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台灣氣爆 引發政壇氣爆

<轉載自2014816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蕭玉平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特邀撰稿人/廣州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
812日,台灣「行政院長」江宜樺到高雄氣爆災區視察,經歷氣爆、水淹而遲遲得不到妥善安置的災民哭喊着「院長救救我們」。
此時,本應協力救災的藍綠政治人物,卻忙着為擊垮政治對手而展開一場又一場口水戰,盤算着3個多月後的選舉了。
市府卸責隱瞞知情 陳菊道歉

高雄氣爆事件以死難者「頭七」為界限,「頭七」之前,藍與綠、台當局與地方,起碼在表面上同心協力;「頭七」過後,圖窮匕見,政黨惡鬥、藍綠對決的老把戲重現。雙方不約而同將氣爆災區作為主戰場,瞄準年底「九合一」選舉互相攻擊,將丙烯氣爆轉化為「政壇氣爆」。
氣爆案發後,陳菊的高雄市府團隊,在第二天就立即宣稱禍首百分之百是李長榮化工,甚至強調不知道有漏氣管道。之後陳菊麾下多路出擊,高雄市環保局長陳金德緊咬李長榮,新聞局長李允恭推波助瀾,說李長榮完全不顧市民的死活。
當有人指管綫漏氣,市府管理不當時,市府相關單位跳出來,指根本不知道李長榮有這條輸送丙烯的管綫,而且查到是吳敦義當市長時核准,是經濟部同意設置,水道管綫則是未經市府許可被人附掛。
當有人指消防局救災不力時,市府又說國營事業才有石化救災的能力。講得義正辭嚴,把民怨全都導向李長榮與「行政院」。
在真相逐漸浮現後,大家才知道高雄市府不僅知道肇事管道存在,還將其包在市府興建的雨水下水道任其腐蝕。形勢急轉直下,斷尾求生的戲碼再現,陳菊道歉承認「橫向聯繫有問題」,然後由副市長與3名局處首長表示辭職下台,讓他們出面扛起責任。
行政院「三不政策」 大失民心
陳菊在這次氣爆案中的表現可恥,而藍營則充分表現出無能,兩者都讓災民心寒。負有救災重責的「經濟部長」張家祝在毫無徵兆情況下,突然發布聲明辭職,在大災當前的關鍵時期,留下一個爛攤子給繼任者,無異於戰場臨陣脫逃,辭職後還大打悲情牌,說是不堪民進黨辱罵,全然忘了「怕熱就不要進廚房」這個眾人皆知的道理。
行政院長江宜樺則匆忙拋出個備受詬病的「三不政策」,即不立專法、不編特別預算、不設專責機構,被指摘成是「不看、不聽、不幫忙」。當災民心急如焚期待行政院快速撥付救災款項時,「行政院」官員卻在糾纏高雄市府請求中央專款補助的公文僅一張紙,還在媒體放話稱「感到錯愕」,如此拙劣的表現怎能不失民心。
政爭變本加厲 台灣大選惹禍?
民選政治中,政治事業就是表演事業,這一點舉世皆然。但無論何事何時何地,都以選舉為考量,即使在大災當前也念念不忘政黨惡鬥的情形,恐怕也只有台灣會上演。

20年來,「藍綠惡鬥」逐漸成為台灣政壇的主旋律,盡管經過兩次政黨輪替,但惡鬥迹象非但沒有趨緩,反而變本加厲,此次高雄氣爆儼然已成為藍綠雙方進行政治表演的舞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