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南海維權 要防衞亦要開發

<轉載自201288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作者長年研究中國發展,專長於中國經濟與國際形勢分析)>
南海局勢風雲多變國際爭議升溫,催迫中國要加快維權行動。中央多年反應遲滯和欠缺前瞻策略,最近終在壓力下採取了一些堅決果斷的部署,可作為高效及強力維權起步點。但保衞南海權益任重道遠,還要花很大努力方可最終有成,故對此課題宜作更多探討。
加大經濟開發 彰顯維權必要
以長遠看要保衞南海權益,必須在兩方面有所作為,一是強化警力軍力,二是加大海域的經濟開發。前者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後者在長期來說更為根本,海域資源得以開發才能彰顯保權的必要性和價值,由此也提供了軍民結合互動的保權機制,派強大軍警死守空城,乃不能持久之事。故短期可先以軍警佔領,長期則以軍警保衞開發活動及其成果。
為此中央最近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把西沙、中沙及南沙的海疆作基礎建立三沙市。這實際上是行政級別的大幅升格,把之前在海南省下的三沙辦事處改為市級行政單位。關鍵是隨之會大量注入行政資源,包括人員、財力及架構組織等,便能更有效的指揮維權行動,和調度各式資源作為配合。例如已設置軍方的警備區,可提升軍事建設水平及部署能力。
目前中國對海疆管轄已全力強化,大量增建漁政船海監船等,並安排定期巡邏及重點的維權行動。這是警力的升級,在軍力方面同樣有所準備,按一些報道提到的新建三亞軍港,及粵北東風彈道導彈基地,如成事將可為南海提供有效的岸基海空軍力投射及覆蓋,若還有衛星監察的支持,當可大幅提高軍事干預海疆事態的能力。目前還須加緊籌建者,乃各島礁區域的駐軍及所需基地,以便就近處理突發事故,和起即時實地監控及威懾作用。據菲方情報指中國正準備在南沙渚碧礁建機場。
在強化軍警力量後,現時更須加大努力者,是建立海疆的資源開發及經濟發展能力。目前最重要的是漁業,自古以來南海諸島便是中國漁民(包括港澳)的漁場,有估計指單在南沙現時便有500艘中國漁船長期作業。
此外有兩個新興產業可較快取得發展,其一是南海郵輪旅遊,可結合生態、環保、教育及水上活動來開展觀光事業,並建設三亞南海郵輪基地。其二是養殖業,可利用礁島及淺水地區開展水上養殖及種植業務,成為漁業的伸延。南沙美濟礁已有養殖試點,又另有計劃在中沙開展養殖業試點工作。中國沿岸近海養殖業發達,但如何建立離岸海口養殖業,則仍有一些問題待解決。海南省已嘗試把大型漁船改裝,以便支持美濟礁養殖試點,乃在這方面的創新。
此外,中國亦已開始了南海的深海油氣開發。為此中國還着力自主研製所需設備,最近宣布成功推出於南海使用的「海洋石油981」號深海鑽井,和「海洋石油201」號深水鋪管起重船,都可在300米深的海域操作,乃開發海底蘊藏的必要設備。菲越等國依仗西方企業在南海採油,但為了保證在爭議海域活動不怕遭遇西方的政治干擾,中國必須掌握自主開發能力。
除油氣外,中國還致力於南海可燃冰的勘探開發,並已為此設計了專用船隻與設備。海底礦床開發乃投資、技術要求及風險俱高的「三高」作業,但為保權益中國必須克服困難加快進行,看來亦已起了步。
自主研製設備 開發海底蘊藏
新建的三沙市有許多全國獨有的特點,人少資源多,地缺幅員廣,和環境生態保護要求特高等,因此在開發上也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大規模開發必須有土地建住房、廠房及倉庫,要有能源、淡水及各種配套基建與服務,如電訊網碼頭、機場與商貿單位等。但三沙缺少土地,細小的港島也不宜大規模造地,以免破壞生態及景觀。因此在這方面必須派科研先行大膽創新,設計海底城及水上浮城以作為開發基地,並配套以太陽能海水化淡設施,海上風能、太陽能、波浪能及鹽差能(Salinity Gradient Power)等多種可再生能源開發設備,和海上油氣電站及石化廠等。還要有海上田園,由海上養殖、種植來提供必要的漁農產品。這些方面的發展,不單有助南海開發與維權,還可催生多個新興行業,足可成為經濟中的新增長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