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台陸委訪內地 鋪路習馬對話

<轉載自2014211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邵宗海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預定今天前往中國大陸,在南京紫金山莊將會晤他的對手窗口國台辦主任張志軍。
「官方訪問」 最突破一次

雙方將針對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交換意見之外,也會就陸委會與國台辦的聯繫溝通機制,及兩岸議題交換意見。
王郁琦在128日陸委會的年終記者會上,特別說明此行不是要談高度政治敏感的議題,只是希望增進彼此了解,建立常態性互動,促進各自業務的推動。

他這番說明,只是希望降低他此行的政治意義。但作為台北當局一位主管大陸事務的政務官,能夠在台灣被核准可前往,在大陸被接受可進入,說是沒有一股濃郁的政治味,實在很難。
作者試以王郁琦此趟大陸之行呈顯的「政治意義」,以及他與張志軍商談可能達成結果所帶來的「政治影響」,作一個全面性的整理與分析。

首先是解讀王郁琦大陸之行所呈顯的「政治意義」:當他是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正式官銜前往大陸作官方訪問時,這已經是兩岸關係發展以來「官方訪問」最突破的一次,其意義可能尚超過曾經擔任過副總統職務,但是訪問大陸時已是卸職之身的連戰或蕭萬長等人。
不但如此,王尚能與對岸同樣是主管台灣事務的國台辦主任平起平坐的商談兩岸議題,應該說這還具有一點政治意涵的議題,其形式上與實質上的效果,也都將超越1993年的「辜汪會談」造成對國際社會的轟動,畢竟後者還只是白手套的角色,談的議題只是事務性的性質。

更具意義的應是訪問之後的後續性發展,台北總得邀請張志軍可能在今年4月的回訪吧!等到張也以「國台辦主任」的正式官銜前來台灣,加上他帶來的議題不可能再停留在「只經不政」的層次,那個時候,那種層次以及那個發展階段,恐怕帶給台北當局與台灣民眾的感受,將不再是我們目前熟稔兩岸關係進程中的那股氣氛。
倘設溝通機制 海基海協失色

其次,可能也是王郁琦此行最具有意義的一項,就是「陸委會與國台辦的聯繫溝通機制」的建立。作者先假設這項議題本就是主管兩岸事務的這兩個部門所關注並且事前已達成默契的項目,那麼一旦這二個部門的聯繫溝通機制得以同意建立,它所帶來的「政治影響」會是甚麼,就值得討論:
1)兩岸官方的「聯繫溝通機制」一旦運作,絕非只是互通信息而已,應該有些議題需要商談,而且應是陸委會與國台辦直接派員來洽商。

盡管陸委會已聲明,海基海協兩會仍得扮演協商與簽署協議的角色,但兩會將僅止於形式上儀式,陸委會的主導角色將更甚於過去,甚至於可說,如果兩岸政治定位問題獲得解決,海基與海協的階段性使命都將告一段落。
習馬會難斷定 港澳台宜觀察

2)「習馬會」是否兌現,不敢定論。不過,很可能王張二人在年內不斷的互訪,使得在今年11月北京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亞太經濟合作會議)舉行之前,就會看到一些進展。
總而言之,「王張會」會是兩岸期待的大事,我們當然樂觀其成。但是兩岸一旦政治接觸,對港澳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會是如何,譬如說,港澳與台灣的官方往來更形密切,則是值得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