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謝長廷到港 突破兩岸僵局

<轉載自20137月6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陳淞山 台灣前考試院保訓會委員/專欄作家>
從香港前特首、中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的迎賓晚宴,中共涉台重要官員與學者共襄盛舉參加謝長廷主辦的紅、綠對話香港論壇,到前往深圳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共進晚餐並與台商進行座談,巧妙的安排與布局,的確讓謝長廷的二次訪中「創新之旅」倍受禮遇滿載而歸。
盡管回國後的謝長廷還須面對黨內少數同志炮火四射的政治圍剿,黨中央也安排了九場「華山會議」與711日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政治陣仗「伺候」謝長廷,但與去年十月初的首次登陸相比,顯然,民進黨內黨公職與專家學者出面聲援力挺的聲音變多了,理性且務實看待謝長廷二次登陸的政治連鎖效應也開始發酵,「重出江湖」的謝長廷的確已經找到了可以重新出發、再登高峰的政治位置與舞台,扮演「轉動」兩岸關鍵變局的政治先鋒角色。
與中共對話 開啟對話之窗
謝長廷的政治戰略價值,其實是馬英九與蘇貞昌兩位朝野政黨黨主席「無心插柳」所創造出來的「局」,讓中共當局必須迅速調整對台策略與方向,用謝長廷的「矛」去攻蘇貞昌的「盾」,用謝長廷的民、共交流與對話模式去「破」馬英九不願意開啟兩岸政治對話的「不統、不獨、不武」金鐘罩!
政壇智多星的謝長廷當然相當清楚自己在兩岸關係發展上的政治作用與戰略價值,他更了解以其在民進黨內「老三」的政治地位與實力,勉強在黨內推銷其「憲法共識」、「憲法各表」與「憲法對話」的政治主張,是難以突破黨內「逢中必反」與「敵視中國」的保守政治氛圍。因此,他必須用行動尋求與中共當局的對話,來證明自己的主張與論述是可以「登陸」、「搭橋」,是可以開啟民、共對話之窗的務實傑作,是可以「出口轉內銷」的新兩岸路綫選擇。
打兩岸牌 破馬政府金鐘罩
正因為如此,謝長廷「兩岸牌」的戰略價值既可以突破民進黨保守面對兩岸交流與對話的政治僵局,也同時可以發揮策動馬政府不願正視面對兩岸政治對話與談判的政治壓力,中共當局當然更願意創造讓謝長廷可以在兩岸關係揮灑自如的政治想像空間與機會,以藉此引動兩岸關係新變局的政治轉輪。
事實上,謝長廷另闢蹊徑登陸訪中與舉辦紅綠論壇的時間點,正是蘇貞昌兩岸保守路綫正在萌芽,國民黨馬英九總統遲遲不願開啟兩岸政治對話,而中共當局正在尋找「戰略突破」的政治缺口之際,因此,謝長廷的「友中」對話之旅便無形中促成兩岸三角關係的變局「轉輪」,改變了原已失衡的國、民、共政治關係,同時也促成讓已經正在萌芽的民、共敵對關係產生新的化學變化。
策動民進黨 兩岸政策轉型
民進黨內最敏感且最難加以突破的「兩岸問題」爭議終於聚焦形成路綫之爭,雖未直接導致黨內兩岸路綫之爭的正式攤牌局面,但也牽動了民進黨內九場「華山會議」舉辦的政治衝擊與影響,最終也勢必對每兩個月召開一次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所將討論、聚焦的兩岸議題造成政治聚焦的效果,其結果,蘇貞昌主席已無法再「冷處理」謝的兩岸主張與論述,也終必在明年一月之前提出經由中國事務委員會討論、決議的「新中國政策」。
這就是謝長廷「再戰江湖」的政治價值,他的訪中與紅、綠對話交流行動,改變了台灣的兩岸關係發展政治脈動,顛覆了國、共政治平衡關係,同時,也策動了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發展契機,謝長廷無疑地已經成為2005年連戰登陸訪中後改變兩岸關係發展政治連動效應的「第一人」,其所將翻轉的兩岸關係新變局與「化異求同」的新政治曙光,將成為無遠弗屆的新兩岸關係新氣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