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馬英九五二○演說有何新意?

<轉載自2012521日 明報 論壇版 作者: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學者>  
 
馬英九在民望跌到谷底之際,開始了新的4年。在昨天的總統就職典禮上,馬英九發表了「五二演說」。與4年前相比,這次在篇幅上增加了兩成多,內容則以內政為主,強調過去4年來的「傲人」政績,對未來4年的展望則着墨較少,論述上也較無新意。
 
毋庸置疑,演說中最受大陸以及國際社會關注的仍然是兩岸關係部分。整體而言,此部分沒有任何讓人驚喜的新論述。雖然要在演說中尋找「新意」有相當難度,不過有3點容易被忽略的變化則值得重視。

3
點容易被忽略的變化

其一,兩岸關係的部分,在4年前的演說中是放在台灣與美國關係之後,這次則放在台美關係之前,是值得關注的歷史性變化,顯示兩岸關係經過4年來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台灣對外關係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其二,在兩岸「最大公約數」方面,4年前馬英九強調「中華民族」,這次則在此基礎上,搬出孫中山,並強調「天下為公」的政治理念。擁抱「中華民族」,充其量只是縮小兩地人民在認同上的距離,有助於營造兩岸交流的融洽氣氛;然而馬刻意抬出大陸也推崇的國父,則可能有助於台北在未來與北京進行政治對話中奪回一定的主導權。

其三,4年前的演說中出現兩次「擱置爭議」,這次則完全消失,反而強調「求同存異」,彰顯4年來兩岸和解已有一定成效,政府之間的互信已基本建立。同時,也顯示出馬英九已意識到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已無可避免地要與大陸就兩岸定位等爭議性問題進行談判。

此外,馬英九親自詮釋「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並親口說出過去一直由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強調的「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這一兩岸互動原則,這些也着實給了中南海帶來不小的壓力。北京如何回應?很快便會揭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