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張王會到習連會 一喜一憂

<轉載自2014225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連戰赴大陸訪問與習近平見面,習連會為兩岸未來的發展開拓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習近平上台後,諸多政策和作為雷厲風行,反腐掃黃為大陸帶來了新氣象,也見到了習近平的魄力。

對於台灣問題,過往習着墨不多,但他過去在福建17年,從地方到中央,他對台灣的人與事有深切的了解與認識。
在這次的習連會中他詳細的陳述了對台政策,展現了「習式風格」身段柔軟,言語溫和,可說是剛柔並濟,在理性與感性的交織下,讓台灣問題的探討有更多的可能,習近平反台獨、堅持一中的立場不變,但以感性的語言來呼喚台灣的回歸。

習近平剛柔並濟 減台胞壓力
過去中共領導人講話重原則而僵硬,讓台灣同胞備感壓力。但在習連會上,習近平說「兩岸同胞一家親,歷史不可以選擇,但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能開創,兩岸雖尚未統一,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一個民族,從來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兩岸應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此來鋪墊兩岸統一的路程。

習近平說兩岸的政治分歧不應一代代地傳下去,可見他努力的是如何去化解政治分歧。習近平強調,「兩岸同胞命運與共,彼此沒有解不開的心結,大陸方面完全理解台灣民眾的心情,熨平心理創傷需要親情,解決現實問題需要真情,大陸方面有耐心,但更有信心」。
事實上時間在大陸一方,以中國大陸的強大實力,的確為統一創造了條件,但是台灣民心的問題,除了當年國民黨敗退台灣的歷史創傷,更有台灣本土人士當家作主的決心,以及追求台灣的主體性和民主自由體系得以延續,同時保障台灣人的生活方式、政治空間不會改變,這是感性之外,台灣人理性的選擇。

習近平也強調,尊重台灣的社會體制,應是回應台灣人憂心,這實是「一國兩制」的延伸,就如香港回歸後仍過着馬照跑、舞照跳的資本主義生活,唯一不同的是香港回歸後開始爭普選爭民主,而台灣民主的發展進程已至總統直選,毫無政治禁忌,甚至出現民主亂象,但台灣人珍惜之擁抱之。
縱現民主亂象 台灣人珍之頌之

當習近平稱「尊重台灣的社會體系」,台灣也更期待政治體制得以保存且發揚之,馬英九就稱兩岸應統一在民主自由的法制下,這或許是統一的進程中兩岸須磨合共同努力的目標。
兩岸的和平發展不斷向前且不可逆轉,習近平承諾兩岸要齊心協力,握手繼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雙方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基礎,深化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這是兩岸關係之錨。但以台灣角度而言,「一中框架」必須能包容中華民國的存在,可以各自表述,但不能被忽略,如果在此基礎上,兩岸就可平等協商,以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這才是統一模式的探討。除了「一國兩制」,是否有其他方式能達致兩岸人民均滿意的模式,才能邁向統一的大道。

兩岸統一進程 不只講求經濟
從「王張會」到「連習會」,以台灣民眾的角度觀之,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兩岸的和平發展將有機制化的保障,官方的來往終於在65年後打開了通道,兩岸終可脫下白手套,直接正式的接觸。

連習會兩人的會晤讓習近平更加詳盡的闡述兩岸的理念,話語感召人心,但無論是王郁琦或是連戰,都無法光明正大地提出中華民國,王郁琦只能在謁中山陵的祭文中帶出「中華民國」,對空呼喚;連戰是在與習近平閉門而談,沒有記者在旁見證下而提,難道至今已103年的中華民國登不上大雅之堂,只能隱諱曲折地表達?這正是台灣民眾之憂,探究在兩岸深化交流中,如何能緊抱中華民國不至消逝流失。
習近平上台後推中國夢,至今看來是富國強兵的中國夢,習近平稱中國夢是兩岸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圓夢,固然「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但現階段台灣與大陸的中國夢不同,共同追求的中華民族復興之外,如何縮短兩岸政治體制的差距,在共同理念的追求下達致中國夢,這不僅是富國強兵,更是民主自由的追尋,台灣的政治資產,不可能在統一的進程中放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