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中紀委監察部推出的舉報網站正式上線,本周又首次對外公布了舉報處理範圍和流程,有評論認為,透過網絡互動,一向以「神秘」著稱的中紀委逐步走向公開,是為變被動為主動,發揮引導網絡輿論作用。明報記者
官網詳列組織架構圖
《新京報》報道,在本月開通舉報網站之後,中紀委平均每日接到760多個舉報。隨後中紀委的神秘面紗逐步揭開,近日官網上首列組織架構圖和信訪舉報的基本流程。中紀委秘書長崔少鵬透露,除舉報網站外,中紀委還將開通微博、微信舉報平台。
辦公地點隱密無門牌
作為中共黨內的紀檢部門,中紀委一向予人神秘印象。《環球人物》曾報道,1949年中共建政時,中紀委最初在中南海內辦公,「文革」時一度被撤銷。1978年,中組部將辦公樓騰出一部分,給恢復運作的中紀委作辦公地點。後來為平反堆積如山的冤假錯案,中紀委人員大增,一些機構開始在外租房辦公。1993年,中紀委和監察部合署辦公,機構遷到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1號圍灰色磚牆的大院。這裏在北京市地圖上未有標註,亦無門牌,更無電話登記,由解放軍中央警衛團負責警衛。
順應時代潮流,近年來,中紀委一點點揭開自己的面紗。《南方周末》前編輯馬昌博在文章中回顧了中紀委「愈來愈愛說話」的歷程。
2006年為開放轉捩點
他認為變化從2006年開始:當年9月,時任中紀委秘書長干以勝第一次以發言人身分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了一場記者會。當年底,中紀委的新聞發布會就已算開放,不但邀請中央黨報,還請了都市報刊;發布會上提問時也沒有「托兒」(做媒者),馬昌博本人也常被點名。隨後,調查的公布時機也逐漸變化:以前,只有中紀委偵辦完畢移交司法系統後,才能真正確定官員被查的消息。而同樣在2006年年9月,中紀委在調查期間就公布了調查陳良宇的消息,後來廣東省原政協主席陳紹基案、深圳原市長許宗衡案也沿用此例。
就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前夕,中紀委大樓更破天荒向路透社等20多家中外媒體30多名記者開放參觀,包括保存「中紀委最高機密」的檔案館——裏面藏自1979年10月中紀委恢復至今查辦的所有6萬卷案件卷宗。馬昌博還分析,在機關內,對某件事重視與否,最終體現在提拔本身。與一些部委新聞發言人相比,中紀委的兩名新聞發言人干以勝和吳玉良後來都升任中紀委副書記,足見其對宣傳的重視。
兩發言人仕途亨通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在被公開舉報3個月後就被公布接受調查,馬昌博認為,這已算高效,是中紀委更加「透明」和「親民」的延續。
位於北京平安里的中紀委總部大樓,附近沒有任何關於此建築物的標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