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退保」只助中產 不如改善強積金

<轉載自2014825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周基利 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系主任及教授>
由港大周永新教授領導的退休保障研究終於在820日公布。研究團隊建議設立全民老年金,凡年滿65歲的長者都可申領,毋須任何入息及資產審查。
中產最大得益 窮長者難受惠
計劃由三方支付。僱員及僱主分別要繳交一項名為薪俸老年稅的新稅項,稅率有四級:
第一:薪金6,500元以下的,由僱主繳納薪金的百分之一,僱員毋須納稅;第二:薪金由6,5001萬元以下的,僱員及僱主分別繳納薪金的百分之一;第三:薪金1萬至2萬元以下的,僱員及僱主各繳納薪金的百分之一點五;第四:薪金2萬元及以上的僱員,僱員及僱主各繳納百分之二點五,以12萬元為上限。政府負責老年金經費的一半、金額相當於政府現正在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長者綜援計劃上的開支。而且政府亦要在計劃開始的時候,一筆過注資500億元的種子基金。
筆者認為全民老年金最大的爭議有三個。第一:計劃的目標;第二:計劃的可持續性;第三:誰來付鈔。而第一個問題是最基本的問題,亦是社會上最大的爭議,所以筆者希望首先跟讀者討論這一點。
周永新教授多次重申全民老年金不是扶貧計劃,亦即是說計劃的對象並非社會上最需要幫助的貧窮長者。
而事實上,計劃對現在正領取綜援及長津的長者幫助都不大。因為現正領取綜援的長者每月都可領取約4,600元的援助,所以他們因為金額關係,根本不會轉領老年金。而現在正領取長津的長者,亦只會因為新計劃多收約800元。那麼究竟全民老年金的最大得益者是誰呢?
周永新教授其實亦明言:假如全民老年金真的落實,最大的得益者是中產人士。這便是問題的癥結。為甚麼要大費周章去幫助這一群人呢?他們的退休保障是不是應該由他們自己籌謀,而政府便可專注幫助有需要的貧窮長者。
若有新資源 應用於貧窮長者
世界銀行便倡議,退休保障制度的目標是每個長者都能安享晚年。不過對象是有兩群人的:第一、是需要幫助的長者。現時長者綜援、長津及生果金、及一些津助的社會服務,如醫療服務、公屋都是退休保障制度的不同支柱去幫助貧困長者的。
另一組對象是有能力為自己退休生活籌謀的人,而強積金和私人退休儲蓄,便是令他們在退休時收入有所保障的支柱了。
筆者認為假如對退休保障制度有新的資源,理應大部分用於有需要的貧窮長者,而不是用在可以為自己打算的中產人士身上。但全民老年金卻是將政府、僱員、及僱主所提供新的資源投放在不需要幫助的中產人士、而不是貧窮長者,實在令人費解。
以稅務優惠 鼓勵MPF自願供款
當然筆者明白大部分在職人士對強積金非常不滿。但並不代表我們要設立另一個全新計劃,去令他們退休後有一個最低程度的保障。筆者認為政府絕對有責任改善強積金計劃,而且亦可採用一些稅務優惠的措施,去鼓勵強積金的自願供款計劃或私人的退休儲蓄計劃,這才是對症下藥的處理方法。
退一步來說,就算全民老年金是令每一個長者都有3,000元收入的保障,但是相對於中產人士的自願供款或私人退休儲蓄來說,仍然有一個缺點。就是因為它是一個隨付隨支的計劃,根本就沒有儲蓄的資本累積的效果,沒有複息效應,對社會的財富累積沒有幫助。
最後,筆者絕對同意周教授說:「每一個長者都應有安享晚年的機會,有個最低的收入保障。」但筆者認為要做到這一點,根本不用設立一個全民老年金,而是應該改善強積金和私人退休儲蓄,去幫助有能力為自己籌謀的中產人士,而去投放資源幫助有需要的貧窮長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