跌至2成左右的新低呢?因為,台灣民眾對馬英九的「曖昧執政」感到厭倦,台灣民眾對馬英九反覆問了一個問題:「你想甚樣?」達5年之久。
從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台灣、油價、電費加價等政策。台灣民眾對馬政府那種「唔進又進、唔加又加」,朝令夕改的執政手法感到無所適從。投射到馬英九的就職演說中,馬英九雖有「一國兩區」之意,卻無實言;隨後就兩岸關係所表達的「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之說。就更讓聽者如墮五里霧中,心中不禁問「你想甚樣」?
台灣民眾經歷了「遏抑的、裂變的、再生的」60多年,心中最缺乏的就是生活安全感。所以,「超人政治」模式令陳水扁、馬英九先後奪得總統大寶。馬英九在首任總統期間,還可以托詞「實習期」,而曖昧地執政。民眾也因為這個緣故而再給了馬英九一次機會。
無奈,馬英九仍然是繼續曖昧下去,難以看出施政方向,但求偏安一隅,便算對歷史有交代。這一種態度,才是馬英九民望大不如前的癥結所在,及馬政府施政最大的絆腳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