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2年5月21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年資愈高的教師,一定教得愈好?本港教師行業主要是按年資定薪級及加薪,而非按工作表現。
全球鬧教師人才荒,提出可以「市場化」,即教師按表現定薪酬水平。教師吃「大鑊飯」,還是「多勞多得」,在外國已掀起討論,香港又如何?
英國本來設全國劃一教師薪級表,但教育大臣高文浩上周倡議各校自訂教師薪酬,變相市場化,一方面可讓教師薪酬貼近學校所屬市鎮的工資水平。另一方面,當局冀藉此加強教師行業的吸引力,讓表現出色的年輕教師可趁早取得高薪金,挽留人才。
利提升工作表現 吸引優才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資料,被視為模範的芬蘭教育,教師每年的薪酬調整,是依據表現釐定。教師按表現加薪,有其可取之處︰
1.刺激教師工作表現
現時港府設有教師薪級表,讓官立、資助中小學釐定教師薪酬,基本上是論資排輩,按年資加薪,加上學校甚少裁員,難免予人「做又卅六、唔做又卅六」的印象。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林建華就指出,若兩名教師同一年資,一人辛勤用心工作、另一人表現普通,但兩人加薪一致,確會有辛勞教師抱怨不公道。
直資學校不是官津校,在釐定教師薪酬方面較有彈性,毋須依足政府的薪級表,部分教師薪酬甚至高於官津校。林建華認為這做法較好,可讓教師按表現加薪或增加職務津貼,表現出色者晉升更快。
2.吸引優秀人才入行
教育行業面對的另一問題是,優秀大學生未必願當教師。小時候視教師為我的志願的學生,長大後寧願修讀環球商業、法律等科目,博取高薪。教師薪酬市場化,可能讓優秀新入職者取得高薪,加強誘因。
薪酬與學生水平 未必掛鈎
不過,教師薪酬市場化建議,在英國也惹起爭議,在香港推行阻力更大。英國教師工會已率先反對教育部的建議,擔心薪酬下降。工會引述OECD的一份報告,該報告比較各國教師加薪制度,與學生表現的關係,結果發現如果當地教師薪酬本身不高,採用教師按表現加薪,能提升學生表現。不過,若果教師薪酬水平本身已高的地區,如英國、新西蘭等(見表1),教師薪金市場化,對提升學生水平未必有作用。
本港的教協總幹事葉建源表示,「市場化」、「多勞多得」建議,相信難得到教師接受。葉解釋薪酬與薪級表脫鈎後,往往薪酬向下調,例如非政府的社福機構自訂薪酬,社福界員工的薪酬不見得提高。另一方面,學校仿效商業機構定教師薪金,容易惹起爭議,如教師會擔心校長濫權,或加薪欠客觀準則。
港弱勢校留人難 促助收生
其實,各地皆不斷提供誘因或方法(見表2),吸引人才當教師,如南韓更積極出招,利誘教師到弱勢學校任教,避免教師只流向名校。
佛教大光慈航學校校長華貴麟表示,本港弱勢學校在挽留人才上亦有一定困難,由於弱勢學校收生少,部分被迫縮班甚至殺校,教師飯碗未必穩陣,令教師流向受歡迎學校。不過,他認為利誘教師到弱勢學校任教並不理想,反而協助弱勢學校收生更好。
要提升教育質素,必先吸引優秀年輕人加入教師行列,可是已入行者不斷抱怨,指行政工作多過教書、地位不如從前……提升行業吸引力未必一定要打破「大鑊飯」制度,但教育界及政府不妨多參考各地經驗,抱開放態度去思考出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