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德國敢出頭 烏克蘭危機有救

<轉載自2014819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年初爆發的烏克蘭危機,發展至今不斷惡化,過程中經歷了好幾個里程碑,包括前總統阿努科維奇被踢走,俄國收回克里米亞,和馬航墜機事件等。
現時在俄國與西方制裁戰逐步升級中,可能又將到達另一個里程碑,俄國出兵烏東。顯然,危機對歐洲以至世界政經局勢的影響日大,甚至會引發重大衝擊波,事態的走向令人憂慮。
美妄圖軍事遏烏東 封談判大門
由美國鷹派主導的西方危機處理策略,自以為聰明卻極度危險。問題出在兩點:
(一)妄圖以軍事解決烏東紛爭。基輔政府一直認定烏東武裝為「恐怖分子」拒與談判,一心只想把其消滅。
(二)西方妄圖通過制裁迫使俄國放棄支持烏東武裝。這樣便封死了由談判解決烏東危機之路:俄國本想通過烏克蘭修憲形成某種聯邦制,讓俄國仍保有對東部的一定影響力,而烏克蘭也不會全面倒向歐洲。這要由基輔與烏東武裝談判,但如和談之路不通,俄國必然動武,普京絕不會坐視烏東武裝被殲滅,更不會放棄對烏東武裝的支持。
要普京棄烏東 迫其政治自殺
美國哈佛名歷史學教授Niall Ferguson最近便撰文指出,西方的烏克蘭政策嚴重失誤,因這給予普京兩個選擇,放棄烏東或讓鬥爭升級,而前者對普京來說並非選擇(見英國《金融時報》82日文)。普京不會放棄烏東的原因主要有:
(一)俄人均認為俄國有責任保護烏東俄語區的權益,普京絕不會做失去烏東的歷史罪人。
(二)普京的政治前途亦繫於此。他二次上台任總統之初政治光環已見黯淡,但收回克里米亞後光環重亮,俄人對他的支持度升至87%。他若放棄烏東等如政治自殺。
烏東若頂不住 普京侷硬撼
(三)烏東乃前蘇聯重要軍工基地,若失去將影響俄國軍力。
(四)俄國只要出兵必可保住烏東。西方的制裁是值得付出、也付得起的代價。若制裁影響民生,俄人會怨西方而不會怨普京。
最近戰況確似對烏東武裝不利,據報原來所佔的DonetskLugansk兩州土地已被政府軍收回約一半,基輔還揚言勝利在望,戰事很快會結束云。戰區情況日劣民生困苦,區內原有400萬人口,俄方稱已有70多萬逃往俄國,如Lugansk城中居民已走了一半。戰事至今平民死亡過千,傷者亦有數千。故俄方官員已提出派軍入烏東維和並進行人道救援,且已在邊境集結大軍。俄國會否真個出兵視乎一點:烏東武裝能否靠俄國補給武器及用品頂住政府軍,如能便會拖下去,如不能普京便別無他法要立刻出兵。
其實無論普京出兵與否,烏東危機必然持續惡化,俄國與西方的對抗更為激烈,烏克蘭的苦難更深。目前烏國經濟低迷,今年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本地生產總值)估計會大跌逾6%,且債台高築,俄國已停止供氣,並揚言要中止貿易。之前早有估計指要數百億歐元的援助方可望度過難關,但錢從何來?從長遠看各方必須尋求政治解決,如俄國所建議般進行修憲談判。
德俄思路近 拒盲從英美可解危
在這方面能否有進展及突破,關鍵在德國。德國必須徹底擺脫作為美國政治附庸的角色,而走上更自主的外交之路,與美國可合作而非盲從。
有評論指在金融海嘯後德國成了歐洲經濟事務的龍頭,但在外交及安全事務上仍由英法主導,德國大多只是跟從。然而烏國危機卻可能把德國也推到外交及安全事務的龍頭地位(見英國《金融時報》86Stefan Wagstyl報道)。
這確是可能甚至必然的事:一是因英美法等在全球上事務繁雜,心有餘而力不足,二是默克爾與普京交情頗佳,危機中兩人常通電話,且普京懂德語而默克爾通俄語。但更重要者是俄德在解決危機的基本思路上相近:要尋求政治妥協而非如美國想搞對抗。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德俄其實已在秘密會談化解危機之道,具體內容包括俄國放棄支持烏東分離而基輔放權地方,烏克蘭不入北約而俄國允其與歐盟加強經貿交往,烏方承認克里米亞入俄,而俄國保證對烏供氣及補償烏國的克里米亞基地租金損失。
上述確是較務實可行的談判基礎,可為解決危機帶來真正的希望。問題在於德國是否敢於站出來,排除美英反對而帶領歐洲與俄國商談。很可能普京要出兵烏東,才能把德國迫出來,和促使法意等大國支持德國,頂住美國阻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