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學額爭崩頭 派位分先後合情理乎?

<轉載自2013122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中港矛盾浪接浪,爭完奶粉又爭學位,北區學額爭崩頭,雙非兒童成為眾矢之的,本地父母要求自己子女可優先才合乎港人利益,雖然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稱考慮,但雙非兒童名正言順也是港人身份,派位要分先後,合情合理嗎?
昨日有消息傳出,指教育局答允讓本地生優先入學,網上隨即有不少本港家長喝采讚好,指香港父母在港工作,在社會有貢獻,雙非兒童的父母有何貢獻可言?給予其子女本港學額已是極大恩賜,故此本地父母的子女理應有優先,若未能在北區獲學位,其他區如香港仔或長洲有學位,也可入讀。
上水重災 局長稱考慮
吳克儉指,清楚了解北區家長希望能優先派位,當局會考慮幾個主要因素,包括跨境學童分流情況、確保派位公平公正透明等。但網上已發起於下月2日在全港多區搜集簽名,爭取當局要給予優先權,港人子女派位可獲優先。
本地與雙非兒童爭學額的爭拗,其實是早已埋下的中港矛盾炸彈。自2001年至今,在本港出生的雙非兒童已累積逾20萬人,他們有香港身份證、居港權,可享有本港的醫療、教育等福利。
2006年開始,雙非兒童首次飈升至逾萬,隨着他們開始踏入就學年齡來港讀書,近年爭小一學位的問題開始白熱化,今年更加充滿火藥味,跨境學童心儀的上水80校網約有1,700名學生競爭,但該區只有622個學額。學額求過於供,意味不少區內學生需要跨區上學,北區的本港家長自然不是味兒。
上周六在北區某間學校門口排隊交派位表格時,有內地家長籲香港父母包容,直言「在香港出世,應給予教育平等機會」,有本港家長反斥「搶完床位搶學位」,豈還包容?吳克儉卻呼籲家長接受子女跨區就讀,令本港家長聽後更不滿。
對於港人父母聲言爭取子女可優先入學,當局聲言考慮,但優先入學是否有效解決方法?
在新加坡,也有當地父母不滿外地人「入侵」,星政府去年起推本地人子女優先入學政策,若新加坡公民與永久居民(大多為新移民)競爭同一小學的學額,不論住所與學校距離,公民一律優先,有餘額永久居民才可入學,而永久居民亦需繳交較高學費。
港人家長或許贊同新加坡的做法,可是新加坡的優先派位,是建基於新加坡的新移民子女雖享永久居民身份,但並非公民,兩者有別;可是本港雙非兒童,與本港父母所生子女均有同等的永久居民身份。
雙非身分尷尬 難分主客
香港父母為子女着緊,固然理解,但平等公正也是港人重視的價值,教育資源有限,但若強將雙非兒童列入「次等」,撇除有機會受到法律挑戰,法律上難過關,若以情理來說,又可是公平合理的做法?
優先派位執行上也會衍生問題,教育局如何區分哪些學童不獲優先權?若然以地址區分,不在本港居住的學童,不能獲優先權,則單非學童、全家在內地居住的港人家庭,也同受影響。
若然以父母身份區分,要求查核父或母的港人身份,可是入學者並非父母,新加坡也只針對學童身份而決定是否享優先權,如以父母的身份來定奪學童可有「特權」,豈不倒退回封建年代?
事實上,雙非學童或更會遇到「兩邊不是人」的情況。雙非父母來港產子,雙非學童便沒有內地戶籍,去年9月起,深圳公立小學不再接收雙非兒童,令他們只能入讀私校,但當地私校不多而學費又貴,若然本港又推優先入學做法,雙非兒童有如被推來推去的「人球」,稚子何辜?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今年正式截龍,但雙非童陸續屆入學年齡,人數將愈來愈多(見表),可預見學額競爭會更大,且會從小學蔓延至中學。
法律上,雙非兒童也是港人身份,難分主客,無論法律或情理上,優先入學做法恐難說得通,港府要拆彈,倒不如從問題源頭,即學額數目着手,如加建課室、每班加派人數,或空置校舍重新建校等,否則爭拗不斷升級,激起中港矛盾,雙非學童更會變成夾縫間的犧牲品。
 

雙非兒童預計回港年齡分布。


雙非嬰出生數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