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唱淡中俄合作 美歐難掩不安

<轉載自201488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全球地緣政局動盪,反映大國鬥爭日趨激烈,其中尤以歐洲的矛盾最為表面化,俄國與歐美就烏克蘭危機開展的新冷戰持續深化;歐美在馬航墜機後再推新一輪的對俄經貿制裁,而俄國亦在日前出手反擊。這場鬥爭對世局前景至為重要,故其影響值得探討。
對俄制裁漏洞多 打擊非致命
其實歐美的新一輪制裁應在墜機前已計劃及部署,墜機事件或加快其出台,特別是歐洲方面要比之前表現得更為強硬,和更接近美國的取態。新制裁主要是針對俄國的金融、能源及國防產業,進行融資及技術、設備引進上的限制,確比之前的制裁深入,但卻如舊樓天花漏洞甚多。為了照顧歐洲各國利益,制裁中保留了不少例外,如法國對俄出口的戰艦合約不受影響,針對能源生產的主要是石油而非天然氣(因歐洲對俄供氣依賴甚深),而一些俄國對東歐提供的軍備零部件亦不受限制。
總體來說,新制裁對俄國的影響會比之前的大些,但卻絕非很嚴重或致命的打擊。最厲害者是斷絕了俄國多家銀行及企業在歐美融資的錢路,不能借貸發債,但俄國應可較快地適應。一是俄國外儲豐厚,有幾千億美元可以動用;二是可以找其他錢路,全球資金供給不缺。即使歐美資金也可經過各種國際渠道,參與俄國機構的集資。
殺敵未見身先損 歐美企叫苦
另一方面,歐美多家企業據報卻已感受壓力,如在俄銷售額下降,要關閉分店,和在俄投資項目要暫緩或擱置等,殺敵未見自損先顯。
歐美在對俄制裁上繼續為了自我安慰而有意無意的輿論誤導。一是誇大俄國的孤立。事實是G7只能把俄國踢出G8G8隨之消亡,但卻無力踢俄國出G20。烏克蘭危機並未影響俄國在新興陣營的地位,特別是最近金磚集團的巴西峰會取得重大進展,令俄國的國際地位及影響力均得到鞏固。
二是誇大俄國的沒落,以為俄國會一沉不起或淪為三流國家。與此相關者是誇大制裁對俄國的打擊,以為可由此拖垮俄國經濟。對這些問題必須作客觀分析:
西方施壓 反促俄加快改革
(一)俄國經濟從長遠看確有一些不利的結構性因素,如人口及產業結構欠佳等,但不會引致經濟崩潰,也不一定引致沒落。另方面也有一些有利因素,如資源豐富,和教育科技水平高等,俄國並非發展中國家,俄國經濟中的很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如通過結構調整及體制改革等,可令潛力及優點發揮。
(二)歐美對俄施壓,反可迫使俄國加快改革及發展。
(三)與新興陣營尤其中國合作,是振興俄國經濟的重要有利因素。
(四)俄國經濟近期正處周期的下行段,故不景氣並非由制裁造成,制裁或許會對其復甦有些妨礙,但如上述這並不會有重大影響。
按當前情況看,俄國經濟前景確有些不明朗因素,但沒落卻無必然性,反而英法兩個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的沒落迹象,更為明顯,而美國霸權的沒落,也同樣明顯。西方在看淡及「唱衰」俄國前,不如先照照鏡看自己。還不要忘記烏克蘭危機後,其債務及經濟包袱已轉到歐美肩上,為支持其反俄政府,歐美的緊急撥款已以十億美元計。
當然不能忘記中國因素。烏克蘭事件本身與中國無關,但由此引起的大國鬥爭都與中國息息相關。俄國與西方鬥爭激化間接有利中國已是眾所周知的,但同樣重要者是中俄關係的變化。對此西方主流評論為掩蓋對中俄走近的不安,每採輕視及唱淡的態度,強調兩國互不信任,合作關係難以長久。內地亦有些論者拾人牙慧,要求中國勿太接近俄國和信任俄國,更不要支持俄國。這些論點的謬誤可從三方面見到:
中俄互補潛力大 利雙方經濟
(一)中俄走近並非抽象的信任問題,而是有着實際可見的利害因素:乃受美國壓力所致。到美國壓力消退後,中俄關係如何演變可到時再看。
(二)中俄經濟互利互補潛力巨大,由此可建立長遠友好合作關係。最近在這方面也大有進展,利好雙方長遠關係。

(三)中國支持俄國是有良好回報的:如取得更多能源資源供應,與入口俄方最新式武器等,還有在經濟發展及金融開放等方面的戰略收益。無論如何,烏克蘭危機引發的大國博弈,中國已不能置身事外,更要好好利用由此而來的機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