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中俄合作兩利 國際地位齊升

<轉載自2014221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何亞非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前外交部副部長>

中國和俄羅斯是全球性大國,同屬金磚國家,又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兩國戰略協作關係及其在全球性問題上密切的配合和互動,將對全球力量對比和世界格局的演變產生重大影響。
京建絲路經濟帶 俄倡亞歐一體

中俄戰略協作關係從地緣政治、經濟角度看,首先體現在歐亞大陸的緊密連接。2013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時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凸顯中國西進戰略的重要性及其與俄羅斯亞歐一體化的重合和默契。
「絲綢之路經濟帶」橫貫歐亞大陸,由鐵路、公路、航空、海運、管道、通訊光纜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多層面、現代化經濟大通道。這條世界上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東連亞太經濟圈,西繫歐洲經濟圈,穿越亞歐18個國家,總面積約5,000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約30億,區域內能源、礦產、旅遊、文化和農業資源豐厚,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
俄羅斯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夥伴,歐亞大陸的經濟發展潛力尚未充分挖掘,中俄貿易投資合作發展空間很大。

具體而言,俄是中國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國。「一帶一路」將帶動中俄在原油、天然氣、輸油管道、合資煉油廠、交通等資源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大項目合作,實現兩國產業優勢互補,推動區域經濟合作。
中國正在建設中巴鐵路以連接印度洋與沿綫各國,建設中巴伊鐵路直達地中海,建設中俄英高鐵大動脈縱貫亞歐大陸。習近平主席並就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政治主張明確指出,中國要與中亞各國做好朋友、好鄰居、好夥伴,但不干涉對方國家內政,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不經營勢力範圍。中方「一帶一路」旨在各國平等參與、互利互惠,與歐亞國家推動區域政治、經濟一體化方向一致,互補性很強。

中國支援俄羅斯倡導的亞歐一體化計劃,認為這與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異曲同工,雙方可以藉此加強、拓展政治、經濟、軍事、資源領域的全面、深入合作。
西方元首缺席 習親撑索契冬奧

在剛剛過去的索契冬奧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向普京總統表示,歡迎俄羅斯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使之成為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新平台。
普京表示,俄積極回應中國倡議,願將俄跨歐亞鐵路與「一帶一路」對接,以創造更大效益。普京此前表示,俄羅斯將始終不渝地推進歐亞一體化。俄羅斯、白俄及哈薩克三國統一經濟空間已經啟動。成立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將為形成歐亞聯盟奠定基礎。

中俄領導人經常見面,戰略磋商與溝通頻繁,加深了相互信任,有助於推動兩國在全球層面的合作,引領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去年12月普京發表國情咨文後,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就主動與中國外長溝通。最近在西方國家元首集體「缺席」的情況下,習近平主席新春伊始就參加索契冬奧會開幕式,與就職後出訪首站選擇俄羅斯相呼應,展示雙方信任,表明中俄關係已進入全方位良性互動的新階段。這對推進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有力推動多極化進程,打破強權政治,以及一些國家企圖對中俄實施戰略圍堵有重要意義。
中俄互信 多極世界不稱霸

中俄都倡導建立多極世界,外交和戰略目標一致。中國多次強調永不稱霸,主張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國協商解決,堅決反對強權政治,希望多種文明相互學習借鑑、相容並蓄,反對用一種文明去詆毀另一文明,各國人民有權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
普京在國情咨文中闡明,俄不尋求獲得超級強國的稱號,不圖謀他人的利益,也不強制別國接受俄保護,但俄將捍衞國際法,敦促尊重國家主權、獨立和人民獨特性。

大國合作的核心是相互信任。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俄近年來在利比亞、敘利亞、伊朗等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密切合作,捍衞《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國際法基本準則,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與安全。兩國在安理會投票立場基本趨同。
中俄在國際事務中全面合作給世界多極化增添了動力和正能量。兩國最近為參與銷毀敘利亞化武聯合護航行動密切合作,乃拓展國際戰略協作的創新之舉,也是兩國軍隊除軍事演習外,首次在現實危機中一起履行使命。

台藏立場一致 軍事合作增
在索契,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分別與兩國參加敘利亞化武海運聯合護航的中俄軍艦艦長視頻通話,這一安排彰顯兩國的合作深度。

多年來,中俄不僅是全球利益共同體,並在核心利益上相互支援,上海合作組織就是突出的例子。19964月,中俄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3國元首在上海舉行會晤,建立上海合作組織前身——「上海五國」會晤機制。20016月,烏茲別克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此後,中俄在上合組織框架內合作不斷拓展。
俄方多次重申,台灣和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俄涉台、涉藏問題原則立場不會改變,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國和平統一大業。中方表示支援俄方維護高加索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雙方在維護兩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上相互支持,對兩國關係和戰略互信十分重要。

1990年代中以來,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發展迅速,中國已成為俄軍事裝備出口最大客戶,年均銷售額達20億美元。去年3月中俄簽署重大軍售框架協定,決定合作建造4艘「拉達」級AIP潛艇。中國向俄採購24架蘇35戰機。雙方軍事合作不斷深化,也體現出兩國高度的政治和軍事互信。
中俄密切的政治關係為兩國經濟和貿易發展奠定紮實基礎。中俄致力於加強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兩國經貿合作空間擴大。目前中俄年貿易額已達870億美元,並按計劃向1,000億美元邁進,加上日趨活躍的邊境貿易,已經給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連續4年成為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俄一直是中國排名前10位的貿易夥伴。

中俄除了在「一帶一路」合作前景廣闊,在俄遠東地區與中俄邊境地區的經濟融合與合作也潛力巨大。俄總理梅德韋傑夫提出,要借鑑中國經驗成立遠東經濟特區,將大型公司搬遷到遠東,拉近與中國合作夥伴的距離。
華增俄石油進口 深化能源貿易

據俄專家研究,中國有近400個開發區,產值佔全國GDP20%,出口佔60%,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佔46%。俄羅斯遠東經濟區則是俄最大經濟區,包括薩哈共和國、猶太自治州、楚科奇自治區、科里亞克自治區、濱海邊疆區等,資源十分豐富,有石煤、褐煤、石油、天然氣、錫、石墨、鐵、錳礦和森林資源及毛皮。俄政府將參照中國模式,制定遠東地區跨越式發展規劃,很可能會有數百個經濟發展區應運而生。
作為世界主要石油消費國和生產國,中俄原油合作互補性強。當前俄歐洲市場需求萎縮,而中國對石油等傳統能源仍有巨大需求。俄將在目前中俄原油管道(東綫)每年1,500萬噸輸油量的基礎上,逐年向中國增供原油,到2018年達每年3,000萬噸,俄還承諾在中俄合資天津煉油廠建成投運後,每年向其供應910萬噸原油。

2008年中俄建立副總理級能源談判機制,兩國原油管道20111月投入運營,標誌着中國東北方向原油進口戰略要道貫通。俄方20年內將由該管道對華供油3億噸,中國近8成石油進口須通過馬六甲海峽,海上運輸風險大,而陸上管道運輸有利於石油供應的穩定性,也進一步拉動中俄能源的貿易需求。
在電力領域,中俄75萬千瓦500千伏直流背靠背輸電工程2012年底開工建設,雙方簽署25年長期合同。2012年,俄通過500千瓦輸電綫向中國輸電26億千瓦時,2013年輸電量將達36億千瓦時,極大緩解中國東北用電緊張。

明年雙邊貿易額料千億美元
在煤炭領域,2012年中國從俄進口優質煤炭近2,000萬噸,雙方還有煤炭資源一體化開發、煤製油等一系列合作。中俄如順利地結合各自產業比較優勢,銜接上下游產業鏈,將大大提高中俄貿易額。

中俄領導人就兩國經貿發展有共識,即促進雙邊貿易額2015年前達到1,000億美元、2020年前達到2,000億美元。普京總統最近在會晤習近平主席時表示,俄對實現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充滿信心。
中俄戰略協作關係的深化既是對中國倡導的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實踐,也是雙方對新國際秩序的貢獻,同時說明:中俄關係經得起任何考驗,不會因為其他國家或其他因素而動搖兩國合作的根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全面、深入,不僅在政治、經濟、安全領域發展快,在人文、體育等軟實力合作也日益充滿活力;中俄與其他新興國家代表新的國際力量和不同於西方的話語體系,共同推動多極化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