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兩岸政治談判 南京登場突破

<轉載自20142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

兩岸首度面上的正式政治談判,將在2014年開春後在南京舉行,由台灣的行政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率領3位副主委、國安會諮詢委員及企劃、法政處長等核心幕僚「登陸」,會見大陸的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進行兩岸首度的政治談判。

會面暫定於26日進行,在見面前,雙方都會重申「九二共識」是兩岸交流的基礎,台灣方面也會表明「一個中國」的立場,只不過陸委會的「一個中國」是以「中華民國」憲法為論述基礎,為了突顯「中華民國」憲法的法理性、正統性及有效性,王郁琦將在談判前先到孫中山的墓前謁陵,以宣示「中華民國」憲法是從孫中山建國以來就一直承襲下來。

由於陸委會為了避免相關談判的法律效力問題,陸委會與國台辦將不會有「共同聲明」的文件,代之以較為不具約束力的「共識」、「紀念」或「新聞稿」,作為雙方發布的形式。不過,據國安會高層人士表示,兩岸的首次政治性談判,第一場是程序性多於實質性,只要陸委會與國台辦能夠建立起例行性會談的機制,如同兩岸兩會的接觸模式,未來實質的政治性談判將在這個框架內進行,而海協及海基兩會則將局限在非政治性的協商。

國安會為此成立專案小組,針對談判細節如座次、發言、進場、稱謂等都詳細排練,務使首度的政治會談不要有任何錯誤,引起台灣內部反彈,使未來會談增添陰影。

2013APEC會議上,張志軍就曾向王表明,希望2014年雙方負責兩岸事務的部門主管應互訪,並設立常態性交流機制,這兩件事都會在2014年完成;所以王郁琦訪陸除了破冰,在實質議題上,唯一觸碰的就是在國台辦及陸委會下,各自設立一個對口單位,作為兩岸政治性談判的固定窗口,而且這個機制又具有法定的約束力。
 
「王張會」及常態性法定交流機制的設立,意謂兩岸將正式脫下「白手套」的半官方民間組織的交往方式,而進入更直接實質的官方形式交往,也彰顯了雙方「互不否認」的一大突破。兩岸未來將會在雙方既有的政治架構中,各自尋求談判立足點,進行政治協商,在互不否認的基礎下,兩岸將由此逐步進入政治深水區,其中包含「兩岸和平協定」、「兩岸停戰協定」甚至「兩岸領導人會面」等議題,未來都將逐漸浮現在「王張會」後的常態性交流機構的談判議題中,兩岸也將會更直接、更突破地進行談判。



 
 
 
 
 
 
 
 
 
 
 
2013106日,在印尼峇里島APEC期間「習蕭會」結束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右)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左)在會場大廳門口「自然互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