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命名政治學——釣魚台、釣魚島、尖閣諸島

<轉載自201485 明報 中國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日本政府於81日宣布為「尖閣諸島」中5個較小島礁的命名後,隨即招致兩岸外交部的抗議。

其實,早在2012年日本已宣布為該群島中4個島嶼命名,此舉引發大陸隨後為釣魚台的所有島礁進行命名。

「尖閣諸島」是日文用法,台灣稱為「釣魚台列嶼」,簡稱「釣魚台」,香港及海外華人也大多採用此稱呼,在認知釣魚台問題上較晚的大陸則正式稱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俗稱「釣魚島」。

檢視三方的命名經過,或可窺視出該島嶼引發爭議的緣由。

今日之釣魚台列嶼由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礁所組成,為明清兩朝冊封使前往琉球航路不可或缺的重要航標。《使琉球錄》中多稱主島為「釣魚嶼」或「釣魚台」,有些琉球人則稱之為「魚國久場島」。18世紀後法國人與英國人所繪地圖中則多根據中文名,而稱之為「Tyaoyusu」(「su」為「嶼」的閩南語發音)。

另一方面,日本於18951月透過內閣決議,批准在該群島設立國標時,稱主島為「魚釣島」,直至1900年將這些島嶼統稱為「尖頭列島」,後亦稱「尖閣列島」及「尖閣諸島」。此名翻譯自英文Pinnacle Islands,最早出現在英國皇家海軍軍官James Colnett1789年至1791年的航行紀錄中。

其後,「尖閣列島」等日式命名寫入地圖,且由於當時琉球與釣魚台已全部由日本實際管轄,而後來成立的中華民國版圖不及此地,因此並未察覺日本易名經過。再加上戰後美國根據日本提供的沖繩縣行政區劃接收,雖將之改回琉球,卻未將「尖閣列島」改回「釣魚嶼」,也導致兩岸一直誤用該名,直至1970年台灣始正名為「釣魚台列嶼」。在國際法上,單憑命名並不足以強化主權,重點是「實際管轄」,此亦為兩岸與日本之間爭議的焦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