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2年5月12日 經濟日報 社評>
本港首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大跌,但按季增幅與上季相若,反映經濟步伐未變。但令人憂慮的是,首季經濟增長主要靠私人和政府消費,外來活水如出口、旅遊則已放緩,本港未來經濟動力勢減弱,港府、市民要警惕。
靠內部消費力撑 經濟存大隱患
本港首季經濟按年增長百分之零點四,為近三年來最差,但實質非太差,皆因去年首季增長百分之七點六,基數偏高。
若按季比較,首季經濟增長亦同為百分之零點四,與上季增幅相若,顯示經濟步伐未大幅走樣。
然而,首季經濟卻反映本港存有很大隱憂,主因是首季經濟增幅主要靠本地消費推動。私人消費方面,在幾乎全民就業下,且去年五月實施最低工資後,市民今年首季收入增長百分之九點五,收入改善自然消費力強,令首季消費增幅達百分之五點六;港府加快基建等,亦令首季本地投資開支升逾百分之十二。
由此可見,本港經濟增長實靠「塘水滾塘魚」的內部消費,但內部消費能長久,必須能有外來收入、賺取外人金錢,但本港賺取的外來活水卻呈壓力。
活水之一是本港出口不景,未來更進一步受壓。本港出口與內地息息相關,內地首季出口增長百分之七點六,本港卻萎縮百分之五點七,反映內地經香港轉口到海外已逐步減少;更令人憂慮的是,內地四月出口增長百分之四點九,歐洲經濟陷雙底衰退,美國、新興國家經濟增長步伐亦放緩,未來中國出口轉弱,香港只怕更差。
另一活水是本港服務輸出,尤其旅遊業正放緩。本港首季旅遊只溫和增長百分之三點六,五一黃金周來港的內地客量及消費額只有約一成升幅,過去每年增長兩成多的盛況不再,此因內地經濟增幅放慢,及內地客有更多選擇所致。內地旅客增幅慢,連帶到港買樓的內地客亦減,對本港經濟壓力漸現。
外來活水漸失,只靠本地消費的經濟增長恐呈陰乾,衝擊市民。其一是失業率會逐漸回升,因出口相關行業收縮、服務業放緩,新增職位與工資增長將受壓;其二是資產價格泡沫可能消滅,此不單住宅樓價受壓、對商舖租金泡沫衝擊更大。
市民審慎應對 政府積極建引擎
面對逐步轉冷的經濟,市民若計劃置業、轉職、求職時,要有更審慎盤算。候任特首梁振英七月上任後,不單須解決社會、民生問題,更要在經濟逐步陰乾下,積極建立經濟增長新引擎,助香港脫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