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4月27日 明報 中國版 作者:金柚子>
近年中共領導人胡錦濤與習近平,都提出要「推動兩岸政治談判」與「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近日履新的涉台事務官員更不斷強調「為解決政治與軍事難題創造條件」,顯示出北京對兩岸政治問題急迫感日益加重。這種急迫感的來源有二:長期原因是台灣內部國族認同偏離,短期因素則是中國周邊形勢趨於複雜。
台人中國身分認同逐年下跌
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共老一輩領導人談及兩岸問題時都說過,兩岸問題「50年、100年都可以等」,但近年中共說法卻明顯改變,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在台灣內部。陸委會一項長期民調顯示,兩岸開放交流後,台灣人認同中國、支持統一的比例逐年下降,支持維持現狀或走向獨立比例逐年攀升。目前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者已逾五成,遠超過認同「中國人」以及「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者。
這項持續近20年的調查中,台灣人認同比例成長最快是在陳水扁執政期間,近幾年馬英九執政雖略有減緩,整體趨勢卻未改變。馬政府目前執政績效沉底,亦無意展開兩岸政治談判,一旦再次發生政黨輪替,以近兩任總統都連任8年的情看,未來將有逾10年難以推動政治談判。而10年後認同中國的比例也令北京極度擔憂。
美重返亞洲 圍堵中國漸成形
北京的急迫感還有近期外部因素。中國崛起引來鄰國焦慮,美國在戰略上重返亞洲,並拉攏其亞洲盟國對中國形成圍堵之勢。近年來在東海與南海海域領土主權爭議頻頻發生,而台灣正處東海與南海之間,若處理爭議時再觸碰到兩岸關係,問題將更形複雜而難以解決。目前中國面對釣魚島問題時便發現兩岸問題過於敏感,反而形成處理時的掣肘。
台灣內部的長期認同變化與與香港民眾回歸前後對中國大陸的心理認同頗為類似,而外部短期因素則主要是美國引起,台灣與美國關係又極為密切。因此,在下次政黨輪替之前,及早把政治談判推上日程,可以避免未來10年夜長夢多以致發生難以預料的惡性變化。不過目前看來,北京的計劃多半是要落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