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1月5日 明報 中國版 作者:金柚子>
台灣經濟景氣不振已有數年,但社會氣氛卻從未像現在這麼低迷。就業青年糾纏在22K(月薪2.2萬新台幣)這個恐怖數字裏,官員束手無策、在野黨幸災樂禍、工商界惺惺作態,加上媒體推波助瀾,全社會拿不出一件可以令人開心的成績,也不知希望與未來在哪裏。很多人都懷疑,這種情况是否一定要拖到2016年才能解決。
馬政府被批即退縮難改革
社會氣氛低迷表現最明顯的就是經濟。官方的統計數字發現,目前的薪資水平相當於15年前,通脹因素令薪資較低的初次就業者生活壓力更大。低薪現象主要原因是經濟不振,若從上市公司市盈率來看,其營利水準並不比十多年前差,但勞動力價格卻仍然偏低。就業市場甚至已形成恐慌性危機,在野黨以此攻訐執政黨,企業主樂得配合演出,媒體加油添醋恐嚇民眾,組成一個製造集體恐慌的共犯結構。
目前全球景氣不佳,振興經濟的難題並非台灣獨有。各國政府都想方設法在困境中尋求突破,馬英九政府裏也有許多專業與負責的官員,卻不見他們有何實質的作為。
任何改革必然會觸動既得利益,但馬政府官員顯然沒有突破困難的動力與決心。過去馬英九未能在政策理念上給予支持,導致多名政務官落台,許多官員一被輿論或在野批評便遭倉促撤換,嚴重打擊行政團隊士氣。而官員被撤換多半是因政治與選票考量,租稅、行政、法令等各項改革,遇上大企業反對、在野黨批評、特定群體抗爭,政府唯一會做的就是立即退縮與投降。
馬英九的民調數字已跌到無可再跌的地步,媒體的批評早已慘不忍睹。在野黨看準馬的弱點,任何法案或計劃推出時,只要透過國會或在媒體稍加批評,馬就陣腳大亂,法案不是撤回就是撤銷。連急如星火的財經法案都遭此噩夢,其他諸如環保、弱勢、人權等改革就更難以聞問。現在台灣已難有人把寄希望於馬英九,但是,真的要等到2016年才可能改變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