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美媒談習連會:兩岸走得更近乃大勢所趨

<轉載自201421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張王會」剛落幕,「習連會」即上演,美國媒體在報道兩岸關係最新進展的同時,更有評論指兩岸更緊密聯繫與政治談判乃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美聯社報道「習連會」時指出,雖然根深蒂固的政治分歧依然存在,但北京與台海對岸接觸正在獲得動力。報道稱,上周的「張王會」顯示習近平有意將胡錦濤更加慎重的處理對台關係的手法發揚光大,雖然習近平表示兩岸政治問題不能無限期拖延下去,但他並沒有顯示出倉促行事的願望,而是微妙地承認台灣人民的感情和目前兩岸合一的困難。當馬英九2008年當選以來,北京更加冷靜的手法得以加強。這給了北京機會,利用經濟誘因作為對台政策的中心,希望台灣人民能更加支持兩岸關係,而降低反大陸的情緒。

《紐約時報》17日發表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教授、中國政策研究所副主任蘇利文(Jonathan Sullivan)的評論指出,儘管台灣多數人支持維持現狀,但馬英九已經開始了兩岸朝更緊密關係和與北京進行政治談判的不可逆轉趨勢,經濟互動是這種趨勢的動力,但還有更多綜合因素。

蘇利文認為,台灣與大陸分離仍提醒中國領導人那段被殖民歷史,習近平提出「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就是恢復失去的土地,特別是台灣。習近平直到最近能夠花更多能量在台灣問題上,他在去年峇里島APEC會外見蕭萬長的講話,展示了敦促兩岸進行政治對話的決心。在習近平的內部事務走上正軌以及馬英九任上最後兩年,兩岸都重新產生一種緊迫感。

蘇利文分析,2016年台灣選舉對兩岸政策將是考驗。如果國民黨繼續執政,有一切理由相信馬英九政府的大陸政策會延續下去;如果民進黨獲勝,可能給兩岸關係帶來一段時期的不確定性,進程可能放緩,但不可能改變兩岸更加密切的長期趨勢。這除了因為兩岸經濟互相依賴之外,中國大陸在許多方面施加力量給台灣,產生很難無限期抵制下去的勢頭。面對壓力,台灣可用的資源有限,作為民主社會,台北領導人想保持現狀只能說政府要遵循民意。

台灣人民希望和平與繁榮,但不願放棄「主權」與民主,而北京的立場是不可能改變的,其力量和影響力也是不可避免的。他表示,當北京以不同的方式加強對台灣的壓力時,兩岸關係將不可避免地向北京渴望的統一方向漂移。

《紐約時報》當天還刊登紐約台灣經文處副處長蘇瑞仁的來函,稱馬英九的大陸手法,結合「活路外交」政策,已經導致兩岸關係前所未有的改善;在南京會談之上繼續與大陸對話,符合台灣人民和本地區所有人民的利益。

美國網絡大報《赫芬頓郵報》17日發表上海中歐工商管理學院教授、「中歐文苑」主任高大偉(David Gosset)的文章指出,「張王會」不可能澄清台海所有模糊性,但發出了信號,即兩岸在更加強勁的商業與金融合作之外,想看到更多的政治會合點。兩岸尋求政治理解的努力是伴隨事實上不斷增長的經濟相互依賴而生成的。
 
這篇題為「台灣海峽上空的中國夢」的文章指出,兩岸之間新的政治勢頭要放在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主席的大背景下來解讀。高大偉稱,如果說鄧小平的政治天才表現在創造香港的「一國兩制」模式,現在習近平處於有利的位置來設計框架,考慮台灣問題的特殊性,而習在福建和廈門長期工作的經驗令他對台灣經濟與政治形勢有獨特的了解,而現在的位置使他有機會反映中國人歷史性的統一夢。高大偉說,「張王會」在具有高度象徵性意義的南京舉行,是中國邁向復興與世界和平長路上必要的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