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李克強三支柱 經濟勢續減速

<轉載自201375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北京觀察 撰文: 林美芬>
總理李克強上任100多天以來,從「克強指數」到「李克強經濟學」,從堅持不推出刺激政策到鐵腕教訓激進的銀行,李克強經濟思路日漸清晰,其經濟思維逐漸成形。
但面對經濟的持續放緩、就業壓力加大,以及眾多利益集團的博弈,李克強能「捍」住嗎?
錢荒顯習李思路 與前朝不同
投資銀行巴克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在李克強上任100天時發表報告創造了一個新名詞:「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根據巴克萊的解說,「李克強經濟學」的三大支柱是:「去槓桿化、結構性改革和避免大規模刺激計劃。」簡單而言,就是在可忍受的較低經濟增長,不出台刺激計劃,去槓桿和推進結構性改革,引導中國經濟轉型進入更可持續增長的軌道。
進入6月以來,銀行間開始鬧「錢荒」,銀行希望中央銀行釋放流動性「救市」,但央行打破市場關於央行「放水」的慣性期待,拒不「放水」,這導致資金價格飈升。620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Shibor)的隔夜利率,暴漲578個點子(100點為1厘)至13.444厘歷史新高,在震懾警示後,央行向一些機構提供流動性。
此次,人民銀行(內地的中央銀行)鐵腕應對「錢荒」,給金融機構作出一記教訓,是一次有效的警示,這是李克強經濟思路的一次實踐,倒逼銀行調整資產結構去槓桿化,審慎管理流動性和審慎信貸,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凸顯了李克強經濟思路、風格與前任的不同。
習近平:論功行賞不單靠GDP
在錢荒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強調,官員的考核,「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來論英雄。」顯示決策層願意忍受較低的經濟增速,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的決心。
在經濟轉軌過程中,中國經濟將不可避免要忍受經濟放緩的陣痛,以換取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利益。6月官方和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雙雙下跌;其中官方PMI跌至萎縮邊緣的50.1,創4個月新低,滙豐PMI則回落至48.2,創9個月新低,連續兩個月處於50以下萎縮區間。多家投行最新發表的報告,下調今年第二季經濟增速至7.5%左右,全年增速則在7.5%以下。
但從目前態勢來看,盡管經濟增速放緩,全年經濟增長仍處於決策層認可的7%以上合理區間,去產能、去槓桿化將是下半年經濟主要思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持續弱勢的背景下,中小型企業經營狀況和就業形勢在進一步惡化,6月官方和滙豐PMI的就業指數均下降,反映企業新定單減少,未來就業形勢並不樂觀,同時地方債務風險增大。近期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帶來表外業務收縮,可能加劇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對就業市場帶來進一步負面影響。
宏觀政策轉向 「就業」才是底綫
就業形勢是決定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底綫。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階段,轉軌過程中,將面臨大量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等問題,將考驗新一屆領導人對經濟放緩的容忍度和推動改革轉型的決心。若經濟急速下滑底綫以下,及失業率顯著上升,為了維持社會穩定,相信政府不會坐視不理。
面對經濟下滑和財政壓力,地方政府又再次回到加大投資和土地財政的舊路上,這與習近平提出的「再不能單靠GDP論英雄」相悖,地方與中央的博弈,使習李未來推動改革方面,面臨巨大阻力。
「錢荒」過程,凸顯了金融機構與監管者在流動性管理上的博弈,也反映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和混亂,未來的金融改革同樣將面臨既得利益者的阻撓,阻力重重。
從李克強近期強調「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到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激活財政存量」來看,下半年也不會用貨幣擴張來推動經濟增長。事實上,地方債台高築和財政收入放慢,制約了短期財政和貨幣的擴張能力。
從西方近期熱捧「李克強經濟學」來看,李克強的經濟思路初步成形。但經濟學是理論,經濟政策是活的,對領導者而言,更需要綜合的思維、決心和魄力,也需要解決問題的技巧。
李克強是內地首位擁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總理,經濟發展思路清晰,但當前經濟放緩和就業壓力,加上既得利益者阻撓,改革之路荊棘滿途,希望他能頂住壓力,使中國經濟轉型進入一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